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巍 王志英 +2 位作者 鲍洪雅 骆晓兰 吴明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心通胶囊...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3.4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1.681,P<0.05);治疗组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8.060、10.528,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7.054、10.787、10.57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6.869、5.754、7.609,P<0.05);两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急性脑梗死 疗效 细胞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国军 徐志松 +1 位作者 张敏 包子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13-2214,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治疗,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次,皮下注射,12h/次,联合银杏达莫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次,静脉滴注,2次/d,...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治疗,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次,皮下注射,12h/次,联合银杏达莫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次,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d;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次,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4d。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统计副作用。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 肝素 银杏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剑浩 吴建胜 陈龙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25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mg,1次/d,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90.2%、90.2%、4.8%和88.1%、85.7%、92.9%、4.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药物疗法 联合 奥美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英 徐志松 杨国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76-2377,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48h内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9.0%,B组:6.5%≤HbA1c<9.0%,C组:HbA1c在正常范围内,4.5%<HbA1c&l...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48h内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9.0%,B组:6.5%≤HbA1c<9.0%,C组:HbA1c在正常范围内,4.5%<HbA1c<6.5%,对3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损伤程度、治疗后疗效评价比较。结果:A组、B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4±6)分和(29±5)分,明显高于C组(22±5)分。A组、B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0±5)分和(25±5)分,明显高于C组(18±6)分。A组脑梗死损伤中、重度者分别为35.0%和55.0%,B组脑梗死损伤中、重度者分别为29.4%和47.1%,明显高于C组中度者18.7%和重度者37.5%。A组、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64.7%,明显低于C组81.3%。A组与B组相比,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损伤程度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较B组低。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有效控制HbA1c,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军 徐志松 +1 位作者 王志英 韩素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61-3162,共2页
目的探讨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男∶女=1.88∶1,平均年龄(57.7±10.2... 目的探讨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男∶女=1.88∶1,平均年龄(57.7±10.2)岁;平均发病时间(2.9±1.4)d。发热41例(89.13%),无皮肤黏膜出血,呼吸道感染19例(41.30%),泌尿道感染8例(17.39%);其中轻中度感染34例(73.91%);46例血小板均明显降低,为(42~89)×109/L,平均(71.3±8.2)×109/L,白细胞增高33例(71.74%),C反应蛋白均增高(100%),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正常,且无成熟障碍,血小板相关抗体全阴性。有效抗菌治疗后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明显不同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传生 陈魏燕 唐琦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苦碟子注射液4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苦碟子注射液4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均静脉滴注,qd,阿司匹林0.1 g,po,qd;对照组给予500 mL右旋糖酐40,苦碟子注射液4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均静脉滴注,qd,阿司匹林0.1 g,po,qd。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治疗后14 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63.64%(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苦碟子注射液、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苦碟子注射液 阿司匹林 脑梗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雷瑚仪 赵谢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之一。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rotein,cagA)与特发性... 目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之一。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rotein,cag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IgG,PA-IgG)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探索Hp感染引起ITP的机制。文中通过检测ITP患者血清中cagA、PA-IgG和PLT数量,分析Hp感染与ITP发生的关系。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60例ITP患者分为Hp-、Hp+cagA-及Hp+cagA+3组,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IgG,用血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并比较抗H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p+cagA+组的PA-IgG水平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Hp+cagA-组的PA-Ig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Hp-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不明显(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P<0.01)。结论 Hp感染者可能由于其cagA导致PA-IgG升高而使血小板计数降低,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6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剑 张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9-569,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葛根汤 治疗 神经功能康复 常见并发症 生活质量 P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甘露醇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的清洁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齐中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8-809,共2页
目的对比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便秘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的清洁效果。方法将100例便秘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检查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肠道清洁前观察组患者口服甘露醇和莫沙比利,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甘露醇。对比观察两组... 目的对比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便秘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的清洁效果。方法将100例便秘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检查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肠道清洁前观察组患者口服甘露醇和莫沙比利,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甘露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效果为Ⅰ级27例,Ⅱ级22例,Ⅲ级1例,Ⅳ级0例;对照肠道清洁效果为Ⅰ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5例,Ⅳ级2例;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044,P<0.05)。结论观察组10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5例发生不良反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必利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清洁肠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便秘 肠道准备 莫沙必利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蛋白C抑制物和蛋白Z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子彦 张敏 王国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5-805,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蛋白C抑制物 蛋白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激活因子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子彦 张敏 王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68-2870,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BAFF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血清BAFF水平和BAFFmRNA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应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3组间BAFF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作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456,P<0.05和r=0.523,P<0.05)。结论: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明显增高,其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细胞激活因子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至少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尽管两种CB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不尽相同,但多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CB1受体激活可通过神经机制抑制瞬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小肠收缩和蠕动,减慢胃肠运动。CB2可能与一些特殊病... 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至少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尽管两种CB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不尽相同,但多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CB1受体激活可通过神经机制抑制瞬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小肠收缩和蠕动,减慢胃肠运动。CB2可能与一些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胃肠运动的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CB特别是CB1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 胃肠运动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高热、黑便、血三系减少
13
作者 杨国军 徐志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83-884,共2页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7岁。因“发热半个月,黑便1d”于2006年6月9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起发热.多次测得体温≥39.0℃,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无腰痛、咽痛,当地医院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体温反复,昨日...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7岁。因“发热半个月,黑便1d”于2006年6月9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起发热.多次测得体温≥39.0℃,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无腰痛、咽痛,当地医院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体温反复,昨日起解黑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三系减少 黑便 高热 激素治疗 抗生素 发热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晏春根 朱冬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1-1705,共5页
目的:评价肝组织微小RNA-146a(miR-146a)表达变化与大鼠缺血再灌注(I/R)炎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手术组(N组)、假手术组(S组)及I/R组,按分组处理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0、2、12和24 h(每组各时点n=6)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目的:评价肝组织微小RNA-146a(miR-146a)表达变化与大鼠缺血再灌注(I/R)炎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手术组(N组)、假手术组(S组)及I/R组,按分组处理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0、2、12和24 h(每组各时点n=6)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IL-6、TNF-α和miR-146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TLR4、IL-6和TNF-α表达。结果:N组大鼠各时点血浆ALT活性及IL-6和TNF-α含量与肝组织中TLR4、IL-6和TNF-α表达量无显著差异。S组大鼠血浆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1),但血浆ALT活性与肝组织TLR4、IL-6和TNF-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却无明显变化。I/R后,大鼠血浆ALT活性及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TLR4、IL-6和TNF-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各指标仍持续升高;肝组织miR-146a表达量显著下降,其中在缺血12 h时下降最为明显,到24 h表达量再次升高,但始终低于I/R前(P<0.01)。N组及S组大鼠各时点肝组织miR-146a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I/R后相应时点的表达(P<0.01)。结论:I/R大鼠肝组织miR-146a表达下降的同时存在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炎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6a 缺血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