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一世纪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1
作者 谭晓风 胡芳名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分析预测了 2 0 0 1~ 2 0 30年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 .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种苗良种化、无性化、栽培密植矮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基地化、产品多元化、加工利用深度化是经济林生产的发展方向 ;经济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 分析预测了 2 0 0 1~ 2 0 30年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 .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种苗良种化、无性化、栽培密植矮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基地化、产品多元化、加工利用深度化是经济林生产的发展方向 ;经济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分子遗传学、优质高产品种定向选育、林地地力维持经营技术、绿色食品开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野生经济林产品开发和经济林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是未来几十年经济林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生产 科研 发展趋势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营养学在经济林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军 谭晓风 袁德义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在农林生产中运用广泛。文中结合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概况及趋势,简要介绍其在经济林品种选育、营养诊断与施肥、树体调控及...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在农林生产中运用广泛。文中结合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概况及趋势,简要介绍其在经济林品种选育、营养诊断与施肥、树体调控及抗逆研究中的运用,并对今后经济林营养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植物营养学 应用前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避雨栽培对“金丝4号”枣裂果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志强 袁德义 +1 位作者 陈文涛 陈莹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39,共5页
为研究南方避雨栽培对"金丝4号"枣裂果与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以3年生"金丝4号"枣为试材,比较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两种栽培方式下果实裂果与营养品质的差异,并对两种方式下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 为研究南方避雨栽培对"金丝4号"枣裂果与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以3年生"金丝4号"枣为试材,比较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两种栽培方式下果实裂果与营养品质的差异,并对两种方式下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裂果率为5.9%,露地栽培裂果率为63.5%,前者较后者降低57.6%;(2)避雨栽培每100 g果实含Vc量302.8 mg,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为0.34%,17.86%,26.5%,2.32%,8.10%;露地栽培每100 g果实含Vc量262.5 mg,各相应指标依次为0.32%,21.5%,27.5%,1.71%,5.56%;(3)避雨栽培果实中Ca、Fe、K、Zn、N、P的含量分别为1.548,0.206,7.136,0.035 7,1.366,4.733 mg;露地栽培果实各相应指标依次为1.231,0.223,7.29,0.059 7,1.935,5.196 mg/g;(4)通过果实综合评价可知,避雨栽培果实品质较露地栽培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露地栽培 营养品质 裂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符泽华 段伟华 +1 位作者 渠心静 黄丽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7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不同品种接穗嫁接后成活率达80%以上,其中以油茶良种‘华鑫’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1%);新稍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华金’>‘华硕’>‘湘林XLC15’>‘华鑫’,新稍粗度大小依次为:‘华硕’>‘华金’>‘湘林XLC15’>‘华鑫’;4个接穗品种中‘华硕’的单果质量最大,其质量分别是‘华金’、‘华鑫’、‘湘林XLC15’的1.15、1.04和1.84倍;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华鑫’为5.94 kg。其次是‘华硕’为5.87 kg;出籽率最高的是‘华鑫’,含油率最高的是‘华金’;单株产量与果径、果高、干出籽率以及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果形、出籽率、单果重是判定油茶产量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采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高接换冠后,显著提高了油茶产量和果实品质,可促进油茶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换冠 产量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乃富 袁军 +1 位作者 高超 黄丽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了探寻油茶林地土壤改良模式,研究了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具有冬春季增温而夏季降温的作用,春季可增温1℃以上,夏季不仅能使土壤温度降低12.5℃,还大大降低了高温出现的频率;林地生草有利于... 为了探寻油茶林地土壤改良模式,研究了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具有冬春季增温而夏季降温的作用,春季可增温1℃以上,夏季不仅能使土壤温度降低12.5℃,还大大降低了高温出现的频率;林地生草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尤其是南方干旱少雨的7、8月份,可使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5.90%、7.14%与2.78%;生草栽培不仅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草栽培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种源山苍子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谷战英 陈昊 +3 位作者 谭晓风 付智翔 李文涛 王大顶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其精油中柠檬醛含量间的差异性。测定结果表明:10个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其株高、冠幅和枝下高分别为3.51~5.30 m、3.90~7.15 m和0.26~0.60 m;其花期均为盛花期;每个标准枝的花朵数量间的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381~1 591朵;而其坐果率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均值为49.69%;其单果鲜质量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其均值为0.127 g;其鲜果含油率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达到3.67%),而永州双牌、郴州桂东和永州冷水滩的(分别为3.57%、3.46%和3.35%)次之;其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表现有差异较为明显的3个等级,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72.26%),郴州汝城、怀化麻阳和怀化中方的均较低(分别为65.21%、63.78%和63.56%),其余分布区的均居中等水平(68.28%~69.2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其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种质资源 形态 经济性状 不同海拔分布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齐瑞 谭晓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重要模式,研究其系统内生理生态机制是完善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及公布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生草栽培的果树生理效应、土壤效应、环境效应及生物效应.
