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
1
作者 王涛 张智航 +3 位作者 李正良 刘勃龙 吕大刚 谭忆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40-6152,I0032,共14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随后,基于...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随后,基于该框架开展了新疆哈密地区的风灾危险性分析,并进行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易损性分析;最后,利用所求得的风灾危险性函数和易损性函数卷积得到结构的风灾风险函数,计算得到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年失效概率,并讨论风向对结构风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哈密地区NE风向方位所对应的风灾危险性最大,而S风向方位对应的风灾危险性则最小,应重点关注NE方位下的结构损伤;当风速小于44 m/s时,双柱悬索拉线塔在任意风向角下发生轻微破坏的概率都很小,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双柱悬索拉线塔在NE-90°工况组合和NE-0°工况组合下的年失效概率分别为最大和最小,其变化趋势与结构风灾易损性曲线相似;不同风向组合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年失效概率都很小,结构发生风致损伤及破坏为一小概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 风灾危险性 风灾易损性 风灾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三维自支撑桁架结构优化方法
2
作者 叶俊 肖志斌 +5 位作者 林晓阳 全冠 王震 王跃达 何江飞 赵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3-1343,共11页
三轴优化方法在3D打印角度和材料效率方面存在局限性,造成材料浪费,为此提出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两步优化方法.将设计域划分成若干分区,优化求解各分区的局部打印方向,使结构尽可能被打印.当可打印性指标低于设定阈值时,同时优化结构力学... 三轴优化方法在3D打印角度和材料效率方面存在局限性,造成材料浪费,为此提出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两步优化方法.将设计域划分成若干分区,优化求解各分区的局部打印方向,使结构尽可能被打印.当可打印性指标低于设定阈值时,同时优化结构力学性能和局部打印方向来规划打印路径,使结构的可打印性提升.设置多个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三轴打印算法,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轴3D打印的灵活性,使材料体积增加更少,打印结构设计结果更优,结构的可打印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3D打印 结构优化 自支撑结构 打印路径规划 可打印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前循环荷载作用下NPR锚杆锚固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3
作者 陶志刚 张腾伍 +1 位作者 洪陈杰 张海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87,共10页
NPR锚杆锚固结构面在静态剪切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超常抗剪性能,然而在动态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尚需进一步验证。采用经加工的原岩试样,进行均质砂岩结构面的峰前循环加载剪切试验,对比分析无锚固和NPR锚杆锚固2种工况下循环加载次数... NPR锚杆锚固结构面在静态剪切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超常抗剪性能,然而在动态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尚需进一步验证。采用经加工的原岩试样,进行均质砂岩结构面的峰前循环加载剪切试验,对比分析无锚固和NPR锚杆锚固2种工况下循环加载次数、加载速率、不同幅值等因素对结构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循环次数为80次时,无锚固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达到峰值;相比之下,NPR锚杆锚固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明显提升。②循环加载速率由1 kN/s增大至1.5 kN/s时,无锚固结构面抗剪强度下降较快;与此相反,NPR锚杆锚固结构面在加载速率增大时,峰值抗剪强度呈现更大的提升幅度。③循环加载幅值由50%τ_(max)增大至80%τ_(max),无锚固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而NPR锚杆锚固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大,有效改善了未锚固结构面的脆性破坏特征。④不同法向应力下,NPR锚杆锚固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均比无锚固结构面得到显著提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矿开采的抗震和防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前循环加载 锚固剪切试验 岩体结构面 NPR 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测试技术与土工参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伟 赵泽宁 +5 位作者 蔡国军 张希栋 吴掌乾 浦少云 刘松玉 董晓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016,共16页
