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毅民 吕学斌 +3 位作者 万先凯 但汉斌 王虹 孙亚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从堆肥、牛粪、马粪、土壤等样品中共分离出3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的1株霉菌F10 表现出最高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F10 在固体发酵实验中具有接近于绿色木霉AS3 3711的酶活力,而在液体发酵实验中则高于绿色木霉AS3 3711.研究结果表明,当碳... 从堆肥、牛粪、马粪、土壤等样品中共分离出3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的1株霉菌F10 表现出最高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F10 在固体发酵实验中具有接近于绿色木霉AS3 3711的酶活力,而在液体发酵实验中则高于绿色木霉AS3 3711.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源物质为羧甲基纤维素(CMC)、氮源物质为硝酸铵时,F10 具有最佳产酶效果,产酶时间为4 8~84h ;当pH为5 0 ,温度在4 0~6 0℃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及棉花酶活力最高为16 6、4 3 6、0 4U/g ;而当pH位于4 0~5 0 ,温度为5 0℃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及棉花酶活力最高分别为9 1、2 9 5、0 2 5U/g ;当温度超过6 0℃时,酶活力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分解菌 霉菌 筛选 发酵 分离 酶学性质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溶磷菌株Bmp5筛选及活力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毅民 孙亚凯 +2 位作者 吕学斌 但汉斌 王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1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Bmp5表现出较高的溶磷活力.对比研究发现,Bmp5对磷酸钙、磷酸铁、卵磷脂的溶解能力明显高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s1.867,对磷酸氢钙的溶磷量是巨大芽孢杆菌B... 从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1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Bmp5表现出较高的溶磷活力.对比研究发现,Bmp5对磷酸钙、磷酸铁、卵磷脂的溶解能力明显高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s1.867,对磷酸氢钙的溶磷量是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As1.223的2.17倍.培养条件优化试验表明,Bmp5的适宜pH范围为5.5~8.0,最适碳源为草酸铵、甘油,最适氮源为草酸铵,最佳培养温度为35℃.金属离子Fe^3+、Ca^2+、Mn^2+、Zn^2+对Bmp5解磷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2+、Ni^2+则抑制其解磷.经鉴定,Bmp5为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微生物 溶磷量 溶磷率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毅民 李潇 +1 位作者 孙聪善 陈春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1-714,共4页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吡嗪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吡嗪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吡嗪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59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是格列吡嗪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吡嗪的溶解度增加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结物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脱除硫化氢的液体脱硫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唐婧亚 韩金玉 王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6,共5页
一种可通过直接注入法注入管线中的三嗪类可脱除H2S液体脱硫剂,由于具有高效、价格低廉、易制备、抗菌、可减少低碳钢的腐蚀等特点,弥补了海上脱硫空间和成本的限制,近些年在国外海上石油辅助产品中发展迅猛,前景广阔。详细介绍了1,3,5-... 一种可通过直接注入法注入管线中的三嗪类可脱除H2S液体脱硫剂,由于具有高效、价格低廉、易制备、抗菌、可减少低碳钢的腐蚀等特点,弥补了海上脱硫空间和成本的限制,近些年在国外海上石油辅助产品中发展迅猛,前景广阔。详细介绍了1,3,5-三(2-羟乙基)-六氢均三嗪的结构、性质、机理、工艺特点、国外应用现况,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脱硫剂 H2S 1 3 5-三(2-羟乙基)-六氢均三嗪 直接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高效溶磷菌株对不同磷源溶磷活力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学斌 孙亚凯 张毅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5-197,共3页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株溶磷菌株(Bmp5、Bmp6、Bmp7和Fmp9)对不同磷源溶解能力的差异并与荧光假单孢菌As1.867和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菌株组合培养对溶磷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菌株对磷酸钙、磷酸铝、磷酸氢钙...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株溶磷菌株(Bmp5、Bmp6、Bmp7和Fmp9)对不同磷源溶解能力的差异并与荧光假单孢菌As1.867和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菌株组合培养对溶磷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菌株对磷酸钙、磷酸铝、磷酸氢钙溶解能力明显高于磷酸铁和卵磷脂。以磷酸钙为磷源时,Fmp9的溶磷量比As1.867和As1.223分别高出约92%和48%;而以磷酸铝为磷源时,As1.223的溶磷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在磷酸氢钙为磷源的条件下,Bmp6为优势菌株,溶磷量高达785.51mg/L。对比研究发现,Bmp5、Bmp6、Bmp7及Fmp9的优势磷源分别为卵磷脂、磷酸氢钙、磷酸铝和磷酸钙。组合培养表明,Bmp5+Fmp9和Bmp6+Fmp9较单株菌的溶磷量有所增加,为较好的组合。试验得到的溶磷微生物配方已经应用于生物复合肥料的研究,并进行了盆栽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可为土壤生物肥料工业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微生物 溶磷量 菌株组合 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和2-戊基蒽醌在TMB/DIBC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1
