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渭库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宝音涛格涛 张永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5-141,155,共8页
渭库绿洲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重要生态屏障,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其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对绿洲内2010年、2014年、2018年以及2021年6—9月的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高质量卫星影像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Landsat8卫星影像... 渭库绿洲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重要生态屏障,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其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对绿洲内2010年、2014年、2018年以及2021年6—9月的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高质量卫星影像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Landsat8卫星影像的波段间不同特性计算该区域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绿洲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1年渭库绿洲内RSEI均值由2010年的0.2545减少至2021年的0.181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渭库绿洲内、塔里木河沿岸以及北部山区,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洲外围的沙漠和荒漠交错带上。通过RSEI变化监测分析可知,渭库绿洲2010—2021年生态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的区域占比均在85.00%以上,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区域占比均小于0.1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区占比均小于0.30%,生态环境轻微恶化区域占比的平均值为6.25%,生态环境轻微改善区域占比的平均值为5.80%,轻微改善区域面积小于轻微恶化区域面积,这表明渭库绿洲生态环境有向轻微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监测 遥感生态指数 渭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生态系统碳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2
作者 刘甜 玉米提·哈力克 +3 位作者 王新英 刘茂秀 马继龙 魏志成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422,共10页
以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监测系统,结合气象数据,分析生长季(3—10月)胡杨林碳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生态系统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生... 以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监测系统,结合气象数据,分析生长季(3—10月)胡杨林碳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生态系统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ER)、生态系统碳生产力(NEP)累积量分别为845.74、527.92、317.82 g·m^(-2);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日变化呈“U”字形,碳汇时长在6月达到12 h。在日平均尺度上,GPP、NEP均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空气温度(TA)间相关性随着监测层次的升高而降低,与土壤温度(T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ER与T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土壤含水量(SW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胡杨林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36 mg·g^(-1),蒸散发量(ET)约为630 mm。生长季WUE日变化相对平缓,3、4、5、10月WUE值高于6—9月,且表现出较大波动幅度。ET、TA、TS是WUE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河岸林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总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的渭库绿洲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3
作者 赵智伟 张永福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5-90,100,共7页
研究渭库绿洲的土壤侵蚀分布,有助于地区水土保持的决策与规划,为当地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降水、土壤、地形、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采用修正通用土... 研究渭库绿洲的土壤侵蚀分布,有助于地区水土保持的决策与规划,为当地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降水、土壤、地形、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采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RUSLE)经验模型,得到研究区2002—2022年的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微度和轻度敏感区域的面积较大,在研究区占据主导地位;整体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侵蚀相对严重的区域大多分布于北部天山南坡和西北部的秋里塔格山地带;微度敏感区域的面积在2002—2012年逐年增加,从51732.00 km^(2)增加到52015.74 km^(2),2022年进一步增至52016.95 km^(2),而轻度敏感区域的面积在同一时间段内逐年减少,从433.98 km^(2)减少到152.38km^(2),并在2022年下降至151.25 km^(2),表明土壤侵蚀问题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土壤侵蚀 GIS RS 时空变化 渭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北麓克里雅绿洲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迪拉娜·尼加提 魏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8-1154,共7页
基于1991、2002与2008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克里雅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从1991年的144 224.8万元降到2008年的128 716.3万元,生态服... 基于1991、2002与2008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克里雅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从1991年的144 224.8万元降到2008年的128 716.3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0.8%,每年净损失生态服务价值达24.2元/hm2。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减少主要是由湿地、水域总面积的减少而导致的;②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价、气体调价、食物生产、娱乐休闲和原材料;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缺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克里雅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施肥对塔里木河上游绿洲棉花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贡璐 李红林 +1 位作者 刘雨桐 安申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689-7697,共9页
