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机-网协同视角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方法综述
1
作者 查晓明 李锡林 +3 位作者 黄萌 田震 梁军杨 刘浴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7-1526,共20页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协同视角出发,考虑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对资源的调控能力、并网装备间的交互作用,梳理并网装备同步运行的内在机制。首先,综述新能源发电输出特性对同步控制的影响及针对性的改进控制方法;其次,综述考虑并网装备物理资源约束下的同步控制方法;再次,梳理考虑弱电网交互下的并网装备同步控制和多机协同方法。由此,引出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需考虑的“源-机-网”三方面协同视角,并提出新型同步控制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同步控制 多变流器协同控制 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集群 源-机-网协同 跟网型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模块冗余和系统状态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蒙特卡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康 黄萌 +1 位作者 查晓明 陈蓉珺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342,I0103,I0104,共12页
与传统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相比,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MTDC)因子模块数量更大、结构更复杂、运行状态更多,使其可靠性建... 与传统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相比,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MTDC)因子模块数量更大、结构更复杂、运行状态更多,使其可靠性建模更具挑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模块冗余和系统状态的MMC-MTDC可靠性的蒙特卡洛分析方法。首先,以可靠性框图法为基础,建立考虑模块冗余的换流阀可靠性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考虑多设备影响的换流站可靠性模型。其次,在实际运行的多状态转移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状态转移持续时间的MMC-MTDC概率密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的MMC-MTDC可靠性模型求解方法。最后,以某实际±200kV的MMC-MTDC系统为例,对多运行方式下的状态概率、状态持续时间及状态频率等可靠性指标进行了求解,研究可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可靠性 蒙特卡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鹏飞 田震 +4 位作者 查晓明 黄萌 王伟 杨冬梅 刘文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多控制环交互作用显著,其引发的暂态同步失稳与闩锁问题严重影响了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主动支撑能力的发挥。而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同步环呈现出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使其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难以分析与量化,给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优化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在不考虑故障限流时的暂态失稳问题,以及考虑故障限流作用下的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对系统建模、分析与稳定边界量化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基于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的分析与归纳结果,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并网系统 暂态稳定 电网故障 故障限流 闩锁 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电源接入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子涵 黄萌 +3 位作者 付熙坤 贾一超 王碧阳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前,新能源场站的短路比未考虑构网型电源的电压支撑作用,临界短路比也忽略了功角稳定约束,这导致无法应用它们准确评估弱电网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在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约束下计算跟网型场站的短路比和临... 目前,新能源场站的短路比未考虑构网型电源的电压支撑作用,临界短路比也忽略了功角稳定约束,这导致无法应用它们准确评估弱电网下新能源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在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约束下计算跟网型场站的短路比和临界短路比指标,通过比较两个指标的大小关系评估跟网型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临界短路比的变化来量化构网型电源接入后跟网型场站的稳定运行能力变化,从而验证构网型电源提升稳定运行能力的作用。最后,通过单跟网型、跟网型和构网型电源接入并网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所提稳定运行能力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场站 构网型电源 临界短路比 电压稳定 功角稳定 运行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康 黄萌 +1 位作者 查晓明 陈蓉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187,共14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因具有输送容量大、能耗低且能实现电力系统非同步互联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靠性分析可为系统提供重要的运维及决策依据。因此,围绕现阶段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阐述了传统直...