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沿海滩涂曲霉物种多样性与一个新记录种
1
作者 臧威 孙剑秋 +1 位作者 宋福行 王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分离、鉴定出134株28种曲霉,分属于曲霉属的5个亚属10个组16个系。其中环绕亚属subgen.Circumdati的物种占优势,发现了13个种,其次为巢状亚属subgen.Nidulantes,发现了11个种,该亚属的焦色组sect.Usti、焦色系ser.Usti的贝蒂斯曲霉Aspergillus baeticus为我国新记录种,依据形态学特征和BenA-CaM-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其进行了确认和描述。研究结果为我国滩涂曲霉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初步信息,为滩涂曲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分子系统学 滩涂真菌 真菌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探究
2
作者 李浩然 彭煜伦 +2 位作者 詹浩群 冯浩天 杨国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研究9个产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9个地区的白术挥发油,利用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抑菌圈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 为研究9个产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9个地区的白术挥发油,利用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抑菌圈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使用DPPH、FRAP、ABTS法对9个产地白术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甘香烯、β-人参烯和9,10-脱氢-异长叶烯等;白术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浙江磐安产区的挥发油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1.61±0.067cm,陕西商洛抑制枯草杆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1.2±0.019cm,浙江天台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1.07±0.019cm;抗氧化实验表明,9个产地白术挥发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浙江新昌产地白术挥发油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分别为407.15μg Trolox·mL^(-1)和4.417mmol·mL^(-1)。浙江天台产地白术挥发油FRAP抗氧化能力最高,为213.28mmol·mL^(-1);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浙江地区的白术挥发油成分含量、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要强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挥发油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铜胁迫对小麦种子淀粉分解、抗氧化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许世初 梁丹丹 +4 位作者 邹帆 屠钰欢 郭天荣 王海 莫亿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了揭示Cu^(2+)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机制,采用水培法,在1/100的MS培养基里加入不同剂量的CuSO_(4)[0(CK)、30、60和90 mg·kg^(-1)],对小麦进行浸种和幼苗培养,测定小麦种子、幼叶及种子根的生理指标和生长参数。... 为了揭示Cu^(2+)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机制,采用水培法,在1/100的MS培养基里加入不同剂量的CuSO_(4)[0(CK)、30、60和90 mg·kg^(-1)],对小麦进行浸种和幼苗培养,测定小麦种子、幼叶及种子根的生理指标和生长参数。结果表明,与CK相比,CuSO_(4)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淀粉粒分解速率、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种子萌发后,种子根内SOD、CAT和POD活性均随CuSO_(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呼吸脱氢酶活性、超氧阴离子(O_(2)^(-·))含量和H_(2) O_(2)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小麦幼苗在CuSO_(4)胁迫下Cu主要积累于种子根内,导致根尖有丝分裂明显受阻,使株高、根长、种子根数量和植株干重均显著下降。综上,Cu^(2+)对小麦幼苗的毒害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效应;Cu^(2+)通过降低小麦种子萌发阶段的淀粉酶活性抑制淀粉分解,引起氧化损伤,最终阻碍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硫酸铜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接头蛋白复合体TPC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玉同 张颖慧 +3 位作者 徐梅 严旭 赵菲佚 田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8,共9页
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是真核细胞质膜蛋白进行胞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胞内外信号转导、生长素极性运输和逆境响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尽管网格蛋白为CME过程的... 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是真核细胞质膜蛋白进行胞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胞内外信号转导、生长素极性运输和逆境响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尽管网格蛋白为CME过程的核心蛋白,但其本身不含跨膜结构域,需要接头蛋白将其招募至质膜。已知动植物细胞中网格蛋白质膜招募主要依赖于接头蛋白复合体AP-2,但随着对植物接头蛋白复合体的深入研究,发现植物中还存在一类进化上比较古老的接头蛋白复合体TPC(TPLATE complex),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CME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植物TPC的组成、结构和进化历程,分析了TPC亚基的结构域,综述了TPC的生物学功能,最后对TPC在植物胞吞作用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了解和阐明植物TPC在胞吞运输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蛋白复合体 TPC 网格蛋白 胞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前置人工湿地总磷削减率提升策略研究
5
作者 林涛 李锦 +5 位作者 金叶飞 施练东 杨国 朱鸿明 汪洋 郑丹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65-69,74,共6页
