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室空气质量现场检测和干预
1
作者 吕越 张逸杰 +1 位作者 陈忠清 张文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为研究教室空气质量及变化情况,在春季学期对某大学教室(持续时间100 min、人口密度0.32~0.39人·m^(−2))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干预实验。检测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每5 min记录1次... 为研究教室空气质量及变化情况,在春季学期对某大学教室(持续时间100 min、人口密度0.32~0.39人·m^(−2))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干预实验。检测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每5 min记录1次,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结果显示,教室内平均气温17.8℃~29.2℃、平均相对湿度34.5%~91.0%,CO_(2)平均浓度921.6×10^(−6)~1805.2×10^(−6),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平均浓度330×10^(−9)~682×10^(−9)。干预实验表明,当CO_(2)浓度达2296×10^(−6)时,被邀者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显著降低。当温度为17℃~31℃时,每升高1℃,人体CO_(2)排放率增加0.56 L·h^(−1)。为使室内CO_(2)浓度保持在1000×10^(−6)内,人均通风速率需较计算值增加0.25 L·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室 空气质量 CO_(2)浓度 干预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寸效应的类岩石材料点荷载指标与单轴抗压强度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军 沙鹏 +1 位作者 伍法权 常金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4,共11页
点荷载强度指标间接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具有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现场测定、估算单轴抗压强度的最佳方法。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受岩石材料各向异性、数据模糊对应、仪器笨重、缺乏试验验证4个方面的... 点荷载强度指标间接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具有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现场测定、估算单轴抗压强度的最佳方法。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受岩石材料各向异性、数据模糊对应、仪器笨重、缺乏试验验证4个方面的影响,仍存在局限性。利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点荷载仪,针对各向同性的类岩石材料进行不同强度、不同尺寸、一一对应的点荷载指标和单轴抗压强度对应关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集中趋势明显;不同尺寸的测试结果证实,类岩石材料的点荷载指标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结合实测数据,通过绘制P-D_e^2关系曲线的修正方法得到相关系数最高为0.97,说明不规则样品的点荷载指标能够很好地统一到标准等效尺寸。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点荷载指标和单轴抗压强度的线性方程,对应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994,说明修正后的点荷载指标能够更好地建立相关性、提高精确度。通过不规则试件的点荷载测试验证上述关系式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材料 点荷载指标 单轴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芬露天采场楔形滑坡机理及滑动力监测预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陶志刚 孟祥臻 +4 位作者 马成荣 朱淳 何满潮 王长军 张海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49-3158,共10页
近些年,南芬露天铁矿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局部已经形成552 m高边坡(标高142~694 m)。由于主采场断面呈"V"字型展布,采场底部空间日益狭小,滚石和滑坡灾害有效避险空间丧失,严重威胁人员和机械的安全。针对上述问题,矿山启动了... 近些年,南芬露天铁矿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局部已经形成552 m高边坡(标高142~694 m)。由于主采场断面呈"V"字型展布,采场底部空间日益狭小,滚石和滑坡灾害有效避险空间丧失,严重威胁人员和机械的安全。针对上述问题,矿山启动了三期扩帮四期开采工程,受老滑坡体影响,下盘扩帮过程中连续3年发生了多次局部滑坡灾害。针对"2016-1101滑坡"深部滑动力监测预警曲线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判断其滑坡成因和破坏模式;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了滑坡发生机理和滑坡体安全系数;利用FLAC3D中的Fish语言构建了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恒阻大变形锚索(NPR)数值分析模型,并对"2016-1101滑坡"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将实际监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为其他类似边坡的滑坡机理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滑坡 NPR恒阻大变形锚索 滑动力监测 数值模拟 预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博 黄嘉伦 +1 位作者 钟振 邹良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70-3678,共9页
