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江峰 赵振华 +2 位作者 王挺 杨建峰 胡红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8期37-4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或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或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提取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5.1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计89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或静脉化疗,客观缓解率(OR=1.91,95%CI:1.61~2.21,P<0.05),疾病控制率(OR=1.30,95%CI:1.20~1.42,P<0.05),中位生存时间(97.3 d,95%CI:60.00~134.59,P<0.05),1年生存率(OR=1.43,95%CI:1.22~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OR=0.70,95%CI:0.42~1.15,P=0.16)、骨髓抑制发生率(OR=1.04,95%CI:0.65~1.66,P=0.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NSC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或静脉化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粒子植入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海佳 张冰倩 +1 位作者 黄亚男 赵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术前行MRI扫描,且病理诊断为GIST的26例患者。对患者ADC图像进行放射组学纹理特征分析,半自动分割感兴趣区(ROI)。通过灰度... 目的探讨基于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术前行MRI扫描,且病理诊断为GIST的26例患者。对患者ADC图像进行放射组学纹理特征分析,半自动分割感兴趣区(ROI)。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及形状因子参数方法获取病灶ADC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在显微镜下计数肿瘤组织细胞的核分裂数。根据不同核分裂数将肿瘤分为中-高危组(17例)和低危组(9例)。分析组间放射组学特征参数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可用于鉴别肿瘤危险度的特征参数,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特征参数鉴别肿瘤危险度的效能。结果相关、灰度共生矩阵能量、灰度共生矩阵熵、最大三维直径、短距离强度在中-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797、0.752、0.908、0.784;5项纹理特征参数拟合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基于MRADC图像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纹理参数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对于评估GIST患者肿瘤病理危险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例,富细胞型8例,退变型12例)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盆腔DCE-MRI检查,计算各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_(p))的直方图参数(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能量、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肌瘤Ki-67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直方图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富细胞型组K^(trans)、K_(ep)、V_(e)、V_(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均大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P<0.05或P<0.01);V_(e)的偏度、K_(ep)的偏度和峰度均小于普通型组(均P<0.05);K^(trans)的熵高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均P<0.05);V_(p)的熵高于普通型组(P<0.01)。K^(trans)的中位数、平均值和偏度,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e)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能量和熵均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K^(trans)中位数阈值为0.994/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K^(trans)平均值阈值为1.170/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K^(trans)的熵,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和熵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也较高(0.755~0.90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I-67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彬 喻光懋 +5 位作者 赵振华 王挺 王海勇 魏德胜 曾涌 傅林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9月~2018年4月对111例126个肺小结节术前72 h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将快速医用胶注射到肺结节周边形成硬结,随后行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结果111例术前在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9月~2018年4月对111例126个肺小结节术前72 h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将快速医用胶注射到肺结节周边形成硬结,随后行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结果111例术前在CT引导下注入快速医用胶均形成硬结,定位成功率100%。结节在定位后共发生气胸15例,肺内出血5例,但均无明显不适,未特殊处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均探查到胶水结节,无中转开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前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肺结节方法可靠,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多发结节 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医用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及MR动态增强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3 位作者 杨建峰 赵丽 杨立铭 王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DWI及MR动态对比增强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57例(普通型27例,富细胞型12例,退变型1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腔DCE-MRI检查,应用Reference Re... 目的探讨DWI及MR动态对比增强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57例(普通型27例,富细胞型12例,退变型1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腔DCE-MRI检查,应用Reference Region和Extended Tofts模型分别计算子宫肌瘤的定量灌注参数及ADC值,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在三组子宫肌瘤间,ReferenceRegion模型的Ktrans、Kep、Vp及Extended Tofts模型Ktrans、Kep、Ve、Vp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参数在鉴别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52、0.706、0.956、0.871、0.656、0.754;ADC值鉴别退变型肌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结论Ktrans、Kep、Ve、Vp、ADC值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肌瘤分型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富细胞型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沈训泽 龚向阳 +1 位作者 蒋定尧 张德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 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 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 (ADC率 ,rADC)。结果 :14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 ,其中 12例在ADC上呈低信号 ,平均ADC值为 (0 .62± 0 .2 9)×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0 .77± 0 .3 6;17例囊性、坏死性肿瘤中 15例在DWI上呈低信号 ,16例在ADC上呈高信号 ,平均ADC值为 (2 .3 7± 0 .70 )×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3 .2 4± 1.0 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DWI与ADC相结合对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4.6%、94.1% ,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相应常规MRI的 60 %、2 7.2 7%。结论 :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 ,对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脑脓肿 诊断 囊性 坏死性 DWI ADC值 平均 显示 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增新 王伯胤 +3 位作者 赵振华 徐利军 王挺 沈训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105-1107,共3页