以汤浦水库前置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行16年后出现的总磷削减率下降问题,通过系统调查、要因分析及工程改造实验,揭示了湿地基底淤积、水流设计缺陷、植物配置失当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关键制约因素。研究采用QC活动方法,筛选出黄... 以汤浦水库前置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行16年后出现的总磷削减率下降问题,通过系统调查、要因分析及工程改造实验,揭示了湿地基底淤积、水流设计缺陷、植物配置失当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关键制约因素。研究采用QC活动方法,筛选出黄菖蒲、鸢尾等5种高效除磷植物,通过基底重塑(挖沟堆垄)、水流优化(流速0.58 m/s)、立体群落构建(挺水/沉水/观赏植物套种)及标准化养护规程制定等综合措施,使总磷削减率从10.81%提升至25.45%。该成果为人工湿地的长效运行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对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具有显著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浦水库 人工湿地 总磷削减 QC活动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红燕 金参 罗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70-1778,共9页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包含1个或多个Kunitz结构域,该结构域通常是由2段α螺旋,一对反向平行的β折叠,β转角和2个环以及2~3对保守的二硫键组成。这些含Kunitz结构域的蛋白通过与丝氨酸蛋白酶以一种类似底物的...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包含1个或多个Kunitz结构域,该结构域通常是由2段α螺旋,一对反向平行的β折叠,β转角和2个环以及2~3对保守的二硫键组成。这些含Kunitz结构域的蛋白通过与丝氨酸蛋白酶以一种类似底物的方式紧密结合,阻断了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这类抑制剂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抗微生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鉴湖湿地公园泥炭对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7
作者 傅良亮 袁油迪 邱木清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109-113,共5页
泥炭属于生物沉积矿产,是指湿地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在积水还原环境中分解转化的产物。其结构特殊而且表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官能团,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治理中。以废水中重金属Cr(Ⅵ)为污染物,以绍兴鉴湖湿地公园... 泥炭属于生物沉积矿产,是指湿地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在积水还原环境中分解转化的产物。其结构特殊而且表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官能团,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治理中。以废水中重金属Cr(Ⅵ)为污染物,以绍兴鉴湖湿地公园的泥炭为吸附剂,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泥炭对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特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被用于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泥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水溶液中的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和温度对吸附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鉴湖湿地公园 吸附特性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雷氏普罗维登斯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鹏飞 李论 +6 位作者 柳晨涛 丁钰杰 黄秋雅 胡祎玮 葛楚天 徐洁皓 章晓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9-2121,共13页
为确定2020年6月浙江杭州一发病黄缘闭壳龟的病原体及病原特征,研究从患病龟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Z202006,对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人工感染实验及药敏试验。结果确认该菌株为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 为确定2020年6月浙江杭州一发病黄缘闭壳龟的病原体及病原特征,研究从患病龟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Z202006,对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人工感染实验及药敏试验。结果确认该菌株为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是由一条4.8 Mb的双链DNA和2个质粒组成。利用耐药基因数据库(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对测序基因进行注释,发现该菌有20个耐药基因和4个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Z202006只对阿米卡星表现为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16种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研究分离并鉴定了一株使黄缘闭壳龟患病的雷氏普罗维登斯菌,为水产养殖动物防控该菌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维登斯菌 分离 鉴定 药敏实验 全基因测序 黄缘闭壳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探测技术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蔡雅雯 王祥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2-1524,共13页
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对核能用途的日益开发,加强核安全监管、提升核安全水平、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是保障核能长远发展和应用的基石。因此,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环境放射性检测、核电站安... 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对核能用途的日益开发,加强核安全监管、提升核安全水平、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是保障核能长远发展和应用的基石。因此,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环境放射性检测、核电站安全监测、核事故应急监测、国土边境放射性监测、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防范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核辐射探测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新材料的开发上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核辐射探测器或核辐射探测材料是核辐射探测技术的重要载体。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辐射粒子与探测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从核辐射探测技术出发,基于核辐射探测材料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探测 气体探测器 闪烁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磷的活化效应及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章浩 王雪薇 褚贵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3,共15页
【目的】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有效途径。比较研究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组合对土壤磷的活化性能,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低磷和高磷石灰性土壤选自新疆石河子,设置5个低分子有机酸添加处理:草酸、柠檬... 【目的】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有效途径。比较研究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组合对土壤磷的活化性能,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低磷和高磷石灰性土壤选自新疆石河子,设置5个低分子有机酸添加处理:草酸、柠檬酸、黄腐酸、柠檬酸+草酸、草酸+柠檬酸+黄腐酸处理,和一个0.01mmol/L KCl对照。采用吸附平衡实验法测定土壤磷的吸附量;采用土壤吸附动力学实验法测定土壤磷的解吸动力学。采用常规和灭菌土壤培养方法,通过连续浸提法研究低分子有机酸及其组合对磷组分动态转化的影响和pH对磷的活化效应。【结果】Langmuir与Elovich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土壤对磷的吸附热力学(R^(2)=0.852~0.994)与吸附动力学过程(R^(2)=0.882~0.975)。低磷土壤的最大吸附量(Q_(max))、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力常数(K_L)和吸附速率(b)均高于高磷土壤,表明低磷土壤对磷的吸附更强。