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化工副产氟硅酸湿法合成氟化铝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智 龙秉文 +4 位作者 张逸 邓伏礼 戴亚芬 刘少峰 丁一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通过对利用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与氢氧化铝直接制备工业级氟化铝的工艺进行研究与优化,以期提高氟化铝产品的质量。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氟资源,优化了合成工艺,而且对添加聚乙二醇(PEG)提高氟化铝产品的松装密度着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利用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与氢氧化铝直接制备工业级氟化铝的工艺进行研究与优化,以期提高氟化铝产品的质量。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氟资源,优化了合成工艺,而且对添加聚乙二醇(PEG)提高氟化铝产品的松装密度着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氟硅酸预热温度为80℃、氟硅酸质量分数为19.1%、n(氢氧化铝)∶n(氟硅酸)为1.8∶1、氢氧化铝干粉快速投料,控制反应温度为95~107℃、搅拌速率为400 r/min、反应时间为16 min、添加氟化铝为晶种、结晶时间为5.0 h、结晶温度为107℃时,氟化铝收率为77.56%,氟化铝的松装密度为0.70 g/cm^(3)。以聚乙二醇为结晶改性剂制备氟化铝,添加聚乙二醇的用量为7.40%、结晶时间为5.0 h、结晶搅拌速率为200 r/min、结晶温度为107℃时,氟化铝收率为81.45%,氟化铝松装密度达到0.83 g/cm^(3),松装密度提高了18.57%。氟化铝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均能达到GB/T 4292—2017《氟化铝》的要求。以磷化工副产氟硅酸和工业级氢氧化铝为原料,优化了氟硅酸湿法制备氟化铝的工艺,使得氟化铝产品的收率和松装密度有所提高,为磷化工行业副产品氟硅酸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酸 氟化铝 收率 松装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与化工生产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玉凤 王存文 吴元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回顾了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化学工程技术在生化反应与分离工程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了生物反应器等生物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与分离 绿色化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26
3
作者 韩新才 闫福安 +4 位作者 王存文 余响林 喻发全 王凯 陈启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7,32,共6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竹山铌稀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4
作者 陈浩 钟义飞 +3 位作者 阮耀阳 罗惠华 池汝安 周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130,共14页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其不可再生性,稀土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为给湖北竹山稀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其不可再生性,稀土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为给湖北竹山稀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XRD)以及激光剖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多种检测设备,系统地分析矿石物质组成、主要元素矿物分布。重点研究了含稀土、铌(Nb)矿物的含量、粒度特征、单体解离情况及矿物的连生关系。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稀土元素(REO)含量为0.77%,成分以轻稀土为主。Nb_(2)O_(5)含量为0.35%,均超过工业品位。稀土矿物嵌布粒度普遍较细,均在100μm以下,主要为独居石,与白云母和石英等伴生矿物呈多相连生,嵌布形式复杂多样。含铌矿物的嵌布粒度普遍在50μm以下,主要为铌铁矿、铌金红石,其中铌铁矿连生关系复杂,与多种矿石呈两相及多相连生为主;铌金红石连生情况较为简单,主要与白云母和石英呈多相连生。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湖北竹山稀土矿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物 铌矿物 工艺矿物学 嵌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颗粒流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昊一 康明雄 +3 位作者 刘根炎 李茜 吴元欣 刘少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2,99,共5页
在高1 m、内径42 mm的流化床中,对粒径54—600μm、密度2 252—2 665 kg/m3的磷矿颗粒的流态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矿颗粒粒径和密度对磷矿颗粒流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床层膨胀比随着磷矿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磷... 在高1 m、内径42 mm的流化床中,对粒径54—600μm、密度2 252—2 665 kg/m3的磷矿颗粒的流态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矿颗粒粒径和密度对磷矿颗粒流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床层膨胀比随着磷矿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磷矿颗粒属于Geldart B类颗粒时,流化较好;而当颗粒平均粒径为82μm时,虽然属于A类颗粒,但由于颗粒间力较大,不易流化,出现柱塞状上升、沟流等不正常流化现象,表现出拟C类颗粒的流态化特性。通过测量床层压降,获得了磷矿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并与不同的最小流化速度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显示Thonglimp关联式对B类颗粒更符合实验结果,并提出了适合磷矿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磷矿 最小流化速度 磷酸 窑法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ATR红外光谱研究超临界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2 位作者 刘少文 吴元欣 唐正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在温度15℃~300℃和压力0.1 MPa~25 MPa下,采用原位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化学键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醇油的混合与酯交换反应... 