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聚苯硫醚长丝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志强 陈江炳 +7 位作者 詹莹韬 徐煜东 占海华 黄芽 高占岭 滕晓波 任春颖 赵德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采用熔融纺丝方法通过纺丝组件的设计制备了高性能聚苯硫醚(PPS)长丝,确定了原料干燥、熔融、喷丝及缓冷区温度和吹风等条件的工艺参数,探讨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牵伸温度、定型温度、牵伸倍数等纺丝工艺参数对PPS纤维可纺性和力学性... 采用熔融纺丝方法通过纺丝组件的设计制备了高性能聚苯硫醚(PPS)长丝,确定了原料干燥、熔融、喷丝及缓冷区温度和吹风等条件的工艺参数,探讨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牵伸温度、定型温度、牵伸倍数等纺丝工艺参数对PPS纤维可纺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纺丝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喷丝时初始压力控制在12 MPa以上,PPS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分别为310,320,320,325,330℃,纺丝温度为300~315℃,缓冷区温度为295~310℃,纺丝速度为2 650 m/min,总牵伸倍数为4.9倍,第一热辊、第二热辊和第三热辊温度分别为95,110℃和140℃,制得规格为299 dtex/48 f PPS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4.04 cN/dtex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纤维 熔融纺丝 加工工艺条件 可纺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过渡金属掺杂效应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佳琦 曹琪 +2 位作者 杨佳琪 李成德 葛烨倩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1,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分别制备Cu^(2+)和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通过SEM、XRD和TG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估Cu^(2+)和Fe^(3+)掺杂TiO_(2)纳米纤维的催化...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分别制备Cu^(2+)和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通过SEM、XRD和TG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估Cu^(2+)和Fe^(3+)掺杂TiO_(2)纳米纤维的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染料质量浓度为10 mg/L,0.2%Cu^(2+)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催化10 min降解率达到了89.52%,50 min时提升至99.83%,比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降解率高1.74%,比商用的纳米TiO_(2)高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过渡金属掺杂 光催化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蕊 应迪 +4 位作者 陈冰冰 田欣 郑莹莹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力计和数字万用表等仪器表征了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前后的微观形貌、力电学性能和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柔性纺织传感器在低压力范围(0~0.17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0.91 kPa^(-1);能在73 ms内实现对压力的快速响应;具有0~166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在超过2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阻变化,表现出较优异的耐久性。此外,该传感器可应用于信息加密,监测人体微弱活动(眨眼、吞咽)和大形变运动(关节活动等)。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和手写字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 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压阻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3D纤维网基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叶苏娴 张蕊 +3 位作者 张婷 陈晓静 王建 邹专勇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改善纤维基传感器灵敏度低和响应范围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3D纤维网为基材,采用超声辅助浸渍碳纳米管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了3D纤维网络结构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介绍了3D纤维网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并对所制备的传感器形貌结构、力学传... 为改善纤维基传感器灵敏度低和响应范围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3D纤维网为基材,采用超声辅助浸渍碳纳米管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了3D纤维网络结构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介绍了3D纤维网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并对所制备的传感器形貌结构、力学传感性能及应用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3D纤维网的传感器灵敏度为3.53×10^(-3)kPa^(-1),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检测范围达到200 kPa;响应时间和回复时间分别为153 ms和226 ms;经过2000次循环施加压力测试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该传感器能够用于监测人体的运动,如手指弯曲、手腕弯曲、手指点击和脚跟压力等,在可穿戴电子织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3D纤维网 超声辅助浸渍 柔性压力传感器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截面复合导电涤纶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张炯 许志强 +7 位作者 陈江炳 詹莹韬 黄芽 高占岭 徐煜东 马金星 占海华 赵德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69,共6页
设计并制备了规格为22 dtex/3 f的4种不同截面(一字型、两点型、三点型、皮芯型)导电涤纶纤维,并对纤维截面形状、成品颜色、取向度、拉伸性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无论选用何种截面,加入碳纳米管/炭黑导... 设计并制备了规格为22 dtex/3 f的4种不同截面(一字型、两点型、三点型、皮芯型)导电涤纶纤维,并对纤维截面形状、成品颜色、取向度、拉伸性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无论选用何种截面,加入碳纳米管/炭黑导电母粒后纤维均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单位电阻处于10~7Ω/cm);相较于皮芯型导电纤维,选用异形截面(一字型、两点型、三点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纤维内部的均匀性,增加了纤维在制备过程中的取向难度,导致制备得到的纤维取向度以及拉伸断裂强度略有降低,但4种纤维的热稳定性差异不大;异形截面导电纤维能够得到与皮芯型导电纤维相近的导电性能,但由于异形截面导电纤维中裸露在外的碳纳米管/炭黑导电组分减少,其纤维成品颜色明显浅于皮芯型导电纤维,扩大了该类导电纤维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截面 导电涤纶纤维 导电性能 拉伸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蕊 叶苏娴 +1 位作者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 针对传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较低且不透气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的非织造布为电极层,离子液体处理的非织造布为介电层的透气性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和全自动透气性测试仪等表征与分析电极层和介电层。结果表明: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低压范围(0~1.19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2.89 kPa-1,具有0~224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较短的响应时间(50 ms),在超过1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容变化;此外,还具有较好的透气率(225 mm/s)和超疏水性,其水接触角为159.5°。