对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描述是研究整个裂隙网络渗透传质特性的基础。为真实模拟水流及溶质在三维交叉裂隙中的运移过程,首先通过三维轮廓仪获取天然岩石裂隙表面的形貌数据,再应用三维重构技术生成相应的三维交叉裂隙模型,随后求... 对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描述是研究整个裂隙网络渗透传质特性的基础。为真实模拟水流及溶质在三维交叉裂隙中的运移过程,首先通过三维轮廓仪获取天然岩石裂隙表面的形貌数据,再应用三维重构技术生成相应的三维交叉裂隙模型,随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假定溶质运移满足Fick定律,模拟水流和溶质在三维交叉裂隙中的运移过程。通过对比粗糙裂隙模型与平行平板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粗糙度对流体的分布及流动状态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进、出口工况下的流体流动及溶质运移状态亦表明:裂隙交叉的几何形貌会显著地影响溶质混合行为。这些结果表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平行平板模型在评估岩体内特别是交叉口的物质运移特性时将导致较大的偏差,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必要针对裂隙交叉口的几何特征建立修正的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交叉裂隙 渗流特性 传质特性 NAVIER-STOKES方程 佩克莱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EM的戒台寺古滑体开裂破坏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志刚 张海江 +2 位作者 尹利洁 韩文帅 陈伊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戒台寺古滑坡体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边坡岩体中裂缝发育,结构破碎,风化卸荷引起局部滑移严重。2005年,对古滑体Ⅰ级和Ⅱ级平台进行了综合治理,但2013年后期,戒台寺大雄宝殿后墙和后花园地面又发育多组裂缝,且在Ⅲ级平台坡脚处发现大量... 戒台寺古滑坡体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边坡岩体中裂缝发育,结构破碎,风化卸荷引起局部滑移严重。2005年,对古滑体Ⅰ级和Ⅱ级平台进行了综合治理,但2013年后期,戒台寺大雄宝殿后墙和后花园地面又发育多组裂缝,且在Ⅲ级平台坡脚处发现大量新断口崩塌坡积物,古滑体有复活征兆。为探索戒台寺古滑坡体从二次稳定到开裂破坏的变形机制和破坏特征,文章首先采用杂交有限元-离散元法(FDEM)建立戒台寺古滑坡体数值模型;然后,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GPS地表位移监测曲线和破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FDEM数值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戒台寺古滑坡体局部开裂、扩展、贯通、脱离、滑移、碰撞和堆积全过程;最后,判断出戒台寺古滑坡体的危险区域,为古滑坡体深部力学监测点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台寺 FDEM 开裂破坏 滑坡模拟 深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碾压荷载下砂土位移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忠清 吕越 徐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41-245,共5页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动态压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等工程的路基压实、软基处理等领域。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设备进行了模拟试验,主要研究了冲击碾压荷载下砂土位移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冲击区域中心两侧砂土...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动态压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等工程的路基压实、软基处理等领域。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设备进行了模拟试验,主要研究了冲击碾压荷载下砂土位移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冲击区域中心两侧砂土位移分布特征与冲击区域砂土位移随冲击作用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冲击区域内砂土位移分布呈近似半椭圆形,其砂土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范围是碾压区域砂土位移分布范围的2.5倍左右;(2)冲击轮滚动冲击作用产生的砂土位移沿冲击作用中心两侧非对称分布;(3)随着冲击作用时间增加,砂土竖向位移明显增大,并在冲击区域左侧砂土浅部出现最大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冲击碾压 模拟试验 位移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0-1127,共8页
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因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导致"生态偏向"的弱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以新疆为例,引入社会经济间接生态承载力以改进传统模型,使其计算结果更科学合理。结果表明:2005-2014年新疆的(1)生态足迹呈波浪上升趋... 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因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导致"生态偏向"的弱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以新疆为例,引入社会经济间接生态承载力以改进传统模型,使其计算结果更科学合理。结果表明:2005-2014年新疆的(1)生态足迹呈波浪上升趋势,年均值为4.9 hm2·人^(-1),低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主要土地类型所占比重大小依次为:草地、耕地、石化能源用地、林地。(2)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年均值为4.5 hm2·人^(-1),和西北地区相比,新疆的生态承载力处于中低水平。(3)生态赤字为0.4 hm2·人^(-1),是西北地区的33.9%。综上所述,新疆产生生态赤字的核心原因是过大的农牧业生产和重工业能耗,其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导致生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理论 生态足迹 改进模型 可持续发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裂隙摩擦滑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振 胡云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85-3093,共9页
