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包裹缓释肥对水稻生长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淑 侯翠红 +5 位作者 陈新平 丁茂 束维正 王孟来 井红权 张务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分次施肥(FP)、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DF)和减量20%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JF),比较水稻生长发育、花前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产量、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DF处理水稻产量达8403.57 kg/hm 2,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13.02%,减量20%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JF处理与F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F处理可在改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FP处理提高16.18%。DF、JF处理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分蘖期总根长达455.84~530.42 cm,较FP处理提高12.13%和30.48%。整个生育期内DF、JF处理土壤无机氮浓度(59.45~14.96 mg/kg)始终高于FP处理(55.84~12.71 mg/kg)。DF处理较FP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3.01%、当季回收率显著提高63.80%、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3.01%。一次性基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可实现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水稻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增效肥料产品和可行性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氮肥 氮素积累转移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测算与养分还田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启鹏 王擎运 +2 位作者 罗来超 刘洁 柴如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文献调研获得的作物草谷比及秸秆养分含量等参数,测算各地级市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单位面积可收集量,并分析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8—2020年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4168.5万t和1944.3万t,在市级尺度上,小麦秸秆产量较高的地市依次为周口(611.3万t)、驻马店(579.2万t)、商丘(493.7万t)和南阳(470.6万t),其总占比为51.7%;四市的玉米秸秆产量也居于前列,分别为284.0万、216.9万、235.3万t和196.6万t,总占比为48.0%。郑州、鹤壁、三门峡、济源的小麦和玉米秸秆产量均较低,四市的总占比分别仅为5.0%和7.1%。河南省小麦秸秆N、P2O5、K2O养分年均资源量分别为19.8万、7.3万、72.5万t,玉米秸秆N、P2O5、K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14.4万、5.7万、31.6万t。小麦秸秆还田当季的N、P2O5、K2O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17.8、8.3、118.3 kg·hm^(-2),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23.7、11.0、77.7 kg·hm^(-2)。研究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应以秸秆主产市为重点,高质高效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秸秆养分还田具有可观的化肥替代潜力,可通过秸秆科学还田实现化肥合理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玉米 秸秆资源 秸秆还田 养分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氮肥减施下2种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佳玮 丁婕婕 +6 位作者 刘晓淑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罗来超 熊启中 张卫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6-1833,共8页
探讨2种控释肥料减氮施用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为巢湖流域氮肥减量增效、作物丰产及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进行2种新型控释肥料减量施用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无机包裹肥和... 探讨2种控释肥料减氮施用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为巢湖流域氮肥减量增效、作物丰产及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进行2种新型控释肥料减量施用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无机包裹肥和增效控释肥2种控释肥料,并设置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农户模式施氮量及在农户模式施氮量的基础上减量20%、28%和40%,即施氮量为0 kg/hm^(2)、263 kg/hm^(2)、210 kg/hm^(2)、189 kg/hm^(2)和158 kg/hm^(2))。分析2种控释肥料氮肥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转运利用及水稻季环境效益的影响。与农户模式相比,减氮20%施用2种新型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可以实现减氮不减产,且显著降低了水稻季活性氮损失的风险。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无机包裹肥和增效控释肥的最佳施氮量为230 kg/hm^(2)和19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活性氮损失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与不同氮肥配施对土壤硝化过程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丽 梁雄英 +8 位作者 李冬佳 董汶卿 唐智萍 郝杏中 陈骏 喻海峰 王孝忠 刘蕊 张卫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4,共9页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与不同氮肥配施的作用效果,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DMPP分别与脲铵氮肥、复合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对不同酸碱性(pH 5.48和8.25)土壤中氮素转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与不同氮肥配施的作用效果,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DMPP分别与脲铵氮肥、复合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对不同酸碱性(pH 5.48和8.25)土壤中氮素转化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DMPP与不同类型氮肥配施,在不同pH土壤条件下均可抑制土壤NH_(4)^(+)-N向NO_(3)^(-)-N的转化,并且在碱性土中的效果优于酸性土。配施肥料不同对DMPP作用效果的影响也有不同,培养结束时,在酸性土壤条件下,DMPP与不同肥料配施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复合肥>脲铵氮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4.5%、54.1%、40.4%、13.2%;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脲铵氮肥>复合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9.6%、58.3%、49.9%、26.2%。不同肥料处理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累积氨挥发量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DMPP与复合肥配施均会显著增加土壤累积氨挥发量,但DMPP与脲铵氮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时对土壤累积氨挥发量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不同氮肥与DMPP配施均有抑制土壤硝化过程的作用,且在碱性土中的作用效果更好。然而,DMPP与普通平衡性复合肥配施会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风险,这也与肥料类型和DMPP添加量以及土壤pH有关,使用时需注意土壤与肥料本身性质或适量降低DMPP添加浓度。综上,针对不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含氮肥料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硝化抑制剂的作用,这对基于不同氮素形态的稳定性肥料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氮肥类型 土壤类型 硝化抑制率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态氮和硝化抑制剂协同供应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如梦 李冬佳 +8 位作者 梁雄英 董汶卿 唐智萍 陈国庆 陈骏 喻海峰 王孝忠 刘蕊 张卫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8,共10页
氮养分增效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铵硝协同的养分形态调控策略是手段之一。为探究有机氮无机氮源配施、施用硝化抑制剂两种养分动态调控手段对土壤铵硝动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硫硝酸铵和草酰... 氮养分增效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铵硝协同的养分形态调控策略是手段之一。为探究有机氮无机氮源配施、施用硝化抑制剂两种养分动态调控手段对土壤铵硝动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硫硝酸铵和草酰胺配施处理5个,硫硝酸铵:草酰胺比例分别为100%:0%、0%:100%、25%:75%、50%:50%、75%:25%,每组处理另设置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处理,用以探究不同氮源配施抑制剂DMPP处理对潮土(pH8.25)和水稻土(pH5.48)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氮肥草酰胺与硫硝酸铵配施显著影响土壤铵硝养分供应形式和速率。直至第10d培养结束,缓释氮肥草酰胺在土壤中的铵、硝态氮仍呈现一个较高水平。抑制剂DMPP的添加可提高所有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土壤铵硝比,降低土壤表观硝化率。综上所述,草酰胺与硫硝酸铵的不同比例以及配施抑制剂DMPP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土壤中铵硝比例的改变,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草酰胺 硫硝酸铵 氮形态 铵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肥料产业发展创新及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思平 刘蕊 +4 位作者 刘家欢 陈丽 张卫峰 高强 张福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共8页
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是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抑制剂和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发展思路。全球硝化抑制剂从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双氰胺(DCD)发展到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逐步解决了毒性大、不水... 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是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抑制剂和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发展思路。全球硝化抑制剂从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双氰胺(DCD)发展到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逐步解决了毒性大、不水溶、稳定性差等问题。脲酶抑制剂从氢醌(HQ)、苯基磷酰二胺(PPD)发展到目前的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逐步解决了毒性大、添加量高等问题。国内外肥料企业已将抑制剂广泛添加到尿素、硫酸铵、尿素硝铵溶液、复合肥等肥料中,应用面逐步拓宽。但稳定性肥料产品目前均存在持效期短、稳定性差、价格偏高等共性问题。未来在我国发展需着重突破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抑制剂在不同肥料中的添加工艺,开发硝化抑制剂与脲酶抑制剂的添加保护技术,研发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专用稳定性肥料,开发抑制剂与功能物质配合添加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肥料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氮肥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