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菌生物膜的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正义 陈慧心 +1 位作者 钟国华 刘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2,共11页
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污染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资源丰富、高效环保、操作便捷的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却由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其在田间实际应用效果不显著。如何稳定和提高降解菌的田间活性,已成为制约... 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污染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资源丰富、高效环保、操作便捷的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却由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其在田间实际应用效果不显著。如何稳定和提高降解菌的田间活性,已成为制约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产业化的“瓶颈”。生物膜是细菌通过分泌多糖和蛋白质等胞外聚合物,将其自身包绕其中并黏附于固体表面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群落结构。基于土壤环境多相、分散等特征,微生物在土壤中以生物膜态存在,在增强细菌抵御复杂环境胁迫、提高农药降解能力、维持土壤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弥补了传统游离菌直投式修复技术效率低、持效期短、对低浓度农药残留不敏感等方面的不足。近年来,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在水体、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领域且颇具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细菌生物膜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作用机制,解析了利用活性细菌生物膜促进农药残留污染修复的方式和优势,并提出了基于细菌生物膜的强化土壤抵御农药胁迫能力、促进土壤健康的创新研究思路,可为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农药残留 微生物修复 环境胁迫与应答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木虱若虫与成虫复眼的结构研究
2
作者 李敏儿 董露露 +5 位作者 谢予希 袁祥智 王飞凤 王小平 黄求应 桑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柑橘木虱1~5龄若虫复眼呈椭圆球形,雌、雄成虫复眼呈半球形;复眼表面均光滑,无感觉毛,且位于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排列紧密、整齐,呈六边形,而边缘区域的小眼呈近圆形或多边形,小眼表面微向外凸起。每个小眼由角膜、晶体、初级色素细胞、视网膜细胞、次级色素细胞和基膜等组成。沿小眼纵轴方向8个视网膜细胞呈圆环形排列,向心侧细胞膜特化延伸成微绒毛,形成辐射状排列的感杆,感杆融合形成融合型感杆束。柑橘木虱的复眼为并列像眼,且若虫与成虫单个复眼小眼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柑橘木虱的复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小眼数目迅速增加,表明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视觉能力的需求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复眼 小眼 外部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平腹小蜂滞育幼虫的表型研究
3
作者 肖俊健 袁龙宇 +2 位作者 夏玥 李敦松 赵灿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老熟幼虫体重逐渐减轻,体长逐渐缩短,体宽无显著变化,体色灰度值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相较于非滞育个体,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滞育老熟幼虫体腔内脂滴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出现表皮附近脂滴聚集现象,表明脂质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期间主要的能源物质,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脂质被逐渐消耗。而脂滴向日本平腹小蜂老熟幼虫表皮附近大量聚集,有助于增强滞育个体的抗冻能力。本文为深入研究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腹小蜂 滞育 生物学表型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法、砂土法及PDA斜面法保藏虫生真菌效果比较
4
作者 何凤婷 区翠仪 +3 位作者 何广位 张珂 胡琼波 翁群芳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1-94,共14页
【目的】虫生真菌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菌种退化和活性降低等现象,选择适宜的菌种保藏方法是减少实验室菌种传代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PDA斜面法、砂土法和甘油法3种不同的保藏方法,对13种共18株虫生真菌菌株进行为期3、6、12个月的保... 【目的】虫生真菌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菌种退化和活性降低等现象,选择适宜的菌种保藏方法是减少实验室菌种传代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PDA斜面法、砂土法和甘油法3种不同的保藏方法,对13种共18株虫生真菌菌株进行为期3、6、12个月的保藏,通过观察菌株复活效果,检测菌丝生长速率、脱氢酶活性及菌株产孢量,比较3种不同保藏方法的保藏效果。【结果】保藏期为3个月时,除砂土保藏的个别菌株外,3种方法的保藏效果均良好,其中PDA斜面法保藏表现更佳,所有保藏的菌株菌丝长势良好、色泽正常,有15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脱氢酶活性和12个菌株的产孢量高于其他保藏方法。保藏期为6个月时,甘油法的保藏效果更佳,1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15个菌株的产孢量和18个菌株的菌丝长势优于其他保藏方法;除斜面法中6个菌株色泽发生变化外,其余菌株色泽无变化;在脱氢酶活性方面,有9个菌株在砂土保藏法中呈现的效果最好。保藏期为12个月时,甘油法的保藏效果最好,其菌落色泽、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等指标均与保藏3个月时变化不大;砂土法的保藏效果次之,但对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MrGX0603、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GX7303、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iGX0201、环链虫草(Cordyceps cateniannulata)CcGX32S01及玫烟色虫草(C.fumosorosea)CfGX4206表现出较好的保藏效果,其菌丝脱氢酶活性较高,OD490分别为1.18、1.17、1.13、1.12、1.27,产孢量也较好,分别为53.50×10^(6)、52.23×10^(6)、62.00×10^(6)、54.21×10^(6)、53.79×10^(6)孢子/cm^(2),且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脱氢酶活性、产孢量下降的幅度较小;PDA斜面法的保藏效果最差,保藏的18株菌种活力指标下降明显。