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袁军 韩志强 +2 位作者 贺舍予 黄丽媛 周乃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0-1384,共5页
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 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71
2
作者 袁军 石斌 谭晓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171,共5页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游憩及林下综合利用等经济林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并对今后林下经济如何同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林下种植 林下养殖 经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种源山苍子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谷战英 陈昊 +3 位作者 谭晓风 付智翔 李文涛 王大顶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其精油中柠檬醛含量间的差异性。测定结果表明:10个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其株高、冠幅和枝下高分别为3.51~5.30 m、3.90~7.15 m和0.26~0.60 m;其花期均为盛花期;每个标准枝的花朵数量间的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381~1 591朵;而其坐果率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均值为49.69%;其单果鲜质量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其均值为0.127 g;其鲜果含油率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达到3.67%),而永州双牌、郴州桂东和永州冷水滩的(分别为3.57%、3.46%和3.35%)次之;其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表现有差异较为明显的3个等级,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72.26%),郴州汝城、怀化麻阳和怀化中方的均较低(分别为65.21%、63.78%和63.56%),其余分布区的均居中等水平(68.28%~69.2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其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种质资源 形态 经济性状 不同海拔分布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30个薄壳山核桃新品种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文君 李俊 +3 位作者 刘祥 曾淑珍 邹锋 袁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目的】以引种到湖南的30个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新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宜在湖南省发展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湖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基础。【方法】选择树龄为9-10年的薄壳山核桃,测定其产量、种子横径、种... 【目的】以引种到湖南的30个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新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宜在湖南省发展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湖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基础。【方法】选择树龄为9-10年的薄壳山核桃,测定其产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果形指数、种壳厚度、种子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出油率等8个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品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单株产量、种子形态、种仁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测产表明,其单株产量在6-25 kg/株,单株产量达20 kg/株的品种有‘Wichita’‘Choctaw’‘Pawnee’‘Western’。薄壳山核桃品种中百粒质量最大的是‘Imperial’,与百粒质量最小的品种相差562.65 g。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种壳厚度在0.70-1.29 mm,平均值为1.02 mm,都容易取仁。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种子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发现‘Tejas’和‘Mahan’的种子纵径和横径最大,‘Apache’‘Elliot’‘Native’‘Brake’的种子纵径和横径都普遍小于其他品种。‘Sioux’‘Demas’‘Shawnee’‘Grapark’‘Mahan’的果形为狭长形,‘Elliot’为近圆形,其余品种都为椭圆形。薄壳山核桃种子出仁率在41.41%-65.15%,出仁率最高的品种为‘Pawnee’。‘Kanza’‘Shawnee’‘Chichasaw’‘黄山1号’的出仁率较低。30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在54.36%-67.38%,其中‘Wichita’‘Imperial’‘Pawnee’‘金华’种仁含油率超过65%。测定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油脂脂肪酸组成,发现薄壳山核桃油脂脂肪酸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薄壳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16%-90.2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的比重最大,相对含量在60.09%-76.42%。对不同品种的14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综合评分最高的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结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既适合做坚果食用,又适合提取油脂,早实性好,适合在湖南进行推广应用。‘Apache’‘Elliot’‘Native’虽然目前产量较低,但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可以继续观测产量、花粉量和抗病性等相关指标,以备作为授粉品种、砧木或者研究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经济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在经济林木水分管理上的应用
5
作者 吴梅 陈铭 +1 位作者 渠心静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与常见的灌溉系统(喷灌系统、喷雾系统、地表滴灌系统及地下滴灌系统)结合不仅能节省能源和人力成本、节约水资源、控制非点源污染,而且具有精确控制浇灌、零渗漏、零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林木水分的研究和应用中...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与常见的灌溉系统(喷灌系统、喷雾系统、地表滴灌系统及地下滴灌系统)结合不仅能节省能源和人力成本、节约水资源、控制非点源污染,而且具有精确控制浇灌、零渗漏、零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林木水分的研究和应用中。概述了经济林木干旱研究现状及相关的抗旱品种筛选方法和干旱胁迫生理研究,并以Em-5型水分传感器和Em-50/G型数据采集器为例详细介绍了传感器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自动传感监测系统在林木水分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从合理灌溉、精准林业和智慧林业3个方面探讨了其在经济林木应用中需注意的重点,并提出了其今后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 林木 干旱 水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2
6
