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二酸在Ti/TiO_2膜电极上的电化学合成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淳安 朱秀山 赵峰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46-2051,共6页
在包含原料马来酸的硫酸溶液中,通过原位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TiO2膜电极,然后采用极性转换技术在原溶液中电化学合成丁二酸.采用XPS,XRD和SEM分析了膜电极上的元素组成、价态分布和氧化膜的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层内... 在包含原料马来酸的硫酸溶液中,通过原位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TiO2膜电极,然后采用极性转换技术在原溶液中电化学合成丁二酸.采用XPS,XRD和SEM分析了膜电极上的元素组成、价态分布和氧化膜的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层内只含有Ti和O两种元素,且Ti均为Ti4+;TiO2氧化膜是金红石相,表观呈现带孔的条纹形貌.通过循环伏安、恒电位阶跃和恒电流电解技术研究了Ti/TiO2原位氧化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膜电极对马来酸电还原合成丁二酸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以钛基氧化钌电极(DSA)为阳极,Ti/TiO2原位氧化膜电极为阴极进行恒电流电解实验.结果表明,丁二酸的还原产率为95.94%,电流效率为95.57%,产物纯度为99.28%,熔点为185~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阳极氧化法 Ti/TiO2膜电极 丁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缺陷Pd@UiO-66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
2
作者 王栋 何耀辉 +13 位作者 周丹枫 关伟鑫 何亚军 冯启龙 王鹏 侯少文 陈欣辉 王奕星 苟焕其 郭锋浩 王梦闯 王天姿 刘金德 倪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4-1263,共10页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热重分析(TG)等表征技术,发现改变乙酸用量时,配体缺陷数量会随着乙酸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催化剂的Lewis酸的强度和数量也随之线性增加。虽然增加乙酸用量能够提升乙醇的转化效率,但是过量的Lewis酸量反而会促进乙醚等副产品的生成。当使用Pd@UiO-66-50HAc催化剂时,在温度为250℃、压力为2 MPa、LHSV为4 h^(-1)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转化率可以达到60.1%,同时正丁醇的选择性达到40.5%,正丁醇的收率达到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正丁醇 UiO-66载体 配体缺陷 LEWIS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三乙醇胺媒质中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淳安 周亚明 +2 位作者 徐颖华 江欢欢 李姗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4,共6页
铁-三乙醇胺(Fe-TEA)可作为媒质用于间接电化学法还原靛蓝.本工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靛蓝在Fe-TEA媒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石墨、银、镍、不锈钢四种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探讨了靛蓝间接电还原的机理.此外,还进行了一组L9(34)正交... 铁-三乙醇胺(Fe-TEA)可作为媒质用于间接电化学法还原靛蓝.本工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靛蓝在Fe-TEA媒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石墨、银、镍、不锈钢四种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探讨了靛蓝间接电还原的机理.此外,还进行了一组L9(34)正交电解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III)-TEA媒质中,以不锈钢网为阴极可实现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最高电流效率可达44.7%.在实验所设计因素水平范围内,对电流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Fe(III)-TEA媒质浓度.在靛蓝的间接电还原过程中存在一种靛蓝自由基,该自由基能起到靛蓝电还原的媒质作用,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该靛蓝自由基的媒质作用可以大于Fe(III)-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染色 靛蓝 还原染料 间接电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4中对甲氧基甲苯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英红 曾红燕 +2 位作者 李姗姗 陆在祥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1-426,共6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P)、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S)法等手段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在离子液...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P)、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S)法等手段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四电子不可逆过程,估算了其扩散系数D=3.4×10-7cm2.s-1,主要电氧化产物为茴香醛,加入适量的水或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电氧化反应向生成相应醛的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氧化 对甲氧基甲苯 茴香醛 离子液体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5-三嗪的具有力致变色性质的聚集诱导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欧阳密 俞春辉 +4 位作者 张玉建 胡彬 吕晓静 孙璟玮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44-2952,共9页
以1,3,5-三嗪为核,四苯基乙烯为端基,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星状结构分子2,4,6-三(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1,3,5-三嗪(TTPE-Tr)和2,4,6-三(4-(1,2,2-三苯基乙烯基)-4-联苯基)-1,3,5-三嗪(TTPE-Ph-Tr),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离子化质谱(... 以1,3,5-三嗪为核,四苯基乙烯为端基,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星状结构分子2,4,6-三(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1,3,5-三嗪(TTPE-Tr)和2,4,6-三(4-(1,2,2-三苯基乙烯基)-4-联苯基)-1,3,5-三嗪(TTPE-Ph-Tr),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离子化质谱(MALDI-MS)及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混合溶剂四氢呋喃(THF)/水析出实验显示,化合物TTPE-Tr和TTPE-Ph-Tr在纯THF溶剂中无荧光,而在THF/水混合溶剂中,当水体积分数增加时呈现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荧光(PL)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荧光量子效率的提高是由于分子内电子旋转受限(RIR)导致的.