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轻化工程实验室的高效管理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金丽 钱红飞 刘越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绍兴文理学院轻化工程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验员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制度执行实施、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及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高效管理实验室。希望此举能为其他同行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轻化工程 实验室管理 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高温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一)——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玲玲 范雪荣 王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5-50,共6页
针对纤维素纤维/聚酯类纺织品一浴一步法染色时,两类纤维的工艺差异,重点介绍了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适于一浴二步法和一浴一步法的高温型活性染料;指出对高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关染色性能和染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是解决该... 针对纤维素纤维/聚酯类纺织品一浴一步法染色时,两类纤维的工艺差异,重点介绍了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适于一浴二步法和一浴一步法的高温型活性染料;指出对高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关染色性能和染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色 高温 一浴法 一步法 混纺织物 聚酯 纤维素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蕊 叶苏娴 +1 位作者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动透气性测试仪等表征与分析电极层和介电层。结果表明: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低压范围(0~1.19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2.89 kPa-1,具有0~224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较短的响应时间(50 ms),在超过1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容变化;此外,还具有较好的透气率(225 mm/s)和超疏水性,其水接触角为159.5°。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对人体关节运动具有优异的识别能力,在运动监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高温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二)——活性染料高温染色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玲玲 范雪荣 王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针对高温型活性染料在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温下染料的反应性和稳定性,研究高温对活性染料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高温染色中固色用碱剂的设计,以深入了解活性染料在高温下染色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分散染料 染色 高温 一浴法 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技术的发展及其产品开发--喷气涡流纺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陈佳 《纺织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29-32,34,共5页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喷气涡流纺成纱机理,阐明了其与转杯纺、喷气纺成纱机理的异同,然后从须条平行伸直度、须条加捻腔开纤化、落棉率、自捻效应、弱捻纱控制等 5 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喷气涡流纺过程控制关键技术要点及其研究进展,为高品质...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喷气涡流纺成纱机理,阐明了其与转杯纺、喷气纺成纱机理的异同,然后从须条平行伸直度、须条加捻腔开纤化、落棉率、自捻效应、弱捻纱控制等 5 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喷气涡流纺过程控制关键技术要点及其研究进展,为高品质喷气涡流纺纱线加工与品质控制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 过程控制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技术构建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的接枝率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帅军 陈梦婕 +1 位作者 舒可人 岳心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建立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polyMAA-SF)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文通过自由基引发方式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MAA)与蚕丝接枝聚合,得到梯度接枝率的蚕丝组样,使用DSC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接枝后的蚕丝在DSC曲线中出现新的吸热峰,新峰面积... 为了建立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polyMAA-SF)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文通过自由基引发方式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MAA)与蚕丝接枝聚合,得到梯度接枝率的蚕丝组样,使用DSC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接枝后的蚕丝在DSC曲线中出现新的吸热峰,新峰面积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DSC分析方法作基线,建立新峰热焓比值与接枝率(称重法)的线性关系函数模型,并采用已知接枝率polyMAA-SF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SC定量分析得到的蚕丝接枝率相对误差均小于5%,该函数模型适用于蚕丝接枝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MAA 蚕丝 接枝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CF算法的织物折皱回复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栩源 李忠健 +2 位作者 王蕾 潘如如 高卫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捕捉织物折皱形变回复过程,应用改进的核相关滤波算法检测追踪折皱顶点的运动角度变化。通过引入多特征融合提高检测鲁棒性,利用Canny边缘检测自适应调整目标区域,减小边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取感兴趣区域骨架,计算折皱顶角度随时间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织物折皱角度变化规律与织物组织结构高度相关。最后与标准测试结果建立线性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章实现了对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折皱回复性能检测新思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皱回复角 特征融合 目标追踪 核相关滤波器 改进K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结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9,共13页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的可穿戴设备需求日益增长,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具备优异适形性、高集成度和性能稳定等优势,有助于开发高性能...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的可穿戴设备需求日益增长,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具备优异适形性、高集成度和性能稳定等优势,有助于开发高性能、可连续生产、多场景应用的可穿戴柔性电子产品。