尾矿堆积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势能、易流滑、易液化等特征,是尾矿生态脆弱区潜在的灾害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上岩土参数表征及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 尾矿堆积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势能、易流滑、易液化等特征,是尾矿生态脆弱区潜在的灾害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上岩土参数表征及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排水、状态、屈服强度、液化与液化残余强度等岩土工程特性评价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相比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技术能够高效准确获取尾矿生态脆弱区场地岩土工程参数,是工程中常用的测试手段。其中以孔压静力触探(CPTU)为代表的现代原位测试技术能够反映连续的岩土参数,在尾矿料性能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应加强基于现代原位测试评价尾矿库脆弱区的研究,以确保交通强国战略下尾矿生态脆弱区工程项目顺利建设与安全运营,同时极端环境适应性强原位测试技术是未来尾矿生态脆弱区岩土测试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原位测试技术 静力触探 土工参数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场址评价——以CSNS工程选址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坤 尚彦军 +4 位作者 蒋毅 何万通 林达明 常金源 陈延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00-408,共9页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时空下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确定其在系统整体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变权,根据权重计算工程场址适宜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选址工作,使用6个影响因素在5个比选场址中的变权及常权分别评价工程场址适宜度并对比分析,确定第3场址作为工程建设场址。实践证明基于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ESSI评价方法与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权重 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 变权 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代负泊松比锚杆加固的充填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
6
作者 黄曼 宁昊晟 +3 位作者 洪陈杰 陶志刚 刘雨星 张贺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140,共10页
第二代负泊松比(second-generation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bolts,2G-NPR)锚杆逐渐应用于裂隙岩体加固,为研究2G-NPR锚杆在充填结构面中的抗剪性能,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和普通钢筋(Q235)锚杆锚固结... 第二代负泊松比(second-generation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bolts,2G-NPR)锚杆逐渐应用于裂隙岩体加固,为研究2G-NPR锚杆在充填结构面中的抗剪性能,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和普通钢筋(Q235)锚杆锚固结构面的剪切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较Q235锚杆弹性阶段剪切刚度低,峰值抗剪强度高、峰值剪切位移大;随着充填厚度增加,虽然两类锚杆的峰值抗剪强度变化相差不大,但由于2G-NPR锚杆的高吸能、高延展特性,其峰值剪切位移优势明显,使得试样延性得到一定提升。锚杆轴力监测数据表明,2G-NPR锚杆能够有效补偿其与灌浆体解耦造成的轴力突降,且持荷能力更持久;其平均峰值轴力为Q235锚杆的3.17倍,且随着充填厚度增加,峰值轴力持续上升,锚固性能更为稳定。进一步结合声发射监测发现,相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的最大累计计数和最大累计能量更低,b值(声发射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值)下降时间更晚,试样破坏程度更小,揭示2G-NPR锚杆提升试样延性的原因在于其有效吸收了剪切应变能,减缓了裂纹的扩展。研究结果可为2G-NPR锚杆在软硬互层岩体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G-NPR锚杆 充填结构面 抗剪性能 锚杆轴力 声发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资源的3D打印绿色混凝土材料设计
7
作者 张潇 杨宏阳 +5 位作者 何化南 徐辉 孙晓燕 王海龙 张冠华 孔靖勋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3,169,共5页
为研究再生砂替代率对3D打印混凝土材料建造性能的影响情况,采用再生砂替代部分天然河砂配制绿色3D打印混凝土材料,以材料的流动度和力学强度作为控制参数开展3D打印绿色混凝土材料设计。研究表明:再生砂取代率的增加给混凝土的工作性... 为研究再生砂替代率对3D打印混凝土材料建造性能的影响情况,采用再生砂替代部分天然河砂配制绿色3D打印混凝土材料,以材料的流动度和力学强度作为控制参数开展3D打印绿色混凝土材料设计。研究表明:再生砂取代率的增加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带来负面影响,当取代率高达75%及以上时,流动度损失12.2%~13.8%;此外,随着再生砂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逐渐降低,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更为显著,28 d抗压强度损失42.1%~53.7%、28 d抗折强度损失25.1%~32.7%。选取50%再生砂取代率可实现打印建造且具有合适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 替代率 工作性能 力学强度 可建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的张拉整体结构吸能优化研究
