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激发粉煤灰/钢渣胶凝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7
1
作者 蒋勇 贾陆军 +1 位作者 文梦媛 牛云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52-2156,2161,共6页
以低钙粉煤灰和钢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对比了碱激发粉煤灰和碱激发粉煤灰-钢渣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原料配比、水玻璃模数和早期养护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两种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结果表明,钢渣与粉煤... 以低钙粉煤灰和钢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对比了碱激发粉煤灰和碱激发粉煤灰-钢渣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原料配比、水玻璃模数和早期养护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两种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结果表明,钢渣与粉煤灰质量比为1∶2,水玻璃模数为1. 4,早期养护温度为80℃时,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且优于纯粉煤灰组的强度。钢渣的掺入促进了体系中生成较多的钠系菱沸石,为胶凝材料提供了更高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粉煤灰 碱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建屏 李新 叶元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绵阳市为例,计算了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式增长,由2000年的1.377 2hm2增长到2009年的2.408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绵阳市为例,计算了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式增长,由2000年的1.377 2hm2增长到2009年的2.408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赤字由0.954 4hm2增长到1.922 0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57 6增长到4.949 3;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252 1下降到1.599 6;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生态足迹出现急剧增长。随着近年来绵阳市资源消耗增加,发展模式呈不可持续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适当控制人口增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耕地资源,转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压力指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LLM-105及其类似物生成热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瑞荣 霍冀川 +2 位作者 段晓惠 王忠祥 舒远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等键反应设计,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LLM-105及其类似物的生成热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目标物的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生成热 DFT LLM-105 等键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目标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及保护对策——以四川绵阳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建屏 李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5-168,199,共5页
根据2008年涪江流域水质监测数据和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标准要求,应用污染指数法对涪江6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涪江绵阳段各监测断面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河流水质有... 根据2008年涪江流域水质监测数据和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标准要求,应用污染指数法对涪江6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涪江绵阳段各监测断面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按照Ⅱ类地表水指标要求尚有4个断面水质没有达标,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粪大肠杆菌,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应采取工业和农业污染控制措施、实施城市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提高污水处理比例和达标率、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水环境质量 污染源特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电性和催化活性的Janus-TiNbCO_(2)析氢反应催化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黎黎 任冬燕 +1 位作者 赵骁锋 易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0-578,共9页
探寻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析氢反应(HER)催化材料一直是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中的热点。Ti_(2)C具有表面活性位点多和优良的力学稳定性、导电性等,已成为潜在的制氢催化剂。然而,终端O修饰Ti_(2)C表面,会降低该材料的导电性,进而限... 探寻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析氢反应(HER)催化材料一直是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中的热点。Ti_(2)C具有表面活性位点多和优良的力学稳定性、导电性等,已成为潜在的制氢催化剂。然而,终端O修饰Ti_(2)C表面,会降低该材料的导电性,进而限制了电子在价带与导带间的输运。本研究通过Nb掺杂,构建双电层Janus-TiNbCO_(2),并借助VASP软件研究了Janus-TiNbCO_(2)的能带结构、HER性能和HER反应路径过渡态。结果表明,Janus-TiNb-CO_(2)为导体材料,其在应力、氧空位缺陷和H^(*)覆盖度的影响下,均表现出极优异的催化活性,计算获得的最优△G_(H^(*))值为0.02 eV。H^(*)在Janus-TiNbCO_(2)上可能以Heyrovsky路径进行反应,该路径的迁移能势垒为0.23 eV。Janus-TiNbCO_(2)是一种具有HER应用前景的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Janus-TiNbCO_(2) 能带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Al_2O_3·2SiO_2/A1-3.5Cu复合材料界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8-100,84,共4页
