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碳储量时空演变及预测
1
作者 薛杨 马松梅 +3 位作者 雷诚 马佳正 乔玉洁 张灵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5,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变化对保持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碳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PLUS-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变化对保持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碳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PLUS-InVEST模型,评估并预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始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总占比高达95%。近二十年间,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是2000年的1.4倍和7.9倍;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3310 km^(2)和3380 km^(2);林地面积略微增加;水域面积基本不变;(2)2000-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碳储量先快速上升后略微下降,累计增加1.65×10^(7)t;北疆地区碳储量分布呈现“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南疆地区呈现出“高值区和低值区交错分布”的格局;天山北坡和阿克苏地区是固碳效益变化的敏感区域。(3)各地类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素综合影响,影响程度各异。在自然发展的未来情景中,碳储量预计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情景下,碳储量则有望实现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以及碳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 多情景预测 PLUS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小叶桦种群急速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
2
作者 王玉霞 刘佳敏 +4 位作者 杜珍珠 徐文斌 马占仓 黄刚 阎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294-8303,共10页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蘑菇湖湿地小叶桦种群急速退化原因,进行了该种群退化因子相关调查,计算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对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SLAF-seq技术对小叶桦种群遗传差异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该种群现...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蘑菇湖湿地小叶桦种群急速退化原因,进行了该种群退化因子相关调查,计算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对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SLAF-seq技术对小叶桦种群遗传差异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该种群现仅132活株,相比2013年减少86.34%,现死亡植株75.91%,表明该种群遭到严重破坏;(2)2013年该群落植物分属于36科80属119种,现23科40属47种,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由1.5降至1.14,均匀度指数从0.21降到0.16,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减低破坏根系保护屏障,降低其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3)土壤PH均值6.98为偏中性土壤,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5.08g/kg、13.25g/kg、9.16g/kg,土壤肥力能满足小叶桦生长需求,但土壤含水量仅21.39%,与艾比湖小叶桦种群(48.44%)相比明显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弱化幼苗更新机制也是导致该种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4)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因素也是野生极小种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5)该种群相较之艾比湖保护区种群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杂合度较高、多态性和完整度较低,生境退化导致的遗传衰退现象已显现。综上表明,影响该小叶桦种群急速退化原因涉及多方面,急需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挽救该种群免遭灭绝的风险。研究成果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开展保护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小叶桦 退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协调性评估及可持续发展分区 被引量:1
3
作者 施金里 徐丽萍 +3 位作者 李晓航 高志玉 席芸芸 李智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献率模型揭示各县域ESV变化主要贡献因子,并结合其ESV损益状况和生态-经济协调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疆地区ESV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量缩减167.99×10^(8)元;草地和水体的ESV占总量的70%以上,单项ESV调节服务(57.1%)>支持服务(27.5%)>文化服务(10.0%)>供给服务(5.4%);草地和农田是多数ESV实现增益(减损)县域的主导地类。(2)2000—2020年南疆地区37个县域ESV均有不同程度减损,ESV实现增益县域共计9个;约80%的县域为生态-经济初始恶化区,其余县域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稳定状态。(3)南疆地区整体呈轻度生态-经济不协调状态,少数生态-经济协调稳定县域主要分布于南疆中、东部地区。综合分析将南疆县域划分为林草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农田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水体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林草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和农田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性 EEH模型 可持续发展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鲨烯环氧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其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悦涛 程淋渊 +1 位作者 姚华 沈海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9,共14页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是甘草(glycyrrhiza)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护肝和抗病毒等功效。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E)是甘草酸合成途径中的重要酶。