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包覆纱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小虎 包安娜 洪剑寒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9,共9页
纳米纤维包覆纱(NCY)是一种通过核壳结构设计实现功能集成的先进纱线材料。基于包覆纺纱工艺制备的NCY有机结合了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优势与传统纱线的力学柔韧性,其独特的结构特性使其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现已成为智能... 纳米纤维包覆纱(NCY)是一种通过核壳结构设计实现功能集成的先进纱线材料。基于包覆纺纱工艺制备的NCY有机结合了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优势与传统纱线的力学柔韧性,其独特的结构特性使其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现已成为智能纺织品与可穿戴设备研发中的核心功能材料。从NCY的制备方法出发,综述了基于静电纺丝与喷气纺丝法制备NCY的研究进展,比较了水浴静电纺丝、共轭静电纺丝、辅助电极自聚法和喷气纺丝等方法所制备NCY的结构特点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结合在电容型/电阻型传感器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等典型器件中的应用,探讨了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制备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综述结果对NCY结构优化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包覆纱 静电纺丝 喷气纺丝 柔性传感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盐基非织造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惠婷 陈宇鉴 +5 位作者 刘诗仪 张显涛 陆斌 邹专勇 王建 张寅江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0-249,共10页
为推动海藻酸盐基非织造医用敷料的应用与发展,首先从结构出发,阐述海藻酸盐拥有较多羧羟基,适合离子交换与功能改性。其次综合分析海藻酸盐基非织造敷料种类,包括纯海藻酸纤维类、与其它纤维共混类、后整理改性类及纳米纤维类等。同时... 为推动海藻酸盐基非织造医用敷料的应用与发展,首先从结构出发,阐述海藻酸盐拥有较多羧羟基,适合离子交换与功能改性。其次综合分析海藻酸盐基非织造敷料种类,包括纯海藻酸纤维类、与其它纤维共混类、后整理改性类及纳米纤维类等。同时介绍了目前海藻酸盐基非织造敷料制备方法,包括纺丝法、梳理加固法、后整理法与复合法等。最后分析了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对海藻酸盐改性提升其抑菌性能,采用结构设计优化伤口愈合环境与使用便捷性,添加成分使敷料拥有特殊功能及实现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海藻酸盐 非织造医用敷料 抑菌 结构设计 特殊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高温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一)——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玲玲 范雪荣 王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5-50,共6页
针对纤维素纤维/聚酯类纺织品一浴一步法染色时,两类纤维的工艺差异,重点介绍了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适于一浴二步法和一浴一步法的高温型活性染料;指出对高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关染色性能和染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是解决该... 针对纤维素纤维/聚酯类纺织品一浴一步法染色时,两类纤维的工艺差异,重点介绍了高温型活性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适于一浴二步法和一浴一步法的高温型活性染料;指出对高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关染色性能和染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色 高温 一浴法 一步法 混纺织物 聚酯 纤维素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高温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二)——活性染料高温染色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玲玲 范雪荣 王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针对高温型活性染料在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温下染料的反应性和稳定性,研究高温对活性染料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高温染色中固色用碱剂的设计,以深入了解活性染料在高温下染色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分散染料 染色 高温 一浴法 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CF算法的织物折皱回复检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栩源 李忠健 +2 位作者 王蕾 潘如如 高卫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捕捉织物折皱形变回复过程,应用改进的核相关滤波算法检测追踪折皱顶点的运动角度变化。通过引入多特征融合提高检测鲁棒性,利用Canny边缘检测自适应调整目标区域,减小边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取感兴趣区域骨架,计算折皱顶角度随时间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织物折皱角度变化规律与织物组织结构高度相关。最后与标准测试结果建立线性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章实现了对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折皱回复性能检测新思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皱回复角 特征融合 目标追踪 核相关滤波器 改进K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镀层及涂层织物的屏蔽机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苗 曹高涛 +1 位作者 俞丹 王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为了阐明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金属镀层与导电涂层方法在织物基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概况。从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表面金属镀层织物和表面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阐明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金属镀层与导电涂层方法在织物基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概况。