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中八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好 黄衍焱 +5 位作者 王剑 易春霖 石军 谭楮湉 任文芮 王文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组成,并有效地应用于水稻抗性育种,开发不受遗传背景限制的分子标记至关重要。这些分子标记能够精确地识别亲本中的抗性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工具。【方法】发掘抗性基因编码区在155...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组成,并有效地应用于水稻抗性育种,开发不受遗传背景限制的分子标记至关重要。这些分子标记能够精确地识别亲本中的抗性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工具。【方法】发掘抗性基因编码区在155份水稻材料中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特异性最强位点开发分子标记。【结果】经多重阳性及阴性对照或部分结果的重测序检验,为Pit、Pish、Pib、Pid3、Pi5、Pia、Pi54和Pita2/Ptr等8个抗性基因开发了有效的分子标记,并明确这些抗性基因在109个四川盆地常用育种亲本中的组成。其中,Pia基因不存在于这些亲本中,Pit、Pish、Pi54、Pid3、Ptr/Pita2、Pi5和Pib基因分别存在于3.67%、13.76%、14.68%、18.35%、24.77%、26.61%和38.53%的亲本中。另外,有21.10%的水稻亲本不含这些基因,35.78%的亲本只含有1个抗性基因,43.12%的亲本聚合了2~4个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传光 张华 +6 位作者 陈浩 何员江 顾莎莎 李晴 周新力 袁国强 任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2-1240,I0001-I0004,共13页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小麦品种(系)的矮秆基因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矮秆基因聚合对小麦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的影响。【方法】以211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于2022—2023年和2023—2024年在田间调查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小麦品种(系)的矮秆基因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矮秆基因聚合对小麦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的影响。【方法】以211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于2022—2023年和2023—2024年在田间调查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5、Rht8、Rht9、Rht10、Rht12和Rht13。【结果】在211份材料中携带Rht-B1b、Rht-D1b、Rht5、Rht8、Rht9、Rht12和Rht13的材料分布频率分别为81.0%、95.7%、28.4%、51.2%、29.4%、19.9%和8.1%,所有材料均未检测到Rht10,共得到43个不同基因的组合。矮秆基因降秆效应为Rht9>Rht5>Rht12>Rht8>Rht13,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系的株高矮化效应为9.8%和9.3%,两者均为第4节(基部第2节)节间矮化效应值最大,分别为22.27%和25.91%。【结论】四川地区小麦中矮秆基因应用最广泛的是Rht-B1b、Rht-D1b和Rht8,另外,Rht5、Rht9和Rht12的应用正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北部酿酒专用弱筋小麦生产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员江 钟和平 +4 位作者 吴舸 张华 郑首航 邹凤亮 任勇 《中国种业》 2022年第9期146-149,共4页
弱筋小麦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粮之一,四川是白酒生产大省,随着白酒产业发展,对酿酒专用弱筋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四川省北部丘陵、平坝区域适合弱筋小麦生产,针对性配套集成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较为重要。介绍了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 弱筋小麦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粮之一,四川是白酒生产大省,随着白酒产业发展,对酿酒专用弱筋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四川省北部丘陵、平坝区域适合弱筋小麦生产,针对性配套集成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较为重要。介绍了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收获与烘干等技术要点,助力实现四川北部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质绿色、丰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酿酒专用 原粮 四川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浓香型白酒大曲质量的小麦原料关键品质参数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朝苏 任勇 +11 位作者 佟汉文 刘于斌 吴晓丽 李明 刘淼 郑建敏 吴舸 高春保 凌冬 唐清 张正刚 汤永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45,共11页
小麦是制作白酒大曲的主要原料,明确优质大曲对小麦原料的品质需求对于专用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极为关键。2018~2020年,选择4个代表性品种(川麦104、绵麦367、西科麦8号和蜀麦1671),设置6个施氮水平(0、45、90、135、180、225 kg... 小麦是制作白酒大曲的主要原料,明确优质大曲对小麦原料的品质需求对于专用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极为关键。2018~2020年,选择4个代表性品种(川麦104、绵麦367、西科麦8号和蜀麦1671),设置6个施氮水平(0、45、90、135、180、225 kg/hm2),在长江上中游麦区4个生态点(四川广汉、梓潼、西昌、湖北南漳)开展试验,评价了不同条件下出产的小麦原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和制作的浓香型大曲质量。结果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对大曲感官指标及化学参数都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2019年的大曲感官总评分较2020年高9.7%,四川广汉和湖北南漳点大曲感官总分均值分别为44.6和44.3(总分60),与四川西昌点(39.7)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西科麦8号和川麦104感官总分均值分别为45.4和43.8,显著(P<0.05)高于绵麦367(42.2)和蜀麦1671(42.0)。