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均降低了Q_(max)、MBC和b。草酸对Q_(max)和MBC的降幅最大,低磷土壤降幅分别为28.5%和74.9%,高磷土壤分别为14.7%和73.3%。柠檬酸对低磷土壤的b值降幅最大(80.9%),草酸对高磷土壤的b值降幅最大(22.0%)。与CK相比,草酸添加显著提高了Olsen-P含量,草酸+柠檬酸效果次之,黄腐酸对磷的活化效果最差。不灭菌培养条件下,草酸和草酸+柠檬酸处理低磷土壤的Olsen-P含量分别增加了42.6%和18.5%,高磷土壤分别增加了27.3%和1.01%;草酸和草酸+柠檬酸处理的活性磷组分Resin-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80.9%和77.4%,在高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79.5%和72.8%;非活性磷组分Di HCl-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8.87%和5.89%,在高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8.83%和5.54%;Con HCl-P在低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25.1%和12.9%,在高磷土壤中分别降低了16.9%和5.30%。柠檬酸处理的Resin-P在低磷和高磷土壤中分别增加了70.2%和79.5%,而NaOH-P则分别降低了14.8%、26.3%,说明草酸、草酸+柠檬酸促进了非活性磷向活性磷组分的转化,柠檬酸则促进了中活性磷向活性磷组分的转化。土壤灭菌培养各处理磷组分含量与不灭菌培养无显著差异,说明微生物对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效应无显著影响。不论是否灭菌,土壤Olsen-P含量的增加与pH降低呈负相关,因此致酸效应不是小分子有机酸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主要机制。【结论】小分子有机酸通过与磷竞争吸附位点或进行螯合反应活化土壤磷,而不是通过致酸效应或激发磷活化相关的微生物。3种小分子有机酸相比,草酸活化磷的效果最大,其次是柠檬酸、黄腐酸,单一有机酸的活化效果大于有机酸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磷有效性 磷组分转化 石灰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调控向水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冉玉玲 王鎏帆 +6 位作者 朱秋华 芦泓倩 魏立兴 徐梅 王超 严旭 寿建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4,9,共5页
陆生植物进化出高度的形态可塑性,使其通过响应各种环境刺激的向性生长(tropic growth)来补偿其运动性的缺乏。向水性(hydrotropism)是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寻找水分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水势条件。综述了脱落酸(abscisic ... 陆生植物进化出高度的形态可塑性,使其通过响应各种环境刺激的向性生长(tropic growth)来补偿其运动性的缺乏。向水性(hydrotropism)是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寻找水分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水势条件。综述了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和生长素(auxin)在根系向水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和新出现的问题,以期增进对植物根系处理、调节和整合植物生长,以及响应水分刺激信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刺激 向水性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铜毒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鎏帆 冉玉玲 +6 位作者 张国超 邵勇华 俞快 寿建盺 徐梅 严旭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23-28,32,共7页
铜(Cu)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但过量的铜会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为了抵御铜毒害,植物进化出多种机制来严格调控环境中铜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转运。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土壤中的铜污... 铜(Cu)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但过量的铜会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为了抵御铜毒害,植物进化出多种机制来严格调控环境中铜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转运。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土壤中的铜污染日益加剧。阐述了铜毒害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总结分析植物利用根系分泌物、细胞壁、转运蛋白、抗氧化剂等响应铜胁迫的各类防御机制,此外,还探讨了囊泡运输在植物抗铜毒害中的潜在功能,以期为耐铜作物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铜毒害 吸收 转运 囊泡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设计在农村小微水体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梁冰怡 叶晨曦 +2 位作者 彭煜伦 郑丹萍 杨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69-72,共4页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为目标,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利用绿色生态技术进行小微水体改造,构建乡村小型人工湿地,用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维持农村水体生态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美丽...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为目标,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利用绿色生态技术进行小微水体改造,构建乡村小型人工湿地,用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维持农村水体生态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该文对乡村小型人工湿地的构建、小微水体缓冲带构建模式、小微水体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筛选原则及小微水体景观模式进行总结,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态技术在小微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价值和潜力,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 小微水体 美丽乡村 污水治理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消落区植物自然分布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郑丹萍 林涛 +3 位作者 施练东 梁亮 蒋火林 杨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82-85,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汤浦水库消落区的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主要植被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汤浦水库消落区共有维管植物135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和蓼科为优势科;泥质消落区的物种丰富... 通过实地调查,对汤浦水库消落区的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主要植被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汤浦水库消落区共有维管植物135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和蓼科为优势科;泥质消落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三角洲消落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低;植被群落类型共26种,以湿生或水生群落为主。总体上,多年生草本和乔灌木本植物在其适生区域重要值较低。因此,应采取一定的人为栽植措施,使消落区植被逐渐演替为多年生耐水淹植被,增强消落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促进水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植物多样性 分布特征 生态保护 汤浦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人工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15
