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T790M突变
1
作者 熊万蓉 赵振华 +3 位作者 周通 杨静 于秀芳 王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后116例二次活检患者,分析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81例和验证集35例,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筛选特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特征,最终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无进展生存期(OR=1.086,P=0.041)、初始EGFR基因型(OR=0.280,P=0.021)、血管聚集(OR=4.050,P=0.036)和空气支气管征(OR=3.265,P=0.030)与获得性T790M突变高度相关。联合模型对获得性T790M突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0.867,95%CI0.790~0.944;验证集:AUC=0.895,95%CI 0.786~1.000)。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显示显著净效益。结论基于胸部CT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构建的列线图具有预测获得性T790M突变的潜力,可以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一代或二代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突变 预测 ErbB受体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海佳 张冰倩 +1 位作者 黄亚男 赵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术前行MRI扫描,且病理诊断为GIST的26例患者。对患者ADC图像进行放射组学纹理特征分析,半自动分割感兴趣区(ROI)。通过灰度... 目的探讨基于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术前行MRI扫描,且病理诊断为GIST的26例患者。对患者ADC图像进行放射组学纹理特征分析,半自动分割感兴趣区(ROI)。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及形状因子参数方法获取病灶ADC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在显微镜下计数肿瘤组织细胞的核分裂数。根据不同核分裂数将肿瘤分为中-高危组(17例)和低危组(9例)。分析组间放射组学特征参数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可用于鉴别肿瘤危险度的特征参数,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特征参数鉴别肿瘤危险度的效能。结果相关、灰度共生矩阵能量、灰度共生矩阵熵、最大三维直径、短距离强度在中-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797、0.752、0.908、0.784;5项纹理特征参数拟合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基于MRADC图像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纹理参数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对于评估GIST患者肿瘤病理危险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例,富细胞型8例,退变型12例)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盆腔DCE-MRI检查,计算各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_(p))的直方图参数(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能量、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肌瘤Ki-67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直方图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富细胞型组K^(trans)、K_(ep)、V_(e)、V_(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均大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P<0.05或P<0.01);V_(e)的偏度、K_(ep)的偏度和峰度均小于普通型组(均P<0.05);K^(trans)的熵高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均P<0.05);V_(p)的熵高于普通型组(P<0.01)。K^(trans)的中位数、平均值和偏度,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e)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能量和熵均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K^(trans)中位数阈值为0.994/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K^(trans)平均值阈值为1.170/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K^(trans)的熵,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和熵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也较高(0.755~0.90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I-67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彬 喻光懋 +5 位作者 赵振华 王挺 王海勇 魏德胜 曾涌 傅林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9月~2018年4月对111例126个肺小结节术前72 h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将快速医用胶注射到肺结节周边形成硬结,随后行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结果111例术前在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在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9月~2018年4月对111例126个肺小结节术前72 h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将快速医用胶注射到肺结节周边形成硬结,随后行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结果111例术前在CT引导下注入快速医用胶均形成硬结,定位成功率100%。结节在定位后共发生气胸15例,肺内出血5例,但均无明显不适,未特殊处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均探查到胶水结节,无中转开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前CT引导下快速医用胶定位肺结节方法可靠,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多发结节 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医用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挺 赵振华 +3 位作者 王彬 冯江峰 孔建国 宋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研究肺小结节(SPN)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孤立性SPN胸腔镜术前定位病例资料,包括医用胶定位组22例,Hook-wire定位组19例。统计医用胶定位的定位效果、并发症、衔接期时间以及肺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并将两... 目的研究肺小结节(SPN)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孤立性SPN胸腔镜术前定位病例资料,包括医用胶定位组22例,Hook-wire定位组19例。统计医用胶定位的定位效果、并发症、衔接期时间以及肺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定位均取得成功;医用胶组的气胸发生率(18.2%)、肺出血发生率(9.1%)、胸痛发生率(4.5%)均低于Hook-wire组,其中肺出血发生率与Hook-wir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用胶组无并发症率(63.6%)高于Hook-wire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衔接期时间医用胶组(16.32±8.83)h长于Hook-wire组(3.29±4.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医用胶组(21.14±7.01)min与Hook-wire组(18.58±5.2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与Hook-wire定位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可获得更长的衔接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文阳 王华 王伯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89,共4页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其中5%~1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在肾上腺外,笔者搜集本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8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其中5%~1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在肾上腺外,笔者搜集本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8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正畸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雅萍 赵振华 +3 位作者 王伯胤 张国兴 徐利军 钱伟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正畸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正畸病例行MIP、VR、SSD及MPR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显示的效果。