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大鼠肾病模型的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丽华 朱春芳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7、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2周内不同时间点的尿蛋白排泄量;另以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观察28周内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各个剂量的PAN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约在10~14 d达到高峰,最高达(592.0±61.0)mg/24 h.28周连续观察的结果显示,PAN组动物的尿蛋白呈现典型的双相曲线,即第2周达到高峰,伴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此后逐渐降至接近正常,但自第12周起尿蛋白再度逐渐上升,第28周可达急性期峰值的一半.结论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适量PAN可建立不同程度的肾病模型,成功率极高,方法简单,用药量省,动物价廉易得,且急性期发病快而周期短,不失为研究人类相应疾病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模型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单次静脉注射 Wistar大鼠 血清胆固醇 优化 尿蛋白排泄量 三酰甘油 不同程度 肾病综合征 PAN 病程演变 发病机制 生理盐水 不同时间 病理改变 连续观察 一次性 急性期 肾硬化 剂量 肾组织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蛋白尿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刘丽华 朱春芳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4,共1页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肾病蛋白尿 抑制作用 大鼠 全反式视黄酸 氨基核苷肾病 增生性肾炎 ACID 改善作用 ATRA 实验性 小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