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生生物学学习兴趣转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龙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调查 ,结果表明 ,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一定差异 ,初二阶段比初一、初三阶段高 (p <0 .0 5) ,初三男生比女生高 (p <0 .0 5) ,初一、初二阶段对“问 5”比初三阶段高 (p <0 .0 1)。学生从初一...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调查 ,结果表明 ,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一定差异 ,初二阶段比初一、初三阶段高 (p <0 .0 5) ,初三男生比女生高 (p <0 .0 5) ,初一、初二阶段对“问 5”比初三阶段高 (p <0 .0 1)。学生从初一阶段至初三阶段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不同程度的转移。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对兴趣转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生物实验 课外阅读 初中 学生 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 作业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生存——21世纪全球教育与生物教育目标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龙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共3页
本文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出发 ,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 ,生物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 ,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环境... 本文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出发 ,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 ,生物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 ,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个人、科学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科学素质目标 个人需要目标 全球教育 生物教育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承才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干重换算法'研究了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毛竹林中真菌与放线菌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绝对优势,其总生物量随季节变化为7月大于4月、10月大于1月,且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不相关,与地表温度呈极... 采用'干重换算法'研究了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毛竹林中真菌与放线菌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绝对优势,其总生物量随季节变化为7月大于4月、10月大于1月,且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不相关,与地表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约在10.98~19.94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毛竹林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干重换算法 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李在绍兴地区的种植管理
4
作者 陈瑛 尹军霞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黑李 绍兴地区 气候特点 配套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鲫消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文英 寿建昕 +1 位作者 祝尧荣 金叶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2,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 :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 ,胰蛋白酶的最适 pH值分别是 7 5、 7 5、 8 5、 8 0 ;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 7 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 6 5 ;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 4 8,在前肠、中肠、后肠均有两个峰值 ,分别为 ... 实验结果表明 :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 ,胰蛋白酶的最适 pH值分别是 7 5、 7 5、 8 5、 8 0 ;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 7 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 6 5 ;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 4 8,在前肠、中肠、后肠均有两个峰值 ,分别为 3 6和 4 8。说明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分别适宜在弱碱性、弱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消化酶 PH值 酶活性 胰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人工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南美白对虾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尹军霞 沈文英 郦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不同温度下 ,对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肠道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双歧杆菌(Bifidobact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产气荚膜梭菌... 在不同温度下 ,对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肠道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双歧杆菌(Bifidobact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厌氧菌总数和好氧菌总数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为过路菌群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为常住菌群。厌氧菌总数、双歧杆菌随水温升高显著增加 (Ftest,P<0.01) ;好氧菌总数、乳酸杆菌随水温升高变化不显著(Ftest,P>0.05)。肠道中厌氧菌总数比好氧菌多(ttest,P<0.05) ,且随着水温升高 ,厌氧菌的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南美白对虾 肠道菌群 肠道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剂对鲫鱼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尹军霞 陈瑛 孟丽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0-612,共3页
将鲫鱼分为益生菌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添加益生菌剂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菌群、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鲫鱼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 将鲫鱼分为益生菌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添加益生菌剂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菌群、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鲫鱼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鲫鱼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鲫鱼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鲫鱼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益生菌剂能促进鲫鱼的生长和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肠道菌群 益生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聚糖和乳酸杆菌对鲫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军霞 沈文英 +2 位作者 杨环城 娄金火 孟丽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用分别喷有β-葡聚糖、益生菌制剂、β-葡聚糖与益生菌制剂联合以及不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分别投喂鲫Carassius auratus,检测各试验组鲫肠道菌群、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投喂,鲫... 用分别喷有β-葡聚糖、益生菌制剂、β-葡聚糖与益生菌制剂联合以及不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分别投喂鲫Carassius auratus,检测各试验组鲫肠道菌群、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投喂,鲫肠道中好氧菌总数极显著减少(P<0.01),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数量显著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联合制剂中对鲫肠道菌群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益生菌,β-葡聚糖能协同益生菌减少鲫肠道的好氧菌,促进益生菌对鲫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都能提高鲫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鲫生长和成活;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对鲫的生长和成活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显著得多。将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配成复合型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Β-葡聚糖 益生菌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沈文英 寿建昕 金叶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银鲫 肠道消化酶 酶活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肠道降胆固醇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军霞 沈国娟 +3 位作者 邹波 陈海清 李洋 丁珍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5-208,共4页