为研究石灰岩裂隙的摩擦滑动特性,搭建了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了劈裂石灰岩岩芯在湿润和干燥条件下的滑动-控制-滑动试验、速度步长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滑动-控制-滑动试验和速度步长试验分别研究了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的时间依赖性和滑动... 为研究石灰岩裂隙的摩擦滑动特性,搭建了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了劈裂石灰岩岩芯在湿润和干燥条件下的滑动-控制-滑动试验、速度步长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滑动-控制-滑动试验和速度步长试验分别研究了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的时间依赖性和滑动稳定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水对裂隙摩擦强度特性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渗透试验观察了裂隙渗透率在滑动过程中的变化。滑动-控制-滑动试验表明:裂隙的摩擦强度具有时间和应力依赖性,裂隙摩擦强度在控制时间内的下降量及重新滑动后的愈合量均与控制时长成正比,而与有效压应力成反比;此外,摩擦强度特性还明显受到水的影响。速度步长试验则表明: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速度强化特性。最后通过不同有效正应力下(介于1?3 MPa之间)的渗透试验发现:裂隙的渗透率不仅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且在各级正应力下亦随滑动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石灰岩岩芯 摩擦滑动特性 摩擦强度 时间依赖性 滑动稳定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研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70,共9页
通过构建"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支持度"假设模型,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为例研究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支持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创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地域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和景观及... 通过构建"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支持度"假设模型,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为例研究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支持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创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地域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和景观及空间意象是影响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模式支持度的关键因素,历史信息涌现、街道布局及功能和业态分布及种类是重要因素。(2)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创新模式构建需以地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城市文化为前提,以满足游客体验和休闲需求为推动力,以"创意"、"人性"、"精致"和"生活"为设计手段,以"文化"、"体验"、"休闲"、"创意"、"人性"、"精致"、"生活"和"特色"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旅游业发展模式 影响机理 创新 伊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功准则的岩质滑坡准静态-动态转化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谦 张云 +2 位作者 李兆华 陶志刚 何满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099,共9页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后将二阶功破坏准则引入FLAC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南芬铁矿岩质滑坡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滑坡是一个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动能的突然爆发标志着准静态-动态转化的发生。二阶功和二阶动能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据此关系估算出的南芬铁矿岩质边坡动能演化曲线可以证明二阶功对岩土材料失稳破坏判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质不连续带 准静态-动态转换 分岔失稳 动能 二阶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恒阻滑坡监测锚索静力拉伸特性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志刚 杨伟 +2 位作者 刘卫欣 蒋超超 陈伊凡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134,共7页
实践证明利用传统预应力锚索进行露天矿山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当滑动力超过预应力锚索材料破断力时会发生锚索被拉断破坏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监测系统失效。针对上述情况,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高恒阻大变形滑坡监测锚索被研发出来,且广... 实践证明利用传统预应力锚索进行露天矿山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当滑动力超过预应力锚索材料破断力时会发生锚索被拉断破坏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监测系统失效。针对上述情况,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高恒阻大变形滑坡监测锚索被研发出来,且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山滑坡监测领域。首先描述了高恒阻滑坡监测锚索的结构组成;然后,建立了高恒阻力学模型,揭示了其大变形的工作机理;接着,通过一系列静力拉伸条件下力学特性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高恒阻锚索拉伸时,可保持500 k N的恒阻力,最大延伸量可达850 mm,揭示高恒阻滑坡监测锚索在几何尺度与应变尺度上的负泊松比效应;最后,将该锚索应用于南芬露天铁矿边坡安全监测现场,成功对"2010-0731滑坡"全过程进行了监测预警,为其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高恒阻滑坡监测锚索 静力拉伸试验 负泊松比 力学模型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愈合的压力溶解和应力腐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振 郜会彩 谢长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10-3416,3424,共8页
