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智能化提取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绍兴市柯桥区为例
1
作者 熊岚 黄伟祥 +3 位作者 何龙刚 王强 陆光灿 张畅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本文在对现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管理方法的研究基础上,依据自然资源部对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新安全格局的要求,研究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分发过程中的一种智能提取模式,构建了该模式下的成果管理流程体系,并结合绍兴市柯桥区“地信智服”省级... 本文在对现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管理方法的研究基础上,依据自然资源部对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新安全格局的要求,研究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分发过程中的一种智能提取模式,构建了该模式下的成果管理流程体系,并结合绍兴市柯桥区“地信智服”省级试点建设开展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且对于各级成果分发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效提高了成果分发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成果数据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 成果分发 成果提取 成果订单 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光飞 龚盈盈 +6 位作者 钱超 肖瀚 郑丽波 王兆远 张锦涛 叶凌浩 刘云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0-164,169,共6页
为了对绍兴市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借助GIS软件对绍兴市进行网格划分,构建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不易发4个等级,并... 为了对绍兴市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借助GIS软件对绍兴市进行网格划分,构建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不易发4个等级,并绘制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成果图。研究成果支撑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服务于绍兴市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分区 城市规划 风险指数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3
作者 徐梁 林江 +5 位作者 赵婧 何庆海 石从广 杨少宗 李杰峰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 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成熟度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强 王天鸠 +1 位作者 王涛 程素丹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5,共9页
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生境质量指数法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生境质量进行分析,并探... 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生境质量指数法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生境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区域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为中等,生境质量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生境退化程度逐渐减小;就区县而言,2000—2010年,两区一县均呈退化趋势;2010—2020年,青浦区、嘉善县生境质量得到改善,而吴江区生境仍然处于退化的状态;②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境中等级的主要地类为耕地和草地,生境质量优的地类主要为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水域和湿地,差、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建设用地;③研究区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地区,生境质量变化越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InVEST模型 生物多样性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香树叶片变色的物质基础及其地理变异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美贞 徐梁 +3 位作者 杨少宗 林江 赵婧 何庆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为探究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叶片变色多样的物质基础,2016年,对收集的41个种源592个家系的枫香树种子开展种源试验,同年9月、11月、12月,分别测量枫香树叶片变色前、变色中和变色后3个阶段的叶片组分;2020年11月,测量选取绿、黄... 为探究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叶片变色多样的物质基础,2016年,对收集的41个种源592个家系的枫香树种子开展种源试验,同年9月、11月、12月,分别测量枫香树叶片变色前、变色中和变色后3个阶段的叶片组分;2020年11月,测量选取绿、黄绿、黄、黄褐、红黄、粉红、红、深红和紫9个不同色系枫香树叶片的色素组分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比较不同颜色叶片的色素含量,分析叶片组分与种源地理和环境的关系,探究叶片变色的物质基础及其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1)枫香树叶片颜色差异主要归因于叶片中总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其中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03.19%,花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74.20%;其是紫色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枫香树叶片变色过程中,种源间叶片颜色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花青素、总叶绿素含量和pH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的花青素、总叶绿素含量与种源地理环境显著相关(P<0.05),但pH值与种源地理环境不相关。(3)回归曲线估计表明,变色后,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与种源地经度呈二次函数模型,其他时间段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与种源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一次线性关系,除经度和纬度外,种源地的1月均温也是叶片总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叶片变色前,总叶绿素含量呈东-西变异模式,花青素含量呈南-北变异模式;变色中,总叶绿素含量呈南-北变异模式,花青素含量呈东-西变异模式;变色后,总叶绿素含量呈东南-西北变异模式,花青素含量保持东-西变异模式。叶片色素变异模式的研究在种质资源选择和叶色选优上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可为选育叶色稳定、一致和特异的枫香树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树 种源试验 叶片颜色 色素含量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主产区林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肥力评价 被引量:42
6
作者 董佳琦 张勇 +5 位作者 傅伟军 刘海英 王增 吕联江 谢秉楼 蒋仲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92-2304,共13页
选取浙江省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主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21个,基于地统计学及Moran′s I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估算了香榧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 选取浙江省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主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21个,基于地统计学及Moran′s I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估算了香榧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91、30.60 g/kg、136.77 mg/kg、15.02 mg/kg、153.42 mg/kg;基于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土壤pH和养分要素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pH的变程最小为3.29 km,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8.52、5.84、8.82、6.49 km;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局部Moran′s I指数结果揭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空间聚集现象,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诸暨市和东阳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柯桥区和嵊州市,而pH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诸暨市和东阳市部分地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低,而其他区域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总体上,浙江省香榧主产区土壤酸化以及养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速效钾含量过高。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环境变量对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而林龄对土壤pH和养分的影响较大。可见,研究区土壤养分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林农的施肥管理方式,调整施肥数量和结构并开展土壤酸性改良,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施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Moran′s I 土壤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繁育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江 徐梁 +3 位作者 石从广 杨少宗 徐美贞 赵婧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0-64,共5页
栀子是一种集观赏、药用、食用及工业用途等价值于一身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开发利用价值,因而受到广泛研究和引种栽培。其常见的繁育方法有播种、扦插以及组织培养,本文对3种繁育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栀子 苗木繁育 扦插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市标志性林相天然林冠层树种组成及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练发良 余柏根 +3 位作者 洪震 潘永柱 戴海英 杨平昆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6-10,16,共6页
对丽水市具标志性林相的天然林——庆元县马蹄凹库区水土保持林的冠层树种调查结果分析,认为该林分冠层树种组成具有4个方面特征。特征一是该林分冠层树种丰富多样,林分共有冠层树种37个,分属20科26属,其中常绿树种21个,落叶树种16个,... 对丽水市具标志性林相的天然林——庆元县马蹄凹库区水土保持林的冠层树种调查结果分析,认为该林分冠层树种组成具有4个方面特征。特征一是该林分冠层树种丰富多样,林分共有冠层树种37个,分属20科26属,其中常绿树种21个,落叶树种16个,冠层树种多样性对林相景观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特征二是不同冠层树种在林分中的株数占比和冠幅占比差异大,其中栲树植株数和冠幅面积占比分别为37.73%和47.07%,是该林分的绝对优势种和景观特色种,其新梢期的嫩叶色彩和花期的花色直接形成了该林相3—5月和9—10月的特色观赏期,终年繁茂的枝叶与叶背秀褐色鳞秕也使该林分在非特色观赏期具有较好的色彩背景。马尾松为第2优势种,因叶片无明显彩化期,对林相色彩贡献小,但它树高最高,增强了林冠天际线变化程度。木荷为第3优势种,其春季嫩叶多为红色,5—6月开白色花,对林相春夏景观也有较大正向作用。浙江樟、梧桐等9个树种在样地中仅存1株,对林相景观贡献小;特征三是常绿树种在整个林分冠层树种中占比优势突出,其株数占比为84.91%,冠幅面积占比为88.68%,而落叶树种株数占比为15.09%,冠幅面积占比仅为11.32%,其中山乌桕、野漆和蓝果树等树种株数占比分别为3.459%,2.201%和0.943%,冠幅面积占比分别为3.08%,0.71%和0.57%,是该林分秋冬主要彩化树种。从总冠幅面积看,冠层树种总冠幅面积为林地面积的1.543倍,其中常绿树种冠幅面积为林地面积的1.368倍,保障了林冠线轮廓饱满,周年绿量充分,林分秋冬季也不萧条;特征四是林分的树种与当地常规园林乔木树种差异巨大,天然林树种组成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相 林分 树种 冠层 冠幅 面积 相对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