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硅酸铝短纤维增强A1-3.5Cu复合材料;用XRD、SEM和分析透射电镜(ATEM)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增强纤维的微观结构、复合材料界面及界面反应产物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纤维为莫来石结构,晶型... 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硅酸铝短纤维增强A1-3.5Cu复合材料;用XRD、SEM和分析透射电镜(ATEM)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增强纤维的微观结构、复合材料界面及界面反应产物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纤维为莫来石结构,晶型为正交晶系;该复合材料界面存在断续分布的CuAl2O4尖晶石结构的界面反应产物,界面附近存在高密度位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高密度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电化学技术制备白钨矿CaWO_4薄膜生长特性的研究
7
作者 安红娜 陈连平 杨祖念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7,共3页
采用室温恒电流电化学技术直接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1~155 min不同时间的CaWO_4晶态薄膜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SEM和XRD测试,研究表明:电化学技术制备CaWO_4薄膜时,开始成核时间较晚,晶核和晶粒最先在基底的缺陷处形成,晶核的形成和晶粒... 采用室温恒电流电化学技术直接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1~155 min不同时间的CaWO_4晶态薄膜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SEM和XRD测试,研究表明:电化学技术制备CaWO_4薄膜时,开始成核时间较晚,晶核和晶粒最先在基底的缺陷处形成,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的长大同时进行,由W-O_4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的沉积和Ca^(2+)的填充来完成;晶粒长大后的形貌呈表面光滑的团簇状;晶粒数量和粒度的增加完成薄膜的生长并成为具有四方相结构的单相晶态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技术 CaWO4薄膜 晶核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BaTiO3-xAg0.9Li0.1NbO3系无铅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和电性能研究
8
作者 宁海霞 吴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39-8142,共4页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1-x)BaTiO3-xAg0.9Li0.1NbO3(BT-xALN,0.005≤x≤0.04)系陶瓷,研究了ALN含量的变化对BT-xALN系陶瓷的显微结构、相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的引入使陶瓷的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当x≤0.02时,BT-xALN...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1-x)BaTiO3-xAg0.9Li0.1NbO3(BT-xALN,0.005≤x≤0.04)系陶瓷,研究了ALN含量的变化对BT-xALN系陶瓷的显微结构、相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的引入使陶瓷的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当x≤0.02时,BT-xALN陶瓷均形成了纯的钙钛矿相,表明ALN与BT形成了固溶体;当x=0.01~0.02时,陶瓷存在四方-伪立方相界。陶瓷的压电常数d33和介电常数εr随x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d33在x=0.0075时达到最大值115pC/N,εr在x=0.025时达到最大值3 880;但剩余极化强度Pr随x增加逐渐降低。此外,掺入ALN后陶瓷的居里温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Ag0.9Li0.1NbO3 无铅压电陶瓷 相结构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特征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新 吕淑珍 +1 位作者 王海滨 石建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水泥工业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主要排放源,利用碳排放数学模型计算2001-2010年我国水泥工业碳的排放量,分析碳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泥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与水泥产量和排放强度呈线性关系。"十一五&qu... 水泥工业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主要排放源,利用碳排放数学模型计算2001-2010年我国水泥工业碳的排放量,分析碳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泥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与水泥产量和排放强度呈线性关系。"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由0.69 t/t下降到0.65 t/t。万元GDP碳排放量2008年达到最低值为0.295 1 t,平均每年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2.85%。水泥工业十年间实施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措施,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工业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CO2) 排放强度 万元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石建屏 李新 +2 位作者 罗珊 史科 邱珈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8-236,共9页
为评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该文测算了2008-201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采用Tapio理论判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分析低碳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省际间、产业间的差异性;应用LMDI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驱动因... 为评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该文测算了2008-201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采用Tapio理论判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分析低碳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省际间、产业间的差异性;应用LMDI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驱动因子的贡献率,提出节能减排及低碳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2008-2017年碳排放量增加到25.28亿t,增长26.65%,呈小幅度波动状态;碳强度逐年下降,由750 kg/万元(以C计)降至480 kg/万元,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开发区指标;2015、2016年为强脱钩的理想状态。