文章分析了用于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导电敏感材料和柔性基底材料,对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工艺进行划分,从表面涂层、纤维制备以及结构变化方面总结了各种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文章讨论了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当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工作,对其在可穿戴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为相关可穿戴柔性器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价值和工程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结构 柔性传感器 导电纤维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镀层及涂层织物的屏蔽机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苗 曹高涛 +1 位作者 俞丹 王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为了阐明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金属镀层与导电涂层方法在织物基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概况。从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表面金属镀层织物和表面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阐明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金属镀层与导电涂层方法在织物基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概况。从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表面金属镀层织物和表面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织物表面镀层/涂层的成分和结构对屏蔽反射和屏蔽吸收的影响,概括低反射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设计原则与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织物 金属镀层 导电涂层 低反射 电磁屏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酯织物的天然姜黄素染色性能及染色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 叶琼 +2 位作者 董岳龙 董爱学 刘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为研究天然姜黄素染料对醋酯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将姜黄素对醋酯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与染色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然姜黄素染料... 为研究天然姜黄素染料对醋酯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将姜黄素对醋酯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与染色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然姜黄素染料能较好地上染醋酯织物,在染料用量较少且无媒染剂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得色量。姜黄素上染醋酯织物的适宜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50 min,染液pH=6。染色醋酯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及以上;姜黄素对醋酯纤维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醋酯织物 染色性能 染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张蕊 应迪 +4 位作者 陈冰冰 田欣 郑莹莹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力计和数字万用表等仪器表征了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前后的微观形貌、力电学性能和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柔性纺织传感器在低压力范围(0~0.17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0.91 kPa^(-1);能在73 ms内实现对压力的快速响应;具有0~166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在超过2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阻变化,表现出较优异的耐久性。此外,该传感器可应用于信息加密,监测人体微弱活动(眨眼、吞咽)和大形变运动(关节活动等)。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和手写字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 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压阻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荧光防伪印花涂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12
作者 李曼丽 季志浩 +2 位作者 龙柱 王益峰 金恩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解决纺织品印染中常用有机荧光防伪印花涂料发光强度低、耐光漂白性弱等问题,以壳聚糖(CS)为生物基高分子涂料代表,采用不同物质的量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四苯基乙烯(TPE)对CS进行荧光标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标记率的TPE-CS荧... 为解决纺织品印染中常用有机荧光防伪印花涂料发光强度低、耐光漂白性弱等问题,以壳聚糖(CS)为生物基高分子涂料代表,采用不同物质的量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四苯基乙烯(TPE)对CS进行荧光标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标记率的TPE-CS荧光涂料。测定了TPE-CS防伪涂料的荧光强度、耐光漂白性、热稳定性等,并对棉织物进行防伪印花。结果表明:与目前较常用的聚集诱导荧光猝灭(ACQ)分子标记CS荧光涂料相比,TPE-CS显示出优异的荧光发射性能和耐光漂白性能;当TPE-CS的标记率仅为1.43%(摩尔分数)时,该防伪涂料溶液(1 000 mg/L)的相对荧光强度超过1 090;溶液在强紫外光下曝露1 h后,相对荧光强度仍能达到光漂白前的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乙烯 壳聚糖 荧光涂料 印花涂料 荧光发射性能 耐光漂白性能 热稳定性 荧光防伪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光谱的计算机配色方法及其在分散染料拼混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陆伟超 胡玲玲 李忠健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和吸光度的加和原理,在可见光范围(380~780 nm)内基于超定方程组算法开发了一款用于拼混染料配色的计算机软件。阐述了软件用于拼混配色时,各染料组分最佳浓度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提出从颜色和光谱两方面筛选配方中成...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和吸光度的加和原理,在可见光范围(380~780 nm)内基于超定方程组算法开发了一款用于拼混染料配色的计算机软件。阐述了软件用于拼混配色时,各染料组分最佳浓度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提出从颜色和光谱两方面筛选配方中成分以减少无效配方,然后利用该软件对3只分散染料标样(分散橙30、分散蓝183∶1和分散黑ECT)分别实施光谱颜色复制,获得与标样具有相同颜色且光谱特性也一致的不同拼混染料配方。将这些配方按其拼混比制成新的商品染料,用于不同颜色深浅的处方和不同面料的染色,与标样所在对照组进行染色结果对比,发现拼混染料同样实现了光谱颜色复制,且颜色深浅和面料差异未对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拼混染色 吸收光谱 同色异谱 计算机仿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刻蚀/聚硅氧烷修饰纯棉水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4