从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表面金属镀层织物和表面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织物表面镀层/涂层的成分和结构对屏蔽反射和屏蔽吸收的影响,概括低反射电磁屏蔽镀涂层织物的设计原则与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织物 金属镀层 导电涂层 低反射 电磁屏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结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9,共13页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的可穿戴设备需求日益增长,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具备优异适形性、高集成度和性能稳定等优势,有助于开发高性能...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的可穿戴设备需求日益增长,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具备优异适形性、高集成度和性能稳定等优势,有助于开发高性能、可连续生产、多场景应用的可穿戴柔性电子产品。文章分析了用于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导电敏感材料和柔性基底材料,对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工艺进行划分,从表面涂层、纤维制备以及结构变化方面总结了各种一维结构穿戴柔性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文章讨论了一维结构柔性传感器当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工作,对其在可穿戴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为相关可穿戴柔性器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价值和工程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结构 柔性传感器 导电纤维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曼 刘文静 +3 位作者 陈单单 洪剑寒 王鸿博 CAVACO-PAULO Artur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7,共9页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改性方法,分析归纳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聚酯纤维亲水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其在纺织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未来应该在优化现有聚酯纤维改性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更环保的亲水改性新方法,提高改性纤维的稳定性并实现多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亲水基团 亲水改性 后整理 多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纤维气凝胶制备与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怡彤 闫俊 +4 位作者 郭美凤 秦伟 黄佳玲 王霁龙 张慧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9,共9页
海上漏油事故和含油污水排放所引起的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周围经济均造成灾难性破坏,如何高效去除油污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气凝胶材料因其轻质、超高孔隙率、可快速且高效地进行油水分离等特性,在油液清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研... 海上漏油事故和含油污水排放所引起的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周围经济均造成灾难性破坏,如何高效去除油污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气凝胶材料因其轻质、超高孔隙率、可快速且高效地进行油水分离等特性,在油液清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研发出的大部分气凝胶材料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结构稳定性差和难以重复利用等缺点,限制其在吸油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以工厂废弃的蚕丝纤维为原料,以芳纶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天然蚕丝纤维基气凝胶,并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对所制备的气凝胶进行疏水化改性。研究发现,所制备气凝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优异的疏水性(接触角154°),吸附倍率高达164 g/g,可通过外力挤压进行油液回收和材料的循环使用。本文通过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利用简单环保的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吸附性能的气凝胶材料,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纤维 芳纶纤维 疏水改性 气凝胶 吸油材料 循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蕊 叶苏娴 +1 位作者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动透气性测试仪等表征与分析电极层和介电层。结果表明: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低压范围(0~1.19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2.89 kPa-1,具有0~224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较短的响应时间(50 ms),在超过1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容变化;此外,还具有较好的透气率(225 mm/s)和超疏水性,其水接触角为159.5°。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对人体关节运动具有优异的识别能力,在运动监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异花空心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11
作者 冯之雨 赵雨 +1 位作者 陆浩杰 周赳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双面异花大提花织物在图案颜色层次的限制,通过正反面图案处理、基础组织设计、渐变层次组织库构建、表里层组织库设计和锁边组织设计等步骤,开发了一种具有空心袋结构的双面异花大提花织物,并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织造可... 为了解决传统双面异花大提花织物在图案颜色层次的限制,通过正反面图案处理、基础组织设计、渐变层次组织库构建、表里层组织库设计和锁边组织设计等步骤,开发了一种具有空心袋结构的双面异花大提花织物,并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织造可行性。该织物不需拼缝,翻面后即为筒状织物,可应用于家纺、包装、服装等领域。将空心袋结构与双面异花大提花效果结合,为大提花织物结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一次成形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袋结构 双面异花 大提花 数码大提花织物 筒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纤维絮片增强水凝胶制备及其界面蒸发性能
12
