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心智化课堂:认知工具的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巍 孙洋洋 潘亚峰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6,共16页
人类文化认知的独特性使得人类成为拥有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心智化群体,人类天生具备在社交过程中加工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伴随学校教育兴起,这种社会物种的天性却被越来越多的规训束缚而得不到释放,以致传统课堂的互动空间无法满足... 人类文化认知的独特性使得人类成为拥有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心智化群体,人类天生具备在社交过程中加工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伴随学校教育兴起,这种社会物种的天性却被越来越多的规训束缚而得不到释放,以致传统课堂的互动空间无法满足心智化发展的需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顺应人类的社交天性?文化进化心理学家海斯的认知工具理论提供了认识论框架,将心智化系统视作一种文化进化产物的认知工具集成,进而启发我们将社会动机、模仿、读心与叙事等“认知机制之磨”融入课堂的学与教。该范型将有归属感的社会性学习者、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为教而学的学习方式以及作为社会叙事的学习内容四大要素耦合起来,有助于生成一种“心智化课堂”,以释放课堂教学的社交天性。未来的研究可结合计算建模对认知工具和社会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在自然情境中革新心智化课堂范式,并关注心智化课堂中学习不良者的甄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习 认知工具 社会脑 心智化课堂 第二人称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慧艳 王小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胞关系可以分为磨合成长型(48.94%)、相对和谐型(47.09%)和矛盾冲突型(3.97%)三种类型;(2)儿童个体心理理论以及亲子关系亲密性越高,亲子关系冲突性越低,其同胞关系类型更倾向归属于相对和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关系 心理理论 亲子关系 潜在剖面分析 3~6 岁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性与他异性的紊乱--精神分裂症社会感知障碍的神经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慧艳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8,158,共10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表现出稳定的社会认知障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使用自我与他人同一性和他异性的紊乱来描绘精神分裂症上述障碍。神经现象学的介入有助于澄清交互主体性层面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干扰与社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表现出稳定的社会认知障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使用自我与他人同一性和他异性的紊乱来描绘精神分裂症上述障碍。神经现象学的介入有助于澄清交互主体性层面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干扰与社会缺陷之间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感觉整合上存在脑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腹前运动皮层的多感觉表征受损。这种异常会影响连贯、原真的身体体验,从而产生自我干扰。扣带回皮层和腹侧前运动皮层之间的异常功能连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的交互异常,破坏了自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加剧了同一性与他异性的紊乱,表现出超反思、自我感减弱与激进的他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同一性 他异性 神经现象学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及其提升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博 廖苏霞 +2 位作者 郭俏俏 高奇扬 陈思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3,共6页
采用社会善念范式,探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移情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善念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2)移情训练活动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本研究... 采用社会善念范式,探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移情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善念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2)移情训练活动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本研究扩展了社会善念的研究领域,为促进流动儿童社会互动技能和亲社会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亲社会行为 社会善念 移情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自恋:群际冲突的催化剂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步霄 白洁 +1 位作者 李晔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8-2124,共17页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容易高估威胁和怀疑外群体,而缺乏自我价值感及控制感是集体自恋的重要根源。鉴于现有研究一般都预设了集体自恋的脆弱性和消极性,而集体自恋的属性不必然如此,未来研究应在充分厘清集体自恋内涵及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其消极与积极后效,揭示其多元成因及干预方法,并推进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自恋 群体自恋 集体自尊 群体认同 群际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者何以兼济天下:高阶层再分配偏向的心理机制及谦卑的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白洁 杨沈龙 +1 位作者 徐步霄 郭永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1-1172,共12页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机制,并探讨可能的干预策略。结果发现:(1)与西方社会的情形相似,在中国社会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也显著低于低阶层者;(2)社会阶层对再分配偏向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贫富差距归因倾向起作用的:与低阶层者相比,高阶层者更倾向于将贫富差距归因于能力、努力、志向或抱负等个体内部因素,进而再分配偏向更低;(3)通过启动高阶层者谦卑的心态,能够降低其贫富差距内归因倾向,进而提升其再分配偏向。此结果验证了社会阶层不平等维持模型的重要观点,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再分配、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等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治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贫富差距归因倾向 再分配偏向 谦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华生”的胎动:郭任远激进行为主义思想的历史重估
7
作者 王勇 王佳慧 +1 位作者 鲍晨烨 陈巍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20世纪初期,中国青年学者郭任远凭借其激进的观点,在国际“本能论战”中有力地声援了行为主义运动。本文结合郭任远的自述和相关史料,将其反本能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并由此管窥郭任远激进行为主义思想的雏形及其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历史进... 20世纪初期,中国青年学者郭任远凭借其激进的观点,在国际“本能论战”中有力地声援了行为主义运动。本文结合郭任远的自述和相关史料,将其反本能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并由此管窥郭任远激进行为主义思想的雏形及其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尽管如此,郭任远在本能论战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他作为“超华生”的胎动。行为学——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科学将为郭任远开启新的学术征程,并最终推动其建构行为渐成论,进而为行为的发生发展指明认识论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任远 本能 行为主义 行为学 行为渐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