施肥通过外源物质的添加直接干预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元素的运移循环过程。通过野外N、P施肥试验,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生物量,分析棉株C、N、P元素的分配规律,探讨棉株对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获得棉株... 施肥通过外源物质的添加直接干预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元素的运移循环过程。通过野外N、P施肥试验,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生物量,分析棉株C、N、P元素的分配规律,探讨棉株对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获得棉株体内N、P元素的内稳性指数,并判断其限制性元素类型。结果表明:棉花C、N、P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88.7、20.97、3.43 g/kg;棉花比生长速率与N∶P、C∶P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棉花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N、P元素内稳性指数H分别在1.02—5.28、1.01—4.55范围内。叶片N∶P可表征植物限制性元素类型,棉花最大生长速率所对应的叶片N∶P为13,是判断限制元素的标准;综合棉花生长速率和内稳性指数研究可知研究区棉花生长受到N、P元素的共同限制,同时,在生长前期更易受P元素的限制,生长后期更易受N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元素 生长速率假说 内稳性 绿洲棉花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分析——以新疆泽普县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文杰 张永福 王慧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0,2,共6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新疆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的影响,以新疆泽普县为研究对象,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信息源,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ERI)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泽普县土地利用生态风...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新疆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的影响,以新疆泽普县为研究对象,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信息源,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ERI)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泽普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6—2013年,泽普县其他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了1 072.95hm^2,其次是林地面积减少了165.8hm^2,草地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183.56,1 069.66hm^2;(2)泽普县2006—2013年生态风险指数由2006年0.088上升到2013年0.112。整体呈现由中等风险向高等风险转化的趋势。综上所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2006—2013年趋于恶化状态,需引起政府及有关部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空间分析 生态风险 新疆泽普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姚远 丁建丽 +2 位作者 王刚 张芳 李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土库曼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是连接我国和中东地区的能源枢纽,其战略意义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因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土库曼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是连接我国和中东地区的能源枢纽,其战略意义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因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演变。因而探究土库曼斯坦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环境策略的合理制定、提升我国在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土库曼斯坦境内的穆尔加布-捷詹绿洲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的四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SV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近40 a间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1年间,穆尔加布-捷詹绿洲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大的趋势;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从63.45×108元增加到69.89×108元,增加了6.44×108元;林地、耕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部分,占整个系统的82.46%以上;该绿洲生态经济的发展处于协调水平的边缘,需要加大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土库曼斯坦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文及生态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娟 张飞 +2 位作者 于海洋 任岩 张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2,359,共7页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促使LUCC对水圈和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1989年、1998年以及2013年多期遥感影像,利用最大似然的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并统计出研究区耕地、林地、盐渍...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促使LUCC对水圈和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1989年、1998年以及2013年多期遥感影像,利用最大似然的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并统计出研究区耕地、林地、盐渍地、水体以及裸地的变化,讨论LUCC对水文及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水文特征方面来看,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强导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LUCC大幅度的改变。自1989—2013年这25a间,耕地面积总共增加2.408×103km2。而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促使用于灌溉等用水量大量增加,加上修建渠道、水库等活动促进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导致研究区年径流量呈现出缓缓上升趋势。因为随着灌区排水系统的完善,疏干了低洼地的积水,降低了相应地域的地下水位,从而造成地下水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从生态特征方面看,人类活动作为主导因素所导致的LUCC通过与气候变化交互作用,引起温度、湿度以及蒸发量发生变化;耕地面积的大范围增加,导致草地、林地等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和丧失,加之25a间由于人为饲养家禽种类的简化、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在综合作用结果下,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简化、单一性愈发显著。因此,本研究为系统开展LUCC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趋势和机制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水文 生态 最大似然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化土壤的野外及实验室波谱响应特征及其转换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芳 熊黑钢 +1 位作者 丁建丽 夏倩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测量环境下碱化土壤波谱相互转换的条件和规律,对新疆天山北坡奇台绿洲碱化土壤进行定点野外、实验室波谱测量及特征分析,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野外-实验室测量波谱之间的双向转换。结果表明:野外... 为了探讨不同测量环境下碱化土壤波谱相互转换的条件和规律,对新疆天山北坡奇台绿洲碱化土壤进行定点野外、实验室波谱测量及特征分析,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野外-实验室测量波谱之间的双向转换。结果表明:野外测量波谱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有效监测土壤碱化程度。但实验室测量波谱与pH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H值对实验室测量波谱向野外测量波谱的转换影响最大,其次是实验室波谱的b3(630~690nm)和b2(521~600nm)波段反射率,而b1(450~520nm)、b4(760~900nm)波段反射率与野外测量波谱的各波段反射率之间均无明显对应关系。实验室测量波谱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对于土壤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定量反演潜力。实验室波谱向野外波谱转换的模型涉及的因子较少,稳定性高且具有良好验证精度,转换效果较野外波谱向实验室波谱转换的模型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分析 测量 土壤 野外测量波谱 实验室测量波谱 波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钊 张永福 张景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1,157,共5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对生态风险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阿瓦提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阿瓦提县土地生态风险有明显区域性,生态安全状况由南向北逐渐加重,且北部较高风险区域有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蔓延趋势。在未来土地利用变更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阿瓦提绿洲构建良好的生态用地格局,提高全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干旱区绿洲 阿瓦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及格局优化 被引量:36