作者 顾佳华 戴鑫鑫 +5 位作者 邹专勇 刘诗仪 张显涛 韩旭 陆斌 张寅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针对伤口愈合中新生肉芽组织易粘连敷料引起创面二次感染的问题,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协同喷涂聚硅氧烷疏水改性纯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防粘连潜力的非织造基医用敷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等离子体放电功... 针对伤口愈合中新生肉芽组织易粘连敷料引起创面二次感染的问题,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协同喷涂聚硅氧烷疏水改性纯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防粘连潜力的非织造基医用敷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及喷涂线速度工艺参数,同时对优化处理前后材料的疏水、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力学、防粘连、生物相容等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放电时间为9 min、放电功率为25 W、喷涂线速度为5 mm/s时,纯棉水刺材料疏水效果最佳,接触角为141.1°;优化处理能有效提升材料的防粘连性能,其纵向剥离能为(350.0±29.9)J/m^(2),横向剥离能为(363.1±46.9)J/m^(2),满足医用敷料防粘连要求;同时优化处理材料溶血率小于5%,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且无细胞毒性,满足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刻蚀 聚硅氧烷 纯棉水刺材料 疏水改性 防粘连 医用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散热机制的调温纺织品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白婷 金子敏 +2 位作者 韩溶 潘彤 屠乐希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6-121,共16页
为满足人体对热舒适性的需求,同时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具有调温功能的纤维、纺织品以及服装。这些功能纺织品通过调节热量的传递来调控人体的温度,为人体创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根据调温纺织材料最新研... 为满足人体对热舒适性的需求,同时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具有调温功能的纤维、纺织品以及服装。这些功能纺织品通过调节热量的传递来调控人体的温度,为人体创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根据调温纺织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对基于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和蒸发四种散热机制进行调控的调温纺织品进行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其保温或降温原理。按传热通道的不同,将基于热传导的调温纺织品分为固相和气相热传导调温纺织品;将基于热对流的调温纺织品分为气相和液相热对流调温纺织品。从不同调控范围出发,将基于热辐射的调温纺织品分为单波段和多波段辐射调温纺织品。最后,针对蒸发散热机制下的调温纺织品,从静态和动态的结构设计角度,分别将其分为定向水输送的蒸发调温纺织品和动态水响应的蒸发调温纺织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不同散热机制进行调控的调温纺织品的研究思路、制备方法和温控效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温纺织品 热舒适 传导 对流 辐射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喷气涡流纺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缪璐璐 孟小奕 +3 位作者 董正梅 彭倩 何林伟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9,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牵伸倍数减小、热处理速度增大,有利于包芯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的增大。通过响应优化,得到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温度为130℃;速度为9000 mm/min;牵伸倍数为1.00。经过最优热处理工艺加工后包芯纱断裂强力提高7.64%,断裂伸长率提高9.34%,断裂功提高1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 低熔点长丝 热处理工艺 纱线力学性能 纺纱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涤纶碱减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1 位作者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剂分子结构以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碱减量的影响,并测试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分析比较了碱减量后织物的服用性能与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促进剂疏水链越长,对碱减量促进作用越显著,即促进效果大小为:1827>1627>1227。碱减量过程中,促进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涤纶织物减量后的亲水性、白度、强度等,且处理后涤纶织物染色K/S值明显高于传统液碱处理的涤纶织物,说明在达到相同碱减量效果的条件下,促进剂1827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碱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碳链长度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织物的还原染料常压染色工艺
18
作者 刘道胜 钱红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2,共5页
选用三只还原染料蓝RSN、黄G、红FBB在常压条件下,采用隐色体浸染法对锦纶6织物进行染色。探究了还原程序、温度、保险粉用量以及电解质等因素对染色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染色工艺。研究表明:预还原会增加保险粉损耗,而不预还原... 选用三只还原染料蓝RSN、黄G、红FBB在常压条件下,采用隐色体浸染法对锦纶6织物进行染色。探究了还原程序、温度、保险粉用量以及电解质等因素对染色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染色工艺。研究表明:预还原会增加保险粉损耗,而不预还原法有利于降低保险粉用量;各染料所需的染色温度和保险粉用量不同;蓝RSN适合在低温下染色,而红FBB及黄G则适合在高温下染色;黄G保险粉用量最高,其次是红FBB和蓝RSN;电解质具有一定的促染作用,适量添加可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率;三只染料提升性表现有较大的差异,黄G和红FBB表现相对较好。除耐日晒色牢度表现中等外,三只染料在锦纶6织物上的各项色牢度优良,多数达到4~5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 还原染料 常压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19
作者 赵晓曼 刘文静 +3 位作者 陈单单 洪剑寒 王鸿博 CAVACO-PAULO Artur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7,共9页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改性方法,分析归纳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聚酯纤维亲水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其在纺织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未来应该在优化现有聚酯纤维改性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更环保的亲水改性新方法,提高改性纤维的稳定性并实现多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亲水基团 亲水改性 后整理 多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雀翎有语
20
作者 叶培培 赵晓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选用羽毛作为组织图纹样图案,以深色的经组织点形成斜纹凸显羽毛细致的纹理,以渐变的纱线颜色展示羽毛之绚烂多彩,呈现出自然、清新和浪漫的风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羽毛,每片羽毛都记录着它曾去过的某片天空,遇见的某... 设计说明作品选用羽毛作为组织图纹样图案,以深色的经组织点形成斜纹凸显羽毛细致的纹理,以渐变的纱线颜色展示羽毛之绚烂多彩,呈现出自然、清新和浪漫的风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羽毛,每片羽毛都记录着它曾去过的某片天空,遇见的某个云朵,拂面的某阵微风,停留的某棵青树。羽毛是大自然的亲近者,它用多彩的颜色展示自然的旖旎,用完美的肌理述说飞翔的自由。本组作品灵感来源正是这些美妙轻盈、似是大自然使者的羽毛。经纱全为锦纶绣花线,纬纱选用锦纶绣花线、棉纱、金银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来源 金银丝 经组织点 纱线颜色 设计说明 羽毛 棉纱 锦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