目前,系统分析甘草中SQE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甘草SQ...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是甘草(glycyrrhiza)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护肝和抗病毒等功效。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E)是甘草酸合成途径中的重要酶。目前,系统分析甘草中SQE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甘草SQE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特异性及与甘草酸含量相关分析,了解SQE基因家族在甘草酸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3种药用甘草共有11个SQE基因,其中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均有4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有3个,同源性高的SQE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特性且染色体上处于相似位点;不同的SQE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特性;GgSQE1、GiSQE1、GuSQE1和GuSQE3主要在根部表达,GgSQE3在甘草全株高表达;在苗期不同种类的甘草受15%PEG6000和150 mmol/L NaCl处理不同时间点下,GgSQE1、GgSQE3、GiSQE1、GiSQE3和GuSQE1表达量变化与甘草酸含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较多的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推测SQE1和SQE3可能在甘草受非生物胁迫后参与甘草酸的合成。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高甘草酸含量的育种研究提供候选基因,为深入了解非生物胁迫提升甘草酸含量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鲨烯环氧酶基因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生长轮纹理特征提取分析
5
作者 王兴豪 韩忠玲 +4 位作者 刘志刚 程勇翔 董合干 吴玲 黄敬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349-8360,共12页
为了解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茎杆横切面特殊的纹理结构,研究基于CT扫描图像,通过对梭梭生长轮快速生长带外包络线的提取,重建了生长轮三维影像,从三维纹理结构揭示出二维横切纹理结构的成因。研究发现,梭梭快速生长轮之间存在... 为了解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茎杆横切面特殊的纹理结构,研究基于CT扫描图像,通过对梭梭生长轮快速生长带外包络线的提取,重建了生长轮三维影像,从三维纹理结构揭示出二维横切纹理结构的成因。研究发现,梭梭快速生长轮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连接,即各轮层导管间存在横向连通。研究将相邻生长轮导管之间的跨连结构命名为连桥结构,该结构是梭梭实现水分横向运输的高效通道。梭梭次生木质部缺少木射线,其水分横向运输功能由连桥结构组成的横向运输系统所完成。连桥结构也是造成梭梭横切面纹理呈现断续螺旋线的原因。梭梭连桥结构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基本层间跨连模式。横向连桥在快速生长轮造成的近椭圆形不连续开口面积平均值为0.51 mm^(2),纵向连桥造成的不连续开口面积平均值为0.17 mm^(2)。平均6-7个连桥串联形成连桥组,并成辐射状分布于梭梭次生木质部中,连桥组中多数呈现向上倾斜,少数向下倾斜,倾斜角度在±13.2°-17.46°之间。由连桥串联形成的连桥组实现了梭梭水分横向快速运输,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独特的水分运输系统。利用重建的生长轮三维纹理影像,通过纵向观察,观察者可以清晰的区分连桥结构和生长轮层。研究结果有利于梭梭生长轮的计数,有利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也为在生理生态水平、分子水平揭示梭梭生长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生长轮 连桥结构 横向运输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GhNFD4在棉花干旱响应中的功能
6
作者 马利花 侯梦娟 朱新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目的】分析GhNFD4在陆地棉响应干旱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为陆地棉抗逆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棉花幼苗在PEG模拟的自然干旱胁迫下的GhNFD4表达模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RV)诱... 【目的】分析GhNFD4在陆地棉响应干旱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为陆地棉抗逆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棉花幼苗在PEG模拟的自然干旱胁迫下的GhNFD4表达模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RV)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探究GhNFD4在干旱胁迫中的调控作用,克隆GhNFD4干扰序列和构建基因沉默载体,并通过瞬时转染技术侵染棉花幼苗进一步获取GhNFD4沉默植株,观察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在自然失水15 d的表型差异,采用NBT和DAB染色法检测ROS产物的积累,并检测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和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等。【结果】GhNFD4的表达受PEG模拟的自然干旱胁迫诱导,并在胁迫12 h表达量达到了顶峰。自然干旱15 d后,与阴性对照植株相比,GhNFD4沉默植株叶片萎蔫较为严重,且叶片在NBT和DAB染色后着色更深,其离体叶片失水率及干旱胁迫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总抗氧化物酶(T-AOC)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GhNFD4受干旱胁迫诱导,在干旱条件下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参与棉花对干旱胁迫的正向调控,改善棉花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NFD4 干旱 基因表达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甘氨酸甜菜碱对乌拉尔甘草旱害缓解效应的研究
7
作者 李浩田 马淼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7,共11页