11
作者 何珍珍 王宏卫 +3 位作者 杨胜天 方斌 张兆勇 刘香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473-5482,共10页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维护其生态安全,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1997年、2006年及2016年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渭?库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20...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维护其生态安全,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1997年、2006年及2016年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渭?库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20年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阻力模型,以水域、林草地为生态源地,将生态安全水平、海拔和坡度作为阻力因子生成最小累计阻力面,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点、线、面综合视角进行景观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1997—2016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区域面积呈波动变化,相对安全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加,临界安全、敏感和风险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景观生态安全度在空间分布上由高到低呈内向外扩展的态势。(2)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的Moran′s I值分别为0.6479、0.7049、0.6587,景观生态安全值的空间集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主要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类型为主,呈现出“同质聚集、异质分离”的特点。(3)景观格局优化中选取的生态源地占绿洲总面积的12.76%,构建的绿洲生态廊道基本贯穿整个研究区,关键廊道连接了绝大多数的绿洲生态源地,辅助廊道是连接没有与关键廊道连接的源地之间的通道,识别的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绿洲生态廊道的薄弱环节处,共计36个。将划分的生态缓冲区、生态连通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5个功能区和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景观组分相结合,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维持及进一步改善该绿洲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库绿洲 景观生态安全 时空分异 最小阻力模型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农田不同生育期玉米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艳 贡璐 李杨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研究绿洲农田玉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玉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与绿洲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农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 研究绿洲农田玉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玉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与绿洲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农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玉米C,N,P含量均值分别为311.97,16.41,2.54mg/g。玉米各器官C,N含量均表现为叶>茎>根,P表现为茎>叶>根,C∶N和C∶P比值大小顺序均为叶>根>茎,N∶P则为叶>茎>根。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的C含量在拔节期最高,茎的C含量无显著差异,根的C含量是拔节期显著低于其他3个生育期;拔节期叶和茎的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根的N含量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叶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生育期,乳熟期茎的P含量最低,成熟期根的P含量最高;成熟期玉米叶的C∶N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乳熟期根和茎的C∶P均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乳熟期叶的N∶P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成熟期根和茎的N∶P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各生育期中叶片所对应的N∶P小于14,可知玉米生长更易受N元素限制。GLM分析表明,生育期对P,C∶N和C∶P,生境对C,N和N∶P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育期 器官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过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杰 潘晓玲 +4 位作者 高志强 师庆东 吕光辉 艾里西尔.库尔班 张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针对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光能吸收的估算问题,并参考国际上遥感-生态模型GLO-... 针对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光能吸收的估算问题,并参考国际上遥感-生态模型GLO-PEM和CASA,借助遥感生态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干旱区适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并以ERDAS IMAGINE为平台,实现了模型可视化模型界面,可用于中国西部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由于考虑了干旱植被生理特征和灌层结构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构与原理更加合理完善,为引入其他生态模型应用或移植到干旱区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国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荒漠 混合像元分解 NPP-PEM 净第一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生态安全及演变趋势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勤 王宏卫 贡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3,188,共6页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农业发展潜力因子、社会发展潜力因子、水资源因子,得到该流域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后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1年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由不安全向安全过渡,1995—2001年处于不安全水平;2002—2003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004—2007年处于较安全水平;2008—2011年处于安全水平。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2—2016年内该绿洲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1.477 1,1.519 3,1.604 4,1.657 3,1.692 9。