8
作者 冯晓东 沈军 +2 位作者 郑亦汶 赵文雁 刘贺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力。第2阶段中以竖向荷载下结构可吸收的最大能量为目标函数,结合拉索松弛及塑性破坏、压杆屈曲和构件碰撞等约束条件,建立约束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独立的空间18杆36索张拉整体结构与拼接的复杂张拉整体结构,当联合优化体系的预应力水平和分布时,吸能效果可分别提升约156.88%和50.7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整体结构 找形分析 预应力分布 预应力优化 天牛须搜索算法 共旋坐标法 应变能 吸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室空气质量现场检测和干预
9
作者 吕越 张逸杰 +1 位作者 陈忠清 张文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为研究教室空气质量及变化情况,在春季学期对某大学教室(持续时间100 min、人口密度0.32~0.39人·m^(−2))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干预实验。检测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每5 min记录1次... 为研究教室空气质量及变化情况,在春季学期对某大学教室(持续时间100 min、人口密度0.32~0.39人·m^(−2))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干预实验。检测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每5 min记录1次,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结果显示,教室内平均气温17.8℃~29.2℃、平均相对湿度34.5%~91.0%,CO_(2)平均浓度921.6×10^(−6)~1805.2×10^(−6),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平均浓度330×10^(−9)~682×10^(−9)。干预实验表明,当CO_(2)浓度达2296×10^(−6)时,被邀者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显著降低。当温度为17℃~31℃时,每升高1℃,人体CO_(2)排放率增加0.56 L·h^(−1)。为使室内CO_(2)浓度保持在1000×10^(−6)内,人均通风速率需较计算值增加0.25 L·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室 空气质量 CO_(2)浓度 干预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装药炮孔地质聚合物改性岩粉堵塞材料的研究
10
作者 杨淑琴 丁小华 +2 位作者 聂守虎 武懋 李小双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156,共7页
在现阶段的露天矿山爆破中,多采用现场钻孔残留的岩粉进行炮孔堵塞。然而岩粉堵塞炮孔的方法较为原始,堵塞效果较差,尤其是在炮孔装药量大或者重心高时,容易发生爆破冲孔,堵塞体不能很好地拦截爆生气体,导致爆破能量大量外泄,爆破效果... 在现阶段的露天矿山爆破中,多采用现场钻孔残留的岩粉进行炮孔堵塞。然而岩粉堵塞炮孔的方法较为原始,堵塞效果较差,尤其是在炮孔装药量大或者重心高时,容易发生爆破冲孔,堵塞体不能很好地拦截爆生气体,导致爆破能量大量外泄,爆破效果不佳。为提升炮孔封堵效果,在前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地质聚合物对岩粉堵塞材料进行改性,基于露天矿爆破堵塞作业内容和要求,设计了6组不同材料配比方案进行试验,对各方案的产物开展了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测试,选出效果最佳的配比方案。针对地质聚合反应放热对爆破器材安全性的影响、地质聚合产物对导爆管传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改性岩粉材料应用的安全性,并对地质聚合物改性岩粉堵塞材料进行了冲击破碎的数值模拟,认为该材料能够在爆破冲击下形成类似碎石的块状构造,可以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相互钳制的自封,提高炮孔堵塞体对爆炸能量的拦截能力,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提升爆破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平朔东露天矿分段装药结构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封堵效果,降低了冲孔率和大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矿山爆破 地质聚合物 炮孔堵塞 分段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微粉自流平砂浆性能及碳排放分析
11
作者 夏陈晨 徐浩 +2 位作者 周泽 翟文强 何智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7-1485,共9页
