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入Si粉对低碳铝镁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友胜 张唐文 +2 位作者 鲍家兴 李楠 朱万政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以82%(质量分数,下同)的电熔白刚玉(3-0.088mm)、10%的镁铝尖晶石(≤0.088mm)、5%的氧化铝微粉(d50=2.4μm)、3%的电熔镁砂(≤0.088mm)以及占总粉体质量5%的酚醛树脂结合剂为基础配方,分别用2%、4%、6%的Si粉(≤0.088mm)取... 以82%(质量分数,下同)的电熔白刚玉(3-0.088mm)、10%的镁铝尖晶石(≤0.088mm)、5%的氧化铝微粉(d50=2.4μm)、3%的电熔镁砂(≤0.088mm)以及占总粉体质量5%的酚醛树脂结合剂为基础配方,分别用2%、4%、6%的Si粉(≤0.088mm)取代等量的白刚玉,分别于1400℃3h和1600℃3h埋炭烧成后制备了不同Si粉含量的低碳铝镁碳材料,对材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强度、抗热震性、抗氧化性及抗渣性进行了检测,并借助XRD、SEM和EDAX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Si粉加入量的增加,经1400℃3h和1600℃3h埋炭烧成后,材料的体积密度逐渐降低,显气孔率增大,耐压强度明显提高(但Si粉加入量超过4%后材料的耐压强度有所降低),高温抗折强度(1400℃)逐渐提高,抗热震性得到改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渣性能明显提高。材料性能的这种变化主要同材料中酚醛树脂的残碳与Si粉原位生成β-SiC,以及材料气孔中有Mg-Si-Al-O-N物相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碳材料 原位反应 Β-SIC 物理性能 抗氧化性 抗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孔剂对CA_6-MA多孔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胜 李友胜 +2 位作者 韩兵强 柯昌明 李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1025,共5页
以等离子熔融还原技术提取硅钛合金后的尾渣(<0.088mm)和工业氧化铝(D50=8.79μm)为原料,选取锯末、玉米淀粉和炭黑作为造孔剂,采用浇注成型工艺,在1550℃温度下烧成制得了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多孔材料,对多孔材料的常温物理性能和... 以等离子熔融还原技术提取硅钛合金后的尾渣(<0.088mm)和工业氧化铝(D50=8.79μm)为原料,选取锯末、玉米淀粉和炭黑作为造孔剂,采用浇注成型工艺,在1550℃温度下烧成制得了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多孔材料,对多孔材料的常温物理性能和成孔机理做了对比研究。采用15%锯末和30%玉米淀粉复合造孔剂可以制备出具备双峰孔径分布、显气孔率70%、耐压强度1.6MPa的CA6-MA多孔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铝酸钙 多孔材料 造孔剂 性能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MA-SiC-C质浇注料的抗渣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友胜 张唐文 李楠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以电熔白刚玉、镁铝尖晶石、SiC细粉、活性α-Al2O3微粉、球状沥青、Si粉、ρ-Al2O3、氧化硅微粉和铝酸钙水泥为原料制备了Al2O3-MA-SiC-C质浇注料。振动浇注成型后采用静态坩埚法测定了浇注料抗渣侵蚀性,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仪和... 以电熔白刚玉、镁铝尖晶石、SiC细粉、活性α-Al2O3微粉、球状沥青、Si粉、ρ-Al2O3、氧化硅微粉和铝酸钙水泥为原料制备了Al2O3-MA-SiC-C质浇注料。振动浇注成型后采用静态坩埚法测定了浇注料抗渣侵蚀性,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仪和能谱等手段分析了1500℃埋炭处理3h后试样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微区成分,以研究结合剂种类(ρ-Al2O3+氧化硅微粉和铝酸钙水泥+氧化硅微粉)、尖晶石和SiC的加入量对浇注料抗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ρ-Al2O3+氧化硅微粉结合的浇注料的抗渣性能明显高于采用铝酸钙水泥+氧化硅微粉结合的,这主要与其在高温下形成的物相有关;随着镁铝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多,浇注料的抗渣性能总体上呈升高趋势;随着SiC加入量的增多,浇注料的抗渣性能显著提高,当SiC加入量(质量分数,下同)为25%时,浇注料的抗渣性能最好;加入过多的镁铝尖晶石和SiC对浇注料的抗渣性能不利,这主要同高温下材料中MgO-Al2O3-SiO2系低熔物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铁沟 浇注料 结合剂 镁铝尖晶石 SiC 抗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