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一次梅雨期飑线演变和极端大风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钱卓蕾 严佩文 +2 位作者 沈晓玲 沈哲文 罗玲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21,共12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多波段雷达、闪电定位以及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资料,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浙江梅雨期飑线的演变特征和极端大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飑线初始对流移入浙江形成线状对流,线状对流合并成飑线,后向传播、出流边界与环境辐合...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多波段雷达、闪电定位以及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资料,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浙江梅雨期飑线的演变特征和极端大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飑线初始对流移入浙江形成线状对流,线状对流合并成飑线,后向传播、出流边界与环境辐合中心叠加等因素导致飑线迅速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飑线内云闪占比最高,大风主要出现在云闪高频区,飑线成熟阶段云闪分布在1.5~8.0 km之间。大风发生前,水平极化反射率因子(Horizontal Polarization Radar Reflectivity,Z_(H))核心、差分反射率(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Z_(DR))和差分相移率(Specific Propagation Phase Shift,K_(DP))柱向上发展,当Z_(H)、Z_(DR)质心迅速下降,极端大风发生。飑线大风发生在梅雨期东北冷涡维持的形势下,中层干冷空气侵入和低层高能高湿是有利的环境场。动量下传、冷池密度流和地形“狭管效应”也有利于近地面风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双偏振参量 相控阵雷达 云闪 冷池密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浙江两次强飑线特征和极端大风机理对比
2
作者 钱卓蕾 章超钦 +3 位作者 周弘媛 章唯薇 陆俊 罗玲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7,共16页
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自动气象站、S波段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数据分析2024年3月25日和4月2日浙江两次春季强飑线特征和极端大风(简称0325飑线过程和0402飑线过程)机理,结果表明:0325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和近地面冷锋附近,锋面抬升... 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自动气象站、S波段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数据分析2024年3月25日和4月2日浙江两次春季强飑线特征和极端大风(简称0325飑线过程和0402飑线过程)机理,结果表明:0325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和近地面冷锋附近,锋面抬升导致对流触发;0402飑线过程发生在南支槽前和近地面气旋前侧暖区内,中低层强暖平流造成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发展。0325飑线过程由地面冷锋附近不断触发单体并入北侧风暴而形成,成熟期有明显弓形结构;0402飑线过程为两条线状对流合并而成,在地形辐合线作用下发展成熟,弓形特征不明显。两次飑线过程极端大风均与下击暴流有关,0325飑线过程的下击暴流由超级单体引发,单体发展高度高,存在强斜升气流、后侧入流急流和中气旋,大风发生前,中气旋水平收缩、垂直伸展以及转速加快,风暴质心骤降,同时冷池与冷锋叠加增大气压梯度,导致极端大风。0402飑线过程强单体质心较低,但前侧斜升气流和后侧入流急流仍形成辐合速度对,速度对拉伸和质心接地表明局地下击暴流的发生,降水粒子拖曳以及地形狭管效应进一步加速地面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冷锋 暖平流 下击暴流 相控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一次冬季高架雷暴的环境场和结构分析
3
作者 钱卓蕾 周弘媛 +1 位作者 李美琳 罗玲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0-710,共11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闪电定位仪以及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对2024年2月21日浙江引发局地冰雹的高架雷暴的环境条件和强风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在高空南支槽前和地面冷锋后部发展起来,层...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闪电定位仪以及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对2024年2月21日浙江引发局地冰雹的高架雷暴的环境条件和强风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在高空南支槽前和地面冷锋后部发展起来,层结的配置从下到上为“冷湿—暖湿—冷干”,低层为中性-稳定层结,属于典型的高架雷暴。雷暴发生期间,中层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暖湿气流沿着冷空气垫爬升,在逆温层顶之上迅速发展出深厚强烈的垂直对流,上升气流中心位于锋后对流层中层。风暴在冷空气一侧移动,移动方向前侧为不稳定区域,导致其持续发展,质心高度升高,上升气流加强,0℃层之上云闪频次显著增多,对应固态水凝物粒子增多,有利于冰雹形成,云闪密集区与冰雹落区表现为较好的一致性。X波段相控阵雷达显示降雹单体水平反射率因子核心最初位于0℃层之上,核心附近的固态水凝物粒子下落时先经过暖湿层部分融化,后经过冷垫迅速降温而部分凝固,降至地面表现为雨夹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对流不稳定 对称不稳定 云闪 相控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Net:深度学习定量降水临近预报模型
4
作者 曾小团 谭肇 +5 位作者 沈玉伟 范娇 黄荣成 周弘媛 梁潇 黄大剑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416,共17页
为了提高降水临近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对抗神经网络模型CastNet。该模型借助循环神经网络捕捉雷达回波数据的时空特征,运用对抗神经网络模拟云团生消变化,再将光流约束融入神经网络引导模型训练,加速神经网络的... 为了提高降水临近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对抗神经网络模型CastNet。该模型借助循环神经网络捕捉雷达回波数据的时空特征,运用对抗神经网络模拟云团生消变化,再将光流约束融入神经网络引导模型训练,加速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并增强模型的时空一致性,有效地解决了预报模糊性问题,提升降水强度与位置的准确性。对2023年5—10月广西及周边区域的9次主要降水过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降水强度(≥0.1、≥2、≥7、≥15、≥25、≥40 mm·h^(-1))下,SWAN 2.0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458、0.270、0.085、0.034、0.014和0.003;SWAN 3.0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452、0.402、0.225、0.129、0.085和0.048;CastNet模型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439、0.397、0.225、0.139、0.104和0.073。即:除个别持平外,CastNet在≥7 mm·h^(-1)及以上高降水强度中评分高于SWAN 2.0和SWAN 3.0。此外,随着预报时效延长,CastNet的相对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定量降水预报 深度学习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对抗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调度中的气象决策
