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钱汝平
诸凤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10月26日,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在绍兴举办了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
为了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10月26日,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在绍兴举办了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陕西、广西、浙江等国内多个省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越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并就新时代越文化研究及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文理学院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自信
学术会议
历史进程
传承与发展
七十年
多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清代骈文研究——以“浙派”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莫尚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3,130,159,共8页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qu...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仪征派"等说法。"浙派"骈文作者众多,且在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现,代表了当时骈文发展水平,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浙派"学者的骈文理论批评论作及编选的骈文总集也对推动骈文创作及骈文理论发展、保存骈文文献、总结历代骈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清代骈文复兴中,"浙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骈文
地域骈文流派
“浙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名实考辩
3
作者
李圣华
张婷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43,159,160,共12页
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名实之辩关涉宋、元、明学术思潮的审视,以及清学及乾嘉之学源起的考察,故不可或缺。历来争论多聚焦于朱学、陆学、王学、浙学传承及其得失。从南宋乾淳年间至明初,浙东学术尤为兴盛,学者常以浙东之学指称浙学。自顾...
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名实之辩关涉宋、元、明学术思潮的审视,以及清学及乾嘉之学源起的考察,故不可或缺。历来争论多聚焦于朱学、陆学、王学、浙学传承及其得失。从南宋乾淳年间至明初,浙东学术尤为兴盛,学者常以浙东之学指称浙学。自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浙西之学开始与浙东之学分庭抗礼。黄宗羲与徐乾学关于“浙东学派”的论辨,体现了清初浙东、浙西之学的分野。对朱、陆的不同看法是浙东、浙西之学的一大分歧所在。浙东经史之学与浙西经学并肇开乾嘉朴学风气。清末民初,相关讨论再度兴起。民国学者总结清学时,关注重心落在汉、宋问题上。对浙东史学的过度推尊,也造成民国学者对清学源流认识的一些偏差。严格来说,浙学主要是指浙东学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浙西学派
学术源流
名实考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浙学”,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二谈
4
作者
潘承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9,共3页
一、深刻体认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作用和"文化浙江"在"六个浙江"建设中的中枢地位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和我省的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出现了千载难逢的"盛世崇文"和"崇...
一、深刻体认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作用和"文化浙江"在"六个浙江"建设中的中枢地位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和我省的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出现了千载难逢的"盛世崇文"和"崇文重浙"景象。习总书记5.17讲话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浙学
中枢地位
历史机遇
文化自信
社会科学事业
中枢作用
文化政策
浙东事功学派
中共浙江省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末浙地“换了人间”说献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潘承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越绝书》文本所言,至多为今浙江境内一次扩散型移民,并非对今浙江全境人口结构的改变;司马迁胪陈秦始皇君临天下后行踪,含其移民举措和封禅会稽之一举一动,只字未及越地移民,说明此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亦规模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谓&qu...
《越绝书》文本所言,至多为今浙江境内一次扩散型移民,并非对今浙江全境人口结构的改变;司马迁胪陈秦始皇君临天下后行踪,含其移民举措和封禅会稽之一举一动,只字未及越地移民,说明此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亦规模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因徙天下有罪谪吏民"实乃与民政无关的边防部署之一,秦末"中原人民首次大规模地徙居越地"当为后人想象;浙地历代都有移民的迁入和迁出,但没有一次属于对人口结构的全局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文化
“换了人间”
《越绝书》
《浙江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
6
作者
钱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根据朱舜水真人绘制的原像和后来据此原像临摹的画像至少有十一种,其中水户彰考馆(现为财团法人德川博物馆)所藏的四种画像或塑像,是以朱舜水本人为对象并经过再创作而绘(制)成的原像。幕末期的朱舜水肖像,出现了武士化的迹象,这一信号...
