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面基层混合料煤矸石掺配方式及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德才 魏家伟 +4 位作者 胡磊 张庆 董是 杨澜 成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7-176,共10页
煤矸石作为筑路材料应用于公路基层是固废绿色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豫北地区生产的掘进煤矸石材料,研究了煤矸石与碎石粗细集料间的差异性;通过重复冻融试验、干缩试验、四点弯曲疲劳等试验分析了煤矸石比例替换和粒径替换天... 煤矸石作为筑路材料应用于公路基层是固废绿色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豫北地区生产的掘进煤矸石材料,研究了煤矸石与碎石粗细集料间的差异性;通过重复冻融试验、干缩试验、四点弯曲疲劳等试验分析了煤矸石比例替换和粒径替换天然碎石两种方式对煤矸石混合料耐久性能的影响;基于XRD物相分析试验、SEM微观试验探讨了水泥稳定煤矸石-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与失效的内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比例替换后的四组混合料相较于100%掘进煤矸石(TCG)的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7.7%、37.8%、45.6%和61.8%,强度损失率和干缩系数排序为100%碎石(LF)<40%TCG<60%TCG<100%TCG,而冻融残留强度比(BDR)和疲劳寿命的排序则与之相反;混合料中煤矸石含量越高,其强度降幅越大,抗冻性能越弱,疲劳寿命降幅更大,干缩应变越大。粒径替换方式下,替换粗、细集料均可增大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BDR值,降低强度损失率,混合料疲劳寿命排序为100%TCG<T4<T1~2<T1~3<100%LF,而T1~2、T1~3的干缩应变最小,T4的干缩应变最大。煤矸石细集料对混合料的干缩起到了增益作用,更显著地影响混合料的抗冻性能,9.5~31.5 mm集料对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更显著,而4.75~9.5 mm集料对混合料的强度、抗冻性能、疲劳寿命影响较小。粒径替换制备的混合料在低应力比下具备更优异的疲劳性能,而比例替换制备的混合料更适用于高应力比场景。煤矸石集料增加会抑制凝胶的产生,延缓水化反应,40%TCG和T4产生较多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钒石(AFt)晶体相胶结物,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络,具有更强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推荐40%TCG作为高等级公路基层的掺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基层 掘进煤矸石 掺配方式 四点弯曲疲劳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化学活性SnO2/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聚慧 李培培 +3 位作者 刘胜男 娄向东 樊静 王晓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17-2225,共9页
采用一种简便的无模板溶剂热法合成了尺寸在1μm左右、具有堆叠结构的SnO2/TiO2空心微球。合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SnO2/TiO2空心微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空心、被填充、分裂到再次形成空心结构的过程。随后,SnO2/TiO2空心微球作为锂离... 采用一种简便的无模板溶剂热法合成了尺寸在1μm左右、具有堆叠结构的SnO2/TiO2空心微球。合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SnO2/TiO2空心微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空心、被填充、分裂到再次形成空心结构的过程。随后,SnO2/TiO2空心微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O2/TiO2空心微球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84.9 mAh·g^-1,库伦效率为49.0%。经过6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依然可以达到565.6 mAh·g^-1,显示了高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TiO2空心微球 溶剂热 合成机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并噁嗪固载钯基纳米催化剂在芳香醇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郝燕 杨华 +5 位作者 王翔 李清洋 赵攀 汤清虎 宋世理 席国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7-764,共8页
以球状聚苯并噁嗪为载体,采用浸渍热解法合成了钯炭纳米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钯纳米粒子几乎全部均匀分布在载体上,且尺寸均一,平均直径约为3.5 nm.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氮含氧官能团,氮和氧原子与钯之间存在相... 以球状聚苯并噁嗪为载体,采用浸渍热解法合成了钯炭纳米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钯纳米粒子几乎全部均匀分布在载体上,且尺寸均一,平均直径约为3.5 nm.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氮含氧官能团,氮和氧原子与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聚苯并噁嗪能够有效固载钯纳米粒子.采用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合成Pd-Au/C和Pd-Pt/C双金属催化剂,Pd-Au和Pd-Pt纳米粒子也展现出良好的分散性,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直径分别为4.3和4.2 nm,进一步说明聚苯并噁嗪对金属活性组分的有效固载.将催化剂应用于苯甲醇氧化反应,其中Pd 1-Au 1/C在2 h的转化率为98%,对产物苯甲醛的选择性大于99%,该催化剂经过焙烧可恢复催化活性,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能将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醇氧化为相应的醛,是一种良好的醇氧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分散性 芳香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的绿色合成
4