结果:SSD、MIP、VR3种三维重建方法图像的清晰度、锐利度、细节显示、伪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正畸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正畸病例行MIP、VR、SSD及MPR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显示的效果。结果:SSD、MIP、VR3种三维重建方法图像的清晰度、锐利度、细节显示、伪影等方面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VR重建方法在立体显示方面优于SSD法及MIP法,MPR的牙齿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在显示解剖细节上具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畸形的分析测量中各有优势,VR结合MPR对口腔颌面畸形的诊断、数据的测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畸形 颌面畸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沈训泽 龚向阳 +1 位作者 蒋定尧 张德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 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 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 (ADC率 ,rADC)。结果 :14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 ,其中 12例在ADC上呈低信号 ,平均ADC值为 (0 .62± 0 .2 9)×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0 .77± 0 .3 6;17例囊性、坏死性肿瘤中 15例在DWI上呈低信号 ,16例在ADC上呈高信号 ,平均ADC值为 (2 .3 7± 0 .70 )×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3 .2 4± 1.0 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DWI与ADC相结合对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4.6%、94.1% ,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相应常规MRI的 60 %、2 7.2 7%。结论 :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 ,对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脑脓肿 诊断 囊性 坏死性 DWI ADC值 平均 显示 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乳头状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志刚 梁晓超 +1 位作者 赵振华 王伯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强化时相及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等。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肾皮质,3例位于肾实质;肿瘤呈膨胀性生长14例,浸润型生长1例;12例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3例无包膜。平扫肿块实质部分稍高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14例,其中斑片状、大片状坏死14例,斑片状、条片状钙化5例,灶性出血2例。动态增强扫描:肾皮髓质期肿块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呈轻度持续强化,坏死灶无强化。肿块侵袭肾盂2例,侵袭肾窦脂肪1例,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结论肾乳头状细胞癌CT平扫实质部分多为稍高密度,常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强化,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2
10
作者 文阳 王伯胤 沈训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3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例起源于结肠系膜,2例发生在腹膜后腔。6例均为多房型。2例呈巨大长袋状,2例形态不规... 目的:探讨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3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例起源于结肠系膜,2例发生在腹膜后腔。6例均为多房型。2例呈巨大长袋状,2例形态不规则,2例为分叶状囊肿。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部分囊壁和间隔可见增强。2例可见"血管穿行征",2例沿组织间隙蔓延呈"爬行性生长"改变。结论:肠系膜及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的少见囊性病变,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部位,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帮助与其他囊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囊性淋巴管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黏液腺癌CT表现(附3例报告并复习文献)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劲松 夏瑞明 +1 位作者 赵振华 陶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CT表现。方法:搜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例回盲部及盆腔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肿块内部见斑点状钙化,肿块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1例...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CT表现。方法:搜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例回盲部及盆腔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肿块内部见斑点状钙化,肿块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1例回盲部囊性肿块,无明显实质性病灶,囊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仅囊壁轻度强化;2例同时合并盆腔积液。结论:阑尾黏液腺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等可考虑本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腺癌 粘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双期扫描对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及胰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倪瑞军 王伯胤 +1 位作者 许顺良 阮翎翔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2-857,共6页
目的:研究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CT双期扫描的强化模式与胰腺癌及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CT)的差异,提高AI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节段性AIP患者、25例胰腺癌及16例PECT患者的CT平... 目的:研究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CT双期扫描的强化模式与胰腺癌及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CT)的差异,提高AI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节段性AIP患者、25例胰腺癌及16例PECT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资料以及25例性别、年龄与AIP相似的正常对照组,分析双期扫描3种病变的影像特点以及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异;测量4组的双期扫描平均CT值,分别比较AIP组与胰腺癌、PECT组的平均CT值差异,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呈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均呈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72.7HU、49.2HU、115.6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93.4HU。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等或偏高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呈偏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86.6HU、57.6HU、104.2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83.9HU。结论:AIP与胰腺癌、PECT的强化模式不同,不同时相,病变与正常胰腺的对比度不同,CT双期扫描在节段性AIP与胰腺癌、PECT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通过CT双期扫描可作出AIP的倾向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被引量:29
13