6
作者 贾雪婷 杨益辰 +2 位作者 刘国柱 潘智勇 佟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采用平衡法测定了303.15~333.15 K温度范围内2-乙基蒽醌(EAQ)和2-戊基蒽醌(AAQ)在1,3,5-三甲苯(TMB)和2,6-二甲基-4-庚醇(DIBC)混合溶剂(两种溶剂的体积比为1∶0、3∶1、3∶2、1∶1、2∶3和0∶1)中的溶解度数据.EAQ和AAQ的... 采用平衡法测定了303.15~333.15 K温度范围内2-乙基蒽醌(EAQ)和2-戊基蒽醌(AAQ)在1,3,5-三甲苯(TMB)和2,6-二甲基-4-庚醇(DIBC)混合溶剂(两种溶剂的体积比为1∶0、3∶1、3∶2、1∶1、2∶3和0∶1)中的溶解度数据.EAQ和AAQ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溶剂比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温度和溶剂比时,AAQ的溶解度远大于EAQ的溶解度.采用改进的λ-h方程、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的关联性和预测性均较好,特别是Wilson方程,溶解度预测值和实验值的最大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94%和3.15%;改进的λ-h方程的关联性和预测性均不如前两个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2-戊基蒽醌 2-乙基蒽醌 2 6-二甲基-4-庚醇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状态下正十二烷/异辛烷双元模型燃料的催化裂解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羡小超 张香文 米镇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在超临界状态下,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正十二烷与异辛烷质量比为1∶1的正十二烷/异辛烷双元模型燃料催化裂解反应的研究,考察了转化率、气体产物收率、主要气体产物选择性及积碳量与裂解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实... 在超临界状态下,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正十二烷与异辛烷质量比为1∶1的正十二烷/异辛烷双元模型燃料催化裂解反应的研究,考察了转化率、气体产物收率、主要气体产物选择性及积碳量与裂解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状态下,双元模型燃料的转化率和气体产物收率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裂解温度为400~450℃时,气体产物的主要组分为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与纯正十二烷裂解的气体产物分布类似;裂解温度为450~500℃时,甲烷、乙烷和氢气的选择性明显提高,气体产物分布与纯异辛烷裂解的气体产物分布相近。在0.1~7.0MPa的范围内,随裂解压力的增大,在双元模型燃料中正十二烷转化率和气体产物收率下降。积碳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450℃时积碳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热型碳氢燃料 正十二烷/异辛烷双元模型燃料 超临界 催化裂解 HZSM-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分子筛NH3-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冉冉 李永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1,共5页
目前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在较宽温度窗口内具有良好的SCR活性、高的N2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成为柴油车尾气净化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因此对Cu基分子筛Cu-ZSM-5、Cu-SSZ-13和Cu-SAPO-34的脱硝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综述了其活性物种类型... 目前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在较宽温度窗口内具有良好的SCR活性、高的N2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成为柴油车尾气净化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因此对Cu基分子筛Cu-ZSM-5、Cu-SSZ-13和Cu-SAPO-34的脱硝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综述了其活性物种类型、位置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和这些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分子筛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原位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多孔铅电极及其对CO2的电还原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莉 王华 +1 位作者 韩金玉 李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46,48,共5页