关键词 果园生草 生理效应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 被引量:26
8
作者 谭晓风 胡芳名 张启发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0,共8页
以15个银杏主要栽培品种的种子胚乳为材料,利用筛选出来的12种具多态型的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并确定了这些品种的RAPD标记基因型.以标记基因型为依据,可以利用单倍体... 以15个银杏主要栽培品种的种子胚乳为材料,利用筛选出来的12种具多态型的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并确定了这些品种的RAPD标记基因型.以标记基因型为依据,可以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和二倍体叶片组织在DNA水平上对这些品种进行有效的鉴别.依据各个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聚类的结果与传统的三大类分类法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品种 分子鉴别 分子分类 栽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北地区”仁用杏栽培区主要气候因子区划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慧 乌云塔娜 陈冬扬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仁用杏是我国“三北地区”(即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但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若遇倒春寒则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及产业的发展。为了给仁用杏栽培区的科学布局及种植企业和农民合理选择造林地提供理论依据,... 仁用杏是我国“三北地区”(即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但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若遇倒春寒则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及产业的发展。为了给仁用杏栽培区的科学布局及种植企业和农民合理选择造林地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国家气象局“三北地区”447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观测的气象数据和仁用杏主产区的杏仁单产量为依据,从24个气象因子中筛选出了影响仁用杏单产量的8个主要气候因子作为“三北地区”仁用杏适宜栽培区区划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三北地区”仁用杏生长的气候适宜区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仁用杏最适宜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其次为辽宁省、吉林省、陕西省;次适宜区主要为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需要加强人工灌溉才能满足仁用杏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不适宜区主要为黑龙江北部漠河、呼中、新林、塔河、呼玛、加格达奇等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左右,由于气温过低或霜冻的频繁发生导致仁用杏无法正常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栽培适宜区划分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 “三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艳玲 谭晓风 曾晓峰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称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其位点丰富,遗传稳定性高,在遗传图谱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关联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使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称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其位点丰富,遗传稳定性高,在遗传图谱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关联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用于植物SNP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当前SNP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检测 林木育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德 谭晓风 胡芳名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7,共10页
AFLP是以PCR扩增为基础的,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简称。它是RFLP和PCR相结合的一种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片断的选择性扩增。AFLP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模板DNA制备、酶切片段的扩增和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3个步聚... AFLP是以PCR扩增为基础的,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简称。它是RFLP和PCR相结合的一种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片断的选择性扩增。AFLP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模板DNA制备、酶切片段的扩增和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3个步聚。AFLP是一种新颖和强大的DNA指纹技术,结合了RFLP和RAPD的优点,具有高效、快捷、稳定、可靠的特点。本文将AFLP和RFLP、RAPD、SSR等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可产生丰富而稳定的遗传标记,因而在林木分类、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育种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林木遗传育种 PFLP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傅聿青 李江 +4 位作者 李建安 孙颖 雷小林 贺义昌 王金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8,共7页
油茶林地夏季高温干旱,土壤板结,生草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为了探讨生草对油茶林地土壤特征的影响情况,选择人工种植的百喜草和自然生长的马唐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草种生草区生草根际和油茶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有机质... 油茶林地夏季高温干旱,土壤板结,生草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为了探讨生草对油茶林地土壤特征的影响情况,选择人工种植的百喜草和自然生长的马唐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草种生草区生草根际和油茶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p H值的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生草区根际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高于非根际土壤;(2)土壤养分含量,根际区土壤有机质、有效P、有效K、有效N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区(P<0.05),根际区全N、全P、全K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区,但其含量差异不显著,p H值的变化也不明显;(3)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P含量与脲酶、蔗糖酶活性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K含量与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P含量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细菌、真菌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与细菌和放线菌间均呈正相关,蔗糖酶与细菌间呈正相关;(4)生草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均有较大的积累和转化作用,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根际区>非根际区;从土壤肥力的综合水平来看,百喜草>马唐草>对照,百喜草可以作为油茶林地生草草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草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南方鲜食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承想 袁德义 +2 位作者 韩志强 张琳 陈文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探寻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以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在鲜食枣园分区分别进行生草栽培试验,通过与清耕区的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三叶生草栽培条件下枣园0~15、15... 