干旱缺水是制约西北干旱区栽培甘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瓶颈,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根施甜菜碱对乌拉尔甘草幼苗旱害的缓解效应及其在干旱胁迫下对甘草药材提质增产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外源甜菜碱可有效缓解干旱对乌拉尔甘草... 干旱缺水是制约西北干旱区栽培甘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瓶颈,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根施甜菜碱对乌拉尔甘草幼苗旱害的缓解效应及其在干旱胁迫下对甘草药材提质增产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外源甜菜碱可有效缓解干旱对乌拉尔甘草幼苗的胁迫影响,其中40 mmol·L^(-1)甜菜碱的缓解效果最显著,能显著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使甘草体内H 2O 2、O 2-和丙二醛的含量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51.86%、26.35%、30.96%和42.69%;并改善了叶绿素荧光特征,使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升了130.38%和103.69%;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甘草的根系形态,显著促进了甘草营养器官的生长,使甘草药用器官(根系)的生物量及其甘草苷、甘草酸以及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升了347.61%、53.81%、60.09%和46.3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施用外源甜菜碱通过提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氧化损伤来增强光合性能,从而促进了乌拉尔甘草幼苗的生长、药用器官的产量与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起到了显著的提质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甜菜碱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干旱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加工番茄SlWRKY3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8
作者 黄丽雯 汲晓慧 +1 位作者 刘旭亮 王爱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3,共10页
为初步探讨新疆加工番茄SlWRKY3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加工番茄亚心87-5为材料,应用PCR技术对SlWRKY35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SlWRKY35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加工番茄,应用PCR进行鉴定。为探究该基因的初步功... 为初步探讨新疆加工番茄SlWRKY3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加工番茄亚心87-5为材料,应用PCR技术对SlWRKY35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SlWRKY35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加工番茄,应用PCR进行鉴定。为探究该基因的初步功能,测定了转基因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并对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工番茄SlWRKY35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46 bp,编码了381个氨基酸。SlWRKY35蛋白含有WRKY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与野生型番茄相比,过表达SlWRKY35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ALAD、CHLH、CHLM、POR和CAO上调表达。过表达SlWRKY35通过上调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的提高,最终加强了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加工番茄SlWRKY35基因的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SlWRKY35 基因克隆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估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汪托弟 徐丽萍 +4 位作者 李智慧 佟永鹏 张茹倩 曹翠 席芸芸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9-1302,共14页
碳氧平衡估算可以从源头量化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实现“双碳”目标,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碳氧平衡理论,综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五种排碳耗氧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五种固碳释氧来源,构建碳... 碳氧平衡估算可以从源头量化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实现“双碳”目标,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碳氧平衡理论,综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五种排碳耗氧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五种固碳释氧来源,构建碳氧平衡估算模型,分析碳氧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排碳耗氧量逐年增加,排碳量增加幅度高于耗氧量,排碳量和耗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9%和5.10%,2000-2014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4-2020年为缓慢增长阶段。排碳耗氧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消耗和交通运输。(2)2000-2020年,固碳释氧量整体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固碳量和释氧量的年均变化率为-0.12%。研究期间草地是全市固碳释氧的关键地类,其次是林地,城镇绿地的固碳释氧潜力较大,各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量变化趋势与各地类面积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近20年乌鲁木齐市处于碳氧非平衡状态,且不平衡的状态在逐年加剧。碳平衡指数在[-0.61,-0.88],氧平衡指数在[-0.58,-0.83],排碳与固碳之间的压力高于耗氧与释氧之间的压力,自然生态系统固定的CO_(2)和释放的O_(2)不能抵消社会经济系统排放的CO_(2)和消耗的O_(2)。(4)城镇化规模、城市生态状况、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是驱动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变化的极重要因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调节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状态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径实现提供数据参考和碳氧平衡调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氧平衡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齿肋赤藓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N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0
