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15
1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5,共10页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初期和中期,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改革...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初期和中期,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改革来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由此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属于供给领域的改革与管理;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我们更多地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需求,来实现平稳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属于需求管理。在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中,我国的总量失衡开始明显地反映出来,而在总量失衡的背后,则有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因此,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长 结构性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郭以馨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共13页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不仅经济体制...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不仅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包括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也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在不断的演进和升级。因此,充分就业的概念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市场国家有所不同,除了要通过稳健的经济增长保持低失业率之外,还需要解决不断由农业领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就业弹性和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加值及GDP所带来的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这两种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 工业化 就业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长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对话九位经济学者 被引量:30
3
作者 余斌 平新乔 +8 位作者 张占斌 白永秀 李建伟 陈彦斌 王宏淼 米本家 刘刚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0,共36页
开栏按语: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因应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改革大势,为更好地发挥《改革》作为中国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 开栏按语: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因应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改革大势,为更好地发挥《改革》作为中国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的学术引领功用,服务中央决策,本刊编辑部于2015年1月新开辟栏目“全面深化改革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改革》 编辑部 经济学者 对话 发行人 传媒 国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了回落。这种回落受多方面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它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是有利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的。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放缓,但如果与世... 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了回落。这种回落受多方面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它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是有利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的。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放缓,但如果与世界各国比较,速度并不低,仍然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只要我们保持6.73%的经济增长率,就能实现2020年的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增长目标。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这一增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度的经济增长将为地方经济的转型、调整和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这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从结构上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的关系时期,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正在代替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从最终需求结构上看,三大需求正在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是提高的。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适度地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和预调,但促进和调节经济增长主要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没有必要出台大力度的总量刺激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下行 国民经济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9期5-13,共9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技术进步对...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方式 技术进步 均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被引量:4
6
作者 蔡志洲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3,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长达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中国在较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和平崛起。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变化进行了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长达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中国在较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和平崛起。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未来增长的前景及其实现现代化与和平崛起中的一些矛盾和条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地位 和平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从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经济总量"翻两番"的长期发展目标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从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经济总量"翻两番"的长期发展目标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任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发展中的失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再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目标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这既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反映了我们在科学对待全面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这将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其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从人均水平上看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产业结构上也需要继续提升,这实际上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我们又有制度、科技、发展上的一系列优势,完全有可能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现代化 经济增长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企业“西进”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立军 张华兵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8-62,共5页
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经济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考虑到制度转换的成本,制度变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必须大于为获取利润... 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经济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考虑到制度转换的成本,制度变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必须大于为获取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东部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西进"打破了西部地区原有的制度均衡,通过影响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市场制度、企业治理机制等,使一些在现有的结构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润"变成现实利润,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企业管理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中国 组织结构 制度变迁 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 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额货币、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康 《华南金融研究》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我国自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超额货币现象反映了我国金融深化的 过程。我国的金融深化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这与传统理论揭示的金融 深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不同。超额货币还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如何建立金融深 ... 我国自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超额货币现象反映了我国金融深化的 过程。我国的金融深化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这与传统理论揭示的金融 深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不同。超额货币还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如何建立金融深 化与经济增长间良性的可持续的内在机制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融监管 超额货币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08)国际研讨会
10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经济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08年将进入关键的一年。为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周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将于2008年6月21~22日在北京红螺寺宾馆(北京市怀柔区)隆重... 中国经济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08年将进入关键的一年。为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周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将于2008年6月21~22日在北京红螺寺宾馆(北京市怀柔区)隆重召开“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08)国际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国际研讨会 经济周期 论坛 宏观经济走势 理论与实践 高速增长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1)”国际高峰论坛
11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128,共1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未除,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未除,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高峰论坛 国际 周期 世界经济复苏 大宗商品价格 “十二五” 发达经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工智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坤荣 丁露 赵倩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5,F0003,239,共11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要素利用率促进效率升级,释放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要素利用率促进效率升级,释放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加快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需要指出,人工智能在赋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存在阶段性的风险与挑战。一方面,由于存在“索洛悖论”,人工智能并未显著带动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加剧就业总量压力与就业结构矛盾,产生安全风险与治理不足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外部性。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我国需要统筹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既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而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又要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发展 生产率提升 人工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坤荣 张锐敏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103,共18页
平台经济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关注。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分析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够提高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并且... 平台经济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关注。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分析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够提高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并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通过提高就业匹配度和社会资本的途径实现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提升;文化程度能够调节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相对于灵活就业者而言,平台经济对正规就业者主观福利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对其收入并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中的青年、男性、文化程度较高、城镇户口、东部地区个体的收入和主观福利的提升效应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技能培训,提供职业转型支持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以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灵活就业者 劳动收入 主观福利 就业匹配度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新历史性转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9,共10页
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由一个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本文通过对世界上部分有代表性国家的经济增长及其背景的综合比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进行了研... 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由一个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本文通过对世界上部分有代表性国家的经济增长及其背景的综合比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并面临一系列历史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均GNI 体制创新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新特征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6,共12页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供给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供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04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中国经济过热了吗?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6 位作者 蔡志洲 施发启 吴萨 李正全 喻桂华 范幸丽 张春煜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8,共12页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存在着某些过势的现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存在着某些过势的现象,但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中国目前处于1992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巩固目前的良好势头,并继续通过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来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以实现我国世纪头20年的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强调以下观点:第一,加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过热是有区别的,在加速增长中出现的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异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过热也是有区别的,应该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措施。第二,中国确实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可能,但也存在着通货紧缩的可能。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前两次经济过热时有很大的差别,合理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结合起来,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和再就业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近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中,改善就业的任务比防止通货膨胀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2004年 中国 经济走势分析 经济过热 经济增长 资金供给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消费水平 就业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调控中的周期与反周期力量——2004年宏观经济分析夏季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宏观调控中周期和反周期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二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宏观调控中周期和反周期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二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宏观调控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形成的背景及对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由这些变化所导致的本轮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数据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2004年 中国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 政企关系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迎秋 刘霞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 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趋势性展望。城镇集体经济可望在转型转制基础上迎来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外资企业将沿着进一步增加经济技术投入、提高产出技术含量的方向继续平稳快速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经济 改革与发展 3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攀升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宇 沈坤荣 刘铭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9,共18页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推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是开放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不确定性的冲击深刻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和决策。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行业层面的...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推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是开放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不确定性的冲击深刻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和决策。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引入国内国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变量,综合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冲击下,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中国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的GVC降级效应,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强化了这一负效应。分行业看,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拖累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且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波动对制造业攀升GVC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当提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绩效,完善对外投资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积极布局自主安全可控的区域价值链,构筑促进和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缓冲地带和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对外直接投资 全球价值链 调节效应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被引量:26
20
作者 沈坤荣 程果 赵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177,178,共9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新”强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质”则强调新质量、新质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助力...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新”强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质”则强调新质量、新质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动选择,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有助于发展“三新”经济,打造新增长引擎;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于,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实现生产力跃迁。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为了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发展新型人力资本,强化高水平人才支撑;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