为探寻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以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在鲜食枣园分区分别进行生草栽培试验,通过与清耕区的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三叶生草栽培条件下枣园0~15、15~30、30~45 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出37.5%、22.4%、15.6%;夏季白三叶生草栽培区地表和20 cm土层的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8和6.4℃,降温保墒效果优于其它处理。②与对照相比,白三叶生草栽培区的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大幅增加,各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③生草区0~15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都比对照高,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含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各处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鲜食枣园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16个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谭晓风 冯晓黎 +1 位作者 胡芳名 杨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以16个银杏栽培品种的单倍体胚乳DNA为材料,用筛选出了高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或二倍体叶片等材料实现对银杏无性系品种的有效分子鉴别,为银杏的良种鉴别、保护和登录提供了科... 以16个银杏栽培品种的单倍体胚乳DNA为材料,用筛选出了高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或二倍体叶片等材料实现对银杏无性系品种的有效分子鉴别,为银杏的良种鉴别、保护和登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品种 RAPD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恩婷 曾庆扬 +6 位作者 谷战英 卢雨析 李扬 冯楠可 熊荟璇 张春来 曾乐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1,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情况,为筛选出较好的山苍子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以同一家系的6年生山苍子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6个间作处理,分...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情况,为筛选出较好的山苍子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以同一家系的6年生山苍子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6个间作处理,分别为清耕、山苍子间作白车轴草、山苍子间作红车轴草、山苍子间作高羊茅、山苍子间作百日草、山苍子间作万寿菊,并对不同间作模式下山苍子的光合参数、栽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间作高羊茅和间作百日草均能缓解山苍子的“午休”现象,均能促进山苍子的生长发育,这两种间作处理的山苍子其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5.18与4.89μmol∙m^(-2)∙s^(-1);间作白车轴草和间作高羊茅的山苍子其气孔限制值均在16:00时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64%与77%,且其叶片的平均光能利用率分别达到0.57%与0.61%;间作万寿菊和间作高羊茅均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山苍子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栽培土壤的水分含量,其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较清耕处理山苍子的平均值分别高出26%与32%,因其用于光合作用的有效水分较多,故其抗旱能力均强于其他处理的;间作万寿菊的山苍子其栽培土壤的水分含量最高,且与清耕处理的相比,其水分含量高出16.15%;间作万寿菊和间作高羊茅均可有效增强山苍子适应强光的能力而降低叶温。间作百日草、间作万寿菊和间作高羊茅均可显著地提高其栽培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间作白车轴草的土壤全钾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清耕处理的,间作红车轴草可以显著地提高其栽培土壤中有机质和铵态氮的含量,间作红车轴草和间作高羊毛均可有效提高其栽培土壤中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结论】间作红车轴草和间作高羊茅均可有效增强山苍子适应强光环境的能力,均有利于山苍子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山苍子的生长发育,提高其经济效益;间作高羊茅和间作万寿菊均能增强山苍子的抗旱能力;间作万寿菊、间作百日草、间作高羊茅和间作红车轴草均可较为显著地提高山苍子栽培土壤的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日变化 光合-光响应曲线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30个薄壳山核桃新品种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文君 李俊 +3 位作者 刘祥 曾淑珍 邹锋 袁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目的】以引种到湖南的30个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新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宜在湖南省发展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湖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基础。【方法】选择树龄为9-10年的薄壳山核桃,测定其产量、种子横径、种... 【目的】以引种到湖南的30个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新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宜在湖南省发展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湖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基础。【方法】选择树龄为9-10年的薄壳山核桃,测定其产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果形指数、种壳厚度、种子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出油率等8个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品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单株产量、种子形态、种仁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测产表明,其单株产量在6-25 kg/株,单株产量达20 kg/株的品种有‘Wichita’‘Choctaw’‘Pawnee’‘Western’。薄壳山核桃品种中百粒质量最大的是‘Imperial’,与百粒质量最小的品种相差562.65 g。