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序列MRI的2.5D卷积神经网络鉴别脑膜瘤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郭开灿 刘婷 +5 位作者 刘高元 张勇 刘祥雏 鲁忠燕 周元林 李兵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DWI和T1增强序列的2.5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在A、B、C三家医院回顾性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及影像表现与之类似的非脑膜瘤病例共674例,在A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T2WI、DWI和T1增强序列的2.5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在A、B、C三家医院回顾性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及影像表现与之类似的非脑膜瘤病例共674例,在A医院收集的414例中脑膜瘤为178例,非脑膜瘤为236例,B医院的95例中脑膜瘤为41例,非脑膜瘤为54例,C医院收集的165例中脑膜瘤为78例,非脑膜瘤87例。将所有病例分为5类: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Class 0)、脑膜瘤(Class 1)、淋巴瘤(Class 2)、转移瘤(Class 3)、软骨来源及其他类似肿瘤(Class 4)。以A医院队列为训练集,以B医院队列为测试集、C医院队列为验证集,分别基于MRI征象和输入的MRI图像构建梯度决策树(Gradient Boosted Decision Trees,GBDT)模型和三种2.5D CNNs模型(ResNet50、DenseNet169、ResNext50_32x4d)中,在综合比较模型间的性能差异后筛选出最优模型。6位具有不同诊断工作经验的放射医师(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医师各2名)对验证集病例进行独立诊断,评估最优模型与不同经验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4种多分类诊断模型中,ResNext50_32x4d模型被判定为最优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中的准确度分别为86.7%、82.1%、80.6%;6位具有不同诊断经验的放射医师(医师A~F)在测试集中的准确度分别为61.2%、66.3%、72.1%、77.9%、80.1%、83.2%,最优模型与2位高级职称放射医师的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735、0.862。结论基于MRI多序列的2.5D CNN模型在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分类预测性能,可为诊断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明月 刘守国 +4 位作者 励建安 张霞 陈思婧 王红星 赵正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对可能影响骨折功能恢复及预后的12项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的变量为:制动时间、年龄、性别与康复介入情况。接受过康复治疗与骨折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制动时间长、女性、高龄与骨折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减少制动时间,尽早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功能恢复 制动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全面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鸿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9期570-572,共3页
关键词 医院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管理 竞争实力 人才培养 人才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在重建中实现医院跨越式的科学发展
4
作者 金鸿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市人民医院 跨越式 科学 医务人员 灾后重建 大地震 重灾区 灾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鲁忠燕 张勇 +2 位作者 刘祥雏 蒋宇婷 蒋金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常规征象鉴别诊断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360例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中心1患者256例(脑膜瘤145例、非脑膜瘤111例),按7∶3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常规征象鉴别诊断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360例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中心1患者256例(脑膜瘤145例、非脑膜瘤111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79)和测试组(n=77);中心2患者104例作为外部验证组(脑膜瘤53例,非脑膜瘤51例)。评估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数目等18项一般临床资料及MRI常规征象,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鉴别诊断相关的指标。图像标准化后,利用3D Slicer软件于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1WI增强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训练组、测试组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5种分类器进行建模,建立MRI常规模型、组学瘤内模型、组学瘤周模型、组学融合模型、全融合模型,筛选出其中效能最佳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对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比较;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分类器构建的同一模型效能不同,其中SVM模型整体效能较高,测试组组学瘤内SVM模型AUC为0.889,除此之外训练组、测试组所有SVM模型AUC均大于0.900。组学瘤内模型、组学瘤周模型效能相当,二者均高于MRI常规模型;组学融合模型效能高于三者,但全融合模型效能最佳;其在外部验证组中亦表现良好,AUC为0.925,准确率为88.5%,DCA显示该模型在大范围阈值内可以为患者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可以在术前鉴别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脑膜起源肿瘤,联合常规征象可以提升模型效能;不同分类器对模型效能有影响,SVM模型效能高,稳健且泛化能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苏静 李志辉 卢春燕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腰背部疼痛。辅助检查提示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升高、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颈部超声造影和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提示甲状腺右侧叶下极下方实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Aλ型M蛋白增高,结合骨髓涂片等诊断为M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甲状旁腺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琳 万川 +5 位作者 廖殿英 张文燕 徐晨 邱瑞成 刘卫平 李甘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标记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存档蜡块重新进行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标记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存档蜡块重新进行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5岁,主要体征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首次发现SPTL伴眼球突出2例。瘤细胞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肉芽肿、小片坏死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志T细胞内抗原-1(TIA-1)、颗粒酶B(GrB)、CD2、CD3、CD8、CD45RO,不表达CD4、CD20、CD56和CD68。2例患者部分大瘤细胞表达CD30。接受随访的11例患者7例死于本病。