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厚民 郭谊 +2 位作者 傅国萍 蒋艳 丁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6-1969,共4页
目的: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来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并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的作用相比较。方法:对38例头颅MRI正常的部分性癫痫患者... 目的: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来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并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的作用相比较。方法:对38例头颅MRI正常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磁刺激,并记录双侧大脑的静息期运动皮质阈值(rest motor threshold,rMT)、运动诱发电位波幅(motor 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MEP amplitude)、皮质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CL)和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癫痫组中18例给予OXC治疗,20例给予CBZ治疗,在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给予TMS。结果:癫痫组38例治疗前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高于对侧大脑,但差异无显著(P>0.05)。奥卡西平组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在第2周末和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卡马西平组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仅在第4周末时高于治疗前(P<0.05)。癫痫组治疗前后同侧大脑MEP amplitude、CL和CMCT差别均无显著,两侧大脑半球间比较差别也无显著。结论:头颅MRI正常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可能致痫灶所在半球和对侧半球的大脑皮质兴奋性可能存在差异,OXC和CBZ均能降低运动皮质兴奋性,可能机制为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阻滞。TMS是从电生理角度研究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可靠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癫痫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傅国萍 鲁国建 董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研究组则在脑出血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研究组则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脑水肿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昏迷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肿量为(26.45±4.19)m L、GCS评分为(9.95±1.84)分,对照组脑血肿量为(18.63±3.39)m L、GCS评分为(14.27±1.78)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平均昏迷持续时间为(7.39±2.97)d,对照组平均昏迷持续时间为(13.29±3.63)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前以及出院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为(9.95±2.04)、对照组为(12.15±2.51),显著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迅速减轻脑水肿,减少昏迷时间,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盐酸纳洛酮 昏迷 脑出血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