5
作者 王国强 王炎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3-55,共3页
浙江省新昌县是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该县的小水电装机总容量和年发电总量居全省首位。利用气象情报提高小水电的经济效益,在新昌县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库的控制调度是水利部门长期研究的课题,它不仅与水文学有关,还涉及农业、
关键词 水电 调度 气象 决策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地区梅汛期暴雨过程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6
作者 严佩文 左骏 王雪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2103-2106,2110,共5页
利用欧洲中心(ECMWF)ERA5的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对绍兴2020年6月19—21日梅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本次过程受高层辐散、500 hPa南支槽、700和850 hPa切变,以及高低空急流共同作用的影响。3 d... 利用欧洲中心(ECMWF)ERA5的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对绍兴2020年6月19—21日梅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本次过程受高层辐散、500 hPa南支槽、700和850 hPa切变,以及高低空急流共同作用的影响。3 d的降水中,19日的降水具有总雨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偏大的特点,20日降水具有总雨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偏小的特点,21日降水具有总雨量偏小,最大小时雨强偏大的特点,因此,发生了降水时间内降水强度差异与涡度场、散度场、垂直运动场及水汽输送有重要的关系,即当正涡度层较厚、辐合较强、垂直上升运动明显、水汽输送较强时雨强较强,反之雨强较弱。通过分析梅汛期暴雨过程中动力因子和水汽输送的配置,大致预测雨强的变化,以减少梅汛期暴雨天气对农业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汛期暴雨 动力因子 水汽输送 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洋海温异常对2022年2月中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的影响
7
作者 钱卓蕾 马洁华 +1 位作者 尹志聪 赵驰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7-1854,共18页
2022年2月,中国南方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区域平均降水量126.6 mm,较多年(1981~2020年)平均偏多99.7%;日最低气温5.1℃,较多年平均偏低2.6℃。分析表明,该地区700 hPa到925 hPa异常强的经向风垂直切变是2月持续低温雨雪期间的关键环流... 2022年2月,中国南方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区域平均降水量126.6 mm,较多年(1981~2020年)平均偏多99.7%;日最低气温5.1℃,较多年平均偏低2.6℃。分析表明,该地区700 hPa到925 hPa异常强的经向风垂直切变是2月持续低温雨雪期间的关键环流特征。经向风垂直切变与三大洋的海温异常均有联系: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的背景下,热带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暖可导致东亚槽加深和对流层低层到近地面出现偏北风异常;北大西洋中部海温偏暖可通过西欧—东亚沿岸的北支Rossby波列加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和东亚槽,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和中国南方低层偏北风增强;东南印度洋海温偏暖有利于南支槽加深和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加强,对流层中层偏南风加强。海温对环流的影响有明显的季内变化,北太平洋中部和北大西洋中部海温与西伯利亚高压仅在2月显著相关,有利于2月气温偏低;东南印度洋海温与1月和2月的南支槽显著相关,与2月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显著相关,中国南方地区降水从1月中旬起增多可能与该海域海温持续偏暖有关。因此,上述三个海区的海温异常可能与2021/2022年冬季暖干到冷湿的季内转折以及2022年2月持续低温雨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温雨雪 经向风垂直切变 北太平洋中部海温 北大西洋中部海温 东南印度洋海温 季内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卓蕾 沈哲文 左骏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利用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卫星降水率产品、地面加密自动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12号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梅花”造成的极端降水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四明山区,极值在四明山区,9月12—13日强降水由... 利用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卫星降水率产品、地面加密自动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12号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梅花”造成的极端降水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四明山区,极值在四明山区,9月12—13日强降水由台风北侧外围雨带造成,14日则主要为台风本体降水;高层西南风急流的稳定以及台风“梅花”在移动过程中与西风槽结合有利于维持台风强度并引起台风动力结构不对称;台风“梅花”与副热带高压间的东风是台风发展的主要水汽来源,西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存在也有利于台风“梅花”北侧水汽输送加强,导致台风强降雨带偏北;台风“梅花”北侧高层始终有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中低层,促使低层扰动中心的发展,冷空气侵入造成浙江东部中尺度斜压锋生;受四明山地形影响,台风“梅花”环流西北侧的偏北风进入内陆后形成中尺度辐合线,山前抬升,山后下沉,有利于山前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外围雨带 等熵位涡 锋生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IOD、ENSO间联系的年代际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江丽俐 管兆勇 +1 位作者 卢楚翰 钱代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4,共13页