作者 徐桂清 高原 +5 位作者 吴斗灿 毛龙飞 董文佩 张银贵 姜玉钦 李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8-1712,共5页
强力霉素是一种在医药、林业、畜牧业等领域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本文以11α-氯代甲烯土霉素为起始原料,经脱氯、不对称氢化、成盐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自己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脱氯和不对称氢化两步反应,得到较好的化学和立体选择... 强力霉素是一种在医药、林业、畜牧业等领域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本文以11α-氯代甲烯土霉素为起始原料,经脱氯、不对称氢化、成盐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自己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脱氯和不对称氢化两步反应,得到较好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提高α-异构体的收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α-6-脱氧土霉素对甲苯磺酸盐直接成盐制备强力霉素的方法,使产品收率大大提高,同时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三步总重量收率超过52%。该工艺适合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成盐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沥青老化红外光谱相似度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德华 张庆 +1 位作者 李忠玉 BUSEL Aliaksel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839-14845,共7页
为了优化沥青老化特征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优化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红外光谱信息评价方法,提出了老化沥青光谱信息相似度SIS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基于DTW算法的最小规整距离可以体现老... 为了优化沥青老化特征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优化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红外光谱信息评价方法,提出了老化沥青光谱信息相似度SIS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基于DTW算法的最小规整距离可以体现老化沥青中所有化学组成结构累计变化信息量,进而表明沥青的热氧老化程度。沥青相似度(spectral information similarity, SIS)与主要特征峰(亚砜基、羰基)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54 4,与沥青的老化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相对于单一组分特征评价指标,SIS指标的离散系数可以降低92%,显著降低红外光谱规律评价结果的误判概率。说明通过与单一组分的定性评价结合使用,SIS指标可作为评价沥青老化程度的判别依据,且该评价方法也可为光谱信息的相似性鉴别与归类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沥青 DTW算法 红外光谱 相似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慧勇 李虹培 +2 位作者 崔国凯 李志勇 王键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9-260,共12页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合成、材料制备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阳离子的结构、阴离子的类型...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合成、材料制备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阳离子的结构、阴离子的类型、外加电解质、有机添加剂、环境因素(温度、溶液p H值和光)等对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对组装体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因素对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自组装的调控规律,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自组装 胶束 囊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诱导的α-CT超活性和构象变化(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光月 刘君玲 +4 位作者 王九霞 王玉洁 李艳娜 赵扬 姚美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6-983,共8页
报道了α-糜蛋白酶(α-CT)催化活性及其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癸二铵,简写为12-10-12)相互作用热力学的关系。酶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底物醋酸2-萘酯(2-NA)分解速率进行评估。在较短... 报道了α-糜蛋白酶(α-CT)催化活性及其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癸二铵,简写为12-10-12)相互作用热力学的关系。酶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底物醋酸2-萘酯(2-NA)分解速率进行评估。在较短的培育时间内,12-10-12能够激活α-CT,得到催化2-NA分解的超活性,同时也加速了酶变性的动力学过程。在低于α-CT/12-10-12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cac12-10-12,CT)时,显示一个钟形的大的超活性区。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由12-10-12激活的α-CT有高的酶活性和低的变性稳定性。进而采用等温滴定量热(ITC)、稳态荧光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研究了12-10-12诱导α-CT超活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酶的超活性来源于正电荷的12-10-12与α-CT相互作用对α-CT内部结构的扰动,使得酶的构象变得比处于弱相互作用平衡的天然酶的构象更加松弛,这有利于2-NA水解酸性产物释放的动力学,而同时也导致了α-CT结构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Α-糜蛋白酶 超活性 等温滴定量热 稳态荧光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酰氯催化的meso-四芳基卟啉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倩 王玉炉 +2 位作者 段乐 刘凤华 王瑾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88-1391,共4页