在温度15℃~300℃和压力0.1 MPa~25 MPa下,采用原位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化学键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醇油的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纯物质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压力高于14 MPa时,随温度由15℃升高到250℃,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减弱,减弱程度最大的温度为75℃~225℃;但温度升高对甲基的振动没有影响,当温度超过225℃后,甲醇的羟基振动峰发生明显分峰,而乙醇和丙醇的羟基振动峰未发现分峰变化;在整个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三油酸甘油酯的红外光谱图未发生明显变化。醇油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的红外研究表明,在14 MPa时,当温度超过185℃后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完全互溶,两者形成均相;当混合体系温度超过220℃时,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开始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酯交换是均相反应,而且氢键变化不是导致酯交换反应的主要原因,高温高压条件下C-OH键振动形式的变化,即出现C+…O-…H+振动使小分子醇的亲电性和亲核性均增强是导致超临界无催化酯交换反应快速进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ATR红外光谱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结晶制备工业级磷酸二氢钾过程的粒度控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一刚 韩永红 +3 位作者 骆万智 龙秉文 余莹 居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90-3595,共6页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为原料与氢氧化钾复分解反应结晶制备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成本低廉、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实验确定了采用该法制备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主要受反应阶段控制,继而研究分析了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原料浓度和加入速率对磷酸二...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为原料与氢氧化钾复分解反应结晶制备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成本低廉、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实验确定了采用该法制备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主要受反应阶段控制,继而研究分析了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原料浓度和加入速率对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磷酸二氢钾反应结晶机理,筛选出较优的反应结晶工艺。在控制磷酸一铵和氢氧化钾质量分数为50%,氢氧化钾溶液在30min内加入完毕,反应结晶时间为3h,搅拌速率为300r/min的条件下,获得的磷酸二氢钾产品中位粒径为1070μm,分布均匀,晶体形貌为规则的四方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反应结晶 粒度分布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辣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项敏 郭嘉 +3 位作者 刘竞博 梅军 王正裔 罗炎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7-10,13,共5页
介绍了姜辣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重点阐述了姜辣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测定的方法,并探讨了姜辣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姜辣素 提取 分离纯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调控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艳 谌颉 +3 位作者 张佑红 朱雄伟 钟季良 荣广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8期56-59,共4页
以粘质沙雷氏菌ZSG为受试菌株,对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方式进行调控。分别以恒转速(200r·min-1)与恒溶氧(10%、30%、50%)方式控制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与恒转速相比,恒溶氧控制方式能明显提高菌体干重,... 以粘质沙雷氏菌ZSG为受试菌株,对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方式进行调控。分别以恒转速(200r·min-1)与恒溶氧(10%、30%、50%)方式控制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与恒转速相比,恒溶氧控制方式能明显提高菌体干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了灵菌红素的合成,在溶氧浓度为30%时,灵菌红素产量可提高69.0%。将溶氧浓度恒定在30%、维持最适pH值为6.7~7.8,通过流加补料,可使灵菌红素产量从补料前的79.01mg·L-1提高到115.98mg·L-1,提高了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粘质沙雷氏菌 溶氧 补料 分批发酵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醋酸甘油酯绿色合成工艺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建 马文展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87-789,793,共4页
用甘油与醋酸、醋酐或醋酸与醋酐混合物作反应物,以五水四氯化锡(SnCl4·5H2O)和磷钨酸(H3O40-PW12·xH2O)作催化剂,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证明,用醋酐或醋酐加醋酸混合物优于仅... 用甘油与醋酸、醋酐或醋酸与醋酐混合物作反应物,以五水四氯化锡(SnCl4·5H2O)和磷钨酸(H3O40-PW12·xH2O)作催化剂,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证明,用醋酐或醋酐加醋酸混合物优于仅用醋酸,适宜的物料比为:甘油:醋酸:醋酐=1:2:1(摩尔比)。用SnCl4·5H2O催化,优于杂多酸。以甲苯作带水剂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05—120℃,脱溶温度为120—140℃,产率达85%-90%。反应与精馏单釜完成。工艺简单,污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醋酸甘油酯 合成 工艺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补药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艳华 崔猛 +1 位作者 李艳艳 帅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75-77,共3页