采用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ipole mode index,简称DMI)、Nino3指数和国内学者定义的5种东亚夏季风指数来比较分析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简称IOD)、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联系的年代际改变,讨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成因。结果表... 采用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ipole mode index,简称DMI)、Nino3指数和国内学者定义的5种东亚夏季风指数来比较分析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简称IOD)、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联系的年代际改变,讨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分别与DMI、Ni-no3指数的年际变化的联系都呈明显的年代际改变。东亚夏季风指数除了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与DMI联系较弱之外,其余时段均与DMI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当季风指数与DMI为正相关时,其与Nino3指数则呈负相关,IOD和ENSO对夏季风具有相反的影响。当季风指数与DMI呈较强的正相关时,其与ENSO的相关较弱;而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季风指数与ENSO呈较强的相关时,其与DMI的关系亦较弱。东亚夏季风与IOD、ENSO年际变化之间的联系呈现此强彼弱的特点。1972—1982年和1983—1993年这两个阶段海温分布的显著不同,可能导致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环流变化的周期及分布的改变,使得东亚夏季风与IOD和ENSO的关系发生年代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印度洋偶极子(IOD) ENSO 年际变化 年代际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东南沿海热带气旋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根元 王志福 +2 位作者 周丽峰 诸晓明 朱持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2-1372,共11页
应用1949-2005年热带气旋(台风)年鉴资料,对西太平洋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个数有略为减少的趋势,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显著增强趋势.2... 应用1949-2005年热带气旋(台风)年鉴资料,对西太平洋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个数有略为减少的趋势,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显著增强趋势.2005年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数偏少,但其中登陆我国的强热带气旋比例却明显偏高.对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大尺度环流条件的分析表明,前期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台风期副高偏强、东亚夏季风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等因子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而西太平洋西部异常的水汽输送、弱风垂直切变、海表面温度异常以及中低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等则可能是导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强度异常偏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异常特征 成因分析 水汽输送 海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预报能力检验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建海 诸晓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3,共6页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冷锋、气旋和台风影响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暖锋和副高影响下的降水。MM5气温预报系统性偏低,MOS气温预报则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 自然天气季节 天气系统 检验评价 统计方法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根元 陈丽芳 诸晓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在对2004年5月底华南前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形成大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演变的物理机制与环境场条件。结果表明:前汛期的锋面兼有温度和湿度梯度;东北至日本海有较深的冷槽,长江中游有低涡生成发展,并与暖切... 在对2004年5月底华南前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形成大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演变的物理机制与环境场条件。结果表明:前汛期的锋面兼有温度和湿度梯度;东北至日本海有较深的冷槽,长江中游有低涡生成发展,并与暖切变相联,有利于中尺度系统不断生成;深厚的中低层辐合层和较高的无辐散层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与中空槽相伴的强风核处于槽底以西,槽前强辐合成为飑线产生的关键;除孟加拉湾主要提供暴雨产生的水汽外,西太平洋和南海也向华南至江南地区输送水汽;夏季风强盛和副高加强导致雨带位置偏北;暴雨前水汽场变化的信息要早于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夏季浙江低温多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与海温异常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卓蕾 娄小芬 +2 位作者 马洁华 江丽俐 罗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和NOAA相关资料,研究了与2014年浙江夏季低温多雨事件相关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海温因子。结果表明:中纬度我国东部到日本南部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存在有利于浙江夏季出现低温多雨,异常偏强偏南的西太... 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和NOAA相关资料,研究了与2014年浙江夏季低温多雨事件相关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海温因子。