作者 李河 李杨 +2 位作者 蒋仕强 刘君昂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53,共11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湖南省长沙、株洲、浏阳、永州、怀化、常德、常宁等油茶主产区9个样地的典型油茶炭疽病叶,分离纯化叶片病健交界处的真菌菌株,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 【目的】研究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湖南省长沙、株洲、浏阳、永州、怀化、常德、常宁等油茶主产区9个样地的典型油茶炭疽病叶,分离纯化叶片病健交界处的真菌菌株,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特征,确定为炭疽属真菌。进一步对炭疽属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对获得病原菌的r DNA-ITS、CAL和GAPDH 3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模式炭疽属菌株序列按照3个基因一致的顺序拼接后采用PAUP和MrBaye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湖南省9个采样地共分离获得62株炭疽属菌株,致病性测试表明这62株菌均能对油茶嫩叶和果致病,但不同菌株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根据形态特征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最终明确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种类。【结论】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包含果生炭疽菌、暹罗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和哈锐炭疽菌5种炭疽属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率最高,达到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优良单株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碧芳 邹锋 +5 位作者 袁德义 袁军 肖诗鑫 高超 李泽 彭小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对海南50个不同油茶优良单株的果实和大陆油茶‘华金’(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及其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显著不同,变异系数6.73%~46.92%;用主成分抽提出5... 对海南50个不同油茶优良单株的果实和大陆油茶‘华金’(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及其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显著不同,变异系数6.73%~46.92%;用主成分抽提出5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84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优良单株前3个主成分(油品质因子、果实大小因子和出籽率因子)的分布情况;50份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分别为:TCPX-7、CMJL-6、QZWL-3、CMJL-4、QZCZ-3、QZCZ-4、CMZX-1、TCPX-3、QZWL-2和TCNK-1,而对照‘华金’排名21名.本研究找出了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评价的5个主成分,揭示了海南油茶不同优良单株的茶油品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茶 优良单株 果实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咖药用价值与引种培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义强 陈章靖 +3 位作者 王启业 赵宗凯 罗浪 钟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玛咖是原产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海拔3 500 m以上)的珍稀高山药、食两用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K、Ca、Fe、Zn)和多种维生素(VB1、VB2、VC)等营养物质,而且含有玛咖生物碱、芥子油苷与甾醇类等次生代谢... 玛咖是原产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海拔3 500 m以上)的珍稀高山药、食两用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K、Ca、Fe、Zn)和多种维生素(VB1、VB2、VC)等营养物质,而且含有玛咖生物碱、芥子油苷与甾醇类等次生代谢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玛咖具有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压力、抗疲劳和抗癌等作用,并对风湿症、呼吸疾病、抑郁症、贫血症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10年来,在我国云南、新疆、吉林和湖南等省(区)引种玛咖已获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栽培玛咖已成为高海拔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文中对玛咖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种栽培和组织培养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进一步科学发展玛咖生产及合理开发利用玛咖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药用价值 引种栽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山苍子6个天然居群果皮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谷战英 杨玲 +2 位作者 陈昊 冉美惠 杨若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开展湖南省不同山苍子种质资源果皮精油成分分析与评价,对于筛选与培育优良精油用山苍子优良单株与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对湖南省6个山苍子天然居群果皮精油进行提取,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精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对主... 开展湖南省不同山苍子种质资源果皮精油成分分析与评价,对于筛选与培育优良精油用山苍子优良单株与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对湖南省6个山苍子天然居群果皮精油进行提取,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精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果皮含油率存在差异,株洲白马乡含油率最高(3.35%),且变异系数最小(4.78%);6个居群的山苍子果实精油GC-MS成分各鉴定出27种、20种、21种、19种、19种、23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73%、99.81%、99.80%、99.82%、99.81%、99.73%;所有居群共有成分为9种,各居群分别鉴定出各自独有成分;D-柠檬烯含量为不同山苍子居群果皮精油含量分类的依据,在衡阳市衡阳县、衡阳常宁市、郴州桂东县、岳阳平江县、株洲白马乡这5个居群间进行山苍子D-柠檬烯型优良单株或品种选育的潜力较大。因此,在精油用山苍子选育及种质资源评价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生态型遗传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天然居群 湖南省 果皮精油成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李建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6,56,共6页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抗寒性 生理机理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桉树林地土壤酸化特征及控酸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琴 韦向向 +5 位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宋贤冲 曹继钊 吴立潮 唐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测定酸碱度、交换性酸含量、酸缓冲容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游离酸和潜在酸分布特征,并以3种有机控酸剂(腐植酸盐类、黄腐酸盐类和氨基寡糖类)和2种无机缓冲剂(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为备选材料,两两搭配构建有机无机控酸体系,筛选出缓冲能力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开展控酸效果对比试验,探讨上述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p H值范围为4.50~4.85,交换性Al^(3+)含量为2.60~4.30 cmol/kg,平均土壤酸缓冲容量为38.90 mmol/kg。缓冲性能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分别为5∶1的氨基寡糖类+磷酸氢二钾、10∶1的黄腐酸盐类+磷酸二氢钾和10∶1的腐植酸盐类+磷酸二氢钾,上述3种降酸体系施用30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p H值分别提升1.17、0.98和0.73,增幅分别达25.36%、21.24%和15.82%;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减少了2.7、0.8、2.2 cmol/kg,下降幅度达74.07%、24.07%和62.04%。