全织物型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对人体关节运动具有优异的识别能力,在运动监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离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孙靖博 方春月 +2 位作者 王建刚 王春红 邹专勇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改善亚麻纤维与聚乳酸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分别采用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碳酸氢钠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硬脂酸处理),并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表面处理前后的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和断面形貌表... 为改善亚麻纤维与聚乳酸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分别采用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碳酸氢钠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硬脂酸处理),并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表面处理前后的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和断面形貌表征手段,探究了表面处理前后亚麻织物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并分析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亚麻织物与聚乳酸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改善,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1.2%,弯曲强度提高了4.7%,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较于纯聚乳酸有所下降,而热分解后的600℃质量残余率增加到6.31%。经过硬脂酸处理的亚麻织物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达到112.7°,通过观察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发现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无明显间隙,界面结合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硬脂酸处理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8.2%,弯曲强度提高了17.6%;与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硬脂酸处理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但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和最大分解速率下的温度均有所提升,600℃时质量残余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聚乳酸 硬脂酸 碳酸氢钠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丝束碳纤维展纤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繁强 沈伟 +4 位作者 杨小兵 姚江薇 赵德方 张万虎 邹专勇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展纤能够使碳纤维丝束厚度变薄、幅宽变宽,明显改善后道应用中预制件的力学性能。阐述了大丝束碳纤维的概念、特点及展纤目的,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展开性表征方法,分析了展纤对大丝束纤维形态、纤维渗透性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归纳总结... 展纤能够使碳纤维丝束厚度变薄、幅宽变宽,明显改善后道应用中预制件的力学性能。阐述了大丝束碳纤维的概念、特点及展纤目的,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展开性表征方法,分析了展纤对大丝束纤维形态、纤维渗透性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多辊热碾展纤技术、机械式多辊筒展纤技术、声波辅助展纤技术、静电辅助展纤技术、微突起阵列辅助展纤技术和气流扰动展纤技术等6种展纤技术的研究现状。各种展纤技术各有利弊,气流扰动展纤技术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展纤技术,未来应重视多种展纤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提升对大丝束碳纤维的展纤效果,降低展纤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丝束碳纤维 展纤技术 展纤表征 展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铋-硅橡胶基X射线防护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李鑫 叶培培 +3 位作者 赵晓曼 王鸿博 杨国荣 洪剑寒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5,共9页
为研发质轻、无毒的X射线柔性辐射防护材料,采用涂层法制备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涤纶织物,研究氧化铋含量对其刚柔性、密度、力学性能及其X射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每100 g硅橡胶中氧化铋含量为240 g时,防护材... 为研发质轻、无毒的X射线柔性辐射防护材料,采用涂层法制备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涤纶织物,研究氧化铋含量对其刚柔性、密度、力学性能及其X射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每100 g硅橡胶中氧化铋含量为240 g时,防护材料的刚柔性最优;不同氧化铋含量的柔性防护材料的密度为0.8~1.6 g/cm^(3),显著低于常规含铅防护材料(3.79 g/cm^(3));当氧化铋含量为180~240 g时,防护材料的强伸性更好,并且其断裂伸长率优于未处理涤纶织物;综合考虑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织物的X射线防护性能、柔软性和力学性能,每100 g硅橡胶中含240 g氧化铋为最优方案,涤纶织物单位体积的X射线防护比例为2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功能纺织品 涤纶织物 氧化铋 硅橡胶 X射线防护 涂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rGO复合三维非织造材料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蕊 王建 +2 位作者 张婷 陈晓静 邹专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范围窄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自制的三维热熔纤维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协同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具备高灵敏度和耐久性的三维热熔非织造材...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范围窄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自制的三维热熔纤维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协同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具备高灵敏度和耐久性的三维热熔非织造材料基压力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结构形貌、传感性能和健康监测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在0~9.28 kPa监测压强范围内,灵敏度为2.33×10^(-2) kPa^(-1))、快速响应/回复时间(70 ms/90 ms)、宽感测范围(0~227 kPa)和优异的循环耐久性(约16000次循环)。该传感器可以用于人体健康监测、运动监测和语音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织造材料 压力传感器 碳纳米管 还原氧化石墨烯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喷气涡流纺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缪璐璐 孟小奕 +3 位作者 董正梅 彭倩 何林伟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9,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牵伸倍数减小、热处理速度增大,有利于包芯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的增大。通过响应优化,得到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温度为130℃;速度为9000 mm/min;牵伸倍数为1.00。经过最优热处理工艺加工后包芯纱断裂强力提高7.64%,断裂伸长率提高9.34%,断裂功提高1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 低熔点长丝 热处理工艺 纱线力学性能 纺纱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SEBS-g-MAH增强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蕊 雷小蝶 +4 位作者 李铁虎 张婷 陈晓静 王建 邹专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225,共7页