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是建筑废弃物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资源化利用是建筑领域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分别采用再生混凝土粉(RCP)和再生砖粉(RBP)替代部分水泥制备自流平砂浆(SLM),研究了RCP和RBP掺量对SLM... 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是建筑废弃物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资源化利用是建筑领域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分别采用再生混凝土粉(RCP)和再生砖粉(RBP)替代部分水泥制备自流平砂浆(SLM),研究了RCP和RBP掺量对SLM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法揭示SLM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掺入RCP和RBP降低了SLM的流动性,但RCP和RBP掺量分别为10%(质量分数)时,对SLM的流动性影响不大。当RBP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SLM强度最高,且内部结构最为致密。而RCP的掺入会对SLM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利用再生微粉替代部分水泥,有利于降低SLM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自流平砂浆 流动性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协同碳化养护技术改性水泥土的抗剪特性研究
12
作者 孔爱散 钱锶嘉 +2 位作者 王伟 马绪坤 李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9-1948,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聚丙烯纤维(PPF)协同碳化养护技术对水泥土7 d抗剪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通过三轴剪切试验、酚酞法及热重分析,对不同PPF掺量和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水泥土进行了剪切性能和固碳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水泥土的... 本研究探讨了聚丙烯纤维(PPF)协同碳化养护技术对水泥土7 d抗剪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通过三轴剪切试验、酚酞法及热重分析,对不同PPF掺量和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水泥土进行了剪切性能和固碳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水泥土的抗剪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纤维掺量为0.9%(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值2 174 kPa。在碳化养护条件下,水泥土的抗剪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在纤维掺量为0.6%时达到最大值4 477 kPa。与标准养护相比,碳化养护对黏聚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对内摩擦角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且内摩擦角受纤维掺量的影响较小。碳化养护7 d的试样平均碳化深度为0.85 mm,固碳量为2.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聚丙烯纤维 碳化养护 抗剪强度 破坏形态 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合物降压开采的孔隙水变化对细粒土的表征及压—渗性影响研究
13
作者 曹爽 袁延丽 +3 位作者 曹梦贞 高旭东 JUNG Jongwon 李小双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探讨了细粒沉积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对储层性质演化的影响,特别是孔隙流体化学变化对沉积物土层宏微观性质的作用。通过压缩及渗透性试验、高压反应釜中水合物的分解试验,分析了不同代表性细粒土(黏土-蒙脱土和非黏性土-硅藻土)... 探讨了细粒沉积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对储层性质演化的影响,特别是孔隙流体化学变化对沉积物土层宏微观性质的作用。通过压缩及渗透性试验、高压反应釜中水合物的分解试验,分析了不同代表性细粒土(黏土-蒙脱土和非黏性土-硅藻土)的电化学敏感度及其对水合物分解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硅藻土具有较高塑性,中等偏低电化学敏感度,蒙脱土则具有高电化学敏感度。硅藻土的压缩性在非极性流体中最大,但在去离子水中最小,蒙脱土则相反。此外,在去离子水作用下,水合物在硅藻土中分解时间较长,而在盐水中则较短,表明盐水条件促进硅藻土中水合物的分解。研究揭示了孔隙流体化学性质对颗粒组构及沉积物储层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以及细粒土电化学敏感度对水合物分解行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 电化学敏感度指数 压缩性 渗透性 水合物 降压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谱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以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
14
作者 周欣墨 郑丽波 +3 位作者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0,共7页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地质文化村 书卷式 建设模式 莲塘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刀头磨削铁矿石电耗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丁彩志 庄世勇 +3 位作者 宋磊博 邓勇 王寰宇 顾路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金刚石刀头磨削铁矿石的电耗是磨采机作业的核心指标,通过搭建实验台并采用2种金刚石圆锯片和2种磨轮对2种铁矿石样本进行磨削实验,得到不同刀头及磨削线速度、磨削厚度、磨削宽度、磨削移动速率等参数下的电耗实验数据,据此计算及分析... 金刚石刀头磨削铁矿石的电耗是磨采机作业的核心指标,通过搭建实验台并采用2种金刚石圆锯片和2种磨轮对2种铁矿石样本进行磨削实验,得到不同刀头及磨削线速度、磨削厚度、磨削宽度、磨削移动速率等参数下的电耗实验数据,据此计算及分析磨削效率和电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矿石1的磁性铁区、矿石2的石英区和磁性铁区额定电机电耗平均值分别为50.41、36.05和15.17(kW·h)/t,且添加铁片的锋利型刀头可有效降低铁矿石的磨削电耗;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磨削宽度和金刚石磨轮直径,可提高磨削效率并降低电耗,且矿石的岩石特性对磨削电耗影响较大。