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夫子吃饭》与新文学作家1930年代的孔子书写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华丽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
《孔夫子吃饭》是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是他在1935年的语境下,对《吕氏春秋》记载的"故"事进行的"新"编,其用意,除了解释史料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讽刺新生活运动的荒谬以及领袖意识旺盛的蒋介石。将《... 《孔夫子吃饭》是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是他在1935年的语境下,对《吕氏春秋》记载的"故"事进行的"新"编,其用意,除了解释史料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讽刺新生活运动的荒谬以及领袖意识旺盛的蒋介石。将《孔夫子吃饭》置于1930年代的孔子书写中可以发现,在历史小说创作系列中,该文与其他小说均做出了"还原"孔子的努力,并力图对现实进行讽喻,而其对孔子重新估量的态度,接续了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时期由陈独秀、胡适等开创的"打孔家店"的思想潮流。而在杂文创作系列中,《孔夫子吃饭》也是与此期各相关杂文的写作密切相关的一篇小说。可以说,郭沫若的《孔夫子吃饭》,隶属于1930年代新文学作家的思想与言说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夫子吃饭》 新生活运动 历史小说 孔子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治下的文网与茅盾的文学活动——以1933-1935年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68,共12页
1933—1935年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文网制度日益健全并对左翼文学发挥较大禁锢效用的三年,也是左翼作家茅盾的文学地位日益稳固并对左翼文学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三年。在既有的茅盾研究中,学界对后者多有关注,而对前者与后者之关系欠缺必... 1933—1935年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文网制度日益健全并对左翼文学发挥较大禁锢效用的三年,也是左翼作家茅盾的文学地位日益稳固并对左翼文学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三年。在既有的茅盾研究中,学界对后者多有关注,而对前者与后者之关系欠缺必要的审视与论析。这种缺失,不仅不利于深化对中国现代文网史的研究、对茅盾与文网之关系研究,而且不利于深化对此期茅盾的文学形貌、文学特质的深层次研究。鲁迅曾说:评论者若不了解1933—1935年的文化政策的大略,“就不能批评近三年来的文坛。即使批评了,也很难中肯。”在这一意义上,深入论析茅盾1933—1935这三年间的文学活动,将国民党治下的文化政策纳入考察视野,就不仅重要而且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统治 茅盾研究 文学活动 党治 左翼文学 文化政策 文学地位 左翼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题材影片与师范生影像阅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葵 《电影评介》 2009年第9期61-62,64,共3页
随着视听传播媒介的普及,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影像阅读。影像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超越传统教学的诸多优势。将教育题材影片阅读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审美教育的意义,更具有职业指导的意义,可以从情感、能力、理性... 随着视听传播媒介的普及,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影像阅读。影像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超越传统教学的诸多优势。将教育题材影片阅读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审美教育的意义,更具有职业指导的意义,可以从情感、能力、理性等层面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教育题材 师范教育 影像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全国”与地域文学的文化身份——以重庆文学为例
4
作者 杨华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1,共3页
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绝不在于少数中心城市文化地位的单一巩固,而在于更多的外省边缘文化的崛起。在客观存在的文化金字塔中,处于边缘的地域文化如何走向全国?本文以对重庆文学界"走向全国"口号的学理分析为例,指出各地地域文... 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绝不在于少数中心城市文化地位的单一巩固,而在于更多的外省边缘文化的崛起。在客观存在的文化金字塔中,处于边缘的地域文化如何走向全国?本文以对重庆文学界"走向全国"口号的学理分析为例,指出各地地域文化试图走向的不是"全国",而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而各地域文化"走向"这种中心的路径就在于认清自己的文化身份,重视对自己独特的地域体验的书写,并着力挖掘地域体验的普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学 地域文化 文化身份 走向全国 地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名动词宾语的习得情况调查研究
5
作者 王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年第3期19-22,共4页
名动词宾语是汉语中比较特殊、也很重要的一类宾语。文章主要从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两方面研究了这类宾语的习得情况。自然语料显示,留学生大多回避使用这类宾语;问卷调查显示,该类宾语的偏误率在各个水平段都很高,习得难度很大。据... 名动词宾语是汉语中比较特殊、也很重要的一类宾语。文章主要从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两方面研究了这类宾语的习得情况。自然语料显示,留学生大多回避使用这类宾语;问卷调查显示,该类宾语的偏误率在各个水平段都很高,习得难度很大。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名动词宾语应放在中级阶段来教;要进行集中专门的讲解,归纳总结,跟其他几类宾语形成一个语法系列;要讲清此类宾语与一般的动词宾语在语法、语用和语体上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促进留学生对汉语名动词宾语的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词宾语 回避 偏误率 习得 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楼盘名称的语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从表面上看,楼盘名称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内部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循的。本文对绵阳市住宅楼盘名称的语音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名称音节数量的选择、节奏类型、声调搭配等三个方面,通过列表归纳出楼盘命名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绵阳市 楼盘名称 语音 音节 节奏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的结构艺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名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