作者 陈迈 刘叶 +6 位作者 常亚楠 戴红芳 胡立霞 徐广标 温润 王霁龙 沈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聚丙烯酸钠水凝胶是一种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水凝胶,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耐盐性,是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理想材料,但单一交联网络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较低。以木棉纤维絮片为骨架制备结构和力学增强的聚丙烯酸钠水凝胶,并对纯聚丙烯酸钠水凝胶(AAM... 聚丙烯酸钠水凝胶是一种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水凝胶,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耐盐性,是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理想材料,但单一交联网络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较低。以木棉纤维絮片为骨架制备结构和力学增强的聚丙烯酸钠水凝胶,并对纯聚丙烯酸钠水凝胶(AAM)和絮片增强水凝胶(KAM)的形貌结构、溶胀性能、力学性能、海水蒸发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木棉纤维絮片增强水凝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木棉纤维可完全嵌入水凝胶基体,并保持良好的中腔结构;木棉纤维絮片的加入显著改善了聚丙烯酸钠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以及溶胀过程中的稳定性。将炭黑作为光热材料涂覆在KAM表层,进行连续3 d的模拟海水蒸发测试后,平均蒸发速率达1.813 kg/(m^(2)·h),表面平均温度达42.8℃,并且表面未产生盐结晶,表现出良好的阻盐效果,可为实现高效海水淡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水凝胶 界面蒸发 聚丙烯酸钠 海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韵华彩
13
作者 叶培培 赵晓曼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设计说明本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的《捣练图》,女子服饰色彩鲜明,花纹以几何纹与花卉纹结合而成,既展现了服饰的精美华丽,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繁荣。本作品以绯红、豆绿和靛蓝等明艳色彩的纱线和传统的菱形纹样进行设计,面料中... 设计说明本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的《捣练图》,女子服饰色彩鲜明,花纹以几何纹与花卉纹结合而成,既展现了服饰的精美华丽,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繁荣。本作品以绯红、豆绿和靛蓝等明艳色彩的纱线和传统的菱形纹样进行设计,面料中纬纱选用蓬松较粗的棉纱线,经纱选用较细的丝光棉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色彩鲜明 捣练图 女子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钴/碳纳米管/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尚婷婷 张苗 +3 位作者 宋希雨 赵德方 李银勇 王玉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90,共8页
为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基材,选用碳纳米管(CNTs)和铁酸钴(CoFe_(2)O_(4))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导电、导磁组分,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交联作用下,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成功制... 为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基材,选用碳纳米管(CNTs)和铁酸钴(CoFe_(2)O_(4))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导电、导磁组分,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交联作用下,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不同CoFe_(2)O_(4)填充量掺杂的CoFe_(2)O_(4)/CNTs/CNF气凝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oFe_(2)O_(4)填充量对气凝胶电、磁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磁性CoFe_(2)O_(4)能够优化气凝胶的电磁特性,能够实现在提高屏蔽效能(SE)的同时降低电磁波的表面反射。当CoFe_(2)O_(4)填充质量分数为13.8%时,气凝胶的电磁屏蔽性能达到最高,在18~26.5 GHz频率范围内的平均SE值为44.2 dB,反射功率系数(R)为0.56;当CoFe_(2)O_(4)填充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到21.0%时,其SE值达到39.9 dB,而R值下降至0.48,其屏蔽机制从反射为主转变为吸收为主。此外,CoFe_(2)O_(4)/CNTs/CNF气凝胶也展示出良好的压缩回弹性能(100次稳定循环)和高疏水性(初始水接触角为145.2°),使其有望在压力、湿润等环境中长期稳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气凝胶 纤维素 铁酸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纱线三维建模及毛羽测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新焕 李忠健 +2 位作者 王蕾 潘如如 高卫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9-95,共7页
毛羽是评价纱线外观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但现有的二维测量方法无法描述毛羽空间形态,使得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别。文章介绍了多视角纱线图像采集装置的构建,对采集的多视角图像进行处理并构建纱线三维模型,对毛羽三维点云进行... 毛羽是评价纱线外观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但现有的二维测量方法无法描述毛羽空间形态,使得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别。文章介绍了多视角纱线图像采集装置的构建,对采集的多视角图像进行处理并构建纱线三维模型,对毛羽三维点云进行去噪、细化处理,从而实现对毛羽长度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获取毛羽的三维信息并准确地测量其长度,与USTER TESTER5条干测试仪、ZweigleHL400毛羽测试仪及FZ/T 01086—2020《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标准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角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 三维建模 点云去噪 三维细化 毛羽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防护服用BaSO4-橡胶基柔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蒲阳艳 杨国荣 +4 位作者 田欣 王鸿博 赵晓曼 洪剑寒 韩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为了研究硫酸钡(BaSO_(4))含量对防护材料辐射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混炼多辊压延工艺制备X射线防护服用BaSO_(4)-橡胶基柔性防护材料,并表征分析其微观形貌、硬度、比重、力学性能及辐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BaSO_(4)微米颗粒均... 本文为了研究硫酸钡(BaSO_(4))含量对防护材料辐射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混炼多辊压延工艺制备X射线防护服用BaSO_(4)-橡胶基柔性防护材料,并表征分析其微观形貌、硬度、比重、力学性能及辐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BaSO_(4)微米颗粒均匀分散在天然橡胶(R)中,随着BaSO_(4)含量的增加,防护材料的邵氏硬度逐渐增大,最大值为55°;断裂强度逐渐下降,下降率为40%;比重逐渐增大,基本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1.2~2.1 g/cm^(3));铅当量和防护比例逐渐升高,当BaSO_(4)填充份数达到300时,铅当量值和防护比例达到最高,分别为0.1715 mmPb、34.9%,可以作为前后两面型防护服中后片用防护材料;R/BaSO_(4)(100/300)防护材料的有效能量防护范围是48~83 keV,有效弥补铅的弱吸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O_(4) 天然橡胶 柔性 X射线防护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防护用无铅柔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欣 刘文静 +3 位作者 赵晓曼 王鸿博 杨国荣 洪剑寒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72,共10页