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因具有输送容量大、能耗低且能实现电力系统非同步互联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靠性分析可为系统提供重要的运维及决策依据。因此,围绕现阶段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阐述了传统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组成差异,并对输电系统常用的可靠性指标作了相应归纳。其次,从统计法、手册法、状态空间法及其他方法等层面出发,分别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建模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可靠性分析方面存在的新挑战。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可靠性分析 统计法 手册法 状态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同步稳定性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萌 舒思睿 +2 位作者 李锡林 付熙坤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78-5994,共17页
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是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接口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受电力电子多时间尺度控制影响。控制主导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运行非线性强、耐受能力弱,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带来挑战。该文首先对多时间尺度控制下的电力... 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是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接口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受电力电子多时间尺度控制影响。控制主导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运行非线性强、耐受能力弱,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带来挑战。该文首先对多时间尺度控制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同步稳定性研究进行梳理,分别综述同步控制时间尺度、多时间尺度交互、多机多时间尺度交互下并网系统的建模与稳定分析技术;然后,从同步性能的全局设计到分散实现视角,提出考虑资源和网络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同步机制构建思路;最后,对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技术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同步稳定性 同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电力仪表智能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敏 秦亮 +4 位作者 刘开培 邓欣兰 李博强 李强 徐兴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2-2954,共13页
移动边缘端设备在变电站电力仪表检测中,难以快速检测复杂环境中高相似度目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YOLOX网络的电力仪表图像检测方法。首先,搭建YOLOX检测网络,并设计了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骨干特征提取结构和参数重组的多尺度特... 移动边缘端设备在变电站电力仪表检测中,难以快速检测复杂环境中高相似度目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YOLOX网络的电力仪表图像检测方法。首先,搭建YOLOX检测网络,并设计了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骨干特征提取结构和参数重组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以压缩模型参数量和提升推理速度。其次,在特征融合层中嵌入3维注意力机制SimAM,通过学习特征的能量分布,对目标区域进行加权,提升复杂环境下的仪表检测能力。同时,针对电力仪表检测的特殊需求,设计了基于金字塔池化特征编码的Transformer结构,从局部特征细化和长距离特征捕获2个方面挖掘底层高语义信息特征,提高不同外形电力仪表的检测精度。最后,通过构建破损、模糊及正常3种类型的电力指针型仪表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相比原始模型,均值精度从75.49%提升至85.93%,检测速度从36帧/s提升至45帧/s。在移动端硬件Jetson NX上,推理速度可达17.6帧/s。与其他轻量化模型相比,该模型在检测精度和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为电力仪表的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仪表 智能监测 轻量级网络 YOLOX Rep-Co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多模态融合的语义差异性和感知能力差异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霞 王波 +3 位作者 董旭柱 姚良忠 张嘉鑫 马恒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37-4047,I0021,共12页
多模态融合是实现电力系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多模态特征间的差异性限制了融合感知效果。因此,首先对电力多模态数据融合中的语义差异性和感知能力差异性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差异性产生的特征同化和权重决策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 多模态融合是实现电力系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多模态特征间的差异性限制了融合感知效果。因此,首先对电力多模态数据融合中的语义差异性和感知能力差异性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差异性产生的特征同化和权重决策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针对语义差异性问题,使用角度差对多模态语义差异进行表征,并基于此寻找联合表征空间,实现电力多模态特征同化;其次,针对感知能力差异性问题,使用交叉损失熵对电力多模态感知能力进行表征,并基于此构建权重决策模块,实现多模态特征融合权重计算。最后,以前期所提融合框架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多模态差异性问题的高容错性特征融合模型。