结论:SPTL有特殊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标记;皮损溃疡形成、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肿瘤 皮肤 脂膜炎 临床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2年后重灾区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尹敏 李小麟 +2 位作者 马英 吴学华 朱仕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汶川地震后,已有针对震区医务工作者灾后心理状况的研究报道,但对其长期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多。本次研究调查了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护理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发生状况,旨在了解其长期心理... 汶川地震后,已有针对震区医务工作者灾后心理状况的研究报道,但对其长期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多。本次研究调查了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护理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发生状况,旨在了解其长期心理状况和相关因素,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护理人员 地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平波 游潮 +3 位作者 陈浩 张光斌 何俊 杨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19-522,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软通道血肿碎吸术及内科保守治疗3种方式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血肿量20~4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的单侧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6例,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小骨窗组31...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软通道血肿碎吸术及内科保守治疗3种方式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血肿量20~4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的单侧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6例,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小骨窗组31例、软通道组36例,内科保守治疗组39例。观察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致残率。其中软通道组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6例因病情变化,中途改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结果①小骨窗组血肿清除量均>75%,其中9例基本全部被清除;软通道组中,除1例血肿清除量约为65%外,其余均<50%。②小骨窗组、软通道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6.5%(2/31)、30.3%(10/33)及45.5%(15/33);病死率为3.2%(1/31)、24.2%(8/33)及48.5%(16/33);致残率为35.7%(10/28)、68.0%(17/25)及73.3%(1 1/15)。小骨窗组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与软通道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软通道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式中,小骨窗显微手术疗效最安全、有效;软通道血肿碎吸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改善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小,无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保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营造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和谐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鸿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年第5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医疗卫生行业 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服务行业 医疗卫生事业 医院内部 主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浩 何俊 +3 位作者 王刚 魏勤安 高隆健 未平波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以CYP2C19基因 分型 为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羽 张莉 +1 位作者 刘永康 杨万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评价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风险比(RR)比较治疗的有效... 目的评价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风险比(RR)比较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1065例CAD患者。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基因指导组在PCI术后发生心肌梗死风险(RR=0.55,95%CI:0.42~0.72,P<0.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RR=0.62,95%CI:0.42~0.91,P=0.02)、心血管死亡风险(RR=0.67,95%CI:0.46~0.97,P=0.03)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R=0.60,95%CI:0.39~0.91,P=0.02)均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RR=0.90,95%CI:0.75~1.08,P=0.26)和大出血风险(RR=0.87,95%CI:0.73~1.03,P=0.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策略可以显著提高CA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指导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护脉胶囊对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实施抗氧化治疗的研究
13
作者 陈卓 曹天理 +4 位作者 张勇 陈炯 钟兴菊 谭静宇 彭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护脉胶囊对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进行抗氧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饮食运动方案,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治疗组同时联合护脉胶囊;检测...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护脉胶囊对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进行抗氧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采取糖尿病饮食运动方案,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治疗组同时联合护脉胶囊;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炎性标记物(CRP、TNF-α、IL-6)、内膜一中层厚度(IYT)、颅内血管收缩峰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标记物、IMT、PI值情况均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炎性标记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IGT组优于对照组(P〈0.05);CDFI检测两组患者IM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I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CD检测患者颅内血管Vp、Vd、PI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IGT组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IGT组PI值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自制护脉胶囊对IGT患者实施早期抗氧化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管粥样硬化,这对于延缓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是积极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脉胶囊 葡萄糖耐量异常 抗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雯秋 赵贺红 +1 位作者 钟册俊 吕晓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验组)及5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的TB-IGRA、脑脊液结... 