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典型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外墙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
1
作者 沈念俊 周静娜 +1 位作者 李浩瀚 庙诗祥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5期129-134,共6页
通过调研安徽省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总结出常用的保温形式和保温材料,结合实际项目,得出7种典型外墙构造。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这7种外墙构造在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外墙施工阶段、外墙维护阶段、外墙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测... 通过调研安徽省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总结出常用的保温形式和保温材料,结合实际项目,得出7种典型外墙构造。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这7种外墙构造在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外墙施工阶段、外墙维护阶段、外墙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达到总碳排放量的70%以上;装配式比非装配式的总碳排放量降低6%左右;内外复合保温外墙的总碳排放量最大,比“夹心保温+外保温外墙”的碳排放量高18%以上,比外保温外墙的碳排放量高11%以上;不同的保温材料和墙体材料对外墙的总碳排放量影响较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碳排放最优的外墙构造,从建材角度为降碳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 外墙材料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工类实验室监控结果有效性评价方法探析
2
作者 杨昊 《安徽建筑》 2022年第9期162-163,共2页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保持实验室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发现实验室质量活动中的结果偏离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建筑工程类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方式入手,探讨了小样本情况下,监...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保持实验室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发现实验室质量活动中的结果偏离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建筑工程类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方式入手,探讨了小样本情况下,监控结果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和使用相应评价方法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监控结果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量预测和GIS的装配式PC构件厂选址优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光权 程婷 +2 位作者 刘勇 何正亚 蔡梦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89-4399,共11页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市场需求,需要科学布局PC构件厂使其形成规模化效应,为此提出一种PC构件厂的选址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市场供求理论,通过...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市场需求,需要科学布局PC构件厂使其形成规模化效应,为此提出一种PC构件厂的选址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市场供求理论,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和二次指数平滑法构建PC构件需求量综合预测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对未来6 a构件需求量进行预测,避免造成PC构件产能过剩,预测结果显示江西省未来3 a内对PC构件的需求量将会急剧上升,亟需增设新的PC构件厂。其次,调研现阶段PC构件厂布局等情况,并利用Python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网络、水网、学校、医院、旅游景点、政府机关、高密度居民区等地理信息数据,在PC构件厂选址原则的约束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所获取的空间信息数据等进行叠置分析和擦除分析,得到初步选址点。最后,建立最优运输成本模型,基于模型假设和约束条件进行求解,确定PC构件厂的选址位置。结果表明:采用选址优化模型,能够将624个初步选址点优化为80个最佳选址点,验证了选址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形成了PC构件厂的优化布局方案。研究结果可为PC构件厂选址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灰色系统理论 综合预测模型 GIS 优化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杭杭 项炳泉 +2 位作者 安东兵 刘勇 乐腾胜 《安徽建筑》 2018年第6期5-6,105,共3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发展,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结构设计软件已不能满足设计需求。BIM软件充分迎合了一些复杂建筑的苛刻要求,提升了结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文章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 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发展,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结构设计软件已不能满足设计需求。BIM软件充分迎合了一些复杂建筑的苛刻要求,提升了结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文章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厦三星级绿色建筑为工程实例,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的结构设计中,实现了参数化建模、协同设计、钢筋3D可视化、异型构件族,针对BIM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给结构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绿色建筑 结构设计 施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路径研究--以金寨现代产业园起步区绿色生态城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从广 沈念俊 +1 位作者 张思敏 韦一 《安徽建筑》 2018年第6期11-14,130,共5页