仿真以输变电线路应急抢修场景为例,基于所提分阶段训练策略进行模型训练,并从融合感知、特征同化以及权重决策机制3个方面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特征融合 语义差异性 感知能力差异性 特征同化 权重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阻尼影响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同步稳定性量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怡 田震 +3 位作者 李锡林 黄萌 曹侃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共12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面临严峻的暂态同步失稳风险。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具有较好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为精确量化虚拟惯量和阻尼对VS...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面临严峻的暂态同步失稳风险。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具有较好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为精确量化虚拟惯量和阻尼对VSG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迭代等面积法则的VSG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设计迭代算法得到临界稳定条件下的变流器频率-功角分布函数,精确量化了VSG惯量和阻尼项做功对暂态过程中加减速面积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控制器参数和电网参数下的暂态稳定域大小,量化了参数对暂态稳定边界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迭代等面积法则保守性较低,可实现对暂态稳定边界的精确快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暂态同步稳定性 惯量 阻尼 迭代等面积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特性分析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向阳 秦亮 +5 位作者 谭甜源 李志伟 张辉 刘钊汛 郭汶璋 刘开培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5-1605,I0064,共22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以及充电桩等直流柔性负荷的接入,交直流互联供电可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未来配电网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高比例宽频输出特性的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导致了配电网惯量...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以及充电桩等直流柔性负荷的接入,交直流互联供电可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未来配电网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高比例宽频输出特性的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导致了配电网惯量水平和阻尼能力持续降低,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分析和主动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交流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表现形态和传播特性,另一方面又为电能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思路。为此,该文从交直流配电网的电压等级、网架结构和控制策略出发,深入分析、总结了新形势下的电能质量特性,梳理归纳了已有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和优化治理措施。最后,从交直流配电网的特性角度展望了电能质量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主动治理策略的未来方向,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网 基本形态 电能质量 综合评估 优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
11
作者 彭能 彭珉轩 +3 位作者 李琼林 代双寅 孙建军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5,共11页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有柔性互联需求的场景。首先,介绍了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将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与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结合,使得链式STATCOM具备了柔性互联的功能。其次,结合无功补偿和柔性互联设备的应用需求设计了控制策略,通过链式STATCOM调节馈线内无功功率,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调节馈线间功率潮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无功补偿 柔性互联开关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背靠背 功率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恢复分析的构网变流器下垂控制策略
12
作者 朱虹熹 尚磊 +2 位作者 王哲 方心盟 刘飞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53-3462,I0120,I0121,共12页
构网变流器应该具有稳定穿越故障的能力。低电压故障时,构网变流器的运行模式受电流限幅策略发生改变,存在故障切除后无法恢复正常运行的可能。目前,电流限幅策略对构网变流器故障恢复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基于下垂控制,首先给出了构网... 构网变流器应该具有稳定穿越故障的能力。低电压故障时,构网变流器的运行模式受电流限幅策略发生改变,存在故障切除后无法恢复正常运行的可能。目前,电流限幅策略对构网变流器故障恢复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基于下垂控制,首先给出了构网变流器正常工作模式与限流模式转换的工作条件。再根据绘制的虚拟功角曲线,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和故障恢复功角下的构网变流器工作点运动轨迹。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有功下垂参数自适应的构网变流器故障恢复策略。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恢复 下垂控制 低电压穿越 电流限幅 参数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举驱动在大电流应用下的故障机理分析及其优化设计研究