X射线作为一种短波电离辐射源,被广泛应用在国防军工、工业探伤、医疗诊断等领域。为避免X射线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需采用X射线防护用材料进行合理防护。轻质化X射线防护用柔性无铅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护高效性、舒适性,能够弥补... X射线作为一种短波电离辐射源,被广泛应用在国防军工、工业探伤、医疗诊断等领域。为避免X射线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需采用X射线防护用材料进行合理防护。轻质化X射线防护用柔性无铅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护高效性、舒适性,能够弥补含铅防护材料的弱吸收区。X射线防护用无铅柔性材料的研发,对解决国内行业生产需求、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X射线的防护机理和防护性能评价指标,着重从防护填料的选择、防护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制备工艺三个方面综述X射线辐射防护用无铅柔性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并总结了涂层法、纺丝法、模压法的弊端与优势,并指出X射线防护用无铅柔性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柔性无铅防护材料 纺丝法 模压法 涂层法 轻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黑色人发漂白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怀芳 张传杰 朱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6,共5页
为了提高黑色人发的漂白性能、减少人发在加工过程中缠结,将超声波用于人发漂白的预处理过程中,分别以水和NaClO溶液为介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对预处理后人发漂白性能的影响,并以激光显微镜对预处理后人发的表观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 为了提高黑色人发的漂白性能、减少人发在加工过程中缠结,将超声波用于人发漂白的预处理过程中,分别以水和NaClO溶液为介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对预处理后人发漂白性能的影响,并以激光显微镜对预处理后人发的表观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以水为介质时,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都可以提高预处理的效果,利于后续漂白,但同时会带来强力损伤,综合考虑漂白效果和强力损伤,处理温度40℃,处理时间40 min时,超声波预处理效果最佳;以NaClO为介质时,通过对比超声波氯化和常规氯化工艺,发现使用超声波可以显著降低NaClO的用量并缩短处理时间,且不会带来更大的强力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黑色人发 预处理 氯化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设计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蕊 郑莹莹 +4 位作者 董正梅 张婷 沈利铭 王建 邹专勇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6-240,共15页
为进一步推动仿生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仿生智能织品的应用领域,对近几年国内外仿生设计纺织品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基于仿生设计的隔热纺织品,归纳了仿动物毛发中空结构、羽绒分支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结构... 为进一步推动仿生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仿生智能织品的应用领域,对近几年国内外仿生设计纺织品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基于仿生设计的隔热纺织品,归纳了仿动物毛发中空结构、羽绒分支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结构的隔热纺织品;简要概述了仿生蝴蝶翅膀和仿其他生物结构的结构生色纺织品;然后分析了基于仿生设计的超疏水纺织品,总结了仿荷叶、水黾腿以及其他生物结构的超疏水纺织品;阐述了受人体皮肤结构启发的智能纤维以及受自然界中不同动植物结构启发的仿生智能传感纺织品;最后总结了仿生智能纺织品在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仿生设计智能纺织品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智能纺织品 隔热纺织材料 超疏水纺织品 结构生色纺织品 智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技术构建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的接枝率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帅军 陈梦婕 +1 位作者 舒可人 岳心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建立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polyMAA-SF)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文通过自由基引发方式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MAA)与蚕丝接枝聚合,得到梯度接枝率的蚕丝组样,使用DSC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接枝后的蚕丝在DSC曲线中出现新的吸热峰,新峰面积... 为了建立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polyMAA-SF)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文通过自由基引发方式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MAA)与蚕丝接枝聚合,得到梯度接枝率的蚕丝组样,使用DSC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接枝后的蚕丝在DSC曲线中出现新的吸热峰,新峰面积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DSC分析方法作基线,建立新峰热焓比值与接枝率(称重法)的线性关系函数模型,并采用已知接枝率polyMAA-SF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SC定量分析得到的蚕丝接枝率相对误差均小于5%,该函数模型适用于蚕丝接枝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MAA 蚕丝 接枝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