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鲁迅研究的大框架大格局 被引量:2
1
作者 曹禧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26,共6页
鲁迅被至尊为"民族魂",也曾至贬为传统文化断裂的"罪人"。如此尖锐对立、如此强烈反差的批评落在他身上,其原因固然复杂,然而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研究大框架的长期缺席,在于鲁迅创作、翻译、学术、美术... 鲁迅被至尊为"民族魂",也曾至贬为传统文化断裂的"罪人"。如此尖锐对立、如此强烈反差的批评落在他身上,其原因固然复杂,然而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研究大框架的长期缺席,在于鲁迅创作、翻译、学术、美术、书法、艺术设计、编辑、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相对独立,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构成多元互动对话的大格局。鲁迅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学术、美术、木刻版画收藏以及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各自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创作 多元互动 文化断裂 木刻版画 民族魂 乡邦文献 尖锐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遗民文化的“相遇”
2
作者 孙海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9,共12页
鲁迅与中国遗民文化存在着深度关联。无论是绍兴时期、日本时期还是北京时期,鲁迅与遗民群体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情感认同和精神联系。但是,鲁迅又对“遗老”“遗少”为代表的清遗民展开过激烈批判。鲁迅从自觉接受遗民文化影响到起而批判... 鲁迅与中国遗民文化存在着深度关联。无论是绍兴时期、日本时期还是北京时期,鲁迅与遗民群体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情感认同和精神联系。但是,鲁迅又对“遗老”“遗少”为代表的清遗民展开过激烈批判。鲁迅从自觉接受遗民文化影响到起而批判的思想演化,不仅昭示了遗民文化在现代中国的生存窘境,也彰显出传统文化在“转型时代”依然具有的强大惯性。我们在强调鲁迅反传统面向的同时,不应忽视遗民文化等传统文化因子对其产生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遗民文化 遗老 遗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论争
3
作者 曹禧修 高沛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2,63,共9页
鲁迅关于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论争的文章不少,收录鲁迅及其论敌论争的文集,迄今已有五种,却均未收录鲁迅有关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论争的文章。以鲁迅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也有数十篇,然而大多数对鲁迅论争的对象语焉不... 鲁迅关于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论争的文章不少,收录鲁迅及其论敌论争的文集,迄今已有五种,却均未收录鲁迅有关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论争的文章。以鲁迅汉字汉文以及大众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也有数十篇,然而大多数对鲁迅论争的对象语焉不详。论文以举例的方式对此做一简单梳理,为之后重新编辑或修订“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集”提供参考,也为“鲁迅论辩”等研究课题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汉字 大众语 论辩 论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师对话”拓展中外“精神丝绸之路”——“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六届论坛的回顾与展望
4
作者 寿永明 卓光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自2014年起,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等单位,连续六年分别围绕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鲁迅与但丁以及鲁迅与海涅等话题,举办了六届"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自2014年起,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等单位,连续六年分别围绕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鲁迅与但丁以及鲁迅与海涅等话题,举办了六届"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作为“大师对话”活动的主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的“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中外文学论坛活动,透过思想对话来探究鲁迅与世界文豪心灵、思想的相通性,利用学术探讨来开掘鲁迅与世界文豪思想、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通过文化交流来展现中外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该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田岳夫《鲁迅传》两个中文译本的差异——兼谈许广平在塑造鲁迅形象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古大勇 翟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2,共8页
日本作家小田岳夫于1941年创作的《鲁迅传》是第一部完整的鲁迅传记,曾分别由任鹤鲤和范泉译成中文。相较而言,范译本除纠正了小田岳夫原著《鲁迅传》以及任译本仍然沿袭的细节错误外,还有意突出表现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文化战士”形象,... 日本作家小田岳夫于1941年创作的《鲁迅传》是第一部完整的鲁迅传记,曾分别由任鹤鲤和范泉译成中文。相较而言,范译本除纠正了小田岳夫原著《鲁迅传》以及任译本仍然沿袭的细节错误外,还有意突出表现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文化战士”形象,凸显影响鲁迅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特别重视时代政治风潮对鲁迅的影响。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许广平的引导。作为鲁迅夫人和代言人,许广平终生为塑造和维护鲁迅形象不懈努力,其途径不但有撰写回忆录,还有通过影响他人“鲁迅形象塑造”的方式,范译本《鲁迅传》即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传》 小田岳夫 中译本 许广平 鲁迅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期革命观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海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4,共9页