针对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形态及力学性能存在缺陷的问题,通过添加天然植物纤维填料(稻壳)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对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了双因素优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填料会降低软质聚氨酯泡... 针对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形态及力学性能存在缺陷的问题,通过添加天然植物纤维填料(稻壳)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对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了双因素优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填料会降低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添加稻壳/SEBS-g-MAH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平均表观密度降低了10.3%;稻壳/SEBS-g-MAH添加量为0.5%/2%(均为质量分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拉伸性能明显提高,证明了天然植物纤维稻壳与SEBS-g-MAH对聚氨酯发泡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氨酯泡沫 稻壳 SEBS-G-MAH 天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圆形编织机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分析及优化
13
作者 杜诚杰 洪剑寒 +3 位作者 张昆 梁宽 谢国炎 梁贤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14,共8页
针对旋转式圆形编织机中共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大,导致锭子运动不平稳加剧纱线磨损,从而降低预成型体编织质量的问题,分析了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产生原因,基于此设计了异面拨盘以改善编织机结构,构建了共面/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 针对旋转式圆形编织机中共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大,导致锭子运动不平稳加剧纱线磨损,从而降低预成型体编织质量的问题,分析了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产生原因,基于此设计了异面拨盘以改善编织机结构,构建了共面/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得到传动间隙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共面拨盘传动间隙最大值为1.63 mm,异面拨盘传动间隙最大值为0.24 mm,且锭子交换全程异面拨盘传动间隙一直小于共面拨盘。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到传动间隙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为0.25 mm和0.27 mm,与理论计算误差小,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证明异面拨盘能有效降低与锭子座的传动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圆形编织机 传动间隙 拨盘 锭子座 仿真 编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功能化明胶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伟 陈杰 +5 位作者 司志昊 沈方琳 罗雄方 王文娟 顾越 孟心怡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综述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对明胶基复合材料的抗菌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使用动、植物提取物和碳点、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等抗菌剂对明胶基复合材料的抗菌功能化影响。总结了抗菌功能化明胶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综述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对明胶基复合材料的抗菌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使用动、植物提取物和碳点、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等抗菌剂对明胶基复合材料的抗菌功能化影响。总结了抗菌功能化明胶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抗菌 复合材料 食品包装 医疗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超疏水夜光面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应迪 谢国炎 +3 位作者 翁思瑜 谢承博 王建 邹专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6,40,共4页
以涤纶机织物作为基布,采用稀土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对基布进行涂层整理得到夜光织物,再对所得的夜光织物分别经过超疏水、抗菌整理,进而得到抗菌超疏水夜光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余辉亮度测试... 以涤纶机织物作为基布,采用稀土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对基布进行涂层整理得到夜光织物,再对所得的夜光织物分别经过超疏水、抗菌整理,进而得到抗菌超疏水夜光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余辉亮度测试仪等对经过不同整理的织物的表面形貌、静态水接触角、余辉亮度、自清洁性能、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抗菌超疏水夜光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72.5°,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自清洁和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超疏水 夜光涂层 发光材料 抗菌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钴/碳纳米管/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尚婷婷 张苗 +3 位作者 宋希雨 赵德方 李银勇 王玉 《工程塑料应用》 2025年第8期83-90,共8页
为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基材,选用碳纳米管(CNTs)和铁酸钴(CoFe_(2)O_(4))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导电、导磁组分,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交联作用下,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成功制... 为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基材,选用碳纳米管(CNTs)和铁酸钴(CoFe_(2)O_(4))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导电、导磁组分,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交联作用下,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不同CoFe_(2)O_(4)填充量掺杂的CoFe_(2)O_(4)/CNTs/CNF气凝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oFe_(2)O_(4)填充量对气凝胶电、磁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磁性CoFe_(2)O_(4)能够优化气凝胶的电磁特性,能够实现在提高屏蔽效能(SE)的同时降低电磁波的表面反射。当CoFe_(2)O_(4)填充质量分数为13.8%时,气凝胶的电磁屏蔽性能达到最高,在18~26.5 GHz频率范围内的平均SE值为44.2 dB,反射功率系数(R)为0.56;当CoFe_(2)O_(4)填充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到21.0%时,其SE值达到39.9 dB,而R值下降至0.48,其屏蔽机制从反射为主转变为吸收为主。此外,CoFe_(2)O_(4)/CNTs/CNF气凝胶也展示出良好的压缩回弹性能(100次稳定循环)和高疏水性(初始水接触角为145.2°),使其有望在压力、湿润等环境中长期稳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气凝胶 纤维素 铁酸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基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 张蕊 +2 位作者 郑莹莹 董正梅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26,共8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高导电性、亲水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独特的优势,为挖掘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上的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基于MXene材料所制备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高导电性、亲水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独特的优势,为挖掘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上的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基于MXene材料所制备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MXene材料的性能和主要制备方法即氢氟酸刻蚀法、原位形成氢氟酸刻蚀法、熔融盐刻蚀法、浓碱法、溶液相絮凝法、电化学法和水热法;分析了MXene材料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以及摩擦电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且对其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与探讨,包括健康和运动监测、人机交互以及基于集成阵列的空间压力映射领域等;同时根据MXene材料优异的性能,展望了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纺织压力传感器 人机交互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