13
作者 林文强 宫金武 +4 位作者 潘尚智 林子森 邹辉 查晓明 姚良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68-2778,I0027,共12页
自举栅极驱动器以其所用元件少、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由开关桥臂构成的变换器中。在大电流变换器中,自举栅极驱动器的参数设计不当,会导致启动时栅源极电压振荡和桥臂直通,增加开关器件、驱动的故障风险和损耗。由于现有自举栅极... 自举栅极驱动器以其所用元件少、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由开关桥臂构成的变换器中。在大电流变换器中,自举栅极驱动器的参数设计不当,会导致启动时栅源极电压振荡和桥臂直通,增加开关器件、驱动的故障风险和损耗。由于现有自举栅极驱动器的参数设计在大电流应用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文中研究并构建自举栅极驱动电路的详细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上述故障机理,并得到自举驱动参数设计的安全边界;其次,分析驱动损耗和驱动器参数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兼顾故障保护安全边界和效率提升的通用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举栅极驱动器 故障保护 低驱动损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经济运行区域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同调度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灿 方仍存 +2 位作者 雷何 孙建军 查晓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2-1611,I0066,I0067-I0071,共16页
传统的日前-日内协同调度通常以与日前时序计划曲线偏差最小作为日内目标函数,当日内新能源出力预测值与日前相差较大时,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 systems,ESS)等由于其时间耦合约束日内调整范围有限,导致经济性和灵活性较差。对此,提... 传统的日前-日内协同调度通常以与日前时序计划曲线偏差最小作为日内目标函数,当日内新能源出力预测值与日前相差较大时,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 systems,ESS)等由于其时间耦合约束日内调整范围有限,导致经济性和灵活性较差。对此,提出了基于最优经济运行区域(optimal economic operation region,OEOR)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日前-日内协同调度方法。在日前阶段,构建线性化ADN调度模型,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法生成的大量随机场景下调控设备优化曲线,以全时间段内设备出力上下界内所包含的随机场景优化结果数量最大为目标,考虑储能装置荷电状态的相邻时段约束和微型燃气轮机的爬/滑坡率,构建OEOR生成模型。最后,在日内阶段,调控设备在OEOR内滚动优化调整,当该时段优化值贴近OEOR边界时,考虑相邻时段出力约束,将OEOR扩展为最优经济极限运行区域(E-OEOR)。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配电网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经济运行区域 时间耦合性约束 协同调度 主动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箱树突网络的电压灵敏度实时计算方法
15
作者 马庆 邓长虹 龙志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503-7514,I0002,共13页
由于传统电压灵敏度计算需要以知晓精确网络参数为前提,近年来各类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压灵敏度拟合方法被相继提出。但现有方法针对新运行场景需要重复所有回归操作才能获得精确的灵敏度值,因此无法真正应用于灵敏度的实时计算。该文提出... 由于传统电压灵敏度计算需要以知晓精确网络参数为前提,近年来各类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压灵敏度拟合方法被相继提出。但现有方法针对新运行场景需要重复所有回归操作才能获得精确的灵敏度值,因此无法真正应用于灵敏度的实时计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树突网络(dendrite net,DN)的电压灵敏度实时计算方法,基于DN拟合等价于泰勒展开的白箱性质,建立适用于任意运行场景的系统状态参数至节点电压的端到端映射。通过对基于DN的节点电压显性表达式进行提取和求导,最终形成只包含极少计算量的电压灵敏度显性表达式,将灵敏度计算速度提升至微秒级。其次,在基于DN的节点电压显性表达式中,各输入的一阶分量系数在任意运行场景下均保持恒定,可直接作为评判节点电压与状态参数相关性的评价指标。基于IEEE 118节点系统等3个不同规模算例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该文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灵敏度 树突网络 潮流计算 输入/输出相关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多并联构网型变流器无功功率分配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沁怡 黄伟煌 +2 位作者 郭铸 朱虹熹 刘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2-130,共9页
由于变流器出口线路阻抗的不匹配,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多并联构网型变流器难以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分配。为了提高无功功率分配精度,文中分析了并联变流器的功率分配机理,提出了一种将变流器的无功功率分配误差和输出电压相结合的自... 由于变流器出口线路阻抗的不匹配,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多并联构网型变流器难以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分配。为了提高无功功率分配精度,文中分析了并联变流器的功率分配机理,提出了一种将变流器的无功功率分配误差和输出电压相结合的自适应虚拟阻抗设计方法。基于该方法的无功功率分配策略在实际线路阻抗未知且分布式单元之间无互联通信的工况下,可实现无功功率高精度分配。该策略还可以改善引入虚拟阻抗存在的无功功率分配精度与输出电压跌落之间的矛盾,抑制变流器间的环流。此外,对变流器进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以合理设计控制参数。