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由此开启了长达七年半的留日生涯。异域较为开放的语境以及围绕在他周边的各种思潮,滋养着青年鲁迅,在此期间,鲁迅不仅跨越了弃医从文的人生转折,其思想也几度变迁,所有这些均影响到其日后的思想趋向与文学创作... 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由此开启了长达七年半的留日生涯。异域较为开放的语境以及围绕在他周边的各种思潮,滋养着青年鲁迅,在此期间,鲁迅不仅跨越了弃医从文的人生转折,其思想也几度变迁,所有这些均影响到其日后的思想趋向与文学创作。鲁迅对于现代革命的接受与理解也由此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医从文 青年鲁迅 东渡日本 演进逻辑 人生转折 文学创作 革命 异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期“意力主义”的中学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海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7,共10页
青年鲁迅在介绍西方"新神思宗"思想家时,以"意力"对译其"意志",将之看作矫正西方19世纪物质文明偏至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晚清中国亟需输入、弘扬的一种主体性精神。就鲁迅早期思想的演进来看,对"意... 青年鲁迅在介绍西方"新神思宗"思想家时,以"意力"对译其"意志",将之看作矫正西方19世纪物质文明偏至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晚清中国亟需输入、弘扬的一种主体性精神。就鲁迅早期思想的演进来看,对"意力主义"的推崇,可谓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基点,鲁迅从倡导"摩罗诗力"到提出"立人"主张,乃至关注国民性问题,某种意义上均是其"意力主义"的逻辑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鲁迅 摩罗诗力 立人 主体性精神 神思 晚清中国 逻辑推演 偏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滑”中的现实穿透与悲剧性体认——鲁迅小说《故事新编》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蘅瑾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146,F0003,共6页
《故事新编》的“油滑”与反讽相似,其以“油滑”的语言与叙述,以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谐趣与西方反讽的合力,在历史、神话与传说的文本语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反讽艺术。“油滑”式的反讽成为鲁迅穿透现实的方法,也是其消解主体启蒙之... 《故事新编》的“油滑”与反讽相似,其以“油滑”的语言与叙述,以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谐趣与西方反讽的合力,在历史、神话与传说的文本语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反讽艺术。“油滑”式的反讽成为鲁迅穿透现实的方法,也是其消解主体启蒙之无力、遮掩内心困惑与痛苦的途径,亦是作者对自身主体启蒙无力的悲剧性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滑 反讽 悲剧性 《故事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国民人文素养系列读本》总序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禧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0,共6页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期被列为全国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精读篇目,关于百草园,其中有一段文字脍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详,却未必能真正理解到位。因为涉及大量的博物学知识,如:“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期被列为全国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精读篇目,关于百草园,其中有一段文字脍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详,却未必能真正理解到位。因为涉及大量的博物学知识,如:“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其间聚集的10多种动植物,不要说学生,即便是博古通今的老师或者“陪了鲁迅一辈子”的鲁学专家亦未必不会陷于“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尴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皂荚树 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本 博物学 覆盆子 理解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略貌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禧修 黎丹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5,共11页
日本学者增田涉的《鲁迅传》应是第一部鲁迅传记,它1932年4月发表于日本《改造》杂志特别号上,自此以后至少有117部鲁迅传记陆续面世。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点为界分,鲁迅传记写作可分为新时期前和新时期后两个时期。新时期前... 日本学者增田涉的《鲁迅传》应是第一部鲁迅传记,它1932年4月发表于日本《改造》杂志特别号上,自此以后至少有117部鲁迅传记陆续面世。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点为界分,鲁迅传记写作可分为新时期前和新时期后两个时期。新时期前可视为鲁迅传记写作的萌芽与初步发展期,主要有中立写作、污化写作与拔高写作等三种写作模式;新时期后鲁迅传记写作的根本方向是对"人之子"鲁迅形象的重塑,大体上可归结为解构与徘徊、突破与重构等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田涉 鲁迅形象 新时期后 写作模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鲁迅传》 鲁迅传记写作 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新时期文学关联的八个维度——由鲁迅学的“等级制”说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大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4,共10页
