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工程冬期混凝土施工研究
1
作者 初亮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3期127-127,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水利工程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成本高,施工要求比较高,有时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在冬季进行施工,因此,研究水利工程冬期混凝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水利工程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成本高,施工要求比较高,有时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在冬季进行施工,因此,研究水利工程冬期混凝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水利工程冬期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冬期 混凝土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世界新一轮农业革命、筑牢粮食安全体系的中国式农业强国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腾霄 王斌 +3 位作者 王鹏 郭海滨 魏雅冬 李艳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农业强大是工业强大、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稳住经济大局,国家才有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当今世界因粮食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揭示了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在国家安全... 农业强大是工业强大、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稳住经济大局,国家才有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当今世界因粮食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揭示了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在国家安全中占据“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在当今世界刚刚开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是摆脱粮食危机的关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生态型智慧农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生态型农业模式。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中国要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价值观的生态型智慧农业发展之路。本研究剖析了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评析了新时代中国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措施,阐释了科技创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勾勒了中国未来农业“生态与智慧融合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革命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生态农业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化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凤梅 徐宁泽 +1 位作者 赵淑娟 郑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794-13795,共2页
以2007 ~2011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年鉴的调查数据源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选取经济、生态和社会等3个方面16个指标进行评价,对绥化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来,绥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 以2007 ~2011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年鉴的调查数据源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选取经济、生态和社会等3个方面16个指标进行评价,对绥化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来,绥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经济效益增长显著,但是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自200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针对绥化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效益 评价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化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淑花 刘凯 +2 位作者 尹开文 霍梦莹 李艳杰 《河北林果研究》 201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 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在学校绿地系统中最多(676头)、公园绿地中最少(422头),类群数表现为公园绿地中最多(21类)、居住区绿地中最少(13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数量在不同绿地系统间无显著差异(F=0.953,P=0.446),类群数在不同绿地系统间差异显著(F=5.192,P=0.016);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之间群落特征指数差异不明显;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间以中等相似为主,同一绿地系统内不同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高;对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中型土壤动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菌渣与化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土壤团聚体结构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5
作者 魏雅冬 郭海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采用划区试验,设置平菇菌渣水平(0、50%、100%,记为P0、P50、P100)与化肥水平(0、50%、75%、100%,记为C0、C50、C75、C100)配施试验,共设7个处理,探索平菇菌渣与化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土壤团聚体结构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 采用划区试验,设置平菇菌渣水平(0、50%、100%,记为P0、P50、P100)与化肥水平(0、50%、75%、100%,记为C0、C50、C75、C100)配施试验,共设7个处理,探索平菇菌渣与化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土壤团聚体结构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平菇菌渣配施化肥可明显影响番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群体绝对生长率、土壤团聚体结构及腐殖质组分。与单一化肥处理(C100P0)相比,平菇菌渣配施化肥处理下番茄生育前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群体绝对生长率较低,但平菇菌渣配施化肥处理可促进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及抗侵蚀能力,且可显著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促进富里酸组分转化,增强土壤酸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使中后期长势较佳,以C75P100处理整体较优。产量数据显示,前2年中化肥减施比例越高,产量降幅越大,但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平菇菌渣配施化肥与C100P0处理的产量差距逐渐减小;与C100P0处理相比,平菇菌渣配施化肥处理产量5年平均产量变幅为-9.93%~0.40%,C100P0处理与C75P100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平菇菌渣和化肥配施可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促进腐殖质转化,75%常规化肥配施16000 kg/hm^(2)平菇菌渣可有效保障番茄产量不减产,表明平菇菌渣具有减肥潜力,C75P100是最佳的化肥施用比例与平菇菌渣施用量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菌渣 化肥配施 番茄产量 腐殖质组分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6
作者 张作合 张忠学 +3 位作者 薛里 周利军 李浩宇 吕项龙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2,共9页
