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正坑水碧道工程创新实践与治理成效
1
作者 黄静 杨清梅 +4 位作者 冯喜良 陈建辉 陈浩 邹云 陈垚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18-20,29,共4页
正坑水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北部梧桐山风景区周边,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水土流失防控难度大。为全面构建人水和谐的郊野型碧道,工程建设时建立了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体... 正坑水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北部梧桐山风景区周边,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水土流失防控难度大。为全面构建人水和谐的郊野型碧道,工程建设时建立了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体制,创新引入“水土保持管家”新模式,高标准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构建新型生态驳岸等,成效显著。工程验收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0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100%,正坑水碧道成为罗湖区乃至深圳市的一张重要生态旅游名片,形成了“河道+产业+生态”的综合开发示范区域,有力推动了区域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程,成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城融合发展的典型实例,2023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碧道建设项目,示范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创新实践 治理成效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正坑水碧道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对流域海绵体生态水文过程的改善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国婉 夏兵 +5 位作者 隋己元 王耀建 杨海军 杨慧琛 王燕华 黎华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098-10110,共13页
快速城市化驱动的不透水面比例增加是引起流域洪峰和径流总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增加流域透水面比例,是重构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途径。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在流域海绵体生态水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 快速城市化驱动的不透水面比例增加是引起流域洪峰和径流总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增加流域透水面比例,是重构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途径。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在流域海绵体生态水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洪湖片区为例,通过雨季水文过程要素在线连续监测来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是否改善洪湖片区生态水文过程。结果表明,中观尺度上,雨季降雨量对洪湖片区地表径流总量无直接影响,降雨强度显著影响洪湖片区地表径流峰值流量(P<0.05),日降雨量对布吉河水质影响极显著(P<0.01)。洪湖片区通过28.3%(0.85 km^(2))海绵面积建设,透水面比例提升,以生物滞留设施和透水铺装等强化片区蒸散和下渗过程,减少雨季径流97.2%(248.72万m^(3)),削减典型降雨峰值流量98.2%以上,降低易涝点积水水位至7.8 cm以下,2.8%形成河川径流(布吉河),海绵面积(比例)和地表径流量削减无直接量化关系。洪湖片区污染物截留时空随保水能力得到提升,控制排放悬浮物月均浓度均低于15.60 mg/L,污染物通过径流裹挟进入布吉河的总量和速率降低,促使布吉河黑臭消除、水质提升至IV类。海绵城市建设对微观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与中观尺度存在差异,降雨量等因素与典型项目生态水文过程量化关系不明显。学校、道路和社区公园利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强化下渗、蒸散,可削减雨季径流99.0%以上、削减峰值流量97.0%以上,控制悬浮物月均浓度低于17.10 mg/L。总之,以上研究结果强烈表明海绵城市中微观尺度源头减排设施和调蓄设施的耦合建设模式可以削减洪湖片区径流总量、峰值流量、积水水位和径流污染,是一种改善相似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径流 峰值流量 监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砖排水沟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继红 孙发政 +2 位作者 何伟 赖涛 党晨席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1,共3页
生物砖排水沟是一项新型水土保持工程型生物措施。该技术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于一体,具有“施工简便、成本经济、生态效果良好”的突出特点,目前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于深圳市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 生物砖排水沟是一项新型水土保持工程型生物措施。该技术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于一体,具有“施工简便、成本经济、生态效果良好”的突出特点,目前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于深圳市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重点介绍了生物砖排水沟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砖排水沟 水土保持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老旧城区源头减排项目监测评价
4
作者 李国婉 隋己元 +3 位作者 王耀建 杨海军 黎华寿 夏兵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4期52-55,共4页
高密度老旧城区海绵化改造难度大,为定量评价其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以深圳市罗湖区建筑小区、口袋公园和道路项目为例,在2020年雨季(6—9月)连续在线监测各项目排泄流量,评价其径流总量控制和径流峰值控制2项生态效益定量指标。结... 高密度老旧城区海绵化改造难度大,为定量评价其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以深圳市罗湖区建筑小区、口袋公园和道路项目为例,在2020年雨季(6—9月)连续在线监测各项目排泄流量,评价其径流总量控制和径流峰值控制2项生态效益定量指标。结果表明,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峰值控制率大小排序均为道路>口袋公园>建筑小区。其中:雨水回用设施(兼蓄水)在建筑小区径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筑小区屋面径流控制不容忽视,“绿色屋顶+雨水回用设施”组合海绵设施可促使建筑小区削减100%径流总量和100%径流峰值;口袋公园可实现95%以上径流总量削减和97%以上径流峰值削减,是高密度老旧城区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的有效手段;“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环保型雨水口”组合海绵设施可增加道路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削减的稳定性,保持在99%以上。这些源头减排项目建设方法在高密度老旧城区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老旧城区 源头减排项目 海绵化改造 口袋公园 径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重建实践——以梧桐山河及其支流碧道 工程为例
5
作者 吴建辉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1期22-24,共3页
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下积极推进生态景观建设,旨在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生态环境条件。本文以梧桐山河及其支流(茂仔水、赤水洞水)碧道工程为例,就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 梧桐山河 碧道工程 景观生态 生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