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职院校更名现象看职业教育体系的命名趋势及其规范 被引量:5
1
作者 伍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4-38,共5页
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出现时即有本科化命名取向,到21世纪初大量高职院校新建,国家在上述学院更名上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历史遗留问题,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名依然尚未统一。中国特色现代职... 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出现时即有本科化命名取向,到21世纪初大量高职院校新建,国家在上述学院更名上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历史遗留问题,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名依然尚未统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针对各层次职业院校的命名再行规范。从2008年至2017年近10年间高职院校的更名情况来看,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有择"职业学院"弃"职业技术学院"的现象;二是民办本科高职在升本后多数抹去"职业"痕迹;三是新建本科高职则在"应用技术"的选择上渐成共识。鉴于统一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院校命名的目的,职业院校从专科到本科层次宜采用"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的三级命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命名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主体与功能: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的三个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良春 伍红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36,共4页
高职院校素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职能,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从当前地方传统产业转型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升级"为主的渐进式转型模式和以"产品转型"为主的突变式... 高职院校素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职能,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从当前地方传统产业转型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升级"为主的渐进式转型模式和以"产品转型"为主的突变式转型模式是两种基本的转型形式,也就是说当前的转型需求并非是全面的颠覆性,而是适应性的、微调型的,如此则给高职院校参与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应有的空间和地位。在政校企三个主体中,高职院校应摆脱"政府依赖"心理,刺激企业的参与热情,承担起枢纽性的主体作用。在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中,高职院校应秉承优势、错位发展,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心,介入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适当地参与地方传统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传统产业转型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服务特色城镇建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伍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特色城镇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主动与特色城镇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面向"特色城镇"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输出人才与技术、开展全方位社区服务。在具体运行模式上,采取在特色城镇设立分校,与集聚产业区共建产业学院,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文化传承基地,以"工作室""研究所"等散状服务对接特色创新项目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职院校 特色城镇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排行榜还是股票涨跌板--基于2012至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伍红军 秦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50-55,共6页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是目前唯一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的排名。对其2012-2015年四年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排行榜的稳定性不够,各院校在年度之间的位次动荡太...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是目前唯一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的排名。对其2012-2015年四年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排行榜的稳定性不够,各院校在年度之间的位次动荡太过剧烈;择优性不足,优秀高职院校在排名中毫无优势可言;诸多不合逻辑甚至脱离常识的异常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到该排行榜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是学位设立之争而不是学位名称之争--“工士”学位之争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伍红军 秦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2-38,共7页
2014年6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水为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由此引发出一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工士"学位之争。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大讨论仅是关乎设立专科学位制度的意义和价值的争论,却规避了"工士"学位这... 2014年6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水为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由此引发出一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工士"学位之争。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大讨论仅是关乎设立专科学位制度的意义和价值的争论,却规避了"工士"学位这一学位名称是否得当的问题。在国家明确了研究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的政策之后,为专科高职设立专门学位已是大势所趋,真正要讨论的正是如这一学位名称如何确定的更为细节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我国有关专科高职的学位名称如何定名并没有达成学界共识,当前有三条选择路径:一是引进和改造西方的"副学士学位";二是再次论证"工士"学位的可行性;三是创生新的学位名称,如"专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位制度 “工士”学位 “专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士”学位名称推定的矛与盾 被引量:2
6
作者 伍红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6,共4页
"工士"学位的设计者在对"工士"学位进行定名时,主要通过典籍考释"工"的词义,指出本土创生的其他学位名称的缺陷以彰显"工士"的定名优势,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修正"工士"名称的内涵等方... "工士"学位的设计者在对"工士"学位进行定名时,主要通过典籍考释"工"的词义,指出本土创生的其他学位名称的缺陷以彰显"工士"的定名优势,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修正"工士"名称的内涵等方式来实施名称推定。然而在这一名称推定的研究积累过程中,仍存一些矛盾和不足之处:如"工士"名称与上层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名称匹配性不佳,概括度不够;语义过于繁杂,且并非成词,易生歧义;设定的语义指向与通行语义产生冲突,导致理解的混乱及其美誉度欠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学位名称 “工士”学位 名称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