施氮量对大曲感官评分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的化学参数(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测试值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的范围。不同统计方法下,与大曲感官评价有关联的小麦品质参数有所差异。和其他参数相比,样品粉碎度与大曲感官评分关系更为密切,对于感官评分≥45的样品,粉碎度25%、50%和75%的分位数值分别为70.5%、72.3%和73.8%。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容重、降落值和面团吸水率,且有中等偏高的粉质率以及适宜粉碎度的小麦原料适于大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浓香型大曲 品种 施氮量 原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麦冬转录组数据的SSR序列特征分析及引物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钧 戴维 +6 位作者 赖强龙 叶坤浩 陈杰 冯伦 刘媛 何爱坪 赵丹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8,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麦冬转录组53466条Unigenes,并通过序列分析识别出35832个SSR位点,分布于24539条Unigenes上,SSR出现频率高达67.02%,平均分布距离为4.88 kb。对包含SSR位点的24539条Unigenes进行GO和KEGG注释,结果显示主要集...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麦冬转录组53466条Unigenes,并通过序列分析识别出35832个SSR位点,分布于24539条Unigenes上,SSR出现频率高达67.02%,平均分布距离为4.88 kb。对包含SSR位点的24539条Unigenes进行GO和KEGG注释,结果显示主要集中于生物学过程、植物-病原体互作等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从SSR重复基元类型来看,单核苷酸重复数目最多,占比57.06%,其中A/T为绝对优势类型,有20193个;五核苷酸重复平均分布距离最高,为4069.34 kb。从重复次数来看,基元重复10次以上的类型数目最多,有20849个,占比61.69%。随机挑选30个不同类型的SSR基元位点并设计引物,对川麦冬、浙麦冬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28对引物可以在两个栽培种中扩增出条带,其中16对引物可扩增出目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转录组 SSR位点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繁育效益的影响
6
作者 饶莉萍 邹雪 +3 位作者 陈年伟 余韩开宗 刘丽芳 丁凡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繁育效益的影响,以品种黑美人和费乌瑞它的原种为材料,设置CK(4000株·667 m^(-2))、T1(6000株·667 m^(-2))、T2(8000株·667 m^(-2))、T3(4000株·667 m^(-2),喷施50 mg·L^... 为了探究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繁育效益的影响,以品种黑美人和费乌瑞它的原种为材料,设置CK(4000株·667 m^(-2))、T1(6000株·667 m^(-2))、T2(8000株·667 m^(-2))、T3(4000株·667 m^(-2),喷施50 mg·L^(-1)GA3和30 mg·L^(-1)ABA)、T4(4000株·667 m^(-2),喷施50 mg·L^(-1)GA3、30 mg·L^(-1)ABA和60μg·L^(-1)BR)共5个处理,连续2年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形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控物质后,株高显著增加,而叶片单位面积的质量则显著下降。同时,相较于使用生长调节剂,提高种植密度对增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黑美人2020年以T1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69.91%,2021年以T2产量最高,增产62.38%,费乌瑞它2年中均以T2产量最高,2020、2021年分别增产82.93%、44.36%,各处理下两品种的干物质、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淀粉、维生素C、还原糖、粗蛋白含量为黑美人变化显著,费乌瑞它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8000株·667 m^(-2)为黑美人和费乌瑞它适宜种植密度,有效种薯产量分别为2 158.82 kg·667 m^(-2)和2 790.63 kg·667 m^(-2),预估产值分别达3 892.28元·667 m^(-2)和4 268.89元·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水肥 生长调控物质 种植密度 品质 繁育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国强 陶军 +4 位作者 何员江 罗江陶 蒲宗君 李生荣 任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3-980,共8页
【目的】为了解杂交小麦研究进展,进一步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杂交小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杂交小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展。【结果】通过对杂交小麦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目的】为了解杂交小麦研究进展,进一步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杂交小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杂交小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展。【结果】通过对杂交小麦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利用形成的三系法、化杀法、两系法和核不育法杂交小麦生产体系,选育和审定了一系列的杂交小麦品种,特别是两系法杂交小麦,得到了推广应用。【结论】虽然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基因发掘和机制解析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在生产应用上,也与水稻和玉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杂交小麦研究对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杂种优势 温光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专用小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凤亮 何员江 +6 位作者 朱自忠 李超 钟和平 郑首航 吴舸 张华 任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1360,共10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小麦既是制曲原料(小麦占95%~100%),也是酿酒发酵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品质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风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酒的品质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酒企更加注重从“一粒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小麦既是制曲原料(小麦占95%~100%),也是酿酒发酵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品质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风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酒的品质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酒企更加注重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每一个细节,白酒企业对制曲和酿酒专用小麦的需求不断上升。