根据朱舜水真人绘制的原像和后来据此原像临摹的画像至少有十一种,其中水户彰考馆(现为财团法人德川博物馆)所藏的四种画像或塑像,是以朱舜水本人为对象并经过再创作而绘(制)成的原像。幕末期的朱舜水肖像,出现了武士化的迹象,这一信号无疑向我们昭示了幕末志士们想用武力来回复皇权、剿灭贼寇的政治诉求。而被明显强化了的朱舜水的武士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的目的,是从不同时代的朱舜水肖像中看到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再从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中把握到它背后历史剧变的时代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舜水
肖像
形成
思想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两浙儒学的演变与定位
被引量:
1
7
作者
诸凤娟
钱明
宣绍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1,159,160,共8页
历史上围绕“浙学”展开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明以来浙江人以及浙江儒学评价标准的严重分歧,而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明代浙江儒学自然成了此后对峙各方的主要靶点和首要争论点。总结以宋明时期为中心的浙江儒学发展史,...
历史上围绕“浙学”展开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明以来浙江人以及浙江儒学评价标准的严重分歧,而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明代浙江儒学自然成了此后对峙各方的主要靶点和首要争论点。总结以宋明时期为中心的浙江儒学发展史,应该在适当调整和补充的前提下,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为基本路径和操作模式。尽管《明儒学案》中对王门诸子所作的抑扬、褒贬性的比较研究带有不少成见和偏颇,但黄宗羲所选择的明代人物、梳理的几条主线,还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客观依据的。而黄宗羲以阳明心学为主线编撰《明儒学案》的理念和方法,其实并非其首创,明人刘鳞长在任浙江提学副使时所编撰的《浙学宗传》可谓其先河。刘著的意义不仅在于突出了浙江心学传统的一脉相承性,而且在于第一次将在学术上一直受冷遇的“浙西”之学也纳入他们的考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儒学
心学传统
浙东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与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8
作者
诸凤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7,88,159,共8页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民族思想
少数民族
礼义教化
致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钱汝平
诸凤娟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文摘
为了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10月26日,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在绍兴举办了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陕西、广西、浙江等国内多个省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越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并就新时代越文化研究及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关键词
绍兴文理学院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自信
学术会议
历史进程
传承与发展
七十年
多方位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清代骈文研究——以“浙派”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莫尚葭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3,130,159,共8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清代骈文‘浙派’研究”(Y20194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仪征派"等说法。"浙派"骈文作者众多,且在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现,代表了当时骈文发展水平,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浙派"学者的骈文理论批评论作及编选的骈文总集也对推动骈文创作及骈文理论发展、保存骈文文献、总结历代骈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清代骈文复兴中,"浙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清代
骈文
地域骈文流派
“浙派”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parallel prose
parallel prose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the"Zhejiang School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名实考辩
3
作者
李圣华
张婷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
文化
研究
中心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
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43,159,160,共12页
文摘
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名实之辩关涉宋、元、明学术思潮的审视,以及清学及乾嘉之学源起的考察,故不可或缺。历来争论多聚焦于朱学、陆学、王学、浙学传承及其得失。从南宋乾淳年间至明初,浙东学术尤为兴盛,学者常以浙东之学指称浙学。自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浙西之学开始与浙东之学分庭抗礼。黄宗羲与徐乾学关于“浙东学派”的论辨,体现了清初浙东、浙西之学的分野。对朱、陆的不同看法是浙东、浙西之学的一大分歧所在。浙东经史之学与浙西经学并肇开乾嘉朴学风气。清末民初,相关讨论再度兴起。民国学者总结清学时,关注重心落在汉、宋问题上。对浙东史学的过度推尊,也造成民国学者对清学源流认识的一些偏差。严格来说,浙学主要是指浙东学统。
关键词
浙东学派
浙西学派
学术源流
名实考辩
Keywords
Eastern Zhejiang School of Learning
Western Zhejiang School of Learning
academic origin
examination of the essence and practices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浙学”,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二谈
4
作者
潘承玉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9,共3页
文摘
