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生命期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隐含碳研究
1
作者 罗晓予 宋志茜 +1 位作者 曹星煜 葛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521,共8页
通过文献整理与数据计算,总结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隐含碳,并通过单位节能量碳排放、单位节能量成本增量两个指标对常见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展评价。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节能 碳足迹 成本效益 能源利用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光伏围护结构对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黄梦怡 陈逸晨 +1 位作者 樊一帆 葛坚 《园林》 2025年第9期44-53,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成为建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区BIPV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外微气候的影响及其产能的分析仍缺乏综合量化结果。基于BIPV物理模型,建立了考虑光...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成为建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区BIPV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外微气候的影响及其产能的分析仍缺乏综合量化结果。基于BIPV物理模型,建立了考虑光伏影响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建筑能耗模拟(BES)耦合模型。以严寒(哈尔滨)、夏热冬冷(杭州)和夏热冬暖(广州)三个地区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在保持建筑表面反射率(0.3)与光伏等效反照率(0.3)一致的条件下,量化评估BIPV的影响。结果表明:(1)BIPV表面温度低于表面反照率为0.3的无BIPV的建筑表面温度,从而降低建筑室外的平均辐射温度(MRT)。冬季哈尔滨、杭州和广州峰值MRT分别降低0.62℃、0.74℃和0.74℃,对应平均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最大降幅达0.21℃、0.47℃和0.46℃,但对平均气温(AT)的调节较弱(降幅≤0.08℃)。(2)BIPV铺设后,日间时段UTCI降幅随太阳辐射增强而提升,至辐射峰值时段14:00,广州夏季UTCI最大波动达-0.70℃。(3)不同气候区通过太阳辐照度和气候条件分别影响光伏发电量和建筑冷热负荷。夏季哈尔滨太阳辐照度高、制冷负荷低,发电量为104.1 Wh/m2,建筑能耗为257.2 Wh/m2,能源自给率达40.5%,高于杭州(30.5%)和广州(19.7%)。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气候区应用BIPV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不同气候区 室外微气候 发电量 建筑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