肾动静脉畸形(R—AVM)临床上发病率较低(〈0.04%).是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经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CT甚至MR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数字减影血... 肾动静脉畸形(R—AVM)临床上发病率较低(〈0.04%).是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经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CT甚至MR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肾脏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乳头状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志刚 梁晓超 +1 位作者 赵振华 王伯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强化时相及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等。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肾皮质,3例位于肾实质;肿瘤呈膨胀性生长14例,浸润型生长1例;12例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3例无包膜。平扫肿块实质部分稍高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14例,其中斑片状、大片状坏死14例,斑片状、条片状钙化5例,灶性出血2例。动态增强扫描:肾皮髓质期肿块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呈轻度持续强化,坏死灶无强化。肿块侵袭肾盂2例,侵袭肾窦脂肪1例,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结论肾乳头状细胞癌CT平扫实质部分多为稍高密度,常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强化,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2
9
作者 文阳 王伯胤 沈训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3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例起源于结肠系膜,2例发生在腹膜后腔。6例均为多房型。2例呈巨大长袋状,2例形态不规... 目的:探讨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3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例起源于结肠系膜,2例发生在腹膜后腔。6例均为多房型。2例呈巨大长袋状,2例形态不规则,2例为分叶状囊肿。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部分囊壁和间隔可见增强。2例可见"血管穿行征",2例沿组织间隙蔓延呈"爬行性生长"改变。结论:肠系膜及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的少见囊性病变,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部位,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帮助与其他囊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囊性淋巴管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被引量:28
10
作者 沈训泽 王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1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另外2例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4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含液囊肿,其中3...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1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另外2例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4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含液囊肿,其中3例CT值〈20 HU,7例CT值20-60 HU,4例CT值〉60 HU;囊肿位于前、后纵隔各4例,均在左侧;中纵隔6例,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后纵隔囊肿恶变为腺癌。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好发于右侧,而前、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有左侧发病倾向,CT图像上类圆形无强化的均匀软组织密度或水样密度囊肿为其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纵隔囊肿 支气管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评价宫颈癌微循环及病理分级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宫颈癌微循环及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21例(鳞癌17例,腺癌4例)及子宫肌瘤患者22例,术前行盆腔多期DCE-...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宫颈癌微循环及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21例(鳞癌17例,腺癌4例)及子宫肌瘤患者22例,术前行盆腔多期DCE-MRI检查,选择Extended Tofts和Exchange模型分别计算宫颈癌与子宫肌瘤、低分化与中高分化宫颈癌的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 ep、V e、V p、PS、F p),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及组内差异;在低分化与中高分化2组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磁共振定量灌注参数K trans、K ep、V e、PS在宫颈癌组和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与中高分化宫颈癌K trans、PS、F 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K trans、PS、F p值鉴别低分化组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67、0.86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可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及病理分级,特别是K trans、PS、F p值在宫颈癌病理分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宫颈癌病理分化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病理 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平山 沈训泽 赵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本组17例病例中,均为单发。16例均为...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本组17例病例中,均为单发。16例均为实性团块(其中内有细碎钙化灶2例),1例呈完全囊性。≥5cm者占10例(最大者约9cm)。肿物呈圆形或卵圆形12例,分叶状2例,不规则形3例。右侧10例,左侧7例。17例中有3例对周边脏器及血管推移,2例包绕邻近血管,其余与周围脏器分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14例无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14例呈不均质或间隔状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学表现密不可分,了解其特征表现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淑玲 梁晓超 冯晓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囊性成熟畸胎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训泽 陶健 +1 位作者 王华 倪瑞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CT资料,分析观察囊肿在纵隔的分布、囊肿形态、囊内容物密度、囊壁、囊肿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结果11例均位于前纵隔...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CT资料,分析观察囊肿在纵隔的分布、囊肿形态、囊内容物密度、囊壁、囊肿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结果11例均位于前纵隔,其中3例位于前中纵隔,7例主体位于或累及前中纵隔,1例位于前下纵隔。9例呈类圆形,1例呈卵圆形,1例呈半圆形。