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利 刘广周 +7 位作者 张华 卢庭启 卿春燕 杨云山 郭晓霞 胡单 李少昆 侯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1004,共13页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F相比,H处理的产量与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30.92%与56.03%。对2022年土壤中细菌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H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且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对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可知,H处理提高了部分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分类水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F处理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产量相关,H处理中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相关;成熟期H处理的3门(粘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2属(Ellin6067、芽单胞菌属)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相关,而F处理的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无关。利用PICRUSt2对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可知,H处理提高了多种细菌的代谢能力,如氨基酸代谢、外来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与代谢、糖类生物合成与代谢等。综上,与传统水肥管理相比,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代谢能力,还提高了3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4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并通过降低有害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提高有益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来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产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小军 黄波 +4 位作者 蒋正伟 陈宗银 冯伟 钟光跃 杨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5-7,15,共4页
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集成流水线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0”、无人机辅助授粉、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割、智能烘干等技术,特点是轻简高效,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为水稻的模化制种打下... 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集成流水线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0”、无人机辅助授粉、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割、智能烘干等技术,特点是轻简高效,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为水稻的模化制种打下良好基础。文章选取异交结实率高的组合“川香优2号”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总结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为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大面积水稻制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全程机械化 制种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汤永禄 吴元奇 +5 位作者 朱华忠 李朝苏 李生荣 郑传刚 袁继超 余秀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0-1920,共11页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eny沉降值32.9mL,降落值326s,面粉吸水率56.5%,面团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5min,面条评分78.5分、面包评分62.2分。几乎所有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籽粒容重、沉降值、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的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而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则地点效应大于年份效应。增施氮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都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但对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无明显影响。品种品质的稳定性因品质性状不同而异,川麦39面包评分高而稳定,川麦37面条总评分高而稳定,二者可被用于四川小麦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 品质 品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甘薯淀粉加工特性及其与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靳艳玲 杨林 +5 位作者 丁凡 方扬 谭力 易卓林 何开泽 赵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6-51,共6页
对24个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干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的黏度特征谱和磷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品种薯块的平均淀粉含量为22.14%,以渝薯1号最高,达31.45%;平均干物质率为31.38%,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平均可溶性糖含量2.32%,... 对24个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干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的黏度特征谱和磷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品种薯块的平均淀粉含量为22.14%,以渝薯1号最高,达31.45%;平均干物质率为31.38%,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平均可溶性糖含量2.32%,以秦薯5号最低,为0.42%;褐变指数7.00~20.01,最低的为渝薯27;淀粉糊化温度范围为66.8~77.1℃,秦薯9号、苏薯24、烟薯26和济薯25淀粉的糊化温度均低于70℃;淀粉峰值黏度最高的品种为运薯271,达1207BU;崩解值最低的品种为桂粉3号,为381BU;回生值最低的品种为秦薯5号,为241BU;淀粉磷含量82~231mg/kg,与峰值黏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建议进行淀粉类产品加工时,根据产品所需的特征参数选择合适的品种,实现物尽其用。受试甘薯中,以渝薯1号、渝薯27、济薯25和苏薯24的综合加工特性较好,推荐作为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淀粉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3 位作者 吴春 李生荣 黄辉跃 王常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9,共9页
为提升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产量潜力,基于2005-2012年系列控制性试验和农民高产跟踪田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限制小麦高产的关键因子及实现超高产(9t.hm-2以上)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提升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产量潜力,基于2005-2012年系列控制性试验和农民高产跟踪田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限制小麦高产的关键因子及实现超高产(9t.hm-2以上)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而下降(y=-0.151x+1.453,R2=0.329,P<0.05),9t.hm-2以上时穗粒数和千粒重成为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籽粒产量普遍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生物生产率、籽粒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最高茎数、分蘖力和成穗率的相关程度则因试验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籽粒产量与群体干重、叶面积指数等群体指标的相关程度:开花期﹥拔节期﹥苗期。高产田分蘖、拔节期的群体干重与中高产田相当甚至略低,但在开花期,高产田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中高产田,且个体质量也更高,着重反映在单茎绿叶数、旗叶SPAD值、单茎叶面积等指标上。根据上述结果和四川盆地生态条件,提出了在弱光照生态条件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技术途径、阶段指标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川盆地 超高产 技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洪浩 丁凡 +2 位作者 余韩开宗 雷高 刘波微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5-26,共2页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很难被彻底治愈。该病导致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病薯商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马铃薯疮痂病有逐年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和缓解病害...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很难被彻底治愈。该病导致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病薯商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马铃薯疮痂病有逐年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和缓解病害发生程度,减少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冻害发生成因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先全 肖万婷 +2 位作者 叶慧丽 周强 任勇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8-29,共2页
