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 被引量:8
1
作者 龚正君 陈国和 +1 位作者 肖新峰 张新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为快速测定微量亚硝酸盐,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该方法结合流动注射技术,以亚硝酸盐对氯酸钠与亚甲基蓝发生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最优试验条件下,在5~150μg/L和150~1000... 为快速测定微量亚硝酸盐,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该方法结合流动注射技术,以亚硝酸盐对氯酸钠与亚甲基蓝发生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最优试验条件下,在5~150μg/L和150~1000μg/L范围内吸光强度与NO2^-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L.对质量浓度为10和100μg/L的NO;分别进行了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和4.6%.用此方法检测河水和地下水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标准偏差为1.1%~3.4%,加标回收率为97.6%~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光度分析法 亚硝酸盐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片苣苔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洁 杨国 陈红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以珍稀植物双片苣苔(Didymostigma obtusum)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探讨不同光照、pH、叶片放置方式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 以珍稀植物双片苣苔(Didymostigma obtusum)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探讨不同光照、pH、叶片放置方式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链霉素有利于外植体消毒,叶片诱导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μmol·L^(-1) TDZ+0.2μmol·L^(-1) NAA,叶柄诱导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μmol·L^(-1) TDZ+1.0μmol·L^(-1) BA,pH为5.6~6.0,叶背面朝下接种有利于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发生,适当增强光照有利于芽苗的生长;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2μmol·L^(-1) IBA+2μmol·L^(-1) NAA,生根率达100%,根系生长较好;试管苗移栽到腐殖质和黄泥(2∶1)的混合基质中,置于半荫温室中,成活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片苣苔 珍稀植物 离体快繁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两种吊兰光合特性和气孔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国 罗洁 +2 位作者 林雅晨 王海 莫亿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4982-4986,共5页
选用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和金边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cv.variegatum)一年生幼苗进行盆栽试验,设置盐分(NaCl)梯度为0和0.8%,研究了盐胁迫对两种吊兰生长、光合特性及气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种吊兰的叶片... 选用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和金边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cv.variegatum)一年生幼苗进行盆栽试验,设置盐分(NaCl)梯度为0和0.8%,研究了盐胁迫对两种吊兰生长、光合特性及气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种吊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下降,而细胞间CO_2浓度(Ci)增加,说明非气孔限制因素可能是两种吊兰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两种吊兰通过改变根冠比和气孔密度、开放度来适应盐胁迫环境,表现出了一定的耐盐性,但两个品种间的耐盐性并无明显差异。本试验过程中发现两种吊兰都有泌盐的现象,通过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发现,两种吊兰叶片和幼茎表皮气孔内都有残留的盐颗粒存在,说明吊兰气孔不仅仅用于气体和水分的交换,可能还兼有泌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盐胁迫 气孔 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模版自组装CdS纳米线(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施维林 马锡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5-877,共3页
近年来,由于具有双螺旋补偿结构,DNA分子作为智能模版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棒状或管状类的纳米结构。本文报道了应用DNA双螺旋模版将CdS纳米粒子自组装为CdS纳米线。制备的CdS纳米线由几根纳米线紧密缠绕在一起,也呈螺旋形结构,该结构在无... 近年来,由于具有双螺旋补偿结构,DNA分子作为智能模版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棒状或管状类的纳米结构。本文报道了应用DNA双螺旋模版将CdS纳米粒子自组装为CdS纳米线。制备的CdS纳米线由几根纳米线紧密缠绕在一起,也呈螺旋形结构,该结构在无机材料中是很少见的。该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归功于CdS纳米粒子和DNA分子间的强烈静电互作用,由于含自由基的CdS纳米粒子带负电荷,而氨基的DNA核酸根带正电荷。研究结果表明应用DNA模版制备纳米线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技术和方法。同时,DNA模版法也为从底上制备纳米级的材料和物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CdS纳米线 DNA模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条件下硫化钼纳米片吸附Cd(Ⅱ)的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丽佳 郭筱洁 +6 位作者 李雪 陈朝贵 金阳 AHMED Alsaedi TASAWAr Hayat 赵轻舟 盛国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00,I0006-I0009,共12页
本研究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EXAFS)评估了硫化钼纳米片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结果表明:Cd(Ⅱ)在硫化钼纳米片上的吸附受溶液pH、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显著影响,但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在pH 3.3~9.6范围内, p... 本研究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EXAFS)评估了硫化钼纳米片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结果表明:Cd(Ⅱ)在硫化钼纳米片上的吸附受溶液pH、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显著影响,但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在pH 3.3~9.6范围内, pH升高显著促进了硫化钼对Cd(Ⅱ)的吸附量,但不改变吸收速率、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该吸附平衡,且内表面颗粒扩散模型显示了吸附过程中的三个典型阶段。等温线和热力学分析说明Cd(Ⅱ)在硫化钼上的吸附是异质性的、自发的、吸热的和不可逆的过程。EXAFS光谱学分析揭示了该吸附存在两种类型:在较低的pH(3.56,6.48)条件下,内表面络合以Cd–S配位键为主;在较高的pH(9.57)条件下,出现Cd(OH)2沉淀,且配位键以Cd–O和Cd–Cd的形式存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评估重金属离子和硫化钼纳米片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纳米片 PH 微观结构 EXAFS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