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土壤对外源酸稍敏感,稍易受酸害。交换性Al^(3+)是主体致酸因子,其含量高于作物铝胁迫临界点。综合考虑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氨基寡糖类与磷酸氢二钾配施对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效果最佳,后续田间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人工林 土壤酸化 有机物料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岑软油茶春梢期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含馨 吴立潮 +7 位作者 韦春凤 梁树绿 岑守思 欧兴旺 韦长江 卢胜 陈永桀 肖崇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97-202,共6页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茶油可被制作成高档植物油,被称为“液体软黄金”。然而,油茶目前面临着产量低的发展困境。相关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油茶树体的营养平衡状态有关。为提高油茶产量,探讨了广西桂中地区不同产量油茶林叶片矿...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茶油可被制作成高档植物油,被称为“液体软黄金”。然而,油茶目前面临着产量低的发展困境。相关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油茶树体的营养平衡状态有关。为提高油茶产量,探讨了广西桂中地区不同产量油茶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范围及需肥次序。在广西桂中5个县镇区,以春梢期岑软3号油茶成林叶片为对象,运用DOP等方法对油茶叶片的11种养分(N、P、K、Ca、Mg、Mn、B、Fe、Cu、Zn、Na)进行了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油茶叶片Zn元素与Cu元素适宜值范围相较前人研究偏高。油茶叶片产量可能与微量元素B、Na、Cu有关,其可能是限制高、中、低产林油茶叶片的关键性因子。此外,低产林油茶叶片的产量低一定程度上可能与B含量过量有关。高产组的油茶叶片养分平衡状况优于中低产组,高产组需肥比较为:B>Ca>Mn>Fe>Zn>Na,中产组需肥比较为:Na>B>Mn>Fe>K>P>Mg,低产组施肥比较为:Cu>K>Mg>N>Zn>P。对于不同产量水平的油茶林应当因地制宜施肥,对于油茶林缺乏的元素如B、Na、Cu等应考虑多施肥,而对油茶体内过量的元素,则考虑减少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春梢期 DOP(适宜值偏差百分数法) 营养诊断 岑软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功能分析
13
作者 郭树峰 郭源 +2 位作者 陈妍 李河 张盛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2,共8页
[目的]揭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新型防控药剂的开发提供候选靶标位点。[方法]通过Overlap PCR构建CfATG4基因敲除片段,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 [目的]揭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新型防控药剂的开发提供候选靶标位点。[方法]通过Overlap PCR构建CfATG4基因敲除片段,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株;测定野生型、突变体、回补菌株对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饥饿诱导前后自噬小体数量评价自噬发生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验证显微观察结果;测定野生型、突变体、回补菌株的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致病力、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以及对外界胁迫敏感性。[结果]1)果生刺盘孢CfATG4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atg4对雷帕霉素更敏感,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ΔCfatg4突变体饥饿诱导前后均不能降解自噬标记蛋白GFP-CfAtg8,自噬作用丧失。2)通过生物学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ΔCfatg4在不同营养条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减缓,气生菌丝减少;ΔCfatg4突变体产孢量显著减少,在油茶叶片上致病性丧失,且无法穿透玻璃纸。3)突变体ΔCfatg4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4)突变体ΔCfatg4对盐胁迫(NaCl、KCl)更耐受,对细胞壁完整性胁迫剂SDS更敏感,对CR更耐受;突变体ΔCfatg4在氧化环境(H_(2)O_(2))下更敏感,在还原环境(DTT)下更耐受。[结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介导的自噬参与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生长发育、产孢、附着胞形成、外界胁迫应答和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生刺盘孢 半胱氨酸蛋白酶Atg4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幼苗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7
14
作者 李泽 谭晓风 +4 位作者 卢锟 张琳 龙洪旭 吕佳斌 林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5-1524,共10页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使两种油桐的叶绿素SPAD值、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气孔限制值(L_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显著下降(P<0.05),且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迅速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0.05);中度干旱胁迫下油桐幼苗P_n的降低是由气孔因素及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三年桐的光合机构活性及光合效率高于千年桐,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千年桐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桐 千年桐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光饱和点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外追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泽 谭晓风 +4 位作者 卢锟 张琳 袁军 龙洪旭 石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49,共6页
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为油桐苗期施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取一年生‘葡萄桐’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盆栽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叶片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后的光合生... 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为油桐苗期施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取一年生‘葡萄桐’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盆栽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叶片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后的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荧光及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油桐幼苗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P_n),平均值可达12.2μmol·m^(-2)·s^(-1);叶片喷施尿素和KH2PO4能够显著提高油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_s)、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及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初始荧光(F_o)、CO_2补偿点;根外追肥对羧化效率(CE)、叶绿素含量、株高等指标的提高略有增加,叶面喷施尿素的作用比KH_2PO_4的作用更明显;叶面喷施尿素能使油桐幼苗的叶面积增加59.70%,而KH_2PO_4对油桐幼苗地径的增加优于尿素。与对照相比,根外追肥能够提高油桐幼苗的光合能力,从而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光合作用 根外追肥 叶绿素荧光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3