为模拟试验中观察到的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愈合现象,提出用压力溶解和应力腐蚀相结合的综合模型来模拟裂隙摩擦强度的愈合。综合模型可同时考虑压力溶解和应力腐蚀对裂隙接触面的改造作用,通过裂隙接触面积的变化表征摩擦强度的愈合。模... 为模拟试验中观察到的石灰岩裂隙摩擦强度愈合现象,提出用压力溶解和应力腐蚀相结合的综合模型来模拟裂隙摩擦强度的愈合。综合模型可同时考虑压力溶解和应力腐蚀对裂隙接触面的改造作用,通过裂隙接触面积的变化表征摩擦强度的愈合。模拟结果表明:压力溶解模型低估了短控制时间内摩擦强度的愈合量,通过进一步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控制时间的增长,温度的升高显著地提高了压力溶解模型的模拟值,而有效应力的增加对模拟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应力腐蚀模型则主要反映应力压缩引起的裂隙接触面积增长;压力溶解模型和应力腐蚀模型结合则能较好地模拟裂隙摩擦强度的愈合。因此,用压力溶解模型模拟裂隙摩擦强度愈合时,特别是在模拟短控制时间内和低温条件下力学占主导作用的愈合时,应考虑应力腐蚀引起的裂隙接触面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裂隙 摩擦强度愈合 裂隙接触面积 压力溶解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排放量评估及降氮潜力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基于密集的交通工业设施、高投入的农业生产等情况,以人类生活产生的氮排放为切入点,研究了浙江省氮排放变化及时空氮排放差异、降氮潜力和规模,以及氮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氮排放量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和金华地区... 基于密集的交通工业设施、高投入的农业生产等情况,以人类生活产生的氮排放为切入点,研究了浙江省氮排放变化及时空氮排放差异、降氮潜力和规模,以及氮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氮排放量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和金华地区居高;杭州、宁波、温州、嘉兴为降氮规模最大的地区,对浙江省可降氮量有较强的拉动力;提高环境治理强度及科研投资力度、优化能耗、产业与对外贸易开放结构、合理控制工业化水平,对降低氮排放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排放 降氮潜力和规模 驱动因素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日常出行氮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14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基于2015年杭州"低氮城市家庭日常出行"调查问卷,选取家庭成员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度、就业单位性质、户籍和汽车保有量等因素,通过相关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研究杭州市家庭成员属性对日常出行排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 基于2015年杭州"低氮城市家庭日常出行"调查问卷,选取家庭成员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度、就业单位性质、户籍和汽车保有量等因素,通过相关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研究杭州市家庭成员属性对日常出行排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属性对日常出行排氮量有影响:成员一和二均在31~50岁时排氮量最大,家庭月收入超过15 001元时排氮量陡增,成员二的受教育程度对排氮量的影响大于成员一,成员一和二的最大和最小排氮量对应的就业性质不同,杭州城市户口的排氮量是农村户口的2.6倍,有车家庭出行排氮量是无车家庭的16倍;(2)按对出行排氮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家庭汽车保有量、出行方式、成员二受教育度、就业单位、年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出行氮排放 影响因素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ya扩展的浙江能耗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0-615,624,共7页
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过程分为3个阶段:1980-1990,1991-2000,2001-2014,采用Kaya扩展恒等式并结合LMDIM,研究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的主要推动因子.并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排氮量变化... 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过程分为3个阶段:1980-1990,1991-2000,2001-2014,采用Kaya扩展恒等式并结合LMDIM,研究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的主要推动因子.并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排氮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分别在3个阶段的贡献.得到:(1)氮排放增长的首要正影响因子为经济产出,其次为人口规模.(2)改革开放以来,能耗强度的降低抑制了氮排放,能源强度为负效应.(3)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也为负效应,但在第3阶段,二者均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氮排放 影响因素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氮排放变化及对区域温度变化的胁迫评价——以新疆为例
16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4-210,共7页
