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合成含交替苯/噻吩结构的电致变色聚合物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诚 徐意 +2 位作者 徐宇 项文勤 马淳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0-83,共4页
利用Kumada偶联合成了2,5-二苯基噻吩(DPT)、1,4-二噻吩基苯(DTP)及1,4-二(3-甲基-2-噻吩基)苯(DMTP),并电聚合得到相应的聚合物PDPT、PDTP和PDMTP。PDPT的电化学稳定性较差,而PDTP和PDMTP在0~1.2 V间具有良好的电活性。此外,PDTP和PD... 利用Kumada偶联合成了2,5-二苯基噻吩(DPT)、1,4-二噻吩基苯(DTP)及1,4-二(3-甲基-2-噻吩基)苯(DMTP),并电聚合得到相应的聚合物PDPT、PDTP和PDMTP。PDPT的电化学稳定性较差,而PDTP和PDMTP在0~1.2 V间具有良好的电活性。此外,PDTP和PDMTP分别具有青-橙和红-绿-蓝的电致变色现象,可用于电致变色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聚合 交替 噻吩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二乙氧基苯与3,4-亚乙基二氧噻吩的电化学共聚
2
作者 张诚 王纳川 +1 位作者 徐意 马淳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3-97,共5页
利用恒电位聚合法合成了1,4-二乙氧基苯(DEB)与3,4-亚乙基二氧噻吩(EDOT)的共聚物。单体浓度为DEB 0.1 mol·L^(-1),EDOT 0.01 mol·L^(-1),溶液为乙腈,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为支持电解质。研究不同电位下聚合的共聚物的电化学... 利用恒电位聚合法合成了1,4-二乙氧基苯(DEB)与3,4-亚乙基二氧噻吩(EDOT)的共聚物。单体浓度为DEB 0.1 mol·L^(-1),EDOT 0.01 mol·L^(-1),溶液为乙腈,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为支持电解质。研究不同电位下聚合的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聚物在ITO玻璃上的成膜情况。结果表明EDOT的加入可提高DEB的电化学活性以及在ITO玻璃电极上的成膜性能。荧光光谱显示出共聚物在402 nm和530 nm有较强的发射峰,说明EDOT的加入成功调节了聚1,4-二乙氧基苯(PDEB)的发光波长(39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共聚 1 4-二乙氧基苯 3 4-亚乙基二氧噻吩 电化学性能 表面形貌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塔板出口堰性能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育敏 王良华 +1 位作者 姚克俭 刘炳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56-959,共4页
针对固定阀塔板和筛孔塔板,在出口堰上开倒梯形和条形两种型式的分流孔,对从堰上分流孔分流出去的液量作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分流液量随气、液流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出口堰上开孔,可以减轻出口堰溢流负荷,倒梯形和条形分流孔分... 针对固定阀塔板和筛孔塔板,在出口堰上开倒梯形和条形两种型式的分流孔,对从堰上分流孔分流出去的液量作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分流液量随气、液流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出口堰上开孔,可以减轻出口堰溢流负荷,倒梯形和条形分流孔分别使越堰液体的抛距减小1.7%和5.0%以上,堰上分流孔的分流率分别在5%和14%以上,降液管的液通量分别增大5%和14%以上。条形分流孔的分流能力大于倒梯形分流孔,固定阀塔板的分流能力大于筛孔塔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堰 堰上分流孔 抛距 筛孔塔板 固定阀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性能研究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付小苏 张颂红 +1 位作者 刘炳炎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内径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条形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研究了两种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比条形固定阀塔板... 在内径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条形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研究了两种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比条形固定阀塔板高约40%,与F1浮阀塔板相当;相对于条形固定阀塔板,圆形固定阀塔板上积液点气速更低,液泛点气速更高,操作弹性更大;圆形固定阀塔板气液接触更合理,传质效率更高;圆形固定阀塔板开孔率更高,可达到25%,鼓泡更均匀。圆形固定阀塔板具有高效、大通量、高弹性、抗堵等特点,适宜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固定阀 圆形固定阀 塔板 流体力学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折边固定阀结构对塔板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炳炎 王良华 +2 位作者 章渊昶 陈平 姚克俭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8-591,共4页
