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阮军 寇国先 +2 位作者 尹恒 苏瑞 杨成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分析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凉山州布拖县某医院收治的89例HCV/HIV合并感染无肝硬化的初治患者... 目的分析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凉山州布拖县某医院收治的89例HCV/HIV合并感染无肝硬化的初治患者,均予以8周的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随访1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12周后的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1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9例HCV/HIV合并感染无肝硬化的初治患者多为中青年已婚男性(79例,88.8%),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62例,69.7%)和静脉注射毒品传播(27例,30.3%)。HCV基因型最常见的是基因1b型(33例,37.1%)和基因3b型(25例,28.1%)。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8周治疗,且治疗结束时HCV RNA载量均低于检测值下限(<25 IU/mL)。其中,8例患者未能完成随访,余81例(100%)患者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有11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格卡瑞韦/哌仑他韦8周方案治疗基因1、3、6型HCV/HIV合并感染无肝硬化的初治患者SVR12达100%,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可以作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 临床研究 病毒学应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尹恒 阮军 +1 位作者 寇国先 杨成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JP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JP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资料。结果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中,78.2%(79例)为中青年男性,72.3%(73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69例)、发热(17例)、咳嗽(15例)等。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aO2<60 mmHg),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为(527.4±85.7)U/L。合并其他肺部感染(细菌或结核)现象常见(3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200个/μL,90例),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严重。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可见从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结论AIDS合并PJ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呼吸系统损伤最常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影响AIDS合并PJP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非布韦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信号挖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 饶友义 +2 位作者 宁红 寇国先 杨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 2014—2015年第二季度索非布韦引起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信号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剂量中... 目的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 2014—2015年第二季度索非布韦引起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信号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剂量中的分布。结果共挖掘出52个相关不良反应信号,其中49个尚未被说明书收录。ROR值相对较大的不良反应信号为精神障碍(13.49)、宿醉(11.36)、易怒(12.40)、杀人冲动(13.93)、暴力倾向(13.37)等,所有不良反应信号均较弱。上述信号在性别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在年龄(P=0.000)及用药剂量(P=0.00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可初步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非布韦 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系统 信号挖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CV新药索磷布韦致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事件的信号挖掘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寇国先 王宇 +1 位作者 郭军 刘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对抗HCV新药索磷布韦致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评估其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4年-2016年第1季度索磷布韦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 目的通过对抗HCV新药索磷布韦致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评估其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4年-2016年第1季度索磷布韦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并对信号在性别、年龄和剂量中的分布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到17个不良反应信号,其中15个尚未被说明书收录。ROR值相对较大的不良反应信号为胃静脉曲张出血(58.41)、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7.92)、胃静脉曲张(20.02)、食管静脉曲张(17.60)、腹水(14.92)等,所有不良反应信号强度均较弱。上述信号在性别(P<0.001)、年龄(P=0.009)及用药剂量(P=0.002)分布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索磷布韦致消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及分析,可为全面系统地评价其目标系统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索磷布韦 消化不良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