小说的结构几乎决定一部长篇小说的成败,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研究界很少关注长篇小说的结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和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在作家三十年来探索长... 小说的结构几乎决定一部长篇小说的成败,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研究界很少关注长篇小说的结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和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在作家三十年来探索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有着对称、均衡的建筑美和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音乐美的小说结构,遵循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审美习惯。这种小说结构艺术,既清晰稳固,又活泼生动,道法自然,一动一静,阴阳相生,随物赋形,转接自然,有着中国古代哲学内蕴。回归中国文化,反映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这种小说结构艺术的追求,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生》 小说结构 对称 节奏 韵律 道法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治下的文网与鲁迅的钻网术——以1933-1935年为核心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华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4-57,共14页
鲁迅1933—1935年的杂文创作状况、风貌,与这三年国民党治下的文网以及鲁迅独特的钻网术密切相关。国民党政权在抗日战争前的文化统制,始于1927年,全面加强于1930年代,并以1934—1935年成立专门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展开工作而达至... 鲁迅1933—1935年的杂文创作状况、风貌,与这三年国民党治下的文网以及鲁迅独特的钻网术密切相关。国民党政权在抗日战争前的文化统制,始于1927年,全面加强于1930年代,并以1934—1935年成立专门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展开工作而达至顶峰状态。鲁迅在这三年中的杂文创作格局及其文集的编法,都与当时文网的发展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鲁迅 党治 杂文创作 抗日战争前 1927年 30年代 创作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先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5,共4页
什么是真语文?真语文的内涵有哪些?解读真语文的内涵,是深入有效开展真语文讨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其实,真语文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求真教育”的实践。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可以使真语文讨论与实践认识更... 什么是真语文?真语文的内涵有哪些?解读真语文的内涵,是深入有效开展真语文讨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其实,真语文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求真教育”的实践。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可以使真语文讨论与实践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体系勋口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教育 陶行知 语文 内涵 解读 人民教育家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华丽 詹晓娟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以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所做的礼仪调查为例,对在大学生中普及礼仪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用案例来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教育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而不真、传统缺失与价值错位——简评当前玄幻小说的创作范式和主题取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忠盛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玄幻小说 主题取向 创作范式 价值错位 网络文学 简评 传统 小说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白到方文山:明月意象的心灵书写与视觉崇拜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葵 骆海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意象。李白咏月诗化明月入心,独具性灵。当下流行歌曲"中国风"盛行,明月亦成为词作者频繁采用的意象。比之于李白,"中国风"代表词人方文山笔下的明月,已由李白式的心灵书写还原为画面布景... 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意象。李白咏月诗化明月入心,独具性灵。当下流行歌曲"中国风"盛行,明月亦成为词作者频繁采用的意象。比之于李白,"中国风"代表词人方文山笔下的明月,已由李白式的心灵书写还原为画面布景;由意蕴追求沦为视觉崇拜。"中国风"在远离低俗,标榜风雅的同时,难免流于另一种形式的媚俗。当古典意象进入流行歌词,不仅是经典的重温和继承,更是文化的解构。这是大众文化语境下必然的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方文山 明月意象 流行歌词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沫若两篇历史小说与新生活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华丽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5期56-61,共6页
郭沫若后期7篇历史小说中的《孔夫子吃饭》与《孟夫子出妻》尤为重要,两文对孔孟形象的颠覆式书写是对国民党当时推行的新生活运动的反动。正因如此,收录了这两篇历史小说的《沫若文集》或《郭沫若文集》被禁售后,进步文人如曹聚仁等才... 郭沫若后期7篇历史小说中的《孔夫子吃饭》与《孟夫子出妻》尤为重要,两文对孔孟形象的颠覆式书写是对国民党当时推行的新生活运动的反动。正因如此,收录了这两篇历史小说的《沫若文集》或《郭沫若文集》被禁售后,进步文人如曹聚仁等才一致站在支援他的立场上写作那些批判国民党的杂文。《孔夫子吃饭》与《孟夫子出妻》是郭沫若1935年前后反新生活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隶属于当时思想文化界反对新生活运动的言说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孔夫子吃饭》 《孟夫子出妻》 新生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贤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0-11,共2页