【结论】当保藏方法与保藏时间相同时,不同菌种的保藏效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可根据菌种特性和保藏期限选择不同的保藏方法,PDA斜面法最适用于3个月左右的短期保藏;甘油在保藏期为1年时保藏效果最好;而砂土法更适合保藏产孢量大于50×10^(6)孢子/cm^(2)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菌种保藏 保藏时间 PDA斜面 甘油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永田 马悦 +2 位作者 SHETH Sujitraj 胡德禹 陈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4,166,共13页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而真菌病害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缺乏安全、有效、经济的绿色防控措施,限制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茶树病害绿色防控的难题,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概述了茶树叶...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而真菌病害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缺乏安全、有效、经济的绿色防控措施,限制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茶树病害绿色防控的难题,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概述了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流行、病害病原的鉴定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茶树健康栽培、免疫诱抗、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我国茶树真菌病害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我国茶树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的对策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真菌病害 绿色防控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豇豆蓟马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圣勇 谢文 +7 位作者 刘万才 雷仲仁 王登杰 任小云 张起恺 吕宝乾 贺振 唐良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豇豆产业的种植情况和以蓟马为主的病虫害问题及豇豆蓟马研究现状,并从农艺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角度总结了豇豆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最后,从构建豇豆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用药和农药监管制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防控技术 I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唑菌胺对禾谷镰刀菌与假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混配配方筛选
7
作者 崔光睿 张凯 +5 位作者 官泽为 李嘉然 刘慧 温讯 蔡萌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6,共12页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制的新型SDHIs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杀菌谱广、环境生态风险低等特点。本文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分子模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等手段,对烯丙唑菌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唑菌胺为底物竞争性SDHIs,对酵母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抑制常数(Ki)为(14.86±0.80)nmol/L;烯丙唑菌胺单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14和0.064μg/m L,与叶菌唑(0.011和0.026μg/m L)相当,明显优于丙硫菌唑(1.795和0.203μg/m L);烯丙唑菌胺与叶菌唑混配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12.26~757.14;烯丙唑菌胺与丙硫菌唑按照有效成分质量比1:5混配,对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均最为明显,CTC分别为290.60和251.45;在有效成分150和180 g/hm^(2)剂量下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烯丙唑菌胺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5.79%和91.95%,与氟唑菌酰羟胺15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6.73%)相当,显著优于丙硫菌唑18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2.47%),且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类真菌毒素的效果明显。本研究对烯丙唑菌胺的混配制剂研发和田间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烯丙唑菌胺 赤霉病 茎基腐病 小麦 增效作用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若煊 邹用科 +4 位作者 柳国蓉 董进 于欣禾 林红艳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HPPD抑制剂在医药和除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在抑菌和杀蚊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HPPD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介绍了HPPD在人、植物、吸血节肢动物、真菌体内参与的代谢过程,总结了不同种属来源HPPD的三维结构,概述了HPPD作为靶标在医药以及农药(除草、杀虫、杀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 农药靶标 绿色农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高原越冬期致病性与适存性的研究
9
