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术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兴雄 夏俊杰 +9 位作者 李宏伟 杨俊强 邱宇 杨明 李文军 谢文英 薛会红 游婧秀 嘎米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路径将患者分为垂直组(88例)和非垂直组(40例)。记录两组穿刺针数、定位手术持续时间、穿刺成功率、VAST手术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部位、穿刺体位、结节大小、结节密度特征、肺气肿情况、胸膜至病灶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组与非垂直组相比,穿刺针数较少、定位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气胸发生率较低、VATS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肋骨遮挡肺结节亚组分析也得出同样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垂直穿刺、穿刺针数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ST术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法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安全有效。在确保病灶定位于2.0 cm范围内并有效避开肋骨、血管等遮挡情况下,优先选择垂直于胸膜进针可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缩短VAST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钩丝定位 肺结节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常红 李文军 +4 位作者 黄淼渺 戴飘飘 邱宇 张新 秦晓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 了解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2例人型支原体致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Mycoplasma hominis”和“encephali... 目的 了解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2例人型支原体致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Mycoplasma hominis”和“encephalitis”或“cerebritis”或“cephalitis”或“neuraxitis”或“meningitis”或“brain abscess”或“cranial infection”为关键词,检索1950—2022年PubMed数据库关于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2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脑肿瘤术后,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压力和白细胞升高、糖降低,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予以经验性抗细菌治疗后,感染控制不佳,行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为人型支原体,诊断为人型支原体脑膜炎,给予目标治疗后患者好转。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此2例患者,共26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79岁,平均年龄(35.5±19.0)岁;诊断为脑脓肿12例,脑膜炎9例,以及脑室炎、脊髓脓肿、硬膜下脓肿、脑室腹腔分流感染、眼眶脓肿各1例;感染前均有颅脑创伤或手术病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意识障碍(昏迷、谵妄)、头痛、偏瘫、恶心呕吐等;分别通过脑脊液及脓液标本的培养、16S rDNA、m NGS、免疫荧光试验、VITEK-MS、PCR、生长抑制试验等方法确诊,平均确诊时间为20.4 d;予以目标性抗感染治疗,治愈23例,死亡2例,复发1例。结论 人型支原体是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潜在病原体,m NGS的使用有助于明确病原诊断,及早进行目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