报道了一种改进了的meso-四芳基卟啉合成方法。利用对甲苯磺酰氯催化吡咯和芳香醛缩合生成中间物卟啉原,卟啉原中间物在紫外光照射下被空气氧化生成四芳基卟啉。该方法所用催化剂价廉易得,氧化过程绿色。整体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产... 报道了一种改进了的meso-四芳基卟啉合成方法。利用对甲苯磺酰氯催化吡咯和芳香醛缩合生成中间物卟啉原,卟啉原中间物在紫外光照射下被空气氧化生成四芳基卟啉。该方法所用催化剂价廉易得,氧化过程绿色。整体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芳基卟啉 对甲苯磺酰氯 合成 吡咯 芳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阳离子的结构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本莲 王键吉 +1 位作者 王慧勇 李志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8-178,共1页
离子液体作为纤维素的优良溶剂,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到目前为止,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理尚未得到一致的认识,特别是离子液体阳离子的结构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规律鲜有报道.本文中,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阳离子 纤维素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辅助的9-(2,3-环氧丙基)嘌呤核苷的水相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倩 杨军辉 +3 位作者 张晓贤 司晶晶 黄永真 渠桂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3-1248,共6页
室温条件利用β-环糊精作为助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水相中合成了一系列9-(2,3-环氧丙基)嘌呤核苷。本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β-CD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底物包结增加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副反应发生,促进反应进行。
关键词 Β-环糊精 水相合成 9-( 2 3-环氧丙基)嘌呤核苷 亲核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辅助的1-(9'-嘌呤基)-2-丙醇的水相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倩 程刚 +3 位作者 马佰位 黄永真 渠桂荣 郭海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含手性边臂的β-环糊精衍生物,在水溶液中它们与钌形成配合物,该配合物成功的将1-(9'-嘌呤基)-2-丙酮还原得到1-(9'-嘌呤基)-2-丙醇。反应给出了高的分离产率和一定的对映体选择性,为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含手性边臂的β-环糊精衍生物,在水溶液中它们与钌形成配合物,该配合物成功的将1-(9'-嘌呤基)-2-丙酮还原得到1-(9'-嘌呤基)-2-丙醇。反应给出了高的分离产率和一定的对映体选择性,为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非环核苷 Β-环糊精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7-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微波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蕾 刘艳春 +1 位作者 王振平 张贵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1-1146,共6页
以8-羟基喹啉-7-醛和一系列芳基及烷基取代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15种8-羟基喹啉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缩合反应在绿色溶剂水中进行,微波辐射下15-30 min内反应完全,操作简单,收率高。化合物结构经1H NMR、I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部分化合... 以8-羟基喹啉-7-醛和一系列芳基及烷基取代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15种8-羟基喹啉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缩合反应在绿色溶剂水中进行,微波辐射下15-30 min内反应完全,操作简单,收率高。化合物结构经1H NMR、I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部分化合物经抗肿瘤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对细胞周期分裂蛋白25B(CDC25B)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7-醛缩氨基硫脲 微波辐射 绿色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庆 董是 +1 位作者 常宏宇 侯德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的稠度性质,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稠度测试仪,探究了水泥与乳化沥青不同用量比对复合胶浆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对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的贡献率...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的稠度性质,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稠度测试仪,探究了水泥与乳化沥青不同用量比对复合胶浆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对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的贡献率.结果水泥与乳化沥青用量比为22%时,其胶浆稠度达到最大值,表现出较强的黏韧性;在25℃和45℃测试条件下,水泥稠度贡献率分别为65.5%和55.5%,且25℃测试条件下水泥对沥青黏结成膜状态的促进作用及其胶浆稠度的贡献程度更加显著.结论水泥和乳化沥青这两种胶结材料相互影响和制约,水泥水化物结构不仅对胶浆稠度具有提升作用,还对乳化沥青黏结成膜作用的优化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 复合胶浆 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硼烷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时蕾 刘迎迎 +1 位作者 毛润泽 张贵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0-1029,共10页