黑土坡耕地顺坡耕作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逐年下降。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开展径流小区试验,以常规耕作(CK)作为对照,设置等高耕作(CT)、垄向区田(RT)、深松耕(ST)、等高耕作+垄向区田... 黑土坡耕地顺坡耕作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逐年下降。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开展径流小区试验,以常规耕作(CK)作为对照,设置等高耕作(CT)、垄向区田(RT)、深松耕(ST)、等高耕作+垄向区田(CR)、等高耕作+深松耕(CS)、垄向区田+深松耕(RS)等6种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观测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下玉米收获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碳含量,同步监测玉米田土壤碳储量增量、CO_(2)排放碳量和土壤侵蚀损失碳量,估算玉米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玉米田净土壤碳收支值(NSCB)。结果表明:玉米植株总固碳量为10201.93~12357.34 kg/hm^(2),各器官固碳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茎鞘、叶、穗轴、根;CT、RT、CR、CS、RS处理NPP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分别增加20.28%、11.55%、21.68%、16.55%、7.95%,而ST处理NPP与CK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垄向区田、深松耕及其组合模式增加玉米田CO_(2)排放总量,等高耕作和等高耕作+垄向区田可以降低CO_(2)排放总量;CT处理NSCB最高,为1402.29 kg/hm^(2),CT、RT、CR、CS处理NSCB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而ST处理NSCB显著低于CK处理(P<0.05)。综合来看,等高耕作治理技术模式最佳,碳增“汇”潜力最强,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碳平衡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黑土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EES模型的绥化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淑娟 刘海英 江涌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46-53,共8页
以2010—2019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计算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PSR-EES模型构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级评价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和确定生态安全等级,对绥化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影... 以2010—2019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计算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PSR-EES模型构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级评价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和确定生态安全等级,对绥化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6年、2019年绥化市土地生态安全为Ⅲ级,2017和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为Ⅳ级;2017年压力指数最大,2018年状态指数值最大,2018年响应指数值最大;GDP增长率、森林覆盖率、25°以上耕地百分比和万元GDP能耗等4项指标与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较大,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PSR-EES模型 灰色关联度 影响因素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淑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20-28,共9页
构建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静态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2008—2017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8—2017年绥化市... 构建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静态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2008—2017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8—2017年绥化市土地利用指数呈逐年上升状态,生态环境指数呈波动式上升,协调度处于中级或高级协调,协调发展度经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协调”的过程,总体处于协调状态,但协调程度不高;2)从空间上看,2008和2017年绥化市各县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指数均存在地域差异,协调度地域差异较小,协调发展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望奎县由勉强协调发展向中级协调发展转变,绥棱县由勉强协调发展向初级协调发展转变,其他县市均保持原有发展状态;绥化市今后要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环境 协调度 时空分析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绥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时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淑娟 赵纤 +1 位作者 纪天赐 杨惠贤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4-48,53,共6页
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绥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相对较高,呈波动状态变化,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低,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高,达100.00%,今后... 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绥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相对较高,呈波动状态变化,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低,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高,达100.00%,今后可参照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影响不同,城乡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相关性最高,草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相关性最低;2011年绥化市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均在95%以上,明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低,青冈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最高,达98.85%。针对结果,提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的使用数量,保护耕地,适度开发自然保留地,调整林地、草地、园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的比例等措施以优化绥化市土地利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度 改进TOPSIS法 时空分析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任务设计与学科竞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爽 《农业工程》 2018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及研究,着眼学生的就业前景,并结合当前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学习任务设计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创新模式。采用"学中用,用中学"的思想,运用知识理论与学科竞赛相融合...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及研究,着眼学生的就业前景,并结合当前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学习任务设计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创新模式。采用"学中用,用中学"的思想,运用知识理论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急需的具备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设计 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熵物元可拓模型的水闸工程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凯 周利军 +2 位作者 李浩宇 王雪松 戚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163-164,180,共3页