四川虽然处于长江上游,冬季均温多在零度以上,总体上不易发生冻害或者冻害很少发生。但是近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小麦冻害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在2015~2016年冬春之际,四川部分麦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冻害,具体表现为... 四川虽然处于长江上游,冬季均温多在零度以上,总体上不易发生冻害或者冻害很少发生。但是近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小麦冻害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在2015~2016年冬春之际,四川部分麦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冻害,具体表现为叶尖受冻发黄或叶片受冻枯死,大部分分蘖或整个植株冻死,对小麦产量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和掌握一定的冻害防治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冻害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深两优725
8
作者 吴凡 任莉 +2 位作者 陈杰 杨玉刚 周雷 《中国种业》 2015年第4期78-78,共1页
深两优725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深51S与自育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异,达国标2级。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1亲本... 深两优725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深51S与自育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异,达国标2级。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母本来源母本深51S是以(8015S/深97B)F2中的优良不育株为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两系杂交稻 中籼稻 亲本来源 两系杂交水稻 恢复系 农作物品种审定 迟熟 早优 水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稻深两优9152的高产制种技术
9
作者 吴凡 侯光辉 +1 位作者 曹思洲 周雷 《中国种业》 2014年第4期51-52,共2页
深两优9152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用自选的深51s和强优势恢复系R9152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的品种权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取得(CNA008096E)。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水稻... 深两优9152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用自选的深51s和强优势恢复系R9152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的品种权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取得(CNA008096E)。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9年每667m^2平均产523.08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66%;2010年平均产546.44kg,比对照Ⅱ优1308增产0.54%;2年平均产534.76kg。2009年全生育期130.2d,比对照Ⅱ优838迟熟5.9d;2010年全生育期132.0d,比对照Ⅱ优1308迟熟2.3d。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较强,稃尖无色,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株高122.0cm,亩有效穗数15.4万,每穗总粒数164.7粒,实粒数133.3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7.2g。出糙率81.0%,精米率71.4%,整精米率64.0%,粒长7.3mm,粒型长宽比3.5,垩白粒率20%,垩白度3.0%,直链淀粉21.1%,胶稠度60mm,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2013年在福建建宁制种40hm^2,每hm^2制种产量平均达3.5t,最高达4.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制种技术 优质高产 两系杂交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Ⅱ优838 每穗总粒数 稻瘟病抗性 杂交稻新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DWF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晓 邓孟胜 +3 位作者 邹雪 李立芹 祝渊智 王西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917,共9页
DWF1是油菜素内酯(BR)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为探索St DWF1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实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试管苗为材料,克隆St DWF1基因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DWF1是油菜素内酯(BR)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为探索St DWF1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实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试管苗为材料,克隆St DWF1基因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6.08 ku,理论等电点为7.96。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中瞬时表达St DWF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St DWF1定位于细胞质。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嫩叶中St DWF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老叶、匍匐茎、主根、茎、块茎。对马铃薯生育期叶片St DWF1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苗期表达量最高。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释BR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DWF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条件下密度及种植方式对万油27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川 徐洪志 +2 位作者 彭涛 黄涌 廖淑梅 《中国种业》 2018年第10期70-72,共3页
通过在稻田免耕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密度处理,探讨供试油菜品种万油27的主要产量性状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供试品种的单株荚果数、每果粒数和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万油27在免耕条件下适宜... 通过在稻田免耕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密度处理,探讨供试油菜品种万油27的主要产量性状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供试品种的单株荚果数、每果粒数和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万油27在免耕条件下适宜采用直播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0000株/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油27 免耕 移栽 直播 密度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稀大窝”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芳 余金龙 +3 位作者 丁凡 余韩开宗 陈年伟 邹雪 《长江蔬菜》 2016年第24期66-67,共2页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马铃薯组培苗平均单株结薯1-2粒,生产上常通过加大移栽密度来提高产量,但高密度移栽会带来组培苗需求量大、植株间通风透气差、植株不能充分生长、原原种个头小等一系列...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马铃薯组培苗平均单株结薯1-2粒,生产上常通过加大移栽密度来提高产量,但高密度移栽会带来组培苗需求量大、植株间通风透气差、植株不能充分生长、原原种个头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存活率,一般在移栽前额外进行1次壮苗培养,但壮苗培养相对常规扩繁成本有所增加。壮苗移栽因顶端优势强,植株分枝少,导致单株结薯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原种 脱毒种薯 栽培技术 培苗 移栽密度 繁育体系 单株 营养液配制 组培苗移栽 脱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食用菌多糖的护肤及抑菌效果探究
13
作者 赵秋月 郭馨宇 +4 位作者 胥凌 夏浩力 何文 郑鑫 钟钼芝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了解食用菌多糖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了羊肚菌、香菇、猴头菇、灵芝和银耳5种食用菌多糖在不同浓度下的美白、抗氧化、抑菌、吸湿保湿等效果。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多糖在护肤和抑菌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灵芝、羊肚菌多糖添加浓度... 为了解食用菌多糖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了羊肚菌、香菇、猴头菇、灵芝和银耳5种食用菌多糖在不同浓度下的美白、抗氧化、抑菌、吸湿保湿等效果。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多糖在护肤和抑菌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灵芝、羊肚菌多糖添加浓度为1.6%时的美白、抗氧化效果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银耳多糖吸湿效果表现较好;猴头菇多糖保湿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天然护肤产品和天然食用菌防腐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多糖 护肤 美白 抗氧化 保湿效果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