氨基硼烷化合物近年来在储氢材料的开发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综述了氨基硼烷的合成及其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几年来氨基硼烷在有机合成中作为还原试剂、在不对称还原反应中作手性催化剂及其他反应中的应用... 氨基硼烷化合物近年来在储氢材料的开发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综述了氨基硼烷的合成及其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几年来氨基硼烷在有机合成中作为还原试剂、在不对称还原反应中作手性催化剂及其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加入金属氢化物制备的金属氨硼烷具有较优的放氢性能、可再生氨硼烷储氢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是储氢材料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清洁高效的绿色还原体系和高选择性的手性氨硼烷催化剂是氨硼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氨硼烷试剂在储氢材料开发和绿色还原试剂领域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硼烷 储氢材料 还原试剂 手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纳米碳管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酸氧化性能
15
作者 白正宇 牛璐 +2 位作者 石敏 蒋利宾 李志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添加剂修饰碳纳米管为复合载体,常温常压下,成功合成了Pd纳米簇状结构,并用于甲酸的电催化氧化.XRD及TEM结果表明,制备出的Pd纳米簇状结构由粒径均匀,约为3.6nm的纳米颗粒组成,且高度分散沉积在载体表面...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添加剂修饰碳纳米管为复合载体,常温常压下,成功合成了Pd纳米簇状结构,并用于甲酸的电催化氧化.XRD及TEM结果表明,制备出的Pd纳米簇状结构由粒径均匀,约为3.6nm的纳米颗粒组成,且高度分散沉积在载体表面.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Pd/HP-β-CD-MWCNTs对甲酸氧化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比表面积.研究表明,在HP-β-CD存在条件下,将Pd纳米簇沉积在未作处理的碳纳米管上制备的催化剂适合应用于甲酸燃料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氧化 纳米簇状结构 羟丙基-Β-环糊精 电化学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敏 张庆 +3 位作者 牛璐 晁淑军 黄茹梦 白正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79,共6页
以三聚氰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经物理研磨和高温热解得到氮掺杂石墨烯(三聚氰胺-N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显示,所制备的三聚氰胺-NG厚度和表面褶皱较掺杂前略有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在三聚氰胺-NG中氮元素以吡咯N、... 以三聚氰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经物理研磨和高温热解得到氮掺杂石墨烯(三聚氰胺-N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显示,所制备的三聚氰胺-NG厚度和表面褶皱较掺杂前略有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在三聚氰胺-NG中氮元素以吡咯N、吡啶N和石墨N 3种形式掺杂在石墨烯中,它们的比例分别是14.5%、24.5%和61.0%.同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RDE)测试了三聚氰胺-NG在碱性介质中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商业石墨烯和由聚吡咯为氮源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ppy-NG)相比,三聚氰胺-NG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正的氧还原起始电位(-0.09V),并且电催化还原氧气时主要为4电子反应.由于其较高的氧还原性能和较低的成本,三聚氰胺-NG在碱性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三聚氰胺 氧还原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废旧纤维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庆 侯德华 +2 位作者 史纪村 尚波 刘廷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62-2671,共10页
为提高含再生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选用木质素纤维及废旧玻璃纤维作为混杂纤维进行配比优化设计。采用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模量以及疲劳试验,研究了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及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 为提高含再生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选用木质素纤维及废旧玻璃纤维作为混杂纤维进行配比优化设计。采用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模量以及疲劳试验,研究了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及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混杂纤维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并建立了相应的综合得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使用单一纤维,混杂纤维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以及低温抗裂能力,改善了其疲劳性能。