通过金寨县现代产业园起步区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及建设实践,总结探索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发展模式,将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确定构建目标,从绿色经济、城区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能源与水资源、... 通过金寨县现代产业园起步区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及建设实践,总结探索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发展模式,将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确定构建目标,从绿色经济、城区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能源与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适合中小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指标体系,从而在空间用地、道路、通廊、绿地、开放空间、绿色建筑、能源等方面提出适合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区 指标体系 建设路径 金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在钢结构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万宝 杨昊 +1 位作者 张炜豪 陈煜翔 《安徽建筑》 2022年第9期164-166,共3页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新技术,在核电、军工和特种设备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陆续颁布相关检测验收标准,但在钢结构等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空白,文章通过对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与传统无损检测方法的对比,结合相控阵...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新技术,在核电、军工和特种设备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陆续颁布相关检测验收标准,但在钢结构等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空白,文章通过对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与传统无损检测方法的对比,结合相控阵超声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进一步探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超声检测 钢结构 建筑工程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框架结构建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亚明 陈东生 +1 位作者 刘金龙 祝磊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某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盾构施工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左线贯通时地表最大竖向沉降位于左线中心轴正上方土体中,双线贯通时地表最大竖向沉降为位于双线对称轴正上方土体中。既有建筑相邻柱... 以某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盾构施工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左线贯通时地表最大竖向沉降位于左线中心轴正上方土体中,双线贯通时地表最大竖向沉降为位于双线对称轴正上方土体中。既有建筑相邻柱基差异沉降最大值小于规范限值,其位于左线、右线中心轴线之外的范围内,而不在两中心轴线之间。计算结论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框架结构 差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建筑中地域性元素的转译与运用
8
作者 王薇 夏宇轩 方必根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29-39,共11页
将地域性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并非仅仅关注建筑的风格性、技术性、功能性,而是创造出适应当地人文、自然及社会的建筑形式,并以此体现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设计手法。本研究通过凝练地域性建筑的概念、影响因素、创作方法及表达方式,总结地... 将地域性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并非仅仅关注建筑的风格性、技术性、功能性,而是创造出适应当地人文、自然及社会的建筑形式,并以此体现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设计手法。本研究通过凝练地域性建筑的概念、影响因素、创作方法及表达方式,总结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并以某高校实验综合楼为例,解读其形式符号、空间体验、精神实质3个方面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旨在解析地域性元素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适应性,并通过建立空间、思想、物质与所在区域的联系,为新时代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元素 现代建筑 创作方法 转译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建筑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体系分析
9
作者 李瑞平 乐腾胜 《安徽建筑》 2019年第10期222-224,共3页
文章基于2004~2013年江西省建筑业生态经济系统数据,总结了能值指标体系主要构成要素,分析了各指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建筑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业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矩形顶管上穿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霍超 阮恒丰 +4 位作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高坤 郭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接头受力-位移的关系模拟管片间接头的受力变形过程,并以管环承载性能足尺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依托工程实例,进一步建立盾构隧道结构-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比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全面分析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环间错台和接头剪力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次穿越的综合管廊诱发的盾构隧道隆起占据主导,而二次穿越的低位箱涵对最大隆起量贡献仅为9%;主要穿越区内管环呈现竖椭圆化收敛变形,拱顶隆起位移最大,分别为拱腰和拱底的1.15倍和1.35倍;盾构隧道沿纵向的隆起曲线呈现“阶梯状”,隆起位移主要以管片环间受剪切产生的错台为主,其中拱顶错台量最大,为拱腰和拱底的1.1倍和2倍;穿越影响区内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呈现非均匀分布,拱顶和拱腰遭受较大剪力,而拱底所受剪力最小;穿越区边缘位置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最大,约为穿越中心区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的2.6~2.8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上穿盾构隧道保护与监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矩形顶管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室围护结构结露问题研究与防治
11
作者 沈念俊 甘芮锴 +3 位作者 庙诗祥 李丕全 王琪 张昆珏 《安徽建筑》 2024年第9期69-71,共3页