16
作者 石凯 李泽 +3 位作者 张伟建 何潇 曾艳玲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2,50,共9页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L3的透光条件下,油桐幼苗苗高显著增加,但地径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总量(Chl a+b)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的遮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3)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油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且在L3的透光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胞间CO2浓度(Ci)无明显变化规律,在L2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在L3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在L4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损伤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鉴定及抗药性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河 李司政 +3 位作者 王悦辰 刘君昂 徐建平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乙霉威、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湖南、江西、海南和广东4个省份分离的95株的油茶苗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4个种,其中炭疽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数量最多(8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7.4%)。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1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对戊唑醇产生了抗性的菌株有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其中对多菌灵和戊唑醇这2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的菌株有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均有抗性的菌株有2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1%。但所有95个菌株对咪鲜胺敏感,说明目前苗圃油茶炭疽病菌尚未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29个高抗多菌灵而对乙霉威敏感菌株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2株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具有双重抗药性的菌株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结论】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但对咪鲜胺尚未检测到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种类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玲利 雷小林 +3 位作者 龚春 柯镔峰 熊利 李建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3,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白木通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旱(LS)提高了白木通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白木通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旱(LS)提高了白木通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对其它光合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使白木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而对Ru BP羧化酶活性、气孔导度(Gs)、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暗下最大荧光(Fm)影响不显著(P>0.05);重度干旱(SS)导致白木通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v/Fo)、暗下最大荧光(Fm)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显著升高(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白木通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RUBP羧化酶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江南 谭晓风 +1 位作者 张琳 曾艳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75,共8页
以油茶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库构建,并对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获得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共112条,与α-亚麻酸代谢密切相关的... 以油茶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库构建,并对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获得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共112条,与α-亚麻酸代谢密切相关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94条,包含12种调控α-亚麻酸代谢主要酶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显示,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α-亚麻酸合成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参与油茶种子α-亚麻酸的合成及形成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转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油茶种子LOX,AOS,ACOX,AOC,OPR,AACT,PLA2,HPL,DOX,MFP,FAD2,FAD3等关键基因在油茶种子油脂合成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各基因表达规律与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一致。克隆、调控这些相关基因将会为提高α-亚麻酸含量的油茶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转录组 表达谱 α-亚麻酸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天然保鲜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汉军 龚吉军 +3 位作者 王挥 杨涛 唐静 黄卫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76-382,共7页
果蔬采后具易腐性,而目前通用的化学保鲜剂均具一定毒性,故天然无毒保鲜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详述了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三种不同来源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果蔬天然保鲜剂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 果蔬采后具易腐性,而目前通用的化学保鲜剂均具一定毒性,故天然无毒保鲜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详述了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三种不同来源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果蔬天然保鲜剂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天然保鲜剂 研究 现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