此外,纤维的混杂比例因素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占到80.114%,而混杂纤维掺量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占到14.002%,定量说明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有着更显著影响。推荐混杂纤维掺加量为0.3%,M玻璃纤维∶M木质素纤维为7∶3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纤维 废旧玻璃纤维 乳化沥青 冷再生混合料 再生剂 路用性能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对SB3-12胶束表面电荷密度的调控作用及对药物增溶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肇碧 过治军 +3 位作者 张雨微 刘君玲 王玉洁 白光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3,共8页
两性离子甜菜碱表面活性剂(SB3-12)胶束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相反电荷的极性头之间具有静电中和作用,胶束表面具有小的负电荷密度。当加入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后,负离子SD-与SB3-12胶束极性区内层季铵正电荷的静电中和作... 两性离子甜菜碱表面活性剂(SB3-12)胶束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相反电荷的极性头之间具有静电中和作用,胶束表面具有小的负电荷密度。当加入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后,负离子SD-与SB3-12胶束极性区内层季铵正电荷的静电中和作用,能连续地调节胶束表面磺酸基的负电荷密度,这有利于对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增溶和调节在生理条件下的药物的输送。等温滴定量热(ITC)研究发现SB3-12和SDS有强的协同效应,混合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化焓明显降低,并得到两者协同效应的弱静电作用机理。当模型药物分子芦丁(Rutin)与SB3-12/SDS混合胶束作用时,芦丁7位羟基的氢解离后的阴离子与SDS共同作用于SB3-12形成混合胶束。UV-Vis吸收光谱和~1H NMR谱研究发现,在SB3-12胶束中,芦丁分子的A环位于季铵阳离子附近,B环位于两个相反电荷之间的弱极性区域。在SDS胶束中,B环位于栅栏层,而A环和二糖暴露于水相侧。在混合胶束中,随着SDS摩尔分数增加,对A环的静电吸引变弱。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表面电荷密度的调节作用,本质上是对胶束极性区域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微调,进而实现对药物的可控增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混合胶束 胶束表面电荷 芦丁 ITC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吸收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崔国凯 吕书贞 王键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5,共10页
吸收及分离二氧化碳是降低碳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这就必然要求全球科技工作者注重开发具有选择性高效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新材料和新路线。作为近20多年来发展的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离子液体(尤其是功能化离子液体)具... 吸收及分离二氧化碳是降低碳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这就必然要求全球科技工作者注重开发具有选择性高效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新材料和新路线。作为近20多年来发展的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离子液体(尤其是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几乎没有蒸气压、液态温度范围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宽、不可燃、结构-性质可调控等。这些性质使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吸收及分离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了近5年(2015~2019)来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点离子液体、多位点离子液体、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混合物、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化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分离。同时,对目前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 分离 温室气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催化羰基化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
20
作者 张晓鹏 牛雪利 +2 位作者 高贺梅 范学森 张贵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37-1642,共6页
以非金属硒作为催化剂,以CO替代剧毒光气作为羰基化试剂,以O 2作为氧化剂,通过2-氨基-1,3,4-噻二唑与醇以“一锅法”方式发生硒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原子经济性高、合成路线简短及环境相对友好的合成1,3,4-噻二唑-2-... 以非金属硒作为催化剂,以CO替代剧毒光气作为羰基化试剂,以O 2作为氧化剂,通过2-氨基-1,3,4-噻二唑与醇以“一锅法”方式发生硒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原子经济性高、合成路线简短及环境相对友好的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醇的用量、压力及碱的种类等对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2-氨基-1,3,4-噻二唑可与一系列醇顺利发生羰基化反应,以45%~90%的收率得到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催化 羰基化 1 3 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 2-氨基-1 3 4-噻二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