采用铜片为基底,利用其自身析出的氢气泡为模板,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铅沉积层,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到CO2的电还原反应中。考察了不同沉积时间及不同沉积电流密度对电极形貌及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得出在5℃... 采用铜片为基底,利用其自身析出的氢气泡为模板,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铅沉积层,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到CO2的电还原反应中。考察了不同沉积时间及不同沉积电流密度对电极形貌及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得出在5℃下,沉积电流密度为-6 A/cm2,沉积时间为20 s时,电极催化效果最好,在施加电位为-1.7 V时生成甲酸的最高电流效率可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多孔铅 电还原 甲酸 二氧化碳 氢气泡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制备β-环糊精纳米海绵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宗梅 张阳倩 张毅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1177,共7页
利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β-环糊精纳米海绵(NSCD)。以β-环糊精(β-CD)为单体,碳酸二苯酯(DPC)为交联剂,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比为自变量,产物收率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Box-Behnken模型对工艺优化及预测,得到最优反应条件... 利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β-环糊精纳米海绵(NSCD)。以β-环糊精(β-CD)为单体,碳酸二苯酯(DPC)为交联剂,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比为自变量,产物收率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Box-Behnken模型对工艺优化及预测,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7 min,反应温度90℃,物料物质的量比n(β-CD)∶n(DPC)=1∶7.75,在该条件下产物实际收率为68.92%。利用FTIR、DSC、PXRD、SEM和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FTIR结果显示,在1757 cm^-1处出现新的羰基特征峰,表明β-CD与DPC交联成功;DSC测得分解温度在260℃左右;PXRD和SEM表明,微波法得到的产物其结晶度比传统加热法产物的结晶度更高;BET分析表明,随着物料β-CD与DPC物质的量比减小,产物比表面积增加,孔径减小。优化后的工艺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4,收率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纳米海绵 碳酸二苯酯 响应曲面 微波辐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醋糟共热解特性及碱金属迁移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强强 张阳倩 +1 位作者 郑颜 张毅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57-2065,共9页
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真空固定床反应器和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污泥与醋糟共热解过程中反应动力学、产物分布和碱金属迁移行为,探究了协同效应及碱金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两者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协同效应;与理论计算相比,混合物分解所... 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真空固定床反应器和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污泥与醋糟共热解过程中反应动力学、产物分布和碱金属迁移行为,探究了协同效应及碱金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两者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协同效应;与理论计算相比,混合物分解所需的活化能下降了35.38%~29.49%,脱挥发指数比计算低3.5×10-8。协同效应导致气体产率增加,生物炭、液体产率降低;醋糟的存在加速了污泥的脱挥发分析出,提高了气体产物中合成气含量,加大了生物炭中大芳香环的裂解反应,使生物油中酚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热解终止时,碱金属元素析出量达到79.19%~8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醋糟 共热解 协同效应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在水-二元混合溶剂体系中分配系数的测定与关联
12
作者 张晶晶 刘睿宸 +1 位作者 张越 王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为了给过氧化氢(H_(2)O_(2))萃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平衡法测定H_(2)O_(2)在水与1,3,5-三甲苯(TMB)、二异丁基甲醇(DIBC)、四丁基脲(TBU)、磷酸三辛酯(TOP)和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MCA)5种纯溶剂体系,水与4种混合溶剂(TMB+DIBC、TMB+TB... 为了给过氧化氢(H_(2)O_(2))萃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平衡法测定H_(2)O_(2)在水与1,3,5-三甲苯(TMB)、二异丁基甲醇(DIBC)、四丁基脲(TBU)、磷酸三辛酯(TOP)和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MCA)5种纯溶剂体系,水与4种混合溶剂(TMB+DIBC、TMB+TBU、TMB+TOP和TMB+MCA)体系的分配系数,并用非随机双液体(NRTL)模型进行关联。结果表明,H_(2)O_(2)在水-TMB体系的分配系数远超水-极性溶剂体系,在水-MCA体系的分配系数略大于水-DIBC,两体系分配系数均约为水-TBU、水-TOP体系的2.6倍。混合溶剂体系中H_(2)O_(2)分配系数及不同体系之间的差值均随TMB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用NRTL模型计算的分配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大相对偏差为15.10%、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系数 过氧化氢 二异丁基甲醇 四丁基脲 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