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贮藏温度对‘紫红龙’火龙果品质变化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启凤 严佳文 +5 位作者 张绿萍 简学群 姚本兰 罗德水 苏州 马玉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紫红龙’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火龙果贮藏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常温25℃(空调房)和低温5℃(恒温培养箱)的环境贮藏‘紫红龙’(红皮红肉)保鲜试验。【结果】与常温25℃相比,低温...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紫红龙’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火龙果贮藏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常温25℃(空调房)和低温5℃(恒温培养箱)的环境贮藏‘紫红龙’(红皮红肉)保鲜试验。【结果】与常温25℃相比,低温5℃贮藏条件下,可抑制‘紫红龙’果实的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上升;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果皮含水量导致的损失;同时其贮藏期间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常温25℃变化缓慢,能有效保持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风味;果皮色泽L*值(亮度值)低于常温条件,a*值(红色程度)、b*值(黄色程度)和C*值(色饱和度)高于常温条件。【结论】‘紫红龙’在低温5℃贮藏环境下保鲜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紫红龙’ 品质 生理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RNA测序技术检测贵州西番莲病毒 被引量:13
2
作者 严佳文 袁启凤 +3 位作者 解璞 王立娟 马玉华 王正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7-1584,共8页
病毒病害是西番莲重要病害之一,明确病毒种类可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应用小RNA测序技术对6份疑似病毒侵染的西番莲叶片样本进行病毒种类鉴定,发现混合样本中含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和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 病毒病害是西番莲重要病害之一,明确病毒种类可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应用小RNA测序技术对6份疑似病毒侵染的西番莲叶片样本进行病毒种类鉴定,发现混合样本中含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和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应用RT-PCR分别扩增6份样本中2种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序列,进一步证实6份样本中均含有CMV和TeMV。CMV的CP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657 bp,与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的一致性为82.3%~95.9%;TeMV的C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816 bp,与其他分离物的一致性分别为87.8%~99.3%和87.8%~98.3%。上述结果表明,贵州西番莲中的病毒是CMV和TeMV的分离物,分别命名为CMV-GZ(CP基因登录号为MH623077)、TeMV-GZ1(MH623078)和TeMV-GZ2(MH623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病毒 小RNA测序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火龙果紫红龙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启凤 李仕品 +6 位作者 严佳文 张绿萍 欧子艳 苏州 简学群 姚本兰 马玉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通过了解紫红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特征,为延长其贮藏期限提供依据,以模拟常温(25±0. 5)℃和低温(5±0. 5)℃贮藏的紫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采后在不同贮藏环境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 通过了解紫红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特征,为延长其贮藏期限提供依据,以模拟常温(25±0. 5)℃和低温(5±0. 5)℃贮藏的紫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采后在不同贮藏环境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超氧阴离子(O_2-·)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比常温减缓了紫红龙果实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下SOD、CAT活性较常温下的高;在贮藏0~20 d,低温下的POD活性变化较常温的稳定,且从贮藏4 d开始,低温下的POD活性较常温条件下的高; MDA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同一贮藏时间,低温下的MDA含量较常温的低。可见,低温处理能提高紫红龙SOD、CAT和POD活性,减轻MDA的积累,从而延缓紫红龙的衰老,延长贮藏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紫红龙 贮藏温度 采后生理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火龙果溃疡病发生情况及发病因素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柏自琴 李兴忠 +6 位作者 赵晓珍 郑伟 程蕾 吴永忠 陈仕梅 王正媛 张永忠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4,共5页
溃疡病是火龙果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火龙果溃疡病在贵州省火龙果主产区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因素,为田间防控提供参考,特开展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罗甸县、镇宁县、关岭县、望谟县及贞丰县等5个主产县火龙果溃疡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主栽... 溃疡病是火龙果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火龙果溃疡病在贵州省火龙果主产区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因素,为田间防控提供参考,特开展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罗甸县、镇宁县、关岭县、望谟县及贞丰县等5个主产县火龙果溃疡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主栽品种均可发病,各树龄果园均可发病。病害在冬季发生不明显,3月气温回升后病害开始陆续发生和扩展,4月上旬("清明"前后)雨水较多病情迅速蔓延,3—4月是春季防控的关键时期。5—7月进入雨季,田间高温高湿,病害大面积蔓延流行,需及时做好田间防控,以保证火龙果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火龙果溃疡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火龙果炭疽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农药筛选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晓珍 王荔 +5 位作者 张雪 郑伟 张荣 秦永华 王正媛 张永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70-74,I0001,共6页
为贵州省火龙果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对火龙果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9种生物农药对致病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 为贵州省火龙果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对火龙果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9种生物农药对致病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0.3%四霉素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1.331 4 mg/L;3%中生菌素和1%申嗪霉素其次,EC50分别为6.787 2mg/L和7.832 8 mg/L;80%乙蒜素、2%春雷霉素、10%多抗霉素和2%溃腐灵的EC50分别为65.040 1mg/L、71.349 1mg/L、108.378 4mg/L和129.416 6mg/L;20%井冈霉素和4%嘧啶核酸类抗菌素的抑菌作用较差,其EC50分别为1 985.302 4mg/L和3 298.115 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生物农药 抑菌活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节律钟输出基因HpG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图舰 马玉华 +4 位作者 袁启凤 解璞 毛永亚 严佳文 廖仕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8-1304,共7页
节律钟输出基因GIGANTEA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植物开花,为研究火龙果GIGANTEA同源基因功能,应用RT-PCR克隆获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命名为Hylocereus polyrhizus GIGANTEA(HpGI),GenBank登录号为MK60954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pGI开放... 节律钟输出基因GIGANTEA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植物开花,为研究火龙果GIGANTEA同源基因功能,应用RT-PCR克隆获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命名为Hylocereus polyrhizus GIGANTEA(HpGI),GenBank登录号为MK60954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pGI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537 bp,编码117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pGI与甜菜BvGI、菠菜SoGI、丝石竹GpGI的分子进化距离较近。预测HpGI定位于细胞核,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属于非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HpGI基因在茎和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芽、果皮和根;相比对照,延长光周期处理8 d时,其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HpGI基因可能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火龙果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GIGANTEA同源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