相对于鲁迅学“内篇”的成熟和成就斐然,鲁迅学“外篇”取得的成绩大为逊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鲁研界”似乎形成一种鲁迅学知识生产的“等级制”和“鄙视链”,鲁迅学“外篇”大致处于其低端。鲁迅与新时期文学的关系是鲁迅学“外篇... 相对于鲁迅学“内篇”的成熟和成就斐然,鲁迅学“外篇”取得的成绩大为逊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鲁研界”似乎形成一种鲁迅学知识生产的“等级制”和“鄙视链”,鲁迅学“外篇”大致处于其低端。鲁迅与新时期文学的关系是鲁迅学“外篇”的重要内容,它至少包含八个维度:作为“精神资源”的鲁迅对新时期文学的多样化影响,鲁迅作品文学“原型”的当代书写,鲁迅创作文学母题的当代再现,鲁迅式文学类型、文体模式的当代承续,鲁迅作品艺术技巧的有机借鉴与发扬,新时期杂文对鲁迅批判精神的继承,鲁迅作品在新时期的创新性改编,鲁迅与新时期作家作品的个案性比较等。这些维度学界虽有或深或浅的关注,但表现出碎片化、数量不充分、标志性成果少等特征,相对于“内篇”研究而言,“外篇”研究在系统性、深入性、理论性、成果影响力等方面尚有差距,与“内篇”相比严重失衡,因此,鲁迅学“外篇”需要更加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时期文学 关联 “外篇” 等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站在坟墓前的哲学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禧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共11页
坟墓前与坟墓后的哲学家,其区分点就在于:前者正视死亡,后者超越死亡;前者正视苦难,后者超越苦难。人生没有比死亡更难超越的苦难,于是坟墓后的哲学家往往在坟墓后虚设另外一个世界,旨在为世人超越(或曰超脱)死亡提供一个心理空间。然而... 坟墓前与坟墓后的哲学家,其区分点就在于:前者正视死亡,后者超越死亡;前者正视苦难,后者超越苦难。人生没有比死亡更难超越的苦难,于是坟墓后的哲学家往往在坟墓后虚设另外一个世界,旨在为世人超越(或曰超脱)死亡提供一个心理空间。然而,鲁迅却发现国民劣根性的死症就在于不能"正视"苦难而造出奇妙的逃路,尤其当鲁迅认识到“立人”乃民族国家之治的根本的时候,“正视”便必然成为鲁迅生命哲学的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同化力 哲学家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思想育人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禧修 李子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6,共7页
中学生研学旅行“绍兴模式”的核心要件包括:一种教育理念,两块理论基石,三位一体(“GWZ”)的运行机制,“四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和四组扇面的研学内容,五单元“QYTZP”活动课程序,“六性”活动课程原则。其中“四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中学生研学旅行“绍兴模式”的核心要件包括:一种教育理念,两块理论基石,三位一体(“GWZ”)的运行机制,“四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和四组扇面的研学内容,五单元“QYTZP”活动课程序,“六性”活动课程原则。其中“四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鲁迅“立人”思想为指导,从“立德”“立智”“立能”“立艺”四个维度构建四个模块十二个类别的研学旅行课程群,为研学旅行活动课开辟自由伸缩的空间,为学生成长为终身发展的现代人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研学旅行 绍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巴达之魂”与“雅典精神”——周氏兄弟汲取古希腊文学精神的不同侧重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祖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3,共8页
梁启超认为审察古希腊历史,“要其中心点不外斯巴达、雅典”,“雅典为文化之祖国,斯巴达为尚武之祖国”,“其精神其体例”各有不同①。以此为参照,鲁迅与周作人的古希腊借鉴路径也有“斯巴达”与“雅典”之别。探究周氏兄弟汲取古希腊... 梁启超认为审察古希腊历史,“要其中心点不外斯巴达、雅典”,“雅典为文化之祖国,斯巴达为尚武之祖国”,“其精神其体例”各有不同①。以此为参照,鲁迅与周作人的古希腊借鉴路径也有“斯巴达”与“雅典”之别。探究周氏兄弟汲取古希腊文学精神的不同侧重点有助于厘清兄弟二人传播古希腊文学精神的不同建树,进而体察他们走上不同的文学道路,形成各异的文学思想与文化人格的部分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古希腊 “斯巴达” “雅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职场类型小说论
15
作者 鲁雪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4,共7页
21世纪以来,强势崛起的网络职场小说常常因被冠以“职场指南”“商战圣经”“职业宝典”而风靡一时。借由成功偶像的塑造,职场小说旨在以传递职场经验为己任。这种看似实用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小说文本类型,究竟如何以写实主义的话语逻辑... 21世纪以来,强势崛起的网络职场小说常常因被冠以“职场指南”“商战圣经”“职业宝典”而风靡一时。借由成功偶像的塑造,职场小说旨在以传递职场经验为己任。这种看似实用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小说文本类型,究竟如何以写实主义的话语逻辑演绎职场运作的深层机制?在反映中产阶层的身份焦虑,折射当代职场生存伦理的困境中,又呈现出怎样的价值悖谬?其所许诺的“成功”是否只是一个虚伪的概念?一作为一种网络类型小说,职场叙事通用的故事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焦虑 逻辑演绎 中产阶层 类型小说 职场小说 结构模式 职场生存 深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与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滥觞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大勇 桂亚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9,共10页
"乡下人进城"小说是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文学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它不是一个自觉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流派,"却汇集了当代大多数中青年(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占70%,70年代的超过20%,较少40年代的,80年代的极少)知名作家,作品数... "乡下人进城"小说是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文学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它不是一个自觉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流派,"却汇集了当代大多数中青年(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占70%,70年代的超过20%,较少40年代的,80年代的极少)知名作家,作品数量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运动 《阿Q正传》 乡下人进城 文学流派 作品数量 新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小说 滥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