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对T_1和T_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映辉 赵宇 +2 位作者 张林 韩建军 陈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61-963,共3页
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 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部多层CT扫描 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