为了寻找唇形科植物白补药中低极性活性成分,丰富白补药化合物的类型,对白补药的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用75%乙醇提取白补药,所得浸膏加水稀释后,用石油醚萃取并将所得石油醚浸膏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 为了寻找唇形科植物白补药中低极性活性成分,丰富白补药化合物的类型,对白补药的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用75%乙醇提取白补药,所得浸膏加水稀释后,用石油醚萃取并将所得石油醚浸膏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熔点、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确定分离所得物质的结构。从白补药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壬烷(Ⅰ)、十七烷酸甲酯(Ⅱ)、十四烷酸(Ⅲ)、麦角甾醇(Ⅳ)、软脂酸(Ⅴ)、3β,2,4-二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Ⅵ)。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补药 石油醚部分 麦角甾醇 2 4-二羟基 Δ11 13(18)-齐墩果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流体CO_2反胶团-络合萃取痕量重金属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昌炎 赵非洲 +3 位作者 丁一刚 吴元欣 吴桢桢 杜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AOT浓度0.1 mol.L-1,此时,重金属铅、汞、砷的萃取率分别为93.50%、95.36%、90.47%。表明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时加入反胶团能明显提高痕量重金属的脱除率,萃取效果优于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CO2 反胶团-络合 重金属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中 陈嵘 户业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09-110,108,共3页
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其中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较多的研究内容归纳整理成小课题,供生物专业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这些课题不仅能拓宽创新实验的广度,还能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 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其中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较多的研究内容归纳整理成小课题,供生物专业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这些课题不仅能拓宽创新实验的广度,还能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促进老师和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科技活动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HPLC-ESI-MS/MS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婷 胡倩 潘志权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89-91,共3页
为了给灯盏花开发利用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灯盏花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鉴定出灯盏花石油醚提取部分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灯盏乙素、黄芩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山矾碱或阿... 为了给灯盏花开发利用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灯盏花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鉴定出灯盏花石油醚提取部分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灯盏乙素、黄芩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山矾碱或阿西米罗宾。为进一步研究灯盏花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ES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芳 冯健 +3 位作者 吴柏宏 张臻悦 吴晓燕 池汝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分别以La^(3+)和Y^(3+)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代表,探讨了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影响。确定蒙脱土吸附La^(3+)和Y^(3+)符合Freundlich吸... 分别以La^(3+)和Y^(3+)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代表,探讨了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影响。确定蒙脱土吸附La^(3+)和Y^(3+)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属于非均匀表面的单层吸附,蒙脱土吸附La^(3+)和Y^(3+)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蒙脱土吸附La^(3+)活化能为28.1kJ/mol、吸附重稀土钇离子的活化能为13.8kJ/mol。该综合化学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蒙脱土 稀土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土壤重金属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航 万远 +5 位作者 陈奕云 万其进 石铁柱 申锐莉 郭凯 胡佳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1-778,共8页
测量重金属化合物氯化铬(CrCl_3)、氯化铜(CuCl_2)、氯化锌(ZnCl_2)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VNIRS),将重金属反射光谱与重金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联系起来,观察重金属化合物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晶体场理论分析重金属的特征反射峰出现... 测量重金属化合物氯化铬(CrCl_3)、氯化铜(CuCl_2)、氯化锌(ZnCl_2)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VNIRS),将重金属反射光谱与重金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联系起来,观察重金属化合物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晶体场理论分析重金属的特征反射峰出现的波段位置和原因。以湖北大冶地区土壤样品为例,向土样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CrCl_3,CuCl_2和ZnCl_2并测定其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土壤反射光谱的影响。对样本的反射光谱进行不同光谱预处理,探究重金属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及显著相关(p<0.05)波段出现的位置和潜在机理。结果表明,重金属化合物CrCl_3,CuCl_2和ZnCl_2在可见光-短波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反射光谱特征与重金属元素3d轨道上的电子填充状态有关。添加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化合物影响了土壤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其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整体呈负相关,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880和-0.824。