同时发现化合物TTPE-Tr具有力致变色性质,简单的研磨使其发光颜色(蓝绿光到黄绿光)及发光强度(ΦF,24.4%到14.7%)发生了明显的改变.UV-Vis光谱、PL光谱、X射线衍射(XRD)、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效率等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力刺激改变了TTPE-Tr的分子堆积形式导致的.热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TTPE-Tr和TTPE-Ph-Tr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64和385°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嗪 四苯基乙烯 聚集诱导荧光增强 力致变色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酚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淳安 王芬 +2 位作者 卢金金 李美超 郑万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50-2854,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4-二氯苯酚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反应,结合Fukui函数值预测了2,4-二氯苯酚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反应位点.结果表明,Pt电极对2,4-二氯苯酚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2,4-二氯苯酚在电极表面反...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4-二氯苯酚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反应,结合Fukui函数值预测了2,4-二氯苯酚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反应位点.结果表明,Pt电极对2,4-二氯苯酚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2,4-二氯苯酚在电极表面反应主要有3个途径:直接通过电化学反应脱去氯离子,生成苯酚;在·OH的进攻下,C—Cl键断裂,4位Cl较2位Cl先脱去,生成苯二酚,并可进一步氧化生成苯醌以及不饱和羧酸;在·OH的进攻下发生苯环开环反应,生成含氯不饱和羧酸.在1700 mV左右,2,4-二氯苯酚可经电化学氧化生成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电化学氧化 原位红外光谱 Fukui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密 项文勤 +2 位作者 张玉建 金燕仙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6-1524,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苯胺结构为核心的具有推电子-拉电子(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有机小分子.研究了介质极性对吸收与发射光谱行为的影响及分子结构与其发光能力的关系.该类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在430-530nm.并在特定极性溶剂中观...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苯胺结构为核心的具有推电子-拉电子(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有机小分子.研究了介质极性对吸收与发射光谱行为的影响及分子结构与其发光能力的关系.该类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在430-530nm.并在特定极性溶剂中观察到双重荧光现象.溶剂效应显示该类化合物随着介质极性的增加,分子内电荷转移态(ICT)的荧光发射峰波长先红移后蓝移且荧光强度降低,表现出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行为.该类化合物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于-5.24--5.50eV,且可以通过改变取代基电负性的强弱来调节.所得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2-206°C,热重分析(TGA)表明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C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推电子-拉电子结构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双荧光 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反应器中熔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加清 刘化章 +3 位作者 宁文生 杨霞珍 徐云 吴勇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研究了浆态床反应器中熔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并与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熔铁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具有较好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浆态床反应器中CH4和CO2的选择性明显降低。... 研究了浆态床反应器中熔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并与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熔铁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具有较好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浆态床反应器中CH4和CO2的选择性明显降低。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合成气空速、合成气n(H2)∶n(CO)对浆态床反应器中熔铁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调变反应条件,可有效提高熔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并使产物分布得到优化。在n(H2)∶n(CO)=1.6、2.0M Pa、250℃、GHSV=3 000h-1的条件下运行900h,浆态床反应器中CO的转化率达92%左右,CH4的选择性为5%左右,CO2的选择性为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熔铁催化剂 浆态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美超 吴海峰 +1 位作者 胡佳琦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7-1940,共4页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了对氨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原位红外光谱 电还原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香醛的直接电氧化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玲玲 朱英红 +2 位作者 李姗姗 曾红燕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直接电氧化行为.考查扫描速率、反应底物浓度、支持电解质和溶剂对该电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硫酸/丙酮溶液中,其响应峰电流最高,反应受... 应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直接电氧化行为.考查扫描速率、反应底物浓度、支持电解质和溶剂对该电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硫酸/丙酮溶液中,其响应峰电流最高,反应受扩散控制.经GC-MS检测,主要氧化产物为茴香醛,选择性为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醚 电氧化 茴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烟草中49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玮 卢春山 +2 位作者 李华 屠海云 周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8-1055,共8页