水闸的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基于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为主要评价指标,将层次熵确权法与可拓理论相结合,建立起基于层次熵定权的物元可拓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普通水闸的安全评价研究。... 水闸的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基于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为主要评价指标,将层次熵确权法与可拓理论相结合,建立起基于层次熵定权的物元可拓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普通水闸的安全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应用物元可拓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相关技术部门得出的鉴定结果一致,因此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在水闸工程安全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 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熵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及食用菌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贺 郭海滨 魏雅冬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产生的废弃物种类有很多,并且往往数量巨大。如果无法有效的对农作物秸秆、食用菌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那么就无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不仅如此,农业废弃物长期搁置在田间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产生的废弃物种类有很多,并且往往数量巨大。如果无法有效的对农作物秸秆、食用菌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那么就无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不仅如此,农业废弃物长期搁置在田间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国外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化市耕地资源安全对策研究
13
作者 江涌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68-70,78,共4页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绥化市耕地资源安全现状,找出了导致绥化市耕地资源不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的对策:加强对耕地资源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将确保耕地资源安全列入绥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严格控制对...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绥化市耕地资源安全现状,找出了导致绥化市耕地资源不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的对策:加强对耕地资源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将确保耕地资源安全列入绥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严格控制对耕地资源安全影响较大的关键因子,特别是要加强耕地资源保障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安全 对策 绥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下生物炭与有机肥添加对黑土区稻田净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里 张忠学 +4 位作者 齐智娟 韩羽 张作合 李铁成 杜思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390,441,共10页
为探寻节水灌溉条件下施入生物炭与有机肥对黑土区稻田净碳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在每种灌溉模式下设置生物炭还田(B)和有机肥还田(O)2种物料还田形式,以及无物料还田(N... 为探寻节水灌溉条件下施入生物炭与有机肥对黑土区稻田净碳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在每种灌溉模式下设置生物炭还田(B)和有机肥还田(O)2种物料还田形式,以及无物料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6个处理。分析了两种灌溉模式下施入生物炭与有机肥对稻田土壤CH_(4)、CO_(2)、N_(2)O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结合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计算各处理的净温室气体排放量(NGHGE)。结果表明:在施入相同物料下,控制灌溉处理CH_(4)排放总量较常规灌溉减少71.06%~85.39%;CO_(2)、N_(2)O排放总量较常规灌溉分别增加41.89%~47.97%、27.56%~38.26%。与对照处理相比,生物炭施入使稻田N_(2)O、CH_(4)排放总量分别降低14.31%~23.90%、15.10%~23.83%,CO_(2)排放总量增加23.03%~26.63%;有机肥施入使稻田N_(2)O、CH_(4)、CO_(2)排放总量分别增加8.22%~12.09%、18.36%~19.22%、51.48%~53.48%。生物炭与有机肥施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水稻产量,且控制灌溉下增幅效果更加明显。控制灌溉处理NGHGE均显著小于常规灌溉(P<0.05),且在控制灌溉下,与对照处理相比,施入生物炭与有机肥处理NGHGE分别减少44.01%、6.38%。综合来看,控制灌溉下施入生物炭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并有效减少了黑土区稻田净碳排放。该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稻田制定节水、增产、固碳减排的水碳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东北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稻田 节水灌溉 生物炭 有机肥 有机碳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里 张忠学 +4 位作者 齐智娟 韩羽 徐丹 张作合 周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89,共10页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_(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_(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_(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_(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N_(2)O排放 黑土区稻田 灌溉模式 秸秆还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季温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对不同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羽彤 张利敏 +1 位作者 王思琪 周利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4-2255,共12页
根系与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变化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冻融季不同有机碳输入方式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土壤真菌群落是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有助于维持生态... 根系与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变化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冻融季不同有机碳输入方式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土壤真菌群落是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时间尺度的稳定性。为了探索冻融季温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对控制根系和凋落物有机碳输入方式的响应特征,通过在帽儿山生态站设置4种碳源输入控制处理植物残体添加去除(DIRT):去除凋落物仅根系输入处理、去除根系仅凋落物输入处理、无碳源输入处理和同时进行根系与凋落物输入处理,采用IT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功能预测平台,来分析控制根系和凋落物有机碳输入方式对温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有机碳输入方式改变了土壤真菌类群的多度:与自然生长状态下有机碳输入方式相比,根系有机碳输入比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对土壤真菌类群多度影响更明显,去除根系碳源输入处理使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含量升高19.52%,担子菌门含量下降16.77%。(2)有机碳输入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类群产生影响:与自然生长状态下有机碳输入方式相比,去除根系碳源输入处理使群落内腐生营养型真菌、病原营养型真菌数量占比增加9.79%、1.22%;去除凋落物碳源输入处理下群落内腐生营养型、病原营养型真菌数量占比下降7.58%、0.85%。(3)有机碳输入方式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土壤理化环境因子有关,微生物氮的含量是主导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出现显著差异的关键因子。