作者 沈训泽 王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1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另外2例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4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含液囊肿,其中3...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1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另外2例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4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含液囊肿,其中3例CT值〈20 HU,7例CT值20-60 HU,4例CT值〉60 HU;囊肿位于前、后纵隔各4例,均在左侧;中纵隔6例,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后纵隔囊肿恶变为腺癌。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好发于右侧,而前、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有左侧发病倾向,CT图像上类圆形无强化的均匀软组织密度或水样密度囊肿为其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纵隔囊肿 支气管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肺中央型病变穿刺活检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挺 赵振华 余月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穿刺活检对肺中央型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向下穿刺活检的108例肺中央型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7例术前已行支气管镜检查但未取得明确结果。分析108例行穿刺活检的患者的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穿刺活检对肺中央型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向下穿刺活检的108例肺中央型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7例术前已行支气管镜检查但未取得明确结果。分析108例行穿刺活检的患者的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08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央型病变组的活检阳性率(96.3%)与周围型组(98.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中央型组(56.5%)明显高于周围型组(2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7例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不明确病例的活检阳性率为96.49%,并发症发生率63.16%。结论:对于肺中央型病变,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CT导向下穿刺活检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尤其适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穿刺活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CT和MR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革 倪瑞军 李振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肾集合管癌(CDC)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CD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CDC影像检查资料。分析CDC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与信号及强化模式。结果:13例为单发,1例为双侧肾脏发病。肿瘤平均最大径(... 目的:分析肾集合管癌(CDC)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CD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CDC影像检查资料。分析CDC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与信号及强化模式。结果:13例为单发,1例为双侧肾脏发病。肿瘤平均最大径(5.82±1.87)cm。11例CDC瘤体轮廓不清,另3例瘤体表现为结节状;侵犯肾盂者11例;10例伴肾门(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的瘤实质成分CT平扫均为等偏高密度。5例肿瘤实质见单发或多发钙化。在抑脂T1WI上瘤实质呈等或偏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CT动态增强扫描时,皮质期有11例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髓质期进一步强化。行CTA或MRA检查的4例中有3例显示瘤体周围肾动脉分支明显变细或稀少。结论:CDC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数瘤体轮廓不清,常见细小致密钙化;在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较均匀;多为乏血供肿瘤。经CT或/和MRI检查,大多数CDC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小管 集合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深部病变穿刺活检中两种不同活检枪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挺 赵振华 +1 位作者 徐利军 钱伟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在肺深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4例肺深部病变穿刺病例,根据所用器械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83例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B组61例采用普通自动活检枪。统计每组的活检阳性率、诊断准确率、气胸... 目的研究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在肺深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4例肺深部病变穿刺病例,根据所用器械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83例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B组61例采用普通自动活检枪。统计每组的活检阳性率、诊断准确率、气胸发生率及针道出血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在活检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气胸及针道出血的发生率上A组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深部病变的穿刺活检中,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不影响活检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且较之采用普通自动活检枪更安全、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穿刺活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光裕 赵振华 +3 位作者 吕卫工 王彩娟 王挺 卢增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探讨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了11例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血管造影征象。结果: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增粗;... 目的:分析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探讨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了11例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血管造影征象。结果: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增粗;②动脉期显示一团病理血管;③可有血管池;④肿瘤染色;⑤可出现静脉早显。结论:①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②定位诊断必需仔细寻找病变的供血动脉发出的解剖位置作出诊断。③对良、恶性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X线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血管造影术 小肠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训泽 吴瑾秀 +2 位作者 周合山 张广强 杨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润,⑤肝内胆管扩张,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3例XGC平均壁厚(24.7±16.0)mm,10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8例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5例出现肝内浸润,1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而19胆囊癌平均壁厚(18.3±8.6)mm,6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该6例且均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7例出现肝浸润,12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增厚的胆囊壁间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肝内胆管无扩张,是XG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副神经节瘤CT诊断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华 文阳 王伯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9例行平扫加单期增强扫描,13例行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发。32例位于肾上腺,其中右侧20例,左侧12...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9例行平扫加单期增强扫描,13例行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发。32例位于肾上腺,其中右侧20例,左侧12例;10例位于肾上腺外。CT平扫特点为肿块密度不均,常伴有坏死与囊变,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延迟扫描肿瘤呈进行性强化。结论:CT检查能很好显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对定位和定性诊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常规造影之挑战——冠脉CTA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华 王伯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3-575,共3页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TA 心肌梗死患者 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