采用改进的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前处理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检测烟草中49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含0.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被氮吹至干后,残渣用乙腈-乙酸乙酯(1... 采用改进的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前处理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检测烟草中49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含0.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被氮吹至干后,残渣用乙腈-乙酸乙酯(1:1,v/v)溶液溶解,溶解液经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无水MgSO4、C18吸附剂净化后,直接进行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49种农药在低质量浓度(0.05μg/L)的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0.4%~104.8%,高质量浓度(5μg/L)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11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其中16种农药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0.01~0.03μg/kg,其余33种农药的LOD均小于0.01μg/kg;相关系数都大于或等于0.99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痕量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烟草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型Pt_3Sn/Al_2O_3催化剂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一锅法合成N-烷基芳胺(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芳 许响生 +2 位作者 顾辉子 陈傲昂 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41-2147,共7页
采用吸附法制备了组合型Pt3Sn/Al2O3双金属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原位液相加氢一锅法合成N-烷基芳胺.研究表明,在503K,空速为7.5h-1,水体积分数为5%时,1%(质量分数)Pt3Sn/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硝基苯的转化率为... 采用吸附法制备了组合型Pt3Sn/Al2O3双金属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原位液相加氢一锅法合成N-烷基芳胺.研究表明,在503K,空速为7.5h-1,水体积分数为5%时,1%(质量分数)Pt3Sn/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硝基苯的转化率为100%,N-乙基苯胺和N,N-二乙基苯胺的总选择性为98.2%.同时,该催化剂对原位液相加氢烷基化反应具有一定普适性,本文研究的14种芳香硝基化合物与低级脂肪醇反应,均具有较高的N-烷基化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烷基化 原位液相加氢 芳香硝基化合物 N-烷基芳胺 铂锡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式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原子吸收测定硒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文涵 单胜艳 +1 位作者 张丹 韩雯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1,共3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以铅作阴极、石墨作阳极无隔膜分隔的流通式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器,电解产生的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后直接送入火焰原子吸收进行测定,因无外加载气减少了稀释提高了灵敏度.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选择了最佳条件,以0.5 mol/L硫酸作... 采用自行研制的以铅作阴极、石墨作阳极无隔膜分隔的流通式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器,电解产生的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后直接送入火焰原子吸收进行测定,因无外加载气减少了稀释提高了灵敏度.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选择了最佳条件,以0.5 mol/L硫酸作电解液,以1.3 mL/min流速通过氢化物发生器,电解电流为2.0A.结果表明硒质量浓度在0~5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8 8,相对标准偏差为4.4%,特征质量浓度为0.039 7 μg/mL,检出限为0.08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氢化物发生法 原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极在LiNO3-KNO3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屠晓华 褚有群 +2 位作者 马淳安 莫一平 陈赵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5-669,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考察了铝电极在LiNO3-KNO3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熔盐中,锂离子在铝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伴随着新生态的锂原子向电极内部的随后扩散步骤;锂原子进入铝电极后与铝发生合金化,形成β-LiAl合金和... 采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考察了铝电极在LiNO3-KNO3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熔盐中,锂离子在铝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伴随着新生态的锂原子向电极内部的随后扩散步骤;锂原子进入铝电极后与铝发生合金化,形成β-LiAl合金和γ-LiAl合金;锂离子在铝电极上的还原过程受还原态锂在铝基体内的扩散步骤控制.循环伏安实验发现,铝电极在该熔盐中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都先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最后基本上趋于稳定.这表明铝电极在该熔盐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极 LiNO3-KNO3熔盐 循环伏安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2 位作者 茅佩卿 张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5-1612,共8页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DMMPD-CFIC膜的脱盐率不够理想,但将4-甲基间苯二胺(MMPD)与DMMPD以2∶1(质量比)组合后制得的MMPD/DMMPD-CFIC膜的脱盐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膜的耐氯性能影响不大.