在直径为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阀高、阀宽对带折边固定阀塔板塔板效率的影响,并与筛孔塔板和F1型浮阀塔板的塔板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带折边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比筛孔塔板高10... 在直径为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阀高、阀宽对带折边固定阀塔板塔板效率的影响,并与筛孔塔板和F1型浮阀塔板的塔板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带折边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比筛孔塔板高10%以上;在中高负荷的情况下,带折边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与F1型浮阀塔板相当;在中高负荷的情况下,阀高为9.5mm的带折边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高于阀高为6.5mm的带折边固定阀塔板,阀宽为20mm的带折边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高于阀宽为15mm的带折边固定阀塔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阀塔板 塔板效率 浮阀塔板 筛孔塔板 F因子 漏液 板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塔组件消泡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田端正 王良华 +2 位作者 刘炳炎 俞晓梅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消泡功能的复合塔组件,该组件上层为带环形降液管的旋流塔板,下层为带中心降液管的筛板。在直径为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分别以空气-水和空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为不易起泡和易起泡物系,测定了不同气体和液体流量下... 设计了一种具有消泡功能的复合塔组件,该组件上层为带环形降液管的旋流塔板,下层为带中心降液管的筛板。在直径为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分别以空气-水和空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为不易起泡和易起泡物系,测定了不同气体和液体流量下复合塔组件的塔板压降、板上泡沫层高度等流体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F因子在1.0~1.8kg0.5/(m0.5.s)时,对于易起泡物系,复合塔组件中筛板上的泡沫层高度比普通筛板平均降低16%~47%,消泡能力较强;而对于不易起泡物系,其消泡能力稍弱,泡沫层高度仅降低约15%~20%。在相同的F因子和液体喷淋密度下,复合塔组件中筛板的压降约为普通筛板压降的90%,复合塔组件中旋流塔板的压降仅为普通筛板的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组件 易起泡物系 消泡 旋流板 筛板 精馏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绪满 姚克俭 +1 位作者 何健烽 刘炳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6-920,共5页
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旋转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塔板压降、漏液量和雾沫夹带等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并与F1型浮阀塔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浮阀塔板的关闭平衡点的阀孔动能因子(F0)比F... 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旋转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塔板压降、漏液量和雾沫夹带等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并与F1型浮阀塔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浮阀塔板的关闭平衡点的阀孔动能因子(F0)比F1型浮阀塔板约高3.70%,开启平衡点的F0比F1型浮阀塔板高3.54%;当F0大于关闭平衡点而小于开启平衡点时,旋转浮阀塔板的压降和F1型浮阀塔板压降基本相同;当F0大于开启平衡点时,旋转浮阀塔板的压降比F1型浮阀塔板高3.79%~9.73%;旋转浮阀塔板的漏液分率比F1型浮阀塔板约低21.19%;旋转浮阀塔板的雾沫夹带率比F1型浮阀塔板低50%以上;旋转浮阀塔板的操作弹性大于F1型浮阀塔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型浮阀塔板 旋转浮阀塔板 流体力学性能 漏液 雾沫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边固定阀塔板气相流场的测定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崔觉剑 王良华 +1 位作者 姚克俭 刘炳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采用FLUENT6.2软件和湍流模型对气流通过折边固定阀塔板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通过热线风速仪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Realizablek-ε模型适合用于折边固定阀塔板气相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气流穿过折边固定阀... 采用FLUENT6.2软件和湍流模型对气流通过折边固定阀塔板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通过热线风速仪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Realizablek-ε模型适合用于折边固定阀塔板气相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气流穿过折边固定阀形成带有旋涡的流场,折边固定阀附近形成的气流旋涡中的气液不能及时更新,因此对传质不利,气流旋涡面积与非旋涡面积相当,影响了塔板的传质效率;折边固定阀之间的气流旋涡面积可通过优化阀间距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固定阀 塔板 热线风速仪 流场 FLUENT 6.2软件 精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溢流分隔壁塔板上气含率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瑞朋 齐亮 +1 位作者 田端正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650,共5页