7例病灶内见脂肪成分;4例囊壁内有脂肪结节;10例表现为显壁囊肿;MCI突出型6例、平坦型5例。术中及病理检查各囊腔内有毛发等组织。结论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的CT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CT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畸胎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阳 丁忠祥 +2 位作者 王华 袁建华 陈方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对某些较典型的病变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钢琴 梁晓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共检...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共检出16个病灶,16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胸腔内孤立性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瘤体大小差异较大,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3. 5cm,平均直径7. 5cm; CT平扫肿瘤呈等、略高或略低密度,6例密度较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病灶较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其余11例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为轻度不均匀强化,9例为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内部见结节斑片状、条片状显著强化区域,5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囊变、坏死区,囊变坏死区大小不一; 4例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增粗杂乱的肿瘤血管("匍样血管"),5例病灶边缘可见胸膜尾征。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其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1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晓超 赵振华 王伯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565-566,共2页
患者男性,39岁。因“右大腿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加重1周”于2009年2月入院。患者分别于10年、5年前曾因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及复发在外院手术,病理结果不祥,在第2次手术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 患者男性,39岁。因“右大腿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加重1周”于2009年2月入院。患者分别于10年、5年前曾因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及复发在外院手术,病理结果不祥,在第2次手术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疼痛,无局部红肿,劳累后肿块加大,休息后好转,未引起重视,以后肿块逐渐增大,近期自觉右大腿内侧肿块逐渐增大,近1周自觉增大明显,增大至梨大小。既往体格健康,无其他重大脏器疾患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右大腿上段内侧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右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缘隆起,约6 cm ×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质韧,有压痛,表面无红肿,右髋活动无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右足无麻木,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 粘液样软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CT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小全 王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228-223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及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CT资料。结果共8个病灶,其中位于后腹膜5个(位于腹主动脉左侧2例,右侧3例),盆腔3个(盆腔骶骨前方... 目的探讨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及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CT资料。结果共8个病灶,其中位于后腹膜5个(位于腹主动脉左侧2例,右侧3例),盆腔3个(盆腔骶骨前方1个,转移性2个病灶位于子宫两侧)。原发病灶最小约41mm×36mm,最大约89mm×96mm,8个病灶中呈实性2个,囊实性4个,囊性2个。5例实行单期扫描,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全部呈明显强化;2例实行双期增强,延迟后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增强后所有病灶密度不均,中间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坏死区。1例可见瘤体内明显强化的迂曲扩张血管。结论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无论原发或转移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后腹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价值与CT征象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瑞军 王向阳 党浩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采集压脂T1W图像,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FIESTA)采集T2/T1比值加权图像,用FSPGR序列同时采集无脂肪抑制的反相位和同相位T1W图像。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进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结果:17个FNH在平扫T2WI+fs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1WI+f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MRI平扫共见中心瘢痕12个、中央粗大血管3条、假包膜数2个,均多于CT平扫所见。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时,21个FNH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16个FNH于门脉期或延迟期的信号强度与肝组织接近,中心瘢痕和假包膜延迟强化。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的3个FNH实质均明显强化,中心瘢痕无强化。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确诊断,MRI对FNH的诊断价值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峰 黄亚男 +2 位作者 张雅萍 罗周烨 魏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的资料,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25例和良性组10例。35例均行^(18)F-FDG PET/CT肝脏延迟显像和早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的资料,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25例和良性组10例。35例均行^(18)F-FDG PET/CT肝脏延迟显像和早期全身常规显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显像方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在延迟和常规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CRCLM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显像C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0、80.0%、80.0%、80.0%、90.9%和61.5%,延迟显像分别为0.98、96.0%、100%、97.1%、100%和90.9%,延迟显像对两组患者C指数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Z=2.355,P=0.019)。转移组常规与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和滞留指数大于良性组(Z=13.87、13.07、13.60、14.70,t=6.91,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4、0.892、0.917、0.764。转移组的SUVmax比值在延迟显像高于常规显像[2.2(2.0,3.1)比1.6(1.3,1.9);Z=7.92,P=0.005]。结论^(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内结节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PET/CT延迟显像与常规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诊断CRCLM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延迟显像的SUVmax比值诊断CRCLM较常规显像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