样品反射光谱经不同预处理后,重金属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所变化,显著相关波段信息更加丰富。研究表明,重金属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与重金属的电子结构紧密相关,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可以检测到土壤中较高浓度重金属的存在,该技术在快速高效、无损低耗地预测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基于部分重金属化合物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结合晶体场理论为土壤重金属的定性和定量反射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土壤重金属 预处理 晶体场理论 线性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在水相金纳米粒子表面吸附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思 严华 刘善堂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53-355,共3页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水相金溶胶体系中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VP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使金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红移15nm左右且强度下降。根据金溶胶中PVP加入量和特征吸收峰的...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水相金溶胶体系中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VP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使金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红移15nm左右且强度下降。根据金溶胶中PVP加入量和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提出了PVP对溶胶中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裹经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金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改性铁锰氧化物对锗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丽君 张臻悦 +1 位作者 吴汉军 郭文达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煤系伴生资源提取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含锗废液,导致稀散金属锗资源的流失,并污染环境。采用酒石酸改性铁锰氧化物(JFMBO)作为吸附材料富集回收煤浸出液中低浓度锗,通过XRD、BET、Zeta电位等测试手段研究了JFMBO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 煤系伴生资源提取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含锗废液,导致稀散金属锗资源的流失,并污染环境。采用酒石酸改性铁锰氧化物(JFMBO)作为吸附材料富集回收煤浸出液中低浓度锗,通过XRD、BET、Zeta电位等测试手段研究了JFMBO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等特征,并探究了JFMBO对锗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铁锰氧化物吸附锗的最佳投加量为2 g L;JFMBO对锗的吸附容量与溶液pH呈现正相关的趋势;JFMBO对锗的吸附容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升高温度有助于JFMBO对锗吸附反应的进行。锗在JFMBO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25℃下锗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69.535μmol g。JFMBO可再生使用,循环进行3次吸附-脱附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改性铁锰氧化物 吸附 高效提取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解-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冰晶石总氟含量
19
作者 李睿琪 陈志华 +3 位作者 陈义平 姚岢岢 池汝安 龙秉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243,共5页
针对目前冰晶石总氟含量常规测定耗时长、操作烦琐、过程物质存在毒害性和测试成本高等不足,提出了碱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实现快速准确测定冰晶石中的总氟含量。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在200℃下采用过量氢氧化钠在镍坩埚中碱解1 h,可将冰晶... 针对目前冰晶石总氟含量常规测定耗时长、操作烦琐、过程物质存在毒害性和测试成本高等不足,提出了碱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实现快速准确测定冰晶石中的总氟含量。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在200℃下采用过量氢氧化钠在镍坩埚中碱解1 h,可将冰晶石中的氟完全转换为氟离子。溶液电位测量过程中,在样品溶液和氟离子标准溶液中加入TISABⅣ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来消除Al^(3+)的干扰,同时在氟离子标准溶液中加入适量Na^(+)和Al^(3+)来保证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总离子势和Na^(+)浓度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化学分析法一致性良好,平均相对偏差为0.40%,最大绝对偏差为0.32%,且5次平行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0%,适用于冰晶石总氟含量的快速批量测定,亦可推广用于其他氟化物中总氟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冰晶石 氟元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级磷酸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欧阳贻德 唐正姣 +2 位作者 王存文 王为国 陈文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6,共5页
介绍了电子级磷酸的缘由、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电子级磷酸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制备方法,包括五氧化二磷水合法、三氯氧磷和磷酸三酯水解法、高纯磷氧化法以及热法磷酸或湿法净化磷酸结晶法,重点阐述氧化法和各种结晶法如冷却结晶法... 介绍了电子级磷酸的缘由、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电子级磷酸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制备方法,包括五氧化二磷水合法、三氯氧磷和磷酸三酯水解法、高纯磷氧化法以及热法磷酸或湿法净化磷酸结晶法,重点阐述氧化法和各种结晶法如冷却结晶法、浸渍结晶法和熔融结晶法等制备电子级磷酸的过程及其特点。展望了电子级磷酸的发展前景,同时对我国电子级磷酸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级磷酸 高纯磷酸 制备 结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