在内径为1200mm实验塔中,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采用电导率法对三溢流分隔壁塔板上的气含率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塔板上气含率分布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塔板上高度低于60mm时,三溢流分隔壁塔板上小鼓泡区内的面平均气含率比大鼓泡区... 在内径为1200mm实验塔中,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采用电导率法对三溢流分隔壁塔板上的气含率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塔板上气含率分布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塔板上高度低于60mm时,三溢流分隔壁塔板上小鼓泡区内的面平均气含率比大鼓泡区内的大;当板上高度高于60mm时,小鼓泡区内的面平均气含率比大鼓泡区内的小;在塔板上35mm处(气含率的最低测量点),小鼓泡区和大鼓泡区内的气含率分布不均匀性指数的差值最大,随板上高度的增加,该差值逐渐变小并趋于零;在塔板上高度低行125mm处,平面壁面鼓泡区的壁面效应较曲面壁面鼓泡区要弱,板上高度高于125mm后,不同鼓泡区的气含率分布不均匀性指数的差值趋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溢流分隔壁塔板 气含率 电导率法 鼓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浮阀塔板的气含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云峰 齐亮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0-995,共6页
在内径为600 mm的旋转浮阀塔内,以空气-水为介质,采用电导法对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区域中的气含率进行测试,研究了气相和液相负荷对气含率在板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气相负荷使气含率明显变大,增加液相负荷使气含率明显变小;... 在内径为600 mm的旋转浮阀塔内,以空气-水为介质,采用电导法对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区域中的气含率进行测试,研究了气相和液相负荷对气含率在板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气相负荷使气含率明显变大,增加液相负荷使气含率明显变小;随板上高度的增加,气含率逐渐增大,且分布趋向均匀,并在板上高度为30 mm左右时有一个气含率突高点。旋转浮阀塔板的气含率轴向分布较F1型浮阀塔板均匀,板上高度大于40 mm时气含率径向分布明显比F1型浮阀塔板好,且旋转浮阀塔板的气含率分布受液体喷淋密度和空塔气体动能因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浮阀塔板 F1型浮阀塔板 气含率 蒸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塔板填料参数对流体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柳元 齐亮 姚克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144,共5页
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测定了不同参数(筛板-填料安装间距、填料结构)的填料段与孔径8 mm、开孔率14.66%的穿流筛板组成的T/P型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筛板-填料安装间距为5.5mm时测试板干... 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测定了不同参数(筛板-填料安装间距、填料结构)的填料段与孔径8 mm、开孔率14.66%的穿流筛板组成的T/P型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筛板-填料安装间距为5.5mm时测试板干板压降较间距为0 mm时减少10%以上,液泛点延后,板上泡沫层高度增加10%~ 15%;各喷淋密度下,350Y型测试板在填料载点之前,压降呈线性增长,板上清液层高于250Y型,不易吹干,操作稳定性更强.喷淋密度为20 m3/(m2·h),N3/2型塔板泛点F因子为2.98 (m·s-1) (kg·m-3)0.5,比250Y型增大8.4%,操作弹性提高17%,泡沫层高度也有提高.喷淋密度为60 m3/(m2·h),N5/3型测试板操作下限F因子为0.51 (m·s-1) (kg·m-3)0.5,低于250Y型,操作弹性提高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塔板 筛板-填料安装间距 填料结构 流体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筒型填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轶 朱菊香 +1 位作者 刘炳炎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针对一种开有两层相互交错窗孔并带有齿形结构弧片的新型圆筒型填料,在内径为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采用空气-水物系,研究了它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为600mm的不锈钢塔内,采用环己烷-正庚烷物系,在常压、全回流的情况下,研究了它的传质性... 针对一种开有两层相互交错窗孔并带有齿形结构弧片的新型圆筒型填料,在内径为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采用空气-水物系,研究了它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为600mm的不锈钢塔内,采用环己烷-正庚烷物系,在常压、全回流的情况下,研究了它的传质性能;在内径为3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研究了分别以圆筒型填料、固定阀塔板和复合塔板为塔内件时脱除工业废水中丙烯腈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圆筒型填料的齿状结构改善了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的微流动和液体分布;与鲍尔环填料相比,当F因子为1.0~3.0kg0.5/(m0.5.s)时,圆筒型填料的干床压降降低了23%~40%;当喷淋密度为20m3/(m2.h)、F因子为1.0kg0.5/(m0.5.s)时,湿床压降降低了约40%;圆筒型填料的液泛点提高;当F因子为1.0~2.5kg0.5/(m0.5.s)时,等板高度比鲍尔环填料降低了11%~20%;当采用圆筒型填料作为塔内件时,丙烯腈脱除率比固定阀塔板高约8%,比复合塔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型填料 流体力学性能 压降 塔内件 齿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