表明在未来5a内,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均处于安全状态且保持平稳发展。通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预测以期为确保生态安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 预测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干旱区景观生态环境动态分析——以新疆乌苏绿洲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珂 王智 +2 位作者 吴友均 周月明 师庆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采用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新疆乌苏绿洲(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为例,基于Markov过程原理,在景观尺度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过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关注干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合理规... 【目的】采用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新疆乌苏绿洲(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为例,基于Markov过程原理,在景观尺度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过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关注干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合理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空间,促进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结果】乌苏绿洲的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山冰川退化、林草耕地化、土地盐渍化、低盖度草地荒漠化以及绿洲内林草地人居化;在空间动态上,农业发展主要为乌苏地区的奎屯河流域,城镇及工业化集中体现在奎屯、独山子地区,荒漠化、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带,绿洲及其荒漠交错带的变化最为强烈。在发展趋势上,未来短期内绿洲—荒漠交错带面积减少,绿洲、荒漠的面积继续增大,但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各景观类型仍然能够维持平衡。【结论】由于绿洲-荒漠交错带在荒漠绿洲平衡与共存机制中具有重要缓冲协调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环境压力,然而随着荒漠过渡带的减少,绿洲将面临更多新的生态问题,这在干旱区应受到应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MARKOV过程 生态环境 动态变化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生态安全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翔 王宏卫 刘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对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计算生态安全的发展水平,并结合... 对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计算生态安全的发展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生态安全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安全"的演变过程.经济粗放式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生态系统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生态安全 TOPSIS法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贡璐 张雪妮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9,共6页
文章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农业绿洲——阿克苏绿洲1990~2005年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 文章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农业绿洲——阿克苏绿洲1990~2005年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该时期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状况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化的初始阶段,以劳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有机辅助能为主的传统农业正逐渐被以农机、化肥等工业辅助能为主的现代农业所替代,农业模式也正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林果业、水产业为辅的多样化转化。但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相对落后,系统生产效率不高,能值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系统对于环境的压力较大,可持续性较低。应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保护环境资源,实现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塔里木河上游 农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宏卫 刘勤 柴春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8-363,共6页
针对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不相容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 针对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不相容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耕地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土地垦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出现不同等级的上升趋势,以上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重要贡献。但单位耕地化肥负荷、森林覆盖率、灾害指数、盐渍化程度、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安全等级下降,而且盐渍化治理率和人口密度的安全状态均在较不安全等级以下,成为该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制约因素。2)1995—2010年,渭库绿洲土地生态水平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不完全符合安全与较安全的标准,水平等级不稳定。为了促进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土壤盐渍化程度,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地生态安全 物元分析 干旱区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以伊宁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利华 张永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生态风险 伊宁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绿洲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恒山 瓦哈甫.哈力克 姚一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5-69,共5页
吐鲁番绿洲区是新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吐鲁番绿洲水资源变迁,用水量,气候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响应的分析,对吐鲁番绿洲地下水位、水质的变化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吐鲁番绿洲区是新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吐鲁番绿洲水资源变迁,用水量,气候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响应的分析,对吐鲁番绿洲地下水位、水质的变化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吐鲁番绿洲生态系统影响显著;随着吐鲁番人口的不断增加,绿洲地表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开采过度,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吐鲁番绿洲地区经济因素促进社会因素的变化,社会因素的变化导致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经济、自然诸因素相互作用,通过水资源的变化驱动对吐鲁番绿洲生态系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绿洲 水资源利用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