为开发能安全高效降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用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TPY),从东北虎肠道(粪便)分离、筛选出双歧杆菌,选取体外降胆固醇能力最强的菌株培养物灌胃高脂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 为开发能安全高效降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用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TPY),从东北虎肠道(粪便)分离、筛选出双歧杆菌,选取体外降胆固醇能力最强的菌株培养物灌胃高脂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体重和肝、肾、脾重量的影响,并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筛选得到10株双歧杆菌;其中菌株4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最高,达57.14%;它能避免大鼠发胖,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大鼠肝脏内的脂肪存积量和动脉硬化指数,提高大鼠HDL-C/TC值;它被鉴定为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适于开发安全高效降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胆固醇 东北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弭忠祥 王大威 +1 位作者 王国夫 李景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精子 超微结构 精原细胞 人工繁殖 人工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肠道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尹军霞 陈瑛 +2 位作者 邵健忠 刘雪珠 寿颖颖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于不同时间,对绍兴市灵芝镇育珠蚌养殖基地三角帆蚌直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活菌总数和好氧活菌总数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病蚌和健康蚌、新鲜蚌和清水放养7天蚌、绍兴市灵芝镇蚌... 于不同时间,对绍兴市灵芝镇育珠蚌养殖基地三角帆蚌直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活菌总数和好氧活菌总数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病蚌和健康蚌、新鲜蚌和清水放养7天蚌、绍兴市灵芝镇蚌和苏州吴江蚌的直肠肠道菌群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三角帆蚌的生态养殖和疾病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为过路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为常住菌群;三角帆蚌的直肠肠道菌群可在肠壁和肠内容物之间随时交流互换,没有菌群和肠壁共生;常住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好氧活菌总数、厌氧活菌总数等指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厌氧活菌总数以及其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好氧活菌总数呈正相关,厌氧菌与好氧菌之间呈现互生关系;直肠肠道菌群主要靠吸收食物中的养分而生存;肠道菌群增多不利于三角帆蚌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肠道菌群 好氧菌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肠道菌群及对蚌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军霞 陈瑛 +1 位作者 张信娣 俞芸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于浙江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设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和不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网箱两个.定期对两网箱水样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和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投放的光... 于浙江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设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和不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网箱两个.定期对两网箱水样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和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投放的光合细菌不能在水中长期定植;水体光合细菌浓度大于400 CFU·mL-1时抑制好氧菌的生长,低于该浓度则促进好氧菌的生长;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受水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影响;三角帆蚌肠道高浓度的光合细菌(>2664 CFU·g-1)抑制好氧菌、厌氧菌及其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低浓度的光合细菌则促进它们的生长;高浓度的光合细菌(水体中浓度大于400 CFU·mL-1,肠道中浓度大于2664 CFU·g-1)促进三角帆蚌的生长,低浓度的光合细菌则抑制三角帆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三角帆蚌 好氧菌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晓蓉 刘金荣 +1 位作者 金自学 秦嘉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是NaHCO3和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是NaHCO3和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这是河西走廊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盐碱化程度逐渐加强的主要原因。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到了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的大量减少又加剧了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到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和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的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灌区 盐碱化 修复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防治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沈文英 阳会军 尹军霞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3大种类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显得日趋重要。综述了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的特点、病害类型和病理特征,并对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控制和综合防治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病害防治 产量 养殖规模 发生特点 病害类型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探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建龙 潘伟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90,共4页
本文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出发,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对遗传学教学中的注意、归纳、组织、精加工、解题等学习策略和学习任务分析、程序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习策略融于... 本文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出发,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对遗传学教学中的注意、归纳、组织、精加工、解题等学习策略和学习任务分析、程序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习策略融于教学策略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河蚌、细菌互相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钱伟平 许梓荣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3,共4页
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增长特性 ,河蚌捕食对于藻类的影响 ,藻类增长所导致的细菌增长以及最终对河蚌所产生的危害。实验结果显示 ,藻类的存量是河蚌养殖水体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它既是河蚌的食物来源 ,同时又是导致河蚌病害的... 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增长特性 ,河蚌捕食对于藻类的影响 ,藻类增长所导致的细菌增长以及最终对河蚌所产生的危害。实验结果显示 ,藻类的存量是河蚌养殖水体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它既是河蚌的食物来源 ,同时又是导致河蚌病害的源头因素。向水体中输入N、P对藻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而在河蚌养殖区域混养鱼类 ,则能清除水体中过多的藻类 ,从而达到降低河蚌病害和死亡率的目的。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测定出有利于河蚌正常生长的藻类水平 ,其区域为每 1L水体含藻类鲜重 0 3~ 0 5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生态系统 藻类 河蚌 细菌 食物链 疾病防治 鱼蚌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法培育三角帆蚌有核珍珠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伟平 许梓荣 +1 位作者 张明霞 施妙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 ,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 ,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进行插核 ,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 ,外套膜组...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 ,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 ,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进行插核 ,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 ,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贴核生长正常 ,并且能够培育出体外珍珠囊 ;将体外珍珠囊插到母蚌外套膜内 ,同时注射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 ,经 6 0天养殖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法 三角帆蚌 有核珍珠 珍珠囊体外培育 细胞悬液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种蜡蝉的核型研究(同翅目:蜡蝉总科)(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润刚 张雅林 袁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3-808,共6页
研究了中国 1 9种蜡蝉的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和染色体行为。 2n =2 8( 2 6 +XO)被认为是蜡蝉科的原始核型特征。由于蜡蝉精巢具有被膜 ,减数分裂前期Ⅰ具有弥散期 。
关键词 蜡蝉总科 核型 染色体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沈文英 寿建昕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2,共3页
综述了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对鱼类补偿生长的类型、影响因素、实验方法、生理机制及补偿生长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补偿生长的理论意义以及在水产养殖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鱼类 补偿生长 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