以上结果表明有机碳输入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此外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不同季节间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添加去除 FUNGuild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alpha多样性 冻融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筛选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艳芳 张腾霄 +3 位作者 王斌 张立伟 魏雅冬 李贺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一株野生黄金针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试管内进行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对栽培的黄金针菇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试管内以秸秆为栽培基质栽培黄金针菇可以顺利出... 以一株野生黄金针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试管内进行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对栽培的黄金针菇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试管内以秸秆为栽培基质栽培黄金针菇可以顺利出菇,继而进行的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用于适宜秸秆栽培的菌株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株筛选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光合特性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作合 周利军 +2 位作者 李浩宇 孔凡丹 吕项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6-395,438,共11页
为阐明节水灌溉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B0N1(不施用生物炭+常规施氮水平)作为对照,设置B1N2(减氮10%+12.5 t/hm^(2)生物炭)、B2N2(减氮10%+25 t/hm^... 为阐明节水灌溉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B0N1(不施用生物炭+常规施氮水平)作为对照,设置B1N2(减氮10%+12.5 t/hm^(2)生物炭)、B2N2(减氮10%+25 t/hm^(2)生物炭)、B1N3(减氮20%+12.5 t/hm^(2)生物炭)、B2N3(减氮20%+25 t/hm^(2)生物炭)、B1N4(减氮30%+12.5 t/hm^(2)生物炭)、B2N4(减氮30%+25 t/hm^(2)生物炭)等处理,观测水稻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和耗水过程,并建立光合特性参数与水分利用效率(WUE)、氮肥吸收利用率(NUE)、干物质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节水灌溉下适量减氮配施生物炭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减小气孔限制值(L_(s));而过量减施氮肥或施加生物炭均会增加L_(s),减小LAI、SPAD、P_n、G_(s)和T_(r);与B0N1处理相比,B1N2处理植株干物质总积累量提高14.79%,而B2N4处理降低16.02%;B1N2处理水稻NUE、产量、WUE显著高于B0N1处理(P<0.05),分别提高12.92%、9.95%、12.58%,B2N4处理水稻NUE、产量、WUE显著低于B0N1处理(P<0.05),分别降低22.87%、18.20%、5.66%;WUE与光合特性参数(除LAI-分蘖期、SPAD、T_(r)-灌浆期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L_(s)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UE、干物质量、产量与光合特性参数(除LAI-分蘖期、SPAD-分蘖期、T_(r)-灌浆期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L_(s)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B1N2处理最优,即节水灌溉下减施10%氮肥配施12.5 t/hm^(2)生物炭有利于提高水氮利用率和产量,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减氮配施生物炭模式在寒地黑土稻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节水灌溉 减氮 生物炭 光合特性 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孔凡丹 周利军 +3 位作者 郑美玉 张作合 杨则已 吴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了探究秸秆覆盖量对黑土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无秸秆覆盖(CK)、0.5 kg/m2秸秆还田覆盖(T1)、1.0 kg/m^(2)秸秆还田覆盖(T2)、1.5 kg/m^(2)秸秆还田覆盖(T3)4种处理,测定大豆生育期内... 为了探究秸秆覆盖量对黑土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无秸秆覆盖(CK)、0.5 kg/m2秸秆还田覆盖(T1)、1.0 kg/m^(2)秸秆还田覆盖(T2)、1.5 kg/m^(2)秸秆还田覆盖(T3)4种处理,测定大豆生育期内耕作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大豆产量,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内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2处理细菌总数量最大,分别较T1、T3、CK处理提高33.08%、9.30%、65.38%;真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T2处理真菌总数量最大;放线菌数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脲酶活性表现为T1>T2>T3>CK,且秸秆覆盖处理分别较CK处理提高32.64%、29.42%、18.23%;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T2>T3>T1>CK,不同处理酶活性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秸秆覆盖处理大豆产量显著高于CK,秸秆覆盖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并未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与脲酶活性、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脲酶活性、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1.0 kg/m2秸秆覆盖是黑土区最优秸秆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秸秆覆盖 黑土区 微生物量 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东北寒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淀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明 冯鹏羽 +2 位作者 郭海滨 魏雅冬 贾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9,共9页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基施(F1)和常规分施(F2)。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寒区玉米施氮策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寒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淀粉合成。与不施氮肥或较低氮水平处理相比,在较高的氮水平处理(N2、N3)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灌浆阶段的有效氮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GBSS、S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更高,但F1处理与F2处理差异较小,整体而言,N3F2处理与N2F1处理相当,且均具有较大值。N3F2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积累量、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以及产量较高,然而其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氮素利用参数较低,以N2F1处理优于N3F2处理,且N2F1处理与N3F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2F1处理相比,其他施氮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2年平均下降4.67%~28.35%、8.22%~37.18%,氮转运效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氮肥利用率2年平均分别下降1.89%~11.56%、0.92%~11.05%及0.59%~14.56%。综上,采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与玉米生产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一次性基施的氮肥运筹策略,可保证灌浆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及收获产量,且可有效提高氮转运及利用效率,是东北寒区春玉米生产的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春玉米 淀粉合成酶活性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