结果表明:中纬度我国东部到日本南部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存在有利于浙江夏季出现低温多雨,异常偏强偏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8月罕见低温多雨的直接原因;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EAP)和欧亚型遥相关(EU)是影响浙江夏季低温阴雨的主要遥相关型,当EAP负位相和EU正位相时,冷空气容易堆积和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降水降温,8月罕见低温阴雨是EAP负位相和EU正位相协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表明ENSO暖位相激发了西太平洋上空强烈的异常下沉气流和反气旋,使得副高偏南偏强,东亚地区呈EAP波列型响应;热带印度洋海温全区一致模态(IOBW)暖位相的维持进一步减弱了8月海洋性大陆地区的对流活动;北大西洋中部海温季内的变化或许与EU位相的转变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夏季低温多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遥相关 海温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19年冬季浙江罕见持续阴雨天气的环流异常与海温强迫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卓蕾 罗玲 +2 位作者 马洁华 钱月平 娄小芬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520,共11页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浙江罕见连续阴雨寡照天气过程中冬季风环流和南支槽等环流异常,并从西风带波动、海温强迫等方面研究了局地环流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冬...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浙江罕见连续阴雨寡照天气过程中冬季风环流和南支槽等环流异常,并从西风带波动、海温强迫等方面研究了局地环流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冬季连阴雨事件中雨日、日照破历史记录,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主要的环流异常为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明显偏北,同时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亦偏北,东亚地区40°N以南有强的偏南风异常,冬季风偏弱;南支槽较常年偏强,保证了浙江上空有持续的水汽和扰动输送。对流层中层存在沿欧洲向东亚—西太平洋传播的波动能量,波能在东亚地区一直向南传播至20°N以南,可能导致WNPAC明显北抬和南支槽加强。ENSO是WNPAC的重要强迫源,ENSO暖位相使得海洋性大陆出现异常对流冷却,而浙江上空对流加强,ENSO对南支槽活动强度亦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中国近海海温偏高是WNPAC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偏北的重要影响因素。2018/2019年冬季局地环流异常可能由ENSO和中国近海海温协同强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 东亚冬季风 南支槽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诸晓明 王国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型中,精心挑选的因子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但是因子的优良性能并非始终不变,而有时个别因子的不良表现往往可能导致预报的失败。根据集对分析(SPA)把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作为一个动态的同异反系统处理的思想,动态地分... 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型中,精心挑选的因子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但是因子的优良性能并非始终不变,而有时个别因子的不良表现往往可能导致预报的失败。根据集对分析(SPA)把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作为一个动态的同异反系统处理的思想,动态地分析和处理每次预报中因子作用的变化,即每次预报前,先对因子进行态势判别和同异反分析,然后使可能干扰预报的弱势因子的作用受到有效抑制,使有助于预报的强势因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了因子作用大小在各次预报中的动态变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预报模型中增加不确定性处理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不确定性 联系度 动态多元回归模型 空气污染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型应变量的回归诊断和离散回归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强 陈晓平 诸晓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本文从大量天气预报实例的普查结果,归纳了离散型应变量的回归残差分布模式。回归诊断表明模式的单向性是由一些高杠杆点引起。对这些高杠杆点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它们的残差存在着统计预报意义上的不合理性,不合理性又造成回归系数L... 本文从大量天气预报实例的普查结果,归纳了离散型应变量的回归残差分布模式。回归诊断表明模式的单向性是由一些高杠杆点引起。对这些高杠杆点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它们的残差存在着统计预报意义上的不合理性,不合理性又造成回归系数LS估计的误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离散回归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型 应变量 回归诊断 天气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诊断在事件概率回归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3-49,共7页
针对事件概率回归模型的特点,用残差分析和统计量诊断的方法归纳了回归残差的非对称分布现象,揭示了这种现象是由高杠杆点所引起,探讨了概率回归模型的残差不合理性的统计天气预报意义,从而提出适用于概率预报问题的事件概率回归改... 针对事件概率回归模型的特点,用残差分析和统计量诊断的方法归纳了回归残差的非对称分布现象,揭示了这种现象是由高杠杆点所引起,探讨了概率回归模型的残差不合理性的统计天气预报意义,从而提出适用于概率预报问题的事件概率回归改进模型。分析指出,事件概率回归模型的不合理性并不是个别例子的特殊性所造咸,而是由该模型的数学特点所决定。概率回归改进模型要优于普通的概率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回归分析 事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滑动相关普查自动化统计预报系统的设计
18
作者 郭天华 陈晓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26-28,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滑动相关普查方法,该方法可自动排除时段重叠且相关性较差的因子,以及预报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气象 预报 统计预报系统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