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种壳厚度在0.70-1.29 mm,平均值为1.02 mm,都容易取仁。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种子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发现‘Tejas’和‘Mahan’的种子纵径和横径最大,‘Apache’‘Elliot’‘Native’‘Brake’的种子纵径和横径都普遍小于其他品种。‘Sioux’‘Demas’‘Shawnee’‘Grapark’‘Mahan’的果形为狭长形,‘Elliot’为近圆形,其余品种都为椭圆形。薄壳山核桃种子出仁率在41.41%-65.15%,出仁率最高的品种为‘Pawnee’。‘Kanza’‘Shawnee’‘Chichasaw’‘黄山1号’的出仁率较低。30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在54.36%-67.38%,其中‘Wichita’‘Imperial’‘Pawnee’‘金华’种仁含油率超过65%。测定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油脂脂肪酸组成,发现薄壳山核桃油脂脂肪酸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薄壳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16%-90.2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的比重最大,相对含量在60.09%-76.42%。对不同品种的14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综合评分最高的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结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既适合做坚果食用,又适合提取油脂,早实性好,适合在湖南进行推广应用。‘Apache’‘Elliot’‘Native’虽然目前产量较低,但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可以继续观测产量、花粉量和抗病性等相关指标,以备作为授粉品种、砧木或者研究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经济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7
作者 冯楠可 谷战英 +6 位作者 龚佳亮 熊荟璇 李扬 邓黎明 卢雨析 罗彪 缪嘉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分析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响应。【结果】与不施肥的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山苍子幼苗生长,增大了其生物量,以酰胺态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仅酰胺态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不同形态氮肥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所有氮肥处理均提高了净光合速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气孔导度,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显著降低了蒸腾速率且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铵态氮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各处理中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氮含量,硝铵态氮、酰胺态氮处理降低了叶片磷含量,除氨基酸态氮处理外其余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钾含量。【结论】不同形态氮肥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按照肥效由优到劣排序依次为酰胺态氮、硝铵态氮、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硝态氮、对照,酰胺态氮更有利于促进山苍子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氮肥 山苍子 生长量 光合特性 叶片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种子EST文库构建及主要表达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59
18
作者 谭晓风 胡芳名 +3 位作者 谢禄山 石明旺 张党权 乌云塔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研究油茶种子在油脂转化高峰期的基因表达并分离克隆与油脂合成等有关的重要基因,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和湘林4号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随机挑取2327个克隆进行3′端测序构建EST文库。将数据完整并无X、N的1979条cDNA序列... 为研究油茶种子在油脂转化高峰期的基因表达并分离克隆与油脂合成等有关的重要基因,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和湘林4号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随机挑取2327个克隆进行3′端测序构建EST文库。将数据完整并无X、N的1979条cDNA序列与NCBI核酸数据库的非冗余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认763条cDNA序列与核酸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DNA序列具有很高或较高的同源性,可确认266种基因;有1216个克隆序列为未知功能的基因序列。各类基因表现出不同的表达丰度,其中贮藏蛋白基因、与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基因、抗逆相关基因、种子成熟和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等为高丰度表达,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等为中丰度表达,另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在种子中表达。各类基因表达的数量和趋势与种子接近发育成熟阶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CDNA EST 文库 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FAD2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谭晓风 陈鸿鹏 +6 位作者 张党权 曾艳玲 李魏 蒋瑶 谢禄山 胡孝义 胡芳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5,共6页
FAD2基因控制油酸转化为亚油酸,是油茶油脂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基因。在构建的油茶EST文库基础上,采用5′RACE和交错延伸PCR技术获得了油茶FAD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该基因序列长1682bp,开放阅读框为1149bp,编码382个氨基酸,并且具有FAD2... FAD2基因控制油酸转化为亚油酸,是油茶油脂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基因。在构建的油茶EST文库基础上,采用5′RACE和交错延伸PCR技术获得了油茶FAD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该基因序列长1682bp,开放阅读框为1149bp,编码382个氨基酸,并且具有FAD2特有的保守序列和相关特征。经过比对分析,发现油茶的FAD2基因与其他植物的FAD2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EST文库 FAD2基因 RACE 交错延伸PCR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翅荚木的抗寒性 被引量:39
20
作者 何小勇 柳新红 +4 位作者 袁德义 谭晓风 赵思东 张琳 魏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木种源抗寒性最强,苗期在湖南株洲无冻害,在浙江丽水冻害率为4·83%,极显著低于其他种源;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为-5·34℃,过冷点温度为-15·04℃,均低于广东翁源和广西忻城种源。不同种源翅荚木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与种源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CTR值越大、SR值越小,种源的抗寒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种源 抗寒性 叶片组织结构 半致死温度 过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