此外,合适的金刚石刀头磨削方向有利于矿浆收集,并最大化地切向推压对切削力的增益效果。单次磨削移动距离Δs与磨削效率密切相关,且与金刚石切入深度Δh直接相关。在M1~M66个实验方案中Δs值范围分别为6.01~14.35、3.23~9.96、4.14~15.04、26.44~32.09、1.62~5.37和2.02~5.64μm时调整Δs值,能够有效降低磨削电耗;且当M1~M6的Δs值分别为14.35、6.65、15.04、32.09、5.37和3.22μm时,磨削电耗最低。但要确定最适用的Δs值,需综合考虑金刚石工具的尺寸结构、刀头性能、矿石的岩石特性、作业参数、刀头受力情况等因素,以找到其适应不同情况的合理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采机 金刚石锯片 金刚石磨轮 磨削效率 磨削电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双圆盾构隧道收敛精度分析
16
作者 王鑫鸿 夏才初 +2 位作者 胡国金 吴廷 李航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79,共8页
[目的]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测量效率与高精度等特点,在单圆隧道监测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在双圆盾构隧道的变形监测中鲜有应用,有必要分析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双圈盾构隧道的收敛精度。[方法]主要通过精度验算方式... [目的]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测量效率与高精度等特点,在单圆隧道监测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在双圆盾构隧道的变形监测中鲜有应用,有必要分析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双圈盾构隧道的收敛精度。[方法]主要通过精度验算方式验证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双圆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监测的可行性。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经过软件参数设置、环缝纠正得到收敛值与人工全站仪测量的收敛值进行对比分析,更好地验证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生成双圆盾构隧道平铺图来分析隧道病害情况。[结果及结论]基于上海轨道交通某双圆盾构隧道区间共1178环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从2022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双圆盾构隧道收敛变化量来看,有90.66%的数据为-1.0~1.0 mm,有99.24%的数据为-2.0~2.0 mm;从FARO S350型激光扫描仪在双圆盾构隧道区间的精度来看,有92.86%的数据为-2.0~2.0 mm,基本都在-3.0~3.0 mm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变形监测 双圆盾构隧道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 收敛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与传统测量方法在隧道收敛的对比验证
17
作者 胡国金 夏才初 +2 位作者 倪世昊 吴廷 李航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112,共6页
[目的]传统单点测量方法在地铁隧道监测中虽具有高精度优势,但因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地铁隧道的监测需求。因此,研究一种既能满足快速测量需求又能保证测量精度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传统单点测量方法在地铁隧道监测中虽具有高精度优势,但因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地铁隧道的监测需求。因此,研究一种既能满足快速测量需求又能保证测量精度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以上海市轨道交通收敛监测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对比验证的思路。通过利用人工全站仪单点测量的高精度优势,反向验证自动化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量精度。这一方面可以确定特定型号的激光扫描仪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具体精度,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同时,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获取的点云数据经过处理后,可生成隧道平铺展开图,用于分析隧道渗漏水等病害。通过双向对比验证,较好地平衡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各自的不足。虽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连续获取隧道点云信息,但在单点测量精度上仍不及传统测量技术。两者的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及结论]基于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15号线的数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分辨率1/8、质量3X模式下,FARO S70激光扫描仪精度的平均偏差为4.24%,可靠性最低为93.63%,满足地铁变形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三维激光扫描 传统测量 收敛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储能地下洞室二衬预设缝参数优化研究
