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体及胃含物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斑鳠幼鱼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蒙庆米 马兰 +3 位作者 陈继位 莫显义 姚俊杰 杨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物,分属于15个门,12大类。从门水平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轮虫动物门、绿藻门、脊索动物门。从属水平看,中镖水蚤属(Sinodiaptomus)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鲃属(Barbus)和Paralamyctes。2)在斑鳠幼鱼生存的河道中,共获得193个物种,分属于18个门。从门水平来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绿藻门。从属水平来看,中镖水蚤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衣藻属(Chlamydomonas),占比较高的还有臂尾轮虫属、筒壳虫属(Tintinnidium)和单壳缝藻属(Monoraphidium)。节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绿藻门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和水体中都是相对丰度较高的类群。在水体中,脊索动物门相对丰度较低(第15位),而在胃含物中列第4位。研究揭示了斑鳠幼鱼食性选择受水域环境食物的易得性及其喜好性两方面的影响。从能量收支效益的角度来看,斑鳠幼鱼在摄食过程中遵循以最小的能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原则,利于幼鱼存活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 幼鱼 胃含物 食性 DNA宏条形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彬彬 李茂淋 +4 位作者 王三 汪勇 郭秀兰 罗鹏 王国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14-22,共9页
以猴头菇为材料,采用碱法、复酶法和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比较3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碱法提取的IDF得率最高,为(42.95±... 以猴头菇为材料,采用碱法、复酶法和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比较3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碱法提取的IDF得率最高,为(42.95±1.43)%;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和碱法使IDF具有大量褶皱和疏松多孔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IDF具有相似峰形,均有多糖特征结构。理化特性方面,碱法[持水力为(6.47±0.05)g/g]和超声辅助酶法[膨胀力为(13.54±0.22)mL/g]使IDF水合性能更好,其中超声辅助酶法有利于IDF保持良好的色泽,复酶法[持油力为(2.91±0.14)g/g]则使IDF具有更好的持油力。功能特性方面,3种方法提取的IDF均能有效吸附胆固醇和葡萄糖,其中超声辅助酶法得到的IDF对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附能力最佳,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综上,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的IDF结构松散多孔,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良好,是提取猴头菇IDF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不溶性膳食纤维 结构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野生斑鳠保种异常死亡调查分析
3
作者 曾维凤 莫显义 +2 位作者 金帮宇 陈娅 张波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期13-13,共1页
斑鳠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及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斑鳠喜欢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少量的高... 斑鳠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及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斑鳠喜欢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流域 内陆河流 死亡调查 水生昆虫 高等水生植物 南亚地区 鲇形目 斑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