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化工副产氟硅酸湿法合成氟化铝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邓智 龙秉文 +4 位作者 张逸 邓伏礼 戴亚芬 刘少峰 丁一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通过对利用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与氢氧化铝直接制备工业级氟化铝的工艺进行研究与优化,以期提高氟化铝产品的质量。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氟资源,优化了合成工艺,而且对添加聚乙二醇(PEG)提高氟化铝产品的松装密度着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利用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与氢氧化铝直接制备工业级氟化铝的工艺进行研究与优化,以期提高氟化铝产品的质量。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氟资源,优化了合成工艺,而且对添加聚乙二醇(PEG)提高氟化铝产品的松装密度着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氟硅酸预热温度为80℃、氟硅酸质量分数为19.1%、n(氢氧化铝)∶n(氟硅酸)为1.8∶1、氢氧化铝干粉快速投料,控制反应温度为95~107℃、搅拌速率为400 r/min、反应时间为16 min、添加氟化铝为晶种、结晶时间为5.0 h、结晶温度为107℃时,氟化铝收率为77.56%,氟化铝的松装密度为0.70 g/cm^(3)。以聚乙二醇为结晶改性剂制备氟化铝,添加聚乙二醇的用量为7.40%、结晶时间为5.0 h、结晶搅拌速率为200 r/min、结晶温度为107℃时,氟化铝收率为81.45%,氟化铝松装密度达到0.83 g/cm^(3),松装密度提高了18.57%。氟化铝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均能达到GB/T 4292—2017《氟化铝》的要求。以磷化工副产氟硅酸和工业级氢氧化铝为原料,优化了氟硅酸湿法制备氟化铝的工艺,使得氟化铝产品的收率和松装密度有所提高,为磷化工行业副产品氟硅酸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酸 氟化铝 收率 松装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多肽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忠慧 周燕代子 王存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蚯蚓的蛋白含量极高,经蛋白酶水解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多肽类物质,进一步纯化后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蚯蚓多肽。蚯蚓多肽具有平喘降压、抗氧化、增强免疫、抗炎等药理作用。介绍了蚯蚓蛋白的酶解工艺,分析了蚯蚓多肽纯化工艺的优缺... 蚯蚓的蛋白含量极高,经蛋白酶水解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多肽类物质,进一步纯化后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蚯蚓多肽。蚯蚓多肽具有平喘降压、抗氧化、增强免疫、抗炎等药理作用。介绍了蚯蚓蛋白的酶解工艺,分析了蚯蚓多肽纯化工艺的优缺点,包括层析法、电泳法、膜分离法等,综述了蚯蚓多肽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蚯蚓多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多肽 水解 纯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纳滤机理的分子模拟教学实验设计
3
作者 刘捷 谭晓艳 +3 位作者 薛亚楠 王建芝 邹璐 喻发全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7,共6页
计算机分子模拟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科研手段,设计分子模拟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拓宽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认知。该教学实验设计基于非平衡动力学算法模拟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的纳滤机理。通过背景... 计算机分子模拟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科研手段,设计分子模拟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拓宽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认知。该教学实验设计基于非平衡动力学算法模拟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的纳滤机理。通过背景调研、模型构建、算法设定、数据处理、理论分析五个教学板块指导学生了解分子模拟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多孔有机笼作为新兴多孔材料的代表,引导学生从分子层面探索纳滤过程的微观机制。该教学实验设计将学科前沿的新材料引入化工分离过程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膜分离热点话题,实现了传统课程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和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教学实验 膜分离 纳滤 多孔有机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26
4
作者 韩新才 闫福安 +4 位作者 王存文 余响林 喻发全 王凯 陈启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7,32,共6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竹山铌稀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5
作者 陈浩 钟义飞 +3 位作者 阮耀阳 罗惠华 池汝安 周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130,共14页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其不可再生性,稀土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为给湖北竹山稀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其不可再生性,稀土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为给湖北竹山稀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XRD)以及激光剖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多种检测设备,系统地分析矿石物质组成、主要元素矿物分布。重点研究了含稀土、铌(Nb)矿物的含量、粒度特征、单体解离情况及矿物的连生关系。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稀土元素(REO)含量为0.77%,成分以轻稀土为主。Nb_(2)O_(5)含量为0.35%,均超过工业品位。稀土矿物嵌布粒度普遍较细,均在100μm以下,主要为独居石,与白云母和石英等伴生矿物呈多相连生,嵌布形式复杂多样。含铌矿物的嵌布粒度普遍在50μm以下,主要为铌铁矿、铌金红石,其中铌铁矿连生关系复杂,与多种矿石呈两相及多相连生为主;铌金红石连生情况较为简单,主要与白云母和石英呈多相连生。