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酿酒专用小麦研究逐渐被重视,我国酿酒专用小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育成了一批酿酒专用小麦品种,酿酒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我国白酒产业“酒强粮弱”的整体现状仍未改变,且酒企对制曲和酿酒的质量评价通常以感观评价为主,酿酒专用小麦品质与酿造品质指标缺少有效衔接,还未建立相互联系的定量指标体系。本文试图探讨酿酒专用小麦的质量要求、需求现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进展;针对我国酿酒专用小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从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为酿酒专用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小麦 质量 育种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赤霉素对不同增密条件下蜀麦133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雨杭 赵书宏 +7 位作者 祝婷婷 梁振宇 贺大海 陈佳博 任勇 黄林 樊高琼 伍碧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87-2800,共14页
为探究新型赤霉素抑制剂“二氢赤霉素”对不同增密条件下小麦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3两个生长年度选用国审小麦品种蜀麦133在成都大邑县开展二因素裂区大田试验,主区密度分别为250万株hm^(-2)(常规密度,B1)、300万株hm^(... 为探究新型赤霉素抑制剂“二氢赤霉素”对不同增密条件下小麦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3两个生长年度选用国审小麦品种蜀麦133在成都大邑县开展二因素裂区大田试验,主区密度分别为250万株hm^(-2)(常规密度,B1)、300万株hm^(-2)(增密20%,B2)、350万株hm^(-2)(增密40%,B3)和400万株hm^(-2)(增密60%,B4),副区分别为喷施清水(CK0)、200 mg L^(-1)多效唑-甲哌鎓混合剂(CK1)、100 mg L^(-1)二氢赤霉素(C2)和200 mg L^(-1)二氢赤霉素(C3)。结果表明,增密导致小麦冠层光环境变差,从B1增密到B4,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上部光能截获率(IPAR)分别增加16.7%~61.0%和10.3%~17.9%;旗叶面积、叶夹角、叶绿素含量、下部IPAR和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8.5%~16.8%、3.5%~11.2%、1.6%~6.1%、4.2%~12.0%和2.2%~7.3%。喷施二氢赤霉素显著改善小麦冠层结构,C3显著降低各密度下的旗叶叶面积、叶夹角和上部IPAR,分别达18.5%、17.0%和19.1%;显著提升叶绿素含量、LAI、下部IPAR、光能转换率和光能利用率,分别达18.7%、21.5%、62.2%、23.1%和26.6%。二氢赤霉素显著增加籽粒占比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3显著提升分别达36.4%和13.3%。增密显著增加有效穗数达23.7%,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二氢赤霉素进一步提升增产潜力,C3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收获指数和产量分别达4.4%、12.4%、10.3%和8.5%。因此,二氢赤霉素对增密后的小麦冠层光环境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有效提高小麦光能截获率与光能利用率,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密到300万株hm^(-2)配施200 mg L^(-1)二氢赤霉素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二氢赤霉素 种植密度 冠层结构 光能截获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不同品种小麦的制曲理化品质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英杰 何员江 +4 位作者 向生远 李瑞 龚利娟 任勇 马振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为了选择优质的曲麦品种,以绵麦902为对照,通过测定多种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来比较四川地区7种不同品种小麦制曲方面的理化品质。结果表明,7种品种小麦各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与对照小麦绵麦902相比,绵麦905、绵麦161、... 为了选择优质的曲麦品种,以绵麦902为对照,通过测定多种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来比较四川地区7种不同品种小麦制曲方面的理化品质。结果表明,7种品种小麦各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与对照小麦绵麦902相比,绵麦905、绵麦161、绵麦907的粗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绵麦905、绵麦161、绵麦907和绵麦902归为一类,相较于绵麦916、绵麦903和MR1101更具有制曲优势。综上所述,基于对四川地区7种不同品种小麦制曲性能的分析和比较,认定绵麦905、绵麦161和绵麦907是制曲方面有应用前景的候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制曲 理化品质 淀粉含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101的选育及制种生产技术
11