一、深刻体认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作用和"文化浙江"在"六个浙江"建设中的中枢地位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和我省的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出现了千载难逢的"盛世崇文"和"崇文重浙"景象。习总书记5.17讲话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关键词
文化战略
浙学
中枢地位
历史机遇
文化自信
社会科学事业
中枢作用
文化政策
浙东事功学派
中共浙江省委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末浙地“换了人间”说献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潘承玉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教授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06JDYW02Z)成果之一
文摘
《越绝书》文本所言,至多为今浙江境内一次扩散型移民,并非对今浙江全境人口结构的改变;司马迁胪陈秦始皇君临天下后行踪,含其移民举措和封禅会稽之一举一动,只字未及越地移民,说明此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亦规模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因徙天下有罪谪吏民"实乃与民政无关的边防部署之一,秦末"中原人民首次大规模地徙居越地"当为后人想象;浙地历代都有移民的迁入和迁出,但没有一次属于对人口结构的全局性改变。
关键词
越文化
“换了人间”
《越绝书》
《浙江通史》
Keywords
Yue-Culture,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Population in Zhejiang,The More Must Book,A History of Yue-State,Zhejiang General History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
6
作者
钱明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
学院
哲学所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鉴湖学者"讲座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09)
贵州省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17GZGX05)的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重点学科支持
文摘
根据朱舜水真人绘制的原像和后来据此原像临摹的画像至少有十一种,其中水户彰考馆(现为财团法人德川博物馆)所藏的四种画像或塑像,是以朱舜水本人为对象并经过再创作而绘(制)成的原像。幕末期的朱舜水肖像,出现了武士化的迹象,这一信号无疑向我们昭示了幕末志士们想用武力来回复皇权、剿灭贼寇的政治诉求。而被明显强化了的朱舜水的武士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的目的,是从不同时代的朱舜水肖像中看到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再从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中把握到它背后历史剧变的时代脉搏。
关键词
朱舜水
肖像
形成
思想意义
Keywords
Zhu Shunshui
portrait
formation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J209 [艺术—美术]
K883.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两浙儒学的演变与定位
被引量:
1
7
作者
诸凤娟
钱明
宣绍龙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绍兴
文理
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1,159,160,共8页
文摘
历史上围绕“浙学”展开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明以来浙江人以及浙江儒学评价标准的严重分歧,而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明代浙江儒学自然成了此后对峙各方的主要靶点和首要争论点。总结以宋明时期为中心的浙江儒学发展史,应该在适当调整和补充的前提下,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为基本路径和操作模式。尽管《明儒学案》中对王门诸子所作的抑扬、褒贬性的比较研究带有不少成见和偏颇,但黄宗羲所选择的明代人物、梳理的几条主线,还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客观依据的。而黄宗羲以阳明心学为主线编撰《明儒学案》的理念和方法,其实并非其首创,明人刘鳞长在任浙江提学副使时所编撰的《浙学宗传》可谓其先河。刘著的意义不仅在于突出了浙江心学传统的一脉相承性,而且在于第一次将在学术上一直受冷遇的“浙西”之学也纳入他们的考察范围。
关键词
浙学
儒学
心学传统
浙东
浙西
Keywords
Zhejiang School
Confucianism
tradition of philosophy of mind
East Zhejiang
West Zhejiang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与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8
作者
诸凤娟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7,88,159,共8页
基金
浙江省哲社规划一般项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逻辑及时代价值研究”(19NDJC122YB)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王阳明
民族思想
少数民族
礼义教化
致良知
Keywords
Wang Yangming
national ideology
national minority
etiquette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of conscience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
B24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钱汝平
诸凤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清代骈文研究——以“浙派”为中心的考察
莫尚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名实考辩
李圣华
张婷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创新“浙学”,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二谈
潘承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秦末浙地“换了人间”说献疑
潘承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
钱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明清时期两浙儒学的演变与定位
诸凤娟
钱明
宣绍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与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诸凤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