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湖北竹山稀土矿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物 铌矿物 工艺矿物学 嵌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卓 张臻悦 +3 位作者 孙宁杰 张涵 刘茁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以硝酸镁为浸取剂时浸取反应速率快,达到反应平衡所需时间短,工业上可采用硝酸镁作为浸取剂在缩短反应时间、降低镁盐浓度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成本,优化浸出过程;镁离子浓度对稀土浸取的影响要大于其对铝浸取的影响,镁盐与稀土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均小于其与铝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铝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均大于以相同浸取剂浸取稀土时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铝的浸出速率要略慢于稀土,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对稀土浸出液进行分批收液,达到有效降低稀土浸出液中铝含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镁盐 浸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子模拟
7
作者 王瑜 陈苏芳 +1 位作者 张道洪 杨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模量(E)、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G)均大于一维线性结构材料的对应值(分别高出0.52%~1.61%、0.28%~1.04%、1.01%~2.89%);三维立体结构较二维平面结构材料的E、K、G分别减少1.52%~3.33%、1.05%~4.35%、2.30%~3.13%。与DGEBA支链相比,HHTE1支链交联改性材料的E、K、G均有明显提升(分别提升5.56%~11.90%,4.86%~10.86%、5.59%~10.74%)。本文构建的材料模型为晶体有序排列材料,研究其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发现,空间位阻与支链相互作用分别主导力学性能变化,其Ex、Ez、G(010)受支链作用和主链取向改变的影响,Ey、G(100)、G(001)受空间位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分子 环氧树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物化性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皮结合态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谢辰阳 张文 +2 位作者 李杰 杨芳 张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为探究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构建体外结肠发酵模型,分为板栗外皮结合态多酚(CSBP)组、板栗内皮结合态多酚(CISBP)组和空白(CK)组,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组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为探究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构建体外结肠发酵模型,分为板栗外皮结合态多酚(CSBP)组、板栗内皮结合态多酚(CISBP)组和空白(CK)组,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组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CK组,CSBP组与CISBP组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整体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值均有所上升,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多尔氏菌属(Dorea)、梭菌属(Clostridiales)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此外,功能预测结果显示,CSBP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重建、维持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清除自由基和有毒物质以及减少细胞损伤和炎症等功能,而CISBP可以促进脂肪代谢、血糖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CSBP和CISBP对肠道菌群产生了影响,通过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促进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促使SD大鼠肠道菌群向更健康的组成发展。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板栗资源以及研发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皮 结合态多酚 体外厌氧发酵 肠道菌群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铵盐浸出过程中稀土离子和铝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芳 黄素华 +3 位作者 冯健 邓东浩 王志伟 刘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3+)和Al^(3+)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矿土和孔隙中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的进行而减少,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浸取程度加深而增大,浸取剂对RE^(3+)的浸出效果优于对Al^(3+)的浸出效果。矿土中的RE^(3+)和Al^(3+)在浸润开始时的第四层矿体中含量最多,孔隙中RE^(3+)含量在第四层矿体中100%浸润时最多,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程度以及矿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其峰值集中在最后阶段的第四层矿体中。浸润阶段发生反吸附,但对后续浸出过程没有明显影响。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Al^(3+)的浸出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浸取程度 稀土离子 铝离子 时空分布规律 矿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甘蔗渣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军霞 池汝安 +1 位作者 徐源来 张越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2,共4页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在50min内达平衡。该研究可作为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甘蔗渣 改性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颗粒流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昊一 康明雄 +3 位作者 刘根炎 李茜 吴元欣 刘少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2,99,共5页