作者 薛山 杨博毅 +4 位作者 但丁 孙迎涛 李鸿彬 张霞 卓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FNR)负责催化光合线性电子传递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FNR基因的功能、表达特性和该基因影...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FNR)负责催化光合线性电子传递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FNR基因的功能、表达特性和该基因影响齿肋赤藓耐受极端高温的响应机制及功能,以耐干苔藓齿肋赤藓为研究对象,克隆得到ScFNR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亚细胞定位和实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齿肋赤藓ScFNR2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879 bp,编码1个含有292个氨基酸的偏中性的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cFNR2蛋白与小立碗藓FN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叶绿体上。qRT-PCR结果显示,ScFNR2基因的表达显著受极端高温处理时间的诱导,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持续高表达趋势。ScFNR2基因在叶绿体中表达,其表达模式受到热胁迫的调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ScFNR2基因呈持续高表达趋势,可提高齿肋赤藓对高温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肋赤藓 ScFNR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耕地扩张差异与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娜 王月健 +5 位作者 徐海量 樊自立 张正勇 姚俊强 张青青 黄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8-1017,共10页
新疆现代绿洲是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兵团农场耕作和地方家庭承包)下团镇绿洲耕地长期扩张的真实写照。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144团与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为例,首先基于1958—2018年的6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分析了团镇... 新疆现代绿洲是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兵团农场耕作和地方家庭承包)下团镇绿洲耕地长期扩张的真实写照。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144团与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为例,首先基于1958—2018年的6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分析了团镇耕地的扩张过程;进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兵团与地方绿洲扩张的驱动力;最后从全流域绿洲扩张的角度出发,结合绿洲扩张模型,测算了绿洲耕地的适宜规模。结果表明:144团与兰州湾镇的耕地面积均大幅增加,扩张的耕地主是由草地、林地转化而来;兵团耕地扩张的核心驱动因子为节水灌溉面积、水资源径流量、农牧业平均收入;地方则为人均GDP、农牧业平均收入、农业生产总值。流域的耕地面积远超适宜规模,生态安全隐患已经凸显。建议流域的各级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建设要求,统筹推进流域的综合开发;加快构建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限定绿洲的扩张规模,促进兵团与地方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地”,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防控沙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推行土壤退化治理与土地整治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潜力,从而实现绿洲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绿洲扩张 兵团农场 建制镇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智慧 王凯 +1 位作者 余芳芳 徐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旅游业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文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以其作为旅游业碳排放系统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旅游业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文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以其作为旅游业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继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业碳排放问题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指数波动态势明显,而旅游经济增长态势最明显;各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体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仅达到勉强协调水平;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各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迥异,整体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2019年四地区均达到初级协调水平。3)局部省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凸显,具体呈现出显著的强强集聚和弱弱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茹倩 李鹏辉 徐丽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26-5242,共17页
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综合指标法和碳排放模型分别对2000—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影响机理和耦合关系... 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综合指标法和碳排放模型分别对2000—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影响机理和耦合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各地(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2018年乌鲁木齐市最高(83.43%),克州最低(18.15%),且城镇化的主导类型以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顺序转变;(2)新疆土地利用碳效应由负转正,净碳排放量年均增速达7.86×10^(6) t/a,变异系数以2004年为折点,呈倒“V”型变化趋势,2004年后各地(州、市)碳消耗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3)经济、社会、土地是城镇化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3个重要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建成区面积是其中的极重要因素。(4)各地(州、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二者具有良好的共振性,且趋于同步发展,表明新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的负向作用日益凸出。最后为提高新疆碳排放效率,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利用碳排放 偏最小二乘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整合视角下伊犁河谷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昭苏县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月娇 李祥 +3 位作者 王月健 姚秀秀 邹业弘 徐蓓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81-8192,共12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一种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途径。