湿热空气突然降低到露点温度,就会产生结露现象,此种现象在建筑内严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甚至滋生霉菌,影响居住者的健康。文章系统总结了地下室常见的结露现象,通过分析地下室围护结构等部位结露的成因,并就新建建筑和... 湿热空气突然降低到露点温度,就会产生结露现象,此种现象在建筑内严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甚至滋生霉菌,影响居住者的健康。文章系统总结了地下室常见的结露现象,通过分析地下室围护结构等部位结露的成因,并就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地下室结露预防与治理分别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地下室结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相应措施亦可扩展应用于其它建筑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 结露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堆卸载对浅覆土盾构隧道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符宇坤 康成 +4 位作者 梁荣柱 向黎明 王理想 柯宅邦 吴小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地铁沿线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紧邻地铁隧道的地表临时堆载,堆载清除后依然会对隧道结构造成不可恢复变形,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堆载过程引起的盾构隧道变形,缺少堆载−卸载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为探究地表堆... 地铁沿线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紧邻地铁隧道的地表临时堆载,堆载清除后依然会对隧道结构造成不可恢复变形,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堆载过程引起的盾构隧道变形,缺少堆载−卸载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为探究地表堆−卸载引起的浅覆土隧道变形特性,以错缝无榫槽盾构隧道为原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盾构隧道模型开展砂土地层盾构隧道的浅覆土堆−卸载试验和常覆土堆载试验,分析浅覆土隧道堆−卸载过程受力及变形情况,并对比堆载过程浅覆土隧道与常覆土隧道受力及变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地表堆−卸载过程引起隧道管环变形由整体沉降和径向收敛2个部分组成。地表临时堆载引起隧道的部分变形是不可逆的,且浅覆土隧道的卸载回弹变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卸载后,隧道环的不可恢复位移偏移量:拱底>拱顶>拱腰。距离荷载中心越近,截面椭圆化越明显,且拱顶、拱底和拱腰是产生弯矩的峰值处。浅覆土隧道对地表荷载变化更敏感,在地表堆载下产生明显的沉降区,且隧道两端发生翘起现象;常覆土隧道差异沉降相对较小,沉降曲线较平滑。浅覆土隧道受到附加应力更大,但受影响范围要小于常覆土隧道。研究可为地表突发堆载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土盾构隧道 3D打印 地表临时堆载 卸载回弹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13
作者 焦立人 周安 +3 位作者 蒋民 杨龙 焦志安 朱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中空内模水泥(hollow inner-formwork cement,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设计了2种内嵌式连接方式。通过对1榀钢结构空框架足尺试件和2榀内嵌HIC墙板的钢框架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中空内模水泥(hollow inner-formwork cement,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设计了2种内嵌式连接方式。通过对1榀钢结构空框架足尺试件和2榀内嵌HIC墙板的钢框架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综合评估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内嵌式连接下,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3.31倍以上,峰值承载力提升29%以上,延性系数达到6.20,最终破坏时的总耗能增加约47%;结构塑性开展过程稳定有序,墙板与钢框架采用“梁上点连接”或“周边线连接”时,结构的破坏模式存在差异,但两者均能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板-框架结构 内嵌围护墙板 抗侧力结构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14
作者 吴平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地下洞室开发再利用是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某废弃地下洞室修建压气储能电站,考虑马蹄形截面和圆角方形截面的洞室形式和尺寸,应用所提出的无限平面单孔洞的应力近似解析解理论方法,分析了开挖后和不同充气压下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和稳定性... 地下洞室开发再利用是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某废弃地下洞室修建压气储能电站,考虑马蹄形截面和圆角方形截面的洞室形式和尺寸,应用所提出的无限平面单孔洞的应力近似解析解理论方法,分析了开挖后和不同充气压下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和稳定性,获得了合适的埋深和洞室形式。结果表明,在最大内压10MPa作用下,埋深为400m的圆角方形洞室稳定性相对较好,适合作为废弃矿井压气储能地下构筑物。研究结果为废弃地下洞室用于修建压气储能电站的洞室选型力学分析提供新的计算途径,也为地下洞室再利用的构筑物选型和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硬岩 近似解析解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铁车站砂岩三轴力学特性试验分析
15
作者 费广清 宋广辉 吴平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为准确获取某地铁车站地层砂岩的力学参数,文章开展了不同围压下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两种风化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式的影响,并以此得到了两种风化砂岩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 为准确获取某地铁车站地层砂岩的力学参数,文章开展了不同围压下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两种风化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式的影响,并以此得到了两种风化砂岩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方案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砂岩 三轴压缩试验 力学特性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缝管桩低应变测试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志堂 程晓东 +3 位作者 郭扬 柯宅邦 王飞 陶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文章采用弹性动力有限积分法(elastodynamic finite integration technique,EFIT)对含裂缝管桩的低应变完整性检测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建立了柱坐标系下的管桩数值模型,根据初始和边界条件,得出含裂缝管桩的桩顶轴向速度响应,并与实测数... 文章采用弹性动力有限积分法(elastodynamic finite integration technique,EFIT)对含裂缝管桩的低应变完整性检测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建立了柱坐标系下的管桩数值模型,根据初始和边界条件,得出含裂缝管桩的桩顶轴向速度响应,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分析了激振脉冲宽度、裂缝产状、裂缝长度及位置对桩顶轴向速度响应的影响;提出一种提高裂缝定位效果的修正方法。结果表明:EFIT适用于含裂缝管桩低应变测试的模拟;低应变反射波法不能用于识别轴向裂缝,但可用于识别横向裂缝;激振脉冲越宽,对横向裂缝的识别效果越差;由传统一维理论得出的横向裂缝位置偏浅;提出的修正方法有助于提高裂缝定位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管桩裂缝的低应变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三维数值分析 弹性动力有限积分法(EFIT) 管桩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纵向非线性变形简化解析解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柯宅邦 梁荣柱 +2 位作者 童智能 乐腾胜 郭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45-248,共4页