产业间低碳发展差异性较大,其中工业碳排放占82.82%,碳强度为740 kg/万元;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碳排放仅占0.94%,碳强度为20 kg/万元。华东、华南地区碳排放分别为最高和最低,山东、海南省分别为最高和最低;西北、华南地区碳强度分别为最高和最低,宁夏区、北京市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间的脱钩状态影响较大,需要制定促进西部地区低碳发展的政策。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促进和抑制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子;采取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发展低碳产业、提倡低碳生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时空特征 脱钩状态 LMDI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铁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峰 贾陆军 蒋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07-1910,共4页
检测了铬铁渣粉的化学成分、氯离子含量、放射性、需水量比、活性指数;对比了不同掺量下,铬铁渣粉和Ⅰ级粉煤灰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检测结果发现,铬铁渣粉的氯离子含量和放射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与粉煤灰的对比实验发现,铬铁... 检测了铬铁渣粉的化学成分、氯离子含量、放射性、需水量比、活性指数;对比了不同掺量下,铬铁渣粉和Ⅰ级粉煤灰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检测结果发现,铬铁渣粉的氯离子含量和放射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与粉煤灰的对比实验发现,铬铁渣粉的活性指数高于Ⅰ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铬铁渣粉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渣 混凝土 活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助磨剂对钛矿渣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欢欢 蒋勇 +1 位作者 卢涛 胡光霖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5-1320,共6页
采用三异丙醇胺、二乙醇胺、丙烯酸、HPEG400等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水泥助磨剂,检测了对钛矿渣水泥的助磨效果、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助磨剂后,钛矿渣水泥的比表面积提高了9.5%~14.7%,3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 采用三异丙醇胺、二乙醇胺、丙烯酸、HPEG400等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水泥助磨剂,检测了对钛矿渣水泥的助磨效果、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助磨剂后,钛矿渣水泥的比表面积提高了9.5%~14.7%,3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9.0%~21.2%和7.2%~10.6%。XRD和TG/DTA的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助磨剂能促进水泥水化的进行,但并不会产生新的水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助磨剂 钛矿渣水泥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疏水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机械稳定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黎黎 宋子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为了实现超疏水表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大规模应用,研制了一种具有大面积、低成本、可设计性和无有机溶剂等优点的水性超疏水涂料。方法以纳米级的气相二氧化硅和水性氟碳树脂为主要原料,以水为溶剂,通过氟硅烷疏水改性后获得了一种... 目的为了实现超疏水表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大规模应用,研制了一种具有大面积、低成本、可设计性和无有机溶剂等优点的水性超疏水涂料。方法以纳米级的气相二氧化硅和水性氟碳树脂为主要原料,以水为溶剂,通过氟硅烷疏水改性后获得了一种具有自清洁效应的超疏水涂料,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延时拍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该水性涂料可喷涂于各种软硬表面获得超疏水表面,其接触角均大于150°,滚动角均小于10°。水滴撞击实验表明,树脂增强的超疏水涂料经总体积为600 m L的连续水滴撞击后,其静态接触角依然大于150°,滚动角依然保持在10°以内。经砂纸打磨40周期后,水滴依然可以从其表面滚落。结论研制了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且价格低廉的水性超疏水涂料,将其喷涂于各种软、硬基底上均可获得均匀的超疏水涂层。该涂层还可以通过添加水性树脂来有效地增强其机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水性 涂料 二氧化硅 氟碳树脂 机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晶须的原位固相合成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宏 李建强 +2 位作者 张达富 陈善华 林金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0-83,共4页
以AZ91D合金粉末和H3BO3为原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原位固相合成MgO晶须的形貌及其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B物质的量比为15∶4时,在惰性气氛条件下采用烧... 以AZ91D合金粉末和H3BO3为原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原位固相合成MgO晶须的形貌及其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B物质的量比为15∶4时,在惰性气氛条件下采用烧结温度800℃和保温时间2h的工艺可以制备出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μm和0.1~0.3 μm的MgO晶须;探讨了MgO晶须的生长机理,认为MgO晶须的生长符合溶液(Solution)-液(Liquid)-固(Solid) (SLS)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晶须 原位合成 生长机理 复合材料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镁晶须多孔陶瓷的原位固相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宏 陈善华 林金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热分析仪、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力学实验方法,研究碱式碳酸镁和硼酸反应体系的相变过程,研究Mg与B摩尔比和烧成温度对原位固相合成硼酸镁(Mg2B2O5)多孔陶瓷的组织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Mg2B2O5晶... 