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差异,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出现了空间结构错位脱节的问题。从整合视角出发,尝试整合伊犁河谷地区州级和县级两级尺度构建昭苏...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一种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途径。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差异,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出现了空间结构错位脱节的问题。从整合视角出发,尝试整合伊犁河谷地区州级和县级两级尺度构建昭苏县生态安全格局。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确定生态源地,再构建综合阻力面并采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研究结果显示,整合州级和县级两级尺度昭苏县共确定了24个生态源地,面积2504.47km^(2),主要分布于昭苏中部盆地以及北部、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和林地;识别生态廊道50条,总长度200.17km。与单一尺度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相比,整合不同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能显著改善区域生境破碎化的问题,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整合不同尺度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框架,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整合视角 伊犁河谷 昭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支流哈巴河河谷林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龙 张子东 +2 位作者 薛志方 曾誓杰 刘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对额尔齐斯河支流哈巴河河谷林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并基于龄级结构评价了乔木物种的生存现状。结果表明:哈巴河河谷林共有维管植物30科70属86种,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4种,被子植物29科69属82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 对额尔齐斯河支流哈巴河河谷林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并基于龄级结构评价了乔木物种的生存现状。结果表明:哈巴河河谷林共有维管植物30科70属86种,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4种,被子植物29科69属82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濒危种1种,渐危种1种,新疆特有种5种;菊科(Asteraceae)属数和种数均最多,为第1大科,其次是豆科(Fab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乔木优势种为垂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灌木优势种为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草本优势种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inn.)。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大于灌木和乔木;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海拔389~435 m间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海拔435~585 m间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枝桦的幼苗〔Ⅰ级,胸径(DBH)≤5.0 cm〕、幼树(Ⅱ级,5.0 cm<DBH≤10.0 cm)和小树(Ⅲ级,10.0 cm<DBH≤15.0 cm)数量远少于壮树(Ⅳ级至Ⅵ级,15.0 cm<DBH≤30.0 cm)和老树(Ⅶ级至Ⅹ级,DBH>30.0 cm);苦杨(Populus laurifolia Ledeb.)和银白杨(Populus alba Linn.)的幼苗数量虽然较多,但各径级分布不均匀且壮树和老树较少;白柳(Salix alba Linn.)、黑杨(Populus nigra Linn.)、额河杨〔Populus×berolinensis var.jrtyschensis(C.Y.Yang)C.Shang〕、银灰杨〔Populus canescens(Ait.)Smith.〕和柔毛杨(Populus pilosa Rehd.)数量较少且各径级分布不均匀。总体上看,哈巴河河谷林植物资源丰富,草本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分布相对均匀,对稳定哈巴河河谷林植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哈巴河河谷林各乔木种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风险,可从调整河流水量和放牧等方面加强哈巴河河谷林区域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包含较多珍稀物种和新疆特有种的杨柳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河河谷林 物种组成 植物多样性 分布特征 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多枝柽柳年轮生长参数测量及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志洋 韩忠玲 +3 位作者 程勇翔 董合干 吴玲 黄敬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401-9411,共11页
利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茎秆CT扫描图像,构建年轮三维解剖模型,获取年轮生长速率(TRGR)和年木材材积量(ATV)等生长参数。结果对树木长势评估、干旱区年轮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林业碳汇计量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利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茎秆CT扫描图像,构建年轮三维解剖模型,获取年轮生长速率(TRGR)和年木材材积量(ATV)等生长参数。结果对树木长势评估、干旱区年轮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林业碳汇计量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研究通过对多枝柽柳茎秆CT扫描和平板扫描,分别获得其茎秆CT和平板二维横切扫描图。使用Python深度学习方法,获得CT年轮U-net语义分割模型。结合前期研究已构建的平板扫描年轮图像U-net语义分割模型,研究分别获取两种轮盘扫描图像年轮早材区域。轮盘扫描及语义分割后的结果经图像处理、GIS配准赋坐标后,借助GIS编辑和测量工具,完成多枝柽柳年轮周长、基部断面积生长增量、TRGR及ATV指标的计算。利用CT图像提取的年轮线状CAD图,根据CT切片顺序和间隔,在Sketchup 3D软件中重构多枝柽柳年轮三维解剖图,立体刻画年轮结构特征。研究测量结果通过成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Bland-Altman定量一致性分析,评价多枝柽柳CT和平板扫描图年轮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CT扫描图年轮参数的提取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测量的TRGR指标和平板扫描测量结果一致。成对样本t检验TRGR序列定量均值比较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两种来源所得测量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84(P<0.0001),表明两种测量结果间具有强相关性。