作者 冼嘉欣 张莉 +6 位作者 王小柯 王鑫 张钰晴 方吉祥 李文云 黄丽丽 崔紫宁 《植物医学》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为明确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高原生态条件下的越冬状况和初侵染来源,通过对不同区域生态条件下该病菌的越冬适存性的研究,为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和根除提供更多的潜在可能.本研究采用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两省越冬期的适存性... 为明确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高原生态条件下的越冬状况和初侵染来源,通过对不同区域生态条件下该病菌的越冬适存性的研究,为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和根除提供更多的潜在可能.本研究采用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两省越冬期的适存性进行研究.通过制备供检材料的水浸提液或浓缩浸提液,利用针刺接种法将处理的浸提液接种至供检脐橙叶片中,根据接种点发病情况判断样品越冬期的适存性.其中,越冬后病株叶片病斑经处理、接种,结果显示,两地均有90%~100%的病斑具有致病能力;两地无症状叶上病菌刺接种点的发病率分别达9%~15%和10%~18%;两地越冬后的病落叶、土壤和杂草的浸提浓缩液致病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均未引起叶片发病.结果表明:柑橘溃疡病菌在云贵两省主要在病株的病斑内越冬;也有少量能以潜伏侵染的方式在病株的未显症叶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不能在田间的病落叶、土壤和杂草上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菌 越冬期 致病性 适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斑萎病毒蛋白结构及其抑制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浦贤 李向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6,772,共13页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因组可编码RdRp、NSm、NSs、Gc、Gn和N等多种蛋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番茄和辣椒)对TSWV的抗病基因(Sw-5b和Tsw)所介导的抗性以及药剂对TSWV N蛋白的抑制作用。TSWV蛋白具有...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因组可编码RdRp、NSm、NSs、Gc、Gn和N等多种蛋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番茄和辣椒)对TSWV的抗病基因(Sw-5b和Tsw)所介导的抗性以及药剂对TSWV N蛋白的抑制作用。TSWV蛋白具有作为药剂分子靶标的潜力,但关于TSWV蛋白与药剂的作用机制尚未见系统、全面的研究报道。本文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被解析的TSWV病毒蛋白三维结构,并通过AlphaFold2模型预测了尚未被解析的4种TSWV蛋白结构;同时,综述了TSWV抗性基因和TSWV抑制剂在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以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和利巴韦林等药剂为例,分析其可能作用于TSWV蛋白的分子机理,并预测了这些药剂与TSWV蛋白可能的作用位点,旨在为后续深入挖掘和探索新型抗TSWV药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蛋白结构 靶标 分子机制 作用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细胞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敏静 马玮玮 +1 位作者 唐浴尘 高婷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细胞成像在生命科学与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振动光谱技术,结合非标记或探针标记技术可对细胞不同组分进行成像。由于自发拉曼光谱信号较弱,运用有效的增强手段可提高细胞成像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该文综... 细胞成像在生命科学与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振动光谱技术,结合非标记或探针标记技术可对细胞不同组分进行成像。由于自发拉曼光谱信号较弱,运用有效的增强手段可提高细胞成像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该文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相干拉曼光谱(CRS)、共振拉曼光谱(RRS)等拉曼增强方法在线粒体、溶酶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成像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上述方法在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等重要细胞生物分子成像中的应用。此外,还讨论了标记技术中拉曼探针的化学结构、增强因子、检出限等因素对细胞成像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前细胞拉曼成像的发展趋势、存在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细胞成像 拉曼探针 分子内共振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赤眼蜂寄生生态学与工厂化繁殖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勇 李天昊 +1 位作者 王汐亚 臧连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9-409,共11页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之一。在我国,赤眼蜂已经被广泛用于控制农林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赤眼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赤眼蜂的大规模繁殖方...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之一。在我国,赤眼蜂已经被广泛用于控制农林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赤眼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赤眼蜂的大规模繁殖方法、释放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在赤眼蜂的寄生生态学、繁育技术、释放技术和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还讨论了未来赤眼蜂在研究和应用上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赤眼蜂可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大量繁育 释放策略 生物防治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分子靶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婷 陈东雨 +1 位作者 张子叶 杨文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5-768,共14页
除草剂销售额占全球农药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然而,除草剂长期、大量的使用,导致杂草的抗药性日益严重。因此,除草剂新分子靶标或新作用机制的发现就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现有除草剂分子靶标的种类、生物化学功能... 除草剂销售额占全球农药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然而,除草剂长期、大量的使用,导致杂草的抗药性日益严重。因此,除草剂新分子靶标或新作用机制的发现就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现有除草剂分子靶标的种类、生物化学功能和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以及代表性商品化的除草剂。在此基础上,对除草剂分子靶标发现的现状以及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本综述可为除草剂分子靶标的发现以及绿色除草剂的创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分子靶标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