目的评价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验组)及5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的TB-IGRA、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脑脊液TB-DNA的检查结果,计算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TB-IGRA、脑脊液培养、脑脊液TB-DNA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7.5%(49/56)、19.6%(11/56)、60.7%(34/56),特异度分别为89.3%(50/56)、100.0%(56/56)、76.8%(43/56)。TBIGRA诊断结核脑膜炎的灵敏度高于脑脊液TB-DNA检查和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且TB-IGRA特异度高于脑脊液TB-DNA(89.3%>76.8%),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脑脊液培养确诊的11例病例中,有10例TB-IGRA阳性,阳性率为90.9%(10/11);45例临床诊断+抗结核治疗有效的病例中,TB-IGRA阳性39例,阳性率为86.7%(39/45)。结论 TB-IGRA协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其检查方便、快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快速石蜡细胞块切片技术在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瑞成 唐世洪 +1 位作者 杨天真 刘玉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波 石蜡切片 细胞块 细针穿刺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小平 吴加林 徐世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6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医疗行为 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及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助伟 邓雯秋 刘焱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同时再联合氟康唑,按此将患者分为二联组和三联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成功或失败)、治疗时间、两性霉素B总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二联组18例,三联组27例。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隐球菌脑膜炎疾病严重程度的特征相似。三联组和二联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1.48%(22/27)和66.67%(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尽管如此,三联组治疗成功的时间(71.9±37.3)d与二联组(116.0±59.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三联组两性霉素B总剂量[(3 090.60±1 540.21)mg]少于二联组[(4 889.89±2 787.4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三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15%(13/27)]低于二联组[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在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采用初始即结合氟康唑的三联疗法相比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的二联疗法,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实践意 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丹 张少军 +7 位作者 谢钰 罗希 龙良春 张驰 刘曦 庞国银 赵正恩 王剑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5-1640,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出院的SCI患者,进行国际脊髓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出院的SCI患者,进行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调查并分析。结果:共纳入96例SCI患者,54.2%(52/96)患者出现N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ASIA分级、距离受伤的时间、伤害感受性疼痛与患者是否出现NPP有关(P<0.05)。其中,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和距离损伤的时间。52位NPP患者中,82.7%(43/52)合并有伤害感受性疼痛。NPP患者平均NRS评分为6.4±2.0,61.5%(32/52)患者1周中每天都会出现疼痛,30.8%(16/52)患者疼痛为持续性,55.8%(29/52)患者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睡眠等产生中度以上的影响及干扰。59.6%(31/52)患者未接受疼痛相关的任何治疗。结论: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损伤时间、年龄、ASIA分级与SCI患者是否发生NPP有关。患者平均疼痛强度为中重度,大部分患者每天都会经历疼痛,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约1/3患者疼痛为持续性,NPP产生的干扰及影响为中重度。大部分SCI患者未接受规范的NPP相关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损伤 影响因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住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的4年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丹 邓佩琳 +2 位作者 张少军 赵正恩 王剑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居住的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现况。方法收集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至2018年的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至2018年间连续随访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9例,所有患者(100%)主诉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居住的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现况。方法收集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至2018年的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至2018年间连续随访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9例,所有患者(100%)主诉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91±0.43)分,中度及以上疼痛者占94.7%(18/19);84.2%(16/19)患者曾经同时经历过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84.2%(16/19)患者的疼痛对日常生活等存在中度以上的干扰;68.4%(13/19)患者曾经接受过疼痛相关的治疗,治疗多为非甾体抗炎药和理疗,但其中61.5%(8/13)仅在一次调查中接受治疗。结论大部分社区脊髓损伤患者会经历中度以上多种类型的慢性疼痛;疼痛对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中度以上干扰;绝大多数时候,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未得到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律角度对病历书写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小平 吴加林 徐世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4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病历书写 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民事诉讼 无过错举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