既有盾构隧道在地表堆载下将会导致纵向不均匀沉降,威胁地铁列车的安全。目前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的沉降预测方法没考虑到土体变形非线性的特点。基于所提的非线性地基模型,推导得到在地表堆载影响下盾构隧道纵向非线性变形简化解析解。... 既有盾构隧道在地表堆载下将会导致纵向不均匀沉降,威胁地铁列车的安全。目前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的沉降预测方法没考虑到土体变形非线性的特点。基于所提的非线性地基模型,推导得到在地表堆载影响下盾构隧道纵向非线性变形简化解析解。地表堆载引起的隧道附加荷载通过Boussinesq解估算,通过连续梁模拟隧道的变形,推导得到在地表附加荷载下盾构隧道沉降的微分方程,引入有限差分法与Newton迭代法相互结合数值求解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可以为在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的沉降变形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荷载 盾构隧道 纵向变形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晓海 詹奇淇 +2 位作者 陈慧 张元朔 章家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4,525,共6页
为更深入理解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文章研究石粉掺量(质量分数)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压汞、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宜的石粉掺量可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石... 为更深入理解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文章研究石粉掺量(质量分数)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压汞、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宜的石粉掺量可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石粉质量分数为3%~5%时,175次冻融循环后,机制砂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在86.30%~89.22%之间,质量损失率在2.28%~3.42%之间;石粉质量分数为5%~10%时,175次冻融循环后,机制砂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仍高于60%,质量损失率低于5%;石粉质量分数在3%~10%范围内可有效降低机制砂混凝土内部过渡孔(20~100 nm)和有害孔(100~200 nm)的体积占比;继续提高石粉质量分数,有害孔体积占比明显增大;适宜石粉质量分数下,机制砂混凝土水化结构体系的密实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石粉 抗压强度 抗冻性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受弯与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杨 吴平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通过开展2种常用规格的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管桩)的受弯和受剪性能试验,对比2种规格PRC管桩的受力特性和破坏特征,分析非预应力钢筋对结构承载力和破坏过程的影响。受弯试验结果表明:非预应力钢筋的加入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通过开展2种常用规格的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管桩)的受弯和受剪性能试验,对比2种规格PRC管桩的受力特性和破坏特征,分析非预应力钢筋对结构承载力和破坏过程的影响。受弯试验结果表明:非预应力钢筋的加入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的承载性能,其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是规范参考值的1.1倍和1.2倍;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管桩受弯时的破坏特征、裂缝数及裂缝分布跨度有一定影响。受剪试验结果显示: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2根试验桩的破坏过程相似,均是从加载点与支座之间剪弯段优先出现主裂缝,与桩长方向大致为20°夹角向跨中水平延伸,形成贯通面;主裂缝向支座外发散式萌生裂缝,向管桩上下表面延伸扩展,呈"八"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管桩 复合配筋 预应力 受弯性能 受剪性能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堆载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荣柱 王理想 +3 位作者 李忠超 康成 高坤 柯宅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41,共12页
临时基坑开挖弃土和建筑垃圾引起的地表堆载将对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盾构隧道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评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利用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地基非线性变形特点,通过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反映... 临时基坑开挖弃土和建筑垃圾引起的地表堆载将对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盾构隧道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评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利用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地基非线性变形特点,通过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反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影响,利用两阶段法,推导得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通过Boussineq解求得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所受附加荷载;其次,将附加荷载作用于盾构隧道,结合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推导得到盾构隧道在地表堆载作用下的纵向变形方程,并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2个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增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转动刚度对减小隧道沉降的作用较小,但可以有效减小接头张开量;增加堆载长度会同时增大盾构隧道沉降量和沉降范围,而增加堆载宽度只会导致隧道沉降量缓慢增加,但不会引起隧道沉降范围增大;增大堆载边界线到隧道轴线的距离会有效减少堆载引起的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堆载 盾构隧道变形 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 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