基于对1980-2014年新疆能耗和终端能耗氮排放估算,选取能耗总量、电耗总量、工业能耗量和终端能耗氮排量,研究与新疆区域温度变化指标的关联系数,构建能耗对区域温度变化的胁迫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化高速期能耗和电耗增长显著高于加... 基于对1980-2014年新疆能耗和终端能耗氮排放估算,选取能耗总量、电耗总量、工业能耗量和终端能耗氮排量,研究与新疆区域温度变化指标的关联系数,构建能耗对区域温度变化的胁迫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化高速期能耗和电耗增长显著高于加速期。(2)终端能耗氮排量和氮排放终端能源的结构变化指标1980-2014年均持续增加,终端能源氮排放向综合方向发展,各产业部门氮排放结构变化由工业主力型向多产业部门发展。(3)能耗指标和温度变化指标的关联系数均通过p=0.01水平显著检验,工业能耗总量和城郊温差关联系数略大于能耗总量和电力消耗。(4)工业能源终端消耗量的增加对城郊温差的胁迫关系呈三次多项式的形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氮排放 胁迫评价 关联系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单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超 钟振 +1 位作者 胡云进 鲍如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针对渗透性尺寸效应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其演变规律及主控因素还不甚明了的问题,基于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开展岩体单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开度服从正态分布的大尺寸岩体单裂隙模型(试样尺寸为5 m×5 m),在... 针对渗透性尺寸效应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其演变规律及主控因素还不甚明了的问题,基于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开展岩体单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开度服从正态分布的大尺寸岩体单裂隙模型(试样尺寸为5 m×5 m),在同一大尺寸试样上选取系列尺寸岩体单裂隙试样,并开展相应尺寸岩体单裂隙的渗透数值试验,观察岩体单裂隙渗透性随尺寸变化的演变规律。通过改变粗糙度、水力梯度和裂隙开度等参数,研究不同因素对岩体单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影响,确定其中的主控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单裂隙的渗透性随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后趋于一稳定值,其对应的试样尺寸即为临界尺寸;临界尺寸随粗糙度的增加、水力梯度的降低、裂隙开度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粗糙度和水力梯度,裂隙开度对岩体单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单裂隙 裂隙开度 粗糙度 尺寸效应 临界尺寸 表征单元体 渗流力学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静态破碎剂膨胀性能及其破碎孔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振 杨熙华 +3 位作者 顾杨圣 娄荣 夏才初 包春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静态破碎剂的碎碎能力与其膨胀性能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发挥静态破碎剂的膨胀性能,从静态破碎剂的膨胀试验出发,探索优化的水剂比和拌合水温,以及相应条件下不同孔径可以产生的最大膨胀力.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含不同直径破碎... 静态破碎剂的碎碎能力与其膨胀性能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发挥静态破碎剂的膨胀性能,从静态破碎剂的膨胀试验出发,探索优化的水剂比和拌合水温,以及相应条件下不同孔径可以产生的最大膨胀力.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含不同直径破碎孔的混凝土模型(150 mm×150 mm×150 mm),提出应用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开展混凝土静态破碎过程的数值分析,并采用能量释放率理论进一步分析最优孔径下混凝土裂纹的扩展过程,结果表明:最大膨胀压随内径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当破碎孔直径达到26 mm,静态破碎剂产生的最大膨胀压足以使混凝土贯通破碎;静态破碎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无裂纹阶段(p<2.58 MPa),第2阶段为裂纹萌生、扩展阶段(2.58 MPa≤p<11.28 MPa),第3阶段为裂纹贯通阶段(p≥11.2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破碎技术 膨胀压 混凝土 扩展有限元法 最优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FEM的RC梁静态破碎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娄荣 陈威文 +4 位作者 钟振 周卫东 张鑫 王艳丽 杨熙华 《工程爆破》 CSCD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建筑基坑内支撑的拆除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施工效率,提出一种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内部沿着梁轴线预埋大直径孔道进行静态破碎的拆除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有限元方法(ExtendedFiniteElementMethod,XFEM)建立含预埋... 建筑基坑内支撑的拆除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施工效率,提出一种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内部沿着梁轴线预埋大直径孔道进行静态破碎的拆除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有限元方法(ExtendedFiniteElementMethod,XFEM)建立含预埋静态破碎孔(孔径为90mm)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模型,并对其在静态膨胀压力作用下的破碎及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内支撑梁的静态破碎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裂缝稳定扩展和裂缝失稳扩展3个阶段;基于虚拟闭合技术,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复合开裂模式下的应变能释放率,计算结果显示:裂缝扩展以Ⅰ型裂缝为主,当膨胀压力达到19.4MPa时,可实现破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撑梁 静态破碎 应变能释放率 扩展有限元法 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