在高1 m、内径42 mm的流化床中,对粒径54—600μm、密度2 252—2 665 kg/m3的磷矿颗粒的流态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矿颗粒粒径和密度对磷矿颗粒流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床层膨胀比随着磷矿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磷... 在高1 m、内径42 mm的流化床中,对粒径54—600μm、密度2 252—2 665 kg/m3的磷矿颗粒的流态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矿颗粒粒径和密度对磷矿颗粒流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床层膨胀比随着磷矿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磷矿颗粒属于Geldart B类颗粒时,流化较好;而当颗粒平均粒径为82μm时,虽然属于A类颗粒,但由于颗粒间力较大,不易流化,出现柱塞状上升、沟流等不正常流化现象,表现出拟C类颗粒的流态化特性。通过测量床层压降,获得了磷矿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并与不同的最小流化速度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显示Thonglimp关联式对B类颗粒更符合实验结果,并提出了适合磷矿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磷矿 最小流化速度 磷酸 窑法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辣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项敏 郭嘉 +3 位作者 刘竞博 梅军 王正裔 罗炎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7-10,13,共5页
介绍了姜辣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重点阐述了姜辣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测定的方法,并探讨了姜辣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姜辣素 提取 分离纯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迁移规律及调控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贺鹏 谢帆欣 +4 位作者 张臻悦 李运强 郭江凤 张永兵 罗仙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4,共8页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率。为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微细颗粒的迁移规律,并找到适宜的调控方法,以龙南足洞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式溶浸法,考察了浸出剂质量浓度、黏度、流速、水力梯度、矿体高度及矿体含水率对微细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的迁移是影响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力的作用下,微细颗粒在浸出过程中易随浸出剂发生迁移运动。当调控浸出剂质量浓度低于4%,浸出剂黏度不超过1.5 mPa·s,水力梯度小于0.75,浸出剂流速低于3 mL/min,原矿含水量大于11%时,矿体中微细颗粒迁移率较低,矿体渗透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浸出液的渗流和稀土离子的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微细颗粒 迁移规律 优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中 陈嵘 户业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09-110,108,共3页
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其中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较多的研究内容归纳整理成小课题,供生物专业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这些课题不仅能拓宽创新实验的广度,还能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 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其中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较多的研究内容归纳整理成小课题,供生物专业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这些课题不仅能拓宽创新实验的广度,还能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促进老师和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科技活动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板栗皮结合态多酚的研究
15
作者 张文 谢辰阳 +1 位作者 尚秋 杨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选用5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BP)进行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NKA-9大孔树脂,板栗外皮BP(CO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0.22 mg·mL^(... 选用5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BP)进行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NKA-9大孔树脂,板栗外皮BP(CO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0.22 mg·mL^(-1)、上样pH值为3、上样流速为4.0 BV·h^(-1)、上样体积为26 mL,洗脱液为70%乙醇、洗脱液pH值为7、洗脱流速为3.0 BV·h^(-1)、洗脱体积为28 mL;板栗内皮BP(CI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1.33 mg·mL^(-1)、上样pH值为3、上样流速为0.5 BV·h^(-1)、上样体积为8 mL,洗脱液为70%乙醇、洗脱液pH值为7、洗脱流速为0.5 BV·h^(-1)、洗脱体积为33 mL;在上述纯化条件下,COSBP纯度从(1.40±0.04)%升至(24.10±0.35)%,CISBP纯度从(5.00±0.03)%升至(30.50±0.14)%。该工艺绿色环保,为板栗皮BP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皮 结合态多酚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芳 冯健 +3 位作者 吴柏宏 张臻悦 吴晓燕 池汝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分别以La^(3+)和Y^(3+)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代表,探讨了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影响。确定蒙脱土吸附La^(3+)和Y^(3+)符合Freundlich吸... 分别以La^(3+)和Y^(3+)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代表,探讨了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影响。确定蒙脱土吸附La^(3+)和Y^(3+)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属于非均匀表面的单层吸附,蒙脱土吸附La^(3+)和Y^(3+)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蒙脱土吸附La^(3+)活化能为28.1kJ/mol、吸附重稀土钇离子的活化能为13.8kJ/mol。该综合化学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蒙脱土 稀土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钾伴生矿酸浸液除氯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为国 贺方杰 +3 位作者 吕仁亮 陈苏芳 汪铁林 王存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21-24,29,共5页