18
作者 张世殊 徐国庆 +1 位作者 夏才初 王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08-3218,共11页
压气储能内衬地下洞室的混凝土衬砌在高内压下容易产生较宽的裂缝,导致裂缝宽度超出安全设计值,从而影响衬砌的安全。为应对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减小截面尺寸、增加衬砌配筋率和缩减储气压力,这不仅显著增加建设成本,也限制了储气能力。为... 压气储能内衬地下洞室的混凝土衬砌在高内压下容易产生较宽的裂缝,导致裂缝宽度超出安全设计值,从而影响衬砌的安全。为应对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减小截面尺寸、增加衬砌配筋率和缩减储气压力,这不仅显著增加建设成本,也限制了储气能力。为此,采用了一种通过释放衬砌环向位移来减小拉应力的预设缝衬砌结构,该结构可以提高围岩对衬砌的抗力,从而可以让围岩承担更多的荷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依托实际工程建立了不同预设缝深度、位置和数量的二维数值模型,通过分析衬砌损伤因子和钢筋应力分布提出了最优的预设缝衬砌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为有效释放衬砌应力,预设缝需贯通并切断钢筋;预设缝衬砌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衬砌损伤和钢筋应力,尤其在接缝处15°范围内效果最为明显;应对称设置预设缝,以避免影响范围重叠导致远端钢筋应力增大;增加预设缝数量可缓解接缝处远端衬砌损伤;考虑到预设缝数量的增多会增加施工成本和难度且会降低衬砌本身的质量,在满足衬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当侧压力系数为0.39时预设6条贯通的对称缝是最优方案,当侧压力系数为1.5时预设4条贯通的对称缝是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内衬式地下洞室 裂缝宽度 预设缝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二维推移质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以望谟河整治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维 郜会彩 吴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0,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减少望谟河因山洪引起的高含沙水流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应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常用的控制方程式,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并使用"冻结法"对模型中陆地边界进行处理,建立...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减少望谟河因山洪引起的高含沙水流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应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常用的控制方程式,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并使用"冻结法"对模型中陆地边界进行处理,建立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山区河流的二维推移质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贵州省望谟河新屯段进行了流场和推移质冲淤模拟计算,并进行了望谟河整治工程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望谟河水位和河床冲淤变形验算,数值模型计算值与经验公式推算变化趋势一致,数值也较为接近;整治工程实施后望谟河沿程的水位绝大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仅局部存在微小的抬高;望谟河整治后,同流量下,水位降低,流速归槽泥沙淤积减小,有利于河道防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二维推移质 数学模型 冲淤变化 河道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矿山边坡岩体结构编录方法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45
20
作者 张恺 伍法权 +1 位作者 沙鹏 邱淑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8-1455,共8页
岩体结构特征控制着岩体力学性质并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因此岩体结构地质编录一直是岩体工程地质中的重要内容。针对露天矿山边坡,传统的岩体结构编录方法具有危险性大、效率低等缺点,需要引入新技术实现地质编录的安全、高效。随着近... 岩体结构特征控制着岩体力学性质并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因此岩体结构地质编录一直是岩体工程地质中的重要内容。针对露天矿山边坡,传统的岩体结构编录方法具有危险性大、效率低等缺点,需要引入新技术实现地质编录的安全、高效。随着近年来无人机的民用化,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改进传统露天矿坡的地质编录工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浙江某露天采石场矿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摄影技术在地质编录中的应用方法和工作流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用运动恢复结构法将点云数据转化为岩体三维数字模型,并利用点云的坐标信息实现对岩体结构面产状的解译。通过对比罗盘测量的产状和点云计算的产状验证了该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结构面的优势产状,为分析矿山边坡稳定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矿山边坡 点云数据 岩体结构编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