作者 郑丹萍 蒋火林 +3 位作者 梁冰怡 叶晨曦 彭煜伦 杨国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20-26,共7页
对汤浦水库人工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到鸟类9目,13科37种,其中以鹳形目和雀形目为优势目,鹭科为优势科。留鸟占调查鸟类的70.3%,广布型鸟类占40.5%。水鸟是主要类别,占鸟类种数的62.2%,其中涉禽和游禽是常见... 对汤浦水库人工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到鸟类9目,13科37种,其中以鹳形目和雀形目为优势目,鹭科为优势科。留鸟占调查鸟类的70.3%,广布型鸟类占40.5%。水鸟是主要类别,占鸟类种数的62.2%,其中涉禽和游禽是常见类别。多样性分析表明,夏季鸟类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研究指出人为活动、植被多样性降低和水位变化是影响鸟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建议包括加大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注重水体保护和加强鸟类保护知识宣传。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人工湿地管理和保护,促进鸟类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汤浦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肥料市场不同短链聚磷酸盐肥料关键性状之比较
16
作者 亢龙飞 徐琳峰 +2 位作者 王诗荣 江诚涛 褚贵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4-1143,共10页
目前,市场所售的聚磷酸盐肥料质量参差不齐。该研究从全国肥料市场收集10种具有代表性的聚磷酸盐肥料,测定其总氮、总磷(以P2O5计)含量,及聚合度、聚合率和溶解度等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和Mantel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样品肥料的平... 目前,市场所售的聚磷酸盐肥料质量参差不齐。该研究从全国肥料市场收集10种具有代表性的聚磷酸盐肥料,测定其总氮、总磷(以P2O5计)含量,及聚合度、聚合率和溶解度等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和Mantel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样品肥料的平均聚合度为4.00,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6.38%;平均聚合率为83.8%,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2.59%;总氮含量在8.6%~28.7%,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2.59%;总磷含量在18.0%~64.2%。Mantel检验结果显示,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酸碱度和盐分指数与肥料的聚合率有显著(P<0.05)关联,总磷含量、溶解度、盐分指数、缩二脲含量与聚合度有显著关联。结果表明,不同聚磷酸盐肥料的性质差异显著,且部分肥料指标的测定值与标注值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不同肥料生产单位亟须统一指标测定体系,以便提供精准、全面的商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盐肥料 溶解度 聚合度 聚合率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曹娥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孝燕 陈超 +3 位作者 冯志政 金叶飞 杨庆满 任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7-773,共7页
2016—2018年对曹娥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9个采样点进行鱼类调查,构建曹娥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体系,评价曹娥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共采集到鱼类标本17116尾,分属12目25科69属107种。从种类组成与丰度、营养结构、环境... 2016—2018年对曹娥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9个采样点进行鱼类调查,构建曹娥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体系,评价曹娥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共采集到鱼类标本17116尾,分属12目25科69属107种。从种类组成与丰度、营养结构、环境耐受性、繁殖共位群、鱼类数量与健康状况5个属性的2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鲤形目鱼类种类数(M3)、中下层鱼类物种数占比(M9)、敏感性鱼类个体数占比(M15)、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占比(M19)4个指标作为计算曹娥江流域F-IBI的核心指标,建立具有诊断意义的鱼类生物完整性评分标准,并对曹娥江流域9个采样点的鱼类生物完整性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曹娥江流域不同采样点中干流的健康状况等级为“极差~差”到“一般”,支流为“一般”到“好”。水质污染、水利设施阻挡和过度捕捞是造成曹娥江干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低的重要因素,而水利设施则可能是造成支流长诏健康水平较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 鱼类 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桃形李褐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晴 叶思思 +5 位作者 谢世莹 陈姿伊 叶百慧 杨国 郭天荣 莫亿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从感染褐腐病的嵊州桃形李果实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TXLHFJ–2,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TEF–1α)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 从感染褐腐病的嵊州桃形李果实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TXLHFJ–2,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TEF–1α)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2.5℃。在PDA培养基上,加入6种杀菌剂(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和代森锌)进行室内防效试验,发现5.0 mg/L戊唑醇、5.0 mg/L甲基硫菌灵、5.0 mg/L异菌脲、25.0 mg/L苯醚甲环唑、90.0 mg/L啶酰菌胺、100.0 mg/L代森锌均可完全抑制褐腐菌生长,经杀菌剂处理后,再用健那绿B和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发现,经杀菌剂处理的菌丝的绿色和红色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再经碘化丙锭(PI)染色发现,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的红色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的强,说明6种杀菌剂处理均可使褐腐病病原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菌落生长。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表现出良好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1.63%、80.49%和79.98%,但三者无显著差异,基于农药管理办法,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防控桃形李果实褐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州桃形李 褐腐菌 杀菌剂 抑菌机制 苯醚甲环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