采用蒸馏法去除磷钾伴生矿的盐酸浸出液(酸浸液)中的氯离子,同时回收盐酸。研究了不同种类盐酸盐(AlCl3、MgCl2、CaCl2、KCl)和硫酸对蒸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含不同种类盐酸盐的盐酸馏出液中HCl含量的大小顺序依... 采用蒸馏法去除磷钾伴生矿的盐酸浸出液(酸浸液)中的氯离子,同时回收盐酸。研究了不同种类盐酸盐(AlCl3、MgCl2、CaCl2、KCl)和硫酸对蒸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含不同种类盐酸盐的盐酸馏出液中HCl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MgCl2〉AlCl3〉CaCl2〉KCl;加入硫酸后,馏出液中HCl含量增加,而不同种类盐酸盐对盐酸蒸馏的影响差异变小;向磷钾伴生矿酸浸液中加入化学计量的硫酸,当有80%的液体被蒸出时(沸程为109.2~124.4℃),体系中78%的氯离子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钾伴生矿 酸浸液 盐酸盐 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掺杂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崇备 汤佳鑫 +2 位作者 李璇 刘敬儒 江吉周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通过轻度刻蚀氧化层状前驱体MAX(Ti_(3) AlCN),成功制备了碳氮掺杂氧化钛(CN-TiO_(x))催化剂,通过XRD、TEM、XPS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Mott-Schottky曲线分析了其光电特性,通过UV-Vis评价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亚甲基蓝(... 通过轻度刻蚀氧化层状前驱体MAX(Ti_(3) AlCN),成功制备了碳氮掺杂氧化钛(CN-TiO_(x))催化剂,通过XRD、TEM、XPS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Mott-Schottky曲线分析了其光电特性,通过UV-Vis评价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电化学阻抗、电子顺磁共振测试及牺牲剂对比实验对其光催化降解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刻蚀氧化时间,可以精确调控CN-TiO_(x)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和电荷传输性能;随着刻蚀氧化时间的延长,其光吸收边向可见光区红移,从而促进了光催化过程中的激子跃迁,形成的Ti^(3+)活性位点有助于促进反应物的化学吸附与活化;催化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主要是光生空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刻蚀氧化15 h得到的CN 15-TiO_(x)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模拟太阳光下对MB的降解率在50 min内达到了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光吸收能力 电荷分离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研究三维扭曲催化芳烃-降冰片烯环化聚合物膜的CO_(2)/N_(2)分离机理
19
作者 李紫鹃 谭晓艳 +5 位作者 吴永盛 杨陈怡 陈红 毕小刚 刘捷 喻发全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8-2357,共10页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CO_(2)分离技术。固有微孔梯形聚合物因其高孔隙率、高选择性、结构稳定等优点被视作CO_(2)分离技术的优势材料。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维扭曲催化芳烃-降冰片烯环化(CANAL)梯形聚合物膜(CANAL-Me...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CO_(2)分离技术。固有微孔梯形聚合物因其高孔隙率、高选择性、结构稳定等优点被视作CO_(2)分离技术的优势材料。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维扭曲催化芳烃-降冰片烯环化(CANAL)梯形聚合物膜(CANAL-Me-S5F膜)对CO_(2)/N_(2)混合气体的吸附和渗透模型,并对其CO_(2)/N_(2)分离性能进行研究。为了充分考虑聚合物链的柔性特征,在计算过程中,聚合物膜的大部分结构保持自由运动状态。结果表明,CO_(2)在CANAL-Me-S5F膜中的吸附量(4.00 mmol/g)明显大于N_(2)(0.30 mmol/g),这是由CANAL-Me-S5F与CO_(2)分子之间更强的相互吸引作用决定的。CANAL-Me-S5F膜中CO_(2)和N_(2)的渗透率分别为22546.09 Barrer和1094.01 Barrer,渗透选择性α_(P(CO_(2)/N_(2)))为20.61,该渗透选择性与已报道的实验数值十分吻合。CANAL-Me-S5F膜对CO_(2)分子呈现出较高的渗透选择性,主要是由CO_(2)在膜材料中的高溶解度(即优先吸附)主导的。研究结果可从微观层面为新型气体分离聚合物膜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梯形聚合物 CO_(2)/N_(2)分离 分离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杂质指数磷矿酸解及半水石膏过滤性能研究
20
作者 邓伏礼 邓俊 +3 位作者 王骁 张逸 王斌 丁一刚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1,共4页
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丰富,但大多属杂质指数(MER)高的难选胶磷矿。针对MER值分别为0.1799和0.1459的2种磷矿,研究了结晶改良剂以及酸解和半水石膏结晶过程中SO_(4)^(2-)含量对半水石膏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和粒度分布对半水石膏进... 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丰富,但大多属杂质指数(MER)高的难选胶磷矿。针对MER值分别为0.1799和0.1459的2种磷矿,研究了结晶改良剂以及酸解和半水石膏结晶过程中SO_(4)^(2-)含量对半水石膏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和粒度分布对半水石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半水石膏结晶过程中添加结晶改良剂,或适当增加磷矿酸解和半水石膏结晶过程中SO_(4)^(2-)含量,可使半水石膏粒径显著增大,过滤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半水石膏 过滤 结晶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