Bland-Altman定量一致性分析,两种测量途径中有95.625%的样本差异位于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CT图像通过GIS测量所得的多枝柽柳年轮生长参数经验证,结果准确。研究构建的CT图像年轮生长参数测量方法,可推广到农业和林业各类树木年轮参数的测量。研究结果对树木年轮无损测量技术的发展,未来树木年木材材积量的测算,以及利用年轮研究水文响应和气候响应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CT扫描 生长速率 年木材材积量 三维解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对南疆地区苜蓿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宇宣 王家荫 +5 位作者 孟状 马西青 张栋海 张卓文 李鸿彬 谢全亮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南疆地区苜蓿生长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2个紫花苜蓿品种(WL366和佰苜40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处理组,即对照组(CK)、尿素组(UR)、尿素硝铵溶液组(UAN)及40多态氮肥组(40)。试验测定不同氮肥施用后的...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南疆地区苜蓿生长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2个紫花苜蓿品种(WL366和佰苜40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处理组,即对照组(CK)、尿素组(UR)、尿素硝铵溶液组(UAN)及40多态氮肥组(40)。试验测定不同氮肥施用后的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性状,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对不同氮肥种类施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株高有一定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紫花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苜蓿品质综合表现为UAN>40>UR>CK,40多态氮施肥能够明显增加紫花苜蓿的产量和株高。研究表明,40多态氮肥对南疆地区苜蓿产量与品质综合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肥 饲草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乡村聚落区域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翠 徐丽萍 +3 位作者 刘彤 韩志全 罗雨甜 彭加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基于2020年土地利用、高程和坡度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比率、核密度估算、全局聚类检验及热点探测等方法揭示新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模特征并探讨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全域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态势明显,南疆... 基于2020年土地利用、高程和坡度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比率、核密度估算、全局聚类检验及热点探测等方法揭示新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模特征并探讨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全域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态势明显,南疆集聚态势高于北疆,兵团各师(市)集聚态势高于地州。(2)乡村聚落分布核密度南疆大于北疆,地州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高于兵团。(3)乡村聚落整体空间分布呈“北疆各地州大规模-高密度、南疆各地州小规模-高密度”“北疆各师(市)大规模-高密度、南疆各师(市)小规模-低密度”特征。(4)乡村聚落分布与道路、河流的距离呈强烈的正指向性,与海拔、坡度呈负指向性。相较于新疆地州聚落,兵团聚落更趋向低海拔分布且更加依赖于交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差异 影响因素 兵地融合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提取绿色棉纤维总黄酮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沛 鲍军秀 +3 位作者 王斐 汤寿伍 刘海峰 李鸿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3,共8页
【目的】优化超声提取绿色棉纤维中总黄酮工艺条件,为合理利用及鉴别天然绿色棉纤维提供依据。【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纤维为原料,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加速黄酮溶解于乙醇中,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Box-Benhnken中心组合原理及响应面设计优... 【目的】优化超声提取绿色棉纤维中总黄酮工艺条件,为合理利用及鉴别天然绿色棉纤维提供依据。【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纤维为原料,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加速黄酮溶解于乙醇中,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Box-Benhnken中心组合原理及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条件。【结果】料液比为1∶50 g/mL时,总黄酮得率达到最大值,提取最适料液比为1∶50 g/mL,响应面试验中建立的模型的CV值=0.87%,影响绿色棉纤维总黄酮得率的顺序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A料液比为1∶50 g/mL、B乙醇浓度50%、C提取时间5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超声波法提取绿色棉纤维总黄酮的最佳条件参数为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50 min;获得平均总黄酮得率为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棉纤维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最佳提取条件 超声波细胞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草入侵新疆伊犁河谷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扩散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明明 刘彤 +4 位作者 赵文轩 王寒月 刘雪莲 粟培 李金霞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结合地统计学,定量分析豚草不同入侵时间及生境的传播扩散特征,总结其扩散媒介和途径。【结果】豚草在伊犁河谷分布种群共计186个,其分布具有明显生境偏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河道和林下。道路两侧分布种群最多,占总分布种群点的32.34%,河道两侧分布面积最大,占伊犁河谷分布面积的69.01%。新源县是豚草的主要发生区,已形成4个严重入侵区和多个扩散源区。【结论】豚草早期扩散具有随机性,在不同生境内种群呈集中分布。不同生境中扩散媒介各有侧重,以农牧物资运输和牛羊携带为主。因此,道路和河道两侧是防控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对农牧产品调运和动物活动的监管,减少动物辅助扩散传播。研究为豚草在伊犁河谷的防控研究提供中烟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生物入侵 伊犁河谷 生境偏好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