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GIS的古溪沟山洪灾害脆弱性精细化评价
- 1
-
-
作者
肖慧文
熊俊楠
崔兴洁
雍志玮
王启盛
贾倩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
绵阳市涪城区自然资源局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4,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23YFC3006701)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XDA20030302)
+1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1YFQ0042)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4YFHZ0134)。
-
文摘
山洪灾害极具破坏力,其承灾体的脆弱性是决定灾害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大多研究都只聚焦于县级以上大尺度评价,其精度不能满足山洪灾害精细化评价工作的需求。为更快、更精准地进行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控制与管理,以汶川县漩口镇古溪沟为例,利用该地区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获取的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从暴露度、敏感性和应对力建立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game theory,GT)思想,将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组合,构建符合该地区山洪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其中主观赋权法以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为代表,客观赋权法以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法为代表,再通过GIS技术,实现了精细像元尺度的山洪灾害脆弱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主观赋权、客观赋权和组合赋权3种方法在暴露度分析结果上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来源于土地利用类型指标的权重大小,而敏感性和应对力分析结果几乎相同,因此脆弱性分布特征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客观赋权与组合赋权法的脆弱性评价结果高度一致,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脆弱性评价更为合理且精确;GT结果中,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为极低脆弱性,高达83%以上,主要是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极高脆弱性区域集中分布在学校、居民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只占了0.4%。
-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承灾体脆弱性
精细化评价
组合赋权
古溪沟
-
Keywords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hazard bearing bodies
elaborate assessment
combined weighting
Guxi Gully
-
分类号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