采用热分析仪、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力学实验方法,研究碱式碳酸镁和硼酸反应体系的相变过程,研究Mg与B摩尔比和烧成温度对原位固相合成硼酸镁(Mg2B2O5)多孔陶瓷的组织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Mg2B2O5晶须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采用碱式碳酸镁和硼酸为原料可以制备出Mg2B2O5晶须多孔陶瓷;在Mg与B摩尔比为1∶1.5和加热温度为900℃条件下,合成多孔陶瓷中Mg2B2O5晶须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2-0.3μm和4.0-8.0μm;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可达4.72 MPa。Mg2B2O5晶须生长符合固-液-固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镁晶须 多孔陶瓷 固相合成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修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惠婷 陈昌国 董海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文中叙述了普鲁士蓝(PB)结构特征和电化学特性,PB在过氧化氢传感器中的应用。综述了PB葡萄糖传感器及其他基于PB的生物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52篇。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普鲁士蓝 过氧化氢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填充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婷婷 王建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8,共4页
利用模塑成型方法,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加入了易于生物降解的微晶纤维素,制备了不同填充量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SRPUF),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用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晶纤维素在SRPUF中的最大填充量。结果表... 利用模塑成型方法,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加入了易于生物降解的微晶纤维素,制备了不同填充量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SRPUF),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用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晶纤维素在SRPUF中的最大填充量。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的最大填充量为40 phr(质量分数为11.7%),微晶纤维素的加入使SRPUF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升高,且当含量分别为30,10 phr时达到最大值。微晶纤维素用量越大,降解时间越长,试样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越好,最大填充量试样降解120天后质量损失率可达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生物降解 填充 微晶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建屏 李新 王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3,117,共4页
以渠江渠县段4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TP、NH3-N、CODMn、BOD5、DO 5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关联模型对渠江渠县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将地表水水质分级标准值与4个监测断面实测值进行... 以渠江渠县段4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TP、NH3-N、CODMn、BOD5、DO 5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关联模型对渠江渠县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将地表水水质分级标准值与4个监测断面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个断面各水质评价因子相对于水质分级标准的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大小分析和评价河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的标准要求;上游A断面水质5年保持Ⅰ级水平;B和C断面水质在Ⅰ级和Ⅱ级之间波动;下游D断面水质由Ⅱ级降到Ⅲ级,污染呈上升趋势。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优化渠江两岸城镇、乡村以及工业、农业布局,加强沿河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等主要措施,以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逐步改善和保护渠江河流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模型 水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关联系数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陆军 雷永林 蒋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22-3426,共5页
采用双氧水对木钙进行氧化改性处理,测试了改性前后木钙的减水率和对水泥净浆流动性以及凝结时间的影响。采用XRD、IR和SEM对水化不同时间的水泥净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木钙具有更大的减水率,能增大净浆的流动度,并且缓... 采用双氧水对木钙进行氧化改性处理,测试了改性前后木钙的减水率和对水泥净浆流动性以及凝结时间的影响。采用XRD、IR和SEM对水化不同时间的水泥净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木钙具有更大的减水率,能增大净浆的流动度,并且缓凝效果比改性前弱。微观分析发现,木钙减水剂能促进钙矾石的结晶析出,但会阻碍C_3S和C_2S的水化,对水泥起到缓凝作用。改性后的木钙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对钙矾石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沉淀吸附有抑制作用,所以缓凝效果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钙 改性 减水剂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晶须增强多孔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宏 辜丽欢 +1 位作者 陈善华 林金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多孔陶瓷在排放控制、医疗、油气开采、能源及复合材料制备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晶须增强多孔陶瓷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已成为多孔陶瓷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固相反应烧结法、直接发泡法、冷冻注模法、有机泡沫浸渍法... 多孔陶瓷在排放控制、医疗、油气开采、能源及复合材料制备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晶须增强多孔陶瓷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已成为多孔陶瓷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固相反应烧结法、直接发泡法、冷冻注模法、有机泡沫浸渍法、添加造孔剂法等原位反应方法制备晶须多孔陶瓷的技术和晶须生长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原位合成 多孔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