作者 吴舸 何员江 +5 位作者 雷加容 杜小英 陶军 任勇 吴泽江 张敏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绵杂麦110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组配不育系4377s与恢复系MR1101,选育出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突出,在2023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08。其作为两系杂交类型的... 绵杂麦110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组配不育系4377s与恢复系MR1101,选育出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突出,在2023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08。其作为两系杂交类型的小麦品种,是近年来四川首个通过国家审定认可的创新成果。为更快推广该品种,持续优化并提升小麦种子生产和粮食产量,对绵杂麦1101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产量表现等进行介绍,并基于近年来绵杂麦1101的种子生产和田间栽培经验,总结了杂交小麦粮食种植方案,以供制种或粮用小麦生产农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 两系杂交小麦 绵杂麦1101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小麦亲本矮秆基因鉴定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澜 任勇 +3 位作者 蒋琪琪 阮仁武 何员江 李中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矮秆基因型对小麦杂种优势的影响和应用潜力,利用不同矮秆基因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在成熟期统计亲本与杂交组合的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型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及株高与各调查性状的相关关... 为探究不同矮秆基因型对小麦杂种优势的影响和应用潜力,利用不同矮秆基因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在成熟期统计亲本与杂交组合的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型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及株高与各调查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不同矮秆基因型杂交组合中部分基因型间的单株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t1′+Rht21′,Rht1′+Rht2′及Rht1″+Rht2′基因型在单株产量上有正向超高亲优势,Rht1′+Rht21′基因型在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上超亲优势明显,除Rht1″+Rht21′基因型外,其他矮秆基因型均有在单株产量上超高亲优势达到10%以上的杂交组合.Rht1′+Rht2′和Rht1″+Rht2′两种矮杆基因型株高与单株产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单株产量与单株穗数和单株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矮秆基因型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杂交小麦的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具有Rht1′+Rht21′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平均超高亲优势最大,其次是Rht1′+Rht2′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因此,在杂交小麦育种过程中配制这两种基因型的杂交更容易获得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矮秆基因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处理对双低油菜菌核病发病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迎春 刘念 +4 位作者 朱燕 丁磊 李坤杰 曾春芳 程晓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26-30,共5页
以2个双低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H(代表花叶品种)和Y(代表圆叶品种),设置9种播种密度,分别为9万、12万、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分析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双低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率... 以2个双低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H(代表花叶品种)和Y(代表圆叶品种),设置9种播种密度,分别为9万、12万、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分析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双低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处理对油菜的出苗影响较小,对苗期长势有一定影响,75万株/hm^(2)以上的高密度小区出苗较好,长势均匀一致,草害和野油菜苗较少,提高油菜播种密度能有效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从2021—2022年、2022—2023年的小区产量可以看出,油菜播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播种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021—2022年、2022—2023年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油菜的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角果均呈下降趋势,有效分枝高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Brassica napus L.) 播种密度 菌核病 防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舸 雷加容 郑首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1-3,共3页
本文结合绵阳地区小麦生产实际,从地块选择、适时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新模式,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麦 绵麦902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双低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刘念 李迎春 +6 位作者 朱燕 范其新 蒙大庆 李芝凡 丁磊 陈军 王建波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2-35,共4页
以双低油菜绵油32为材料,在四川省绵阳市松垭镇和安州区分别种植,通过氮密互作试验研究油菜生理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绵油32适合在松垭镇试验点和安州区试验点及其类似环境条件的地区种植。直播条件下,最佳... 以双低油菜绵油32为材料,在四川省绵阳市松垭镇和安州区分别种植,通过氮密互作试验研究油菜生理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绵油32适合在松垭镇试验点和安州区试验点及其类似环境条件的地区种植。直播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45万株/hm^(2)、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氮肥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