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阮蕾 罗彩东 +10 位作者 闫亚非 王羽 吴屹 郑铿 陈航 刘童 秦方 王静 汤雁蓉 张静 付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对心功能的预后价值。方法:2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是否阳性,分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n=124)和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n=101)。观...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对心功能的预后价值。方法:2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是否阳性,分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n=124)和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n=101)。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T波倒置和2小时ST段下降幅度;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时的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心律失常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倒置及2小时ST段完全回落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无倒置和2小时ST段部分回落和无回落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及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组内分别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血浆脑钠肽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心功能变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塞 微量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改善原发性心衰患者白护行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娄邦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17-718,共2页
目的观察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比较干预1月后2组患者的心衰自我护理量表(sc]4vi)评分、6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其SCHF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在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CH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月后2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和LVEF均显著提高(P(0.05),且在干预1月后,观察组的6min步行试验和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具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和心功能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心力衰竭 自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治疗
3
作者 刘云兵 王羽 +2 位作者 罗采东 吴屹 赵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特发性心室颤动 一线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室性心动过速 降低死亡率 ICD 程控参数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糖尿病患者血清鸢尾素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宇霄 魏兴华 +1 位作者 吴屹 熊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急诊PCI干预的STEMI无糖尿病患者485例,根据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四分位值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急诊PCI干预的STEMI无糖尿病患者485例,根据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四分位值分为低鸢尾素组161例(<0.31mg/L)、中鸢尾素组150例(0.31~0.97mg/L)和高鸢尾素组174例(>0.97m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鸢尾素水平,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连续随访12个月,评估血清鸢尾素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的关系。结果与STEMI患者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比较,PCI术后血清鸢尾素水平在8h时达到峰值,3d时达到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鸢尾素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G、肌钙蛋白I峰值、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中鸢尾素组和高鸢尾素组,年龄明显低于中鸢尾素组和高鸢尾素组(P<0.05)。中鸢尾素组舒张压、空腹胰岛素、TG、肌钙蛋白I峰值、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高鸢尾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TEMI患者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与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338,r=-0.172,r=-0.164,r=-0.154,r=-0.16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一步校正糖耐量受损和体质量指数后,低鸢尾素水平仍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独立相关(P<0.01)。结论STEMI无糖尿病患者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其随后不良左心室重构有相关性,有望成为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激素类 胰岛素抵抗 预后 线性模型 鸢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NLRP3多态性与炎性小体活性、内皮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向阳 吕汝奇 +1 位作者 赵亮 葛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多态性与炎性小体活性、内皮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作为ACS组和SAP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检测NL...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多态性与炎性小体活性、内皮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作为ACS组和SAP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检测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的多态性,分离血清并测定炎性小体活性指标、内皮损伤指标。结果:ACS组NLRP3基因GG基因型和GC基因型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CC基因型的构成比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18、E-selectin、vWF、ET-1的含量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NO的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GG基因型、GC基因型ACS患者血清中IL-1β、IL-18、E-selectin、vWF、ET-1的含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NO的含量显著低于CC基因型,而GG基因型ACS患者血清中IL-1β、IL-18、E-selectin、vWF、ET-1的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NO的含量显著低于GC基因型。结论:ACS患者体内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等位基因G增多会增加炎性小体活性、加重内皮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Nod样受体蛋白3 炎性小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