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历史,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艺术命题一直争鸣不断。本文简明地梳理了中国民族电影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充分肯定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寻根的电影探索。分析了中国电影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出了中国电... 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历史,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艺术命题一直争鸣不断。本文简明地梳理了中国民族电影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充分肯定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寻根的电影探索。分析了中国电影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出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要实现世界性的途径,同时,对一些故意以暴露民族文化陋习的审丑而妄想走向世界的电影立场进行了含蓄的批评,倡导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电影姿态与世界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民族电影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桂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叠音词是一种同音重叠。它既有口语的朴实,又有音乐的旋律,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感。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 叠音词 摹写 描画 表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精神食粮》的三个译本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华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48,共7页
一《精神食粮》是茅盾为在日本翻译出版的《大鲁迅全集》而写的推广辞。这篇大约400来字的短文,对研究茅盾1937年前后的鲁迅观,研究1936-1949年间的鲁迅纪念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茅盾全集》《茅盾年谱》等研究资料以及鲁迅研究资料... 一《精神食粮》是茅盾为在日本翻译出版的《大鲁迅全集》而写的推广辞。这篇大约400来字的短文,对研究茅盾1937年前后的鲁迅观,研究1936-1949年间的鲁迅纪念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茅盾全集》《茅盾年谱》等研究资料以及鲁迅研究资料中,关于此文的题目、内容、在国内的出处却有多种说法。最典型的包括以下几类:(一)《茅盾全集》中的说法。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茅盾全集》第21卷可以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鲁迅全集 翻译出版 文艺青年 现代中国 陈子善 增田涉 钱青 人民文学 许广平 《鲁迅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华丽 《船山学刊》 201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20世纪复杂的思想史、伦理史、儒学研究史与"打倒孔家店"密切相关,而文化精英们相应的各种阐释,使透视新文化运动变得非常艰难。仔细考察新时期以来学界研究"打倒孔家店"的成果,可以发现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将它当成... 20世纪复杂的思想史、伦理史、儒学研究史与"打倒孔家店"密切相关,而文化精英们相应的各种阐释,使透视新文化运动变得非常艰难。仔细考察新时期以来学界研究"打倒孔家店"的成果,可以发现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将它当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但学者们的立场大致有以下三种:肯定"口号"及其正面价值型;肯定"口号"但否认其正面价值型;否定"口号"但仅只部分肯定其正面价值型,而这与该词组中"倒"字暗示的含义密切相关。其实,从80年代开始,学者们已从其存在的真实性、提出者和诞生过程以及其是否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主潮两个方面对这一"口号"进行了质疑。此外,学者们重返五四批孔的历史语境,对新文化运动批孔真相进行的呈现、梳理,以及他们对文学界之于思想界反孔非儒运动的呼应状态进行的分析,推动了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瞻对》:历史叙事的空间化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宝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阿来的《瞻对》是一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的作品,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构"瞻对"空间的叙事动力、复调式的叙事话语和圆圈式的叙事结构。通过赋予瞻对历史以一种空间性的结构,阿来构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时空... 阿来的《瞻对》是一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的作品,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构"瞻对"空间的叙事动力、复调式的叙事话语和圆圈式的叙事结构。通过赋予瞻对历史以一种空间性的结构,阿来构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时空体",并通过这个"艺术时空体"彰显其深重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使命感,赋予两百年的康巴历史以一种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且敞开其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对人类各种文明的命运与生存境遇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瞻对》 历史叙事 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文》梳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华丽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2期47-50,77,共4页
1935年创刊于日本的《杂文》,是左联东京分盟乃至左联的重要实绩。然而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关于《杂文》的命名与题名者、出版日期与期数、编辑、印刷与经售者问题等方面,尚存在不尽准确之处。本文立足于原始期刊,并多方查证资料,试图对... 1935年创刊于日本的《杂文》,是左联东京分盟乃至左联的重要实绩。然而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关于《杂文》的命名与题名者、出版日期与期数、编辑、印刷与经售者问题等方面,尚存在不尽准确之处。本文立足于原始期刊,并多方查证资料,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梳考,希望能对《杂文》、左联东京分盟、左联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 《质文》 东京分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李安怎样误读张爱玲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光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4-75,共2页
张爱玲小说被接连不断地搬上荧屏,充分说明其选材技巧和叙事艺术都奇迹般暗合电影之道。《色·戒》是一篇最具张爱玲特色的小说,它独有的含蓄和暗示恰好为电影艺术留出巨大空白。李安抓住其中空白,做出了艺术和商业双重成功的误读... 张爱玲小说被接连不断地搬上荧屏,充分说明其选材技巧和叙事艺术都奇迹般暗合电影之道。《色·戒》是一篇最具张爱玲特色的小说,它独有的含蓄和暗示恰好为电影艺术留出巨大空白。李安抓住其中空白,做出了艺术和商业双重成功的误读。但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李安又有意曲读原著,不惜背离原著核心情节,转移观众的注意焦点,为其性描写张目,从而破坏文学经典的深刻性和神圣性,讹误观众,损害读者的阅读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