硬件在环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并联变流器 构网型控制 功率分配 环流抑制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故障下低电压穿越的多目标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沁怡 钟启迪 +3 位作者 王诗雯 卢亚军 孙金平 刘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在传统不对称故障低电压穿越控制中,由于控制自由度有限,并网逆变器控制存在无法同时实现输出电流负序分量和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抑制的问题。对此,文中提出一种不对称故障下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的多目标解耦控制策略。该策... 在传统不对称故障低电压穿越控制中,由于控制自由度有限,并网逆变器控制存在无法同时实现输出电流负序分量和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抑制的问题。对此,文中提出一种不对称故障下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的多目标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将逆变器的控制目标设置为输出电流负序分量抑制,给出了综合考虑逆变器输出电流限幅和无功输出需求的逆变器电流内环控制参考值计算方法;通过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将超级电容接入直流母线电容两端维持其电压稳定,并将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转移至超级电容输入侧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控制方法,所提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逆变器三相间的不平衡度,改善了输出电流畸变,减小了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 不对称故障 低电压穿越 超级电容 二倍频波动 多目标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W-MMSE的广义特征值稳健波束形成方法
18
作者 李海龙 杨飞 +1 位作者 杨诗童 路晓庆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9-658,共10页
最大输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准则下,广义特征值(Generalized eigenvalue,GEV)波束形成存在复系数难以控制的问题,在复杂的声学环境中容易导致输出信号严重失真。针对复系数估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 最大输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准则下,广义特征值(Generalized eigenvalue,GEV)波束形成存在复系数难以控制的问题,在复杂的声学环境中容易导致输出信号严重失真。针对复系数估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复系数估计方法,并通过引入语音失真权重因子(Speech distortion weight,SDW),调节降噪效果和语音失真之间的权重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SDW-MMSE的广义特征值稳健波束形成方法。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目标信号和噪音信号的功率谱,进而求解主广义特征向量。进一步基于SDW-MMSE估计复系数,将复系数与主广义特征向量相结合,从而得到基于SDW-MMSE的广义特征值稳健波束形成滤波向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束形成方法可有效消除相干噪声和非相干噪声,具有输出信噪比高、语音失真少等稳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广义特征值波束形成 最小均方误差 语音失真权重 最大似然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氮化铝材料的水冷变压器的热管理方法
19
作者 王开国 宫金武 +3 位作者 石子帅 田杰 潘尚智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14-6625,6758,共13页
干式高频变压器结构紧凑且损耗较高,而低导热系数的灌封材料使得热量易在变压器内部累积,从而导致温升成为限制大功率变压器容量与功率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环形水冷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中心圆柱热阻的变压器集总参数热... 干式高频变压器结构紧凑且损耗较高,而低导热系数的灌封材料使得热量易在变压器内部累积,从而导致温升成为限制大功率变压器容量与功率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环形水冷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中心圆柱热阻的变压器集总参数热路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热路模型,解释了变压器温度降幅随着水流量的提高趋于稳定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导热绝缘材料氮化铝的新型散热结构。该结构在热源与水冷板之间建立起低热阻通道,增强了变压器与水冷板之间的传热,变压器的容量和功率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25 kHz/160 kV·A高频变压器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散热结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高频变压器 环形水冷变压器 等效热路模型 氮化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压平衡功能的三绕组LLC谐振变换器
20
作者 胡士礼 吴尧 +2 位作者 雷宇 黄艳辉 刘飞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8,共12页
当正负极母线之间功率不平衡时,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面临着电压不平衡的挑战,需要电压平衡器进行均压。然而,额外电压平衡组件的引入增加了设备体积与成本,降低了变换器转换效率。提出一种用于两极直流配电系统集中式电压平衡的三绕组LLC... 当正负极母线之间功率不平衡时,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面临着电压不平衡的挑战,需要电压平衡器进行均压。然而,额外电压平衡组件的引入增加了设备体积与成本,降低了变换器转换效率。提出一种用于两极直流配电系统集中式电压平衡的三绕组LLC谐振变换器,采用频率和移相的调制方式来传输功率。重要的是,它可以自动均衡两极电压,并且对负载侧的不平衡电流进行重新分配。对于所提变换器,分析其工作特性,包括均压原理、不平衡电流分配过程、软开关、损耗和器件应力。除此之外,还提出了预防变压器饱和的磁通平衡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变换器均压能力以及磁通平衡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直流母线 集中式电压平衡器 LLC谐振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