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凤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了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为了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业生态环境;二者总体协调发展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属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型;2007年以前农村经济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农业生态环境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说明目前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应加大治理"三废"污染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其与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 协调发展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凤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123-127,共5页
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等... 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等级在10级左右,但协调发展度处于0.5~0.8,呈现中等水平的协调发展状态;总体协调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但2009年已经出现环境滞后问题,说明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中,农村社会系统整体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绥化市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艳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3-154,共2页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构建涵盖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障培养目...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构建涵盖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淑花 高梅香 +3 位作者 张雪萍 郑丽影 江涌起 高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73,99,共5页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中小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3
5
作者 周利军 张雪萍 陈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取该区1989,1999和2006年3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得到了17 a中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取该区1989,1999和2006年3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得到了17 a中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造了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获得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以沼泽湿地为主,17 a来其耕地和盐碱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大,而沼泽湿地的面积在持续减小;由此而导致扎龙保护区高风险指数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大,低风险指数区域的面积不断减小,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增高;从空间分布来看,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条带状从区域内部向边缘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土地退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利军 臧淑英 彭万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4,146,共5页
以不同时段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了大庆市沙化土地和盐碱地的面积。分析了大庆市土地退化的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及≥10℃积温等自然控制因子对土地退化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及主成分分... 以不同时段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了大庆市沙化土地和盐碱地的面积。分析了大庆市土地退化的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及≥10℃积温等自然控制因子对土地退化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退化与各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影响土地退化的主导因子,并建立了土地退化驱动因子的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退化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区域变化也比较明显;退化土地年变化率在降水量400mm,干燥度为1.14,≥10℃积温为2780℃处变化最为显著;在社会经济因子中耕地面积数量、原油产量、人口数量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驱动力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林区绿色食品再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
作者 江涌起 彭万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217-10219,共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是受寒地黑土资源退化、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农业区,其发展绿色食品再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如保护寒地黑土资源、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基...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是受寒地黑土资源退化、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农业区,其发展绿色食品再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如保护寒地黑土资源、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相关配套设施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再生产 问题 对策 北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安县南部黑土养分时空变化研究
8
作者 周利军 张淑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63-1664,1677,共3页
以庆安县南部1993、2000和2003年监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为数据源,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庆安县南部土壤养分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安县南部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具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为中等... 以庆安县南部1993、2000和2003年监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为数据源,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庆安县南部土壤养分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安县南部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具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为中等,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区域差异研究
9
作者 任崇 曹允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8,34,共3页
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以土地利用经济产出、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生态环境状况4要素层及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等16个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 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以土地利用经济产出、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生态环境状况4要素层及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等16个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除大兴安岭外)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出了综合评价。分析其差异原因,从而为促进黑龙江省整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差异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