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2种膜的活性层的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氨酯 反渗透复合膜 表面形态 分离性能 耐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惰性介质中硝基苯在铂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淳安 盛江峰 +2 位作者 王晓娟 张诚 王连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37,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以铂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硝基苯在含有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电解质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扫描速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硝基苯电化学特性... 采用循环伏安法,以铂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硝基苯在含有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电解质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扫描速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硝基苯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属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电化学行为 质子惰性介质 微盘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丁二酸合成电解液中马来酸和丁二酸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淳安 邱志军 +3 位作者 颜飞 赵峰鸣 徐颖华 褚有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丁二酸合成电解液中原料马来酸和产物丁二酸的含量。试样经Ion Pac AG19保护柱及Ion Pac AS19分析柱分离,以25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制电导器检测。马来酸和丁二酸的质量浓度在1.0~10 mg...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丁二酸合成电解液中原料马来酸和产物丁二酸的含量。试样经Ion Pac AG19保护柱及Ion Pac AS19分析柱分离,以25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制电导器检测。马来酸和丁二酸的质量浓度在1.0~1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与峰高均呈线性关系。方法可用于测定合成丁二酸生产过程的不同时段溶液(起始、结束和母液)中马来酸和丁二酸的含量,有助于实现丁二酸的连续式电解合成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电解液 马来酸 丁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金电极上硫代水杨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1 位作者 滕渊洁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99-2607,共9页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SERS考察不同电富集时间和电位的影响,显示在酸性介质和0.7 V及70 s富集时间下,可以获得最大EC-SERS信号,并随着电位负移,信号逐渐减弱,直至基本消失,表明TSA分子在Au表面排布状态会随外加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计算TSA在不同pH值下的分布分数以及探针分子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结合SERS和EC-SERS的变化走势对比,得出TSA在活性Au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的机理,指出由于TSA不同的电化学吸附取向,以及高负电位下的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u表面拉曼活性降低,造成EF显著减小,不可逆地失去了SER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硫代水杨酸 自组装单分子层 金电极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碘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云芳 于丽丽 +1 位作者 芦晴晴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1-1426,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碘离子在铂电极上不同电位区间,不同酸度下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极化电位较低(小于0.6V(vsHg/Hg2SO4))时,碘离子在铂电极上发生2I--2e→I2电氧化反应,反应产物通过I2+I-葑I3-被进一步溶解,整个...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碘离子在铂电极上不同电位区间,不同酸度下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极化电位较低(小于0.6V(vsHg/Hg2SO4))时,碘离子在铂电极上发生2I--2e→I2电氧化反应,反应产物通过I2+I-葑I3-被进一步溶解,整个反应属于E-C(electrochemical-chemical)模式.电氧化过程中可以形成碘膜,其也可以被碘离子溶解.当极化电位升高至0.6V(vsHg/Hg2SO4)或以上时,碘离子会直接电氧化为高价态碘化合物,I-+3H2O→IO3-+6H++6e,而析出的碘膜并不发生再氧化反应;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还原峰,分别对应于I2、I3-的还原反应;在无碘膜时,碘离子电氧化过程受溶液中碘离子的液相扩散步骤控制;碘膜形成后,主要受碘膜中碘离子的固相扩散控制;酸度对于碘离子的电化学氧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其线性极化曲线的起峰电位及电流峰值电位均随酸浓度升高而负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碘膜 电氧化 碘离子 铂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型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海民 史鸿鑫 +2 位作者 项菊萍 刘秋平 朱春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以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和2-甲氨基乙醇为主要原料,经酰胺化、酯化和中和反应制备了硫酸2-(N-甲基-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酯钠(Ⅰ)。用红外光谱、19FNMR和1HNMR测试技术对中间体和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到... 以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和2-甲氨基乙醇为主要原料,经酰胺化、酯化和中和反应制备了硫酸2-(N-甲基-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酯钠(Ⅰ)。用红外光谱、19FNMR和1HNMR测试技术对中间体和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到酰胺化反应较佳工艺条件为:n(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n(2-甲氨基乙醇)=1.0∶2.0,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在THF溶剂中,30℃搅拌反应3.0h,收率93.4%。酯化反应较佳工艺条件为:n(N-羟乙基-N-甲基-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n(氯磺酸)=1.0∶2.0,在THF溶剂中,室温下反应0.5h,收率97.1%